一种利用无人机搭载双摄像头的热斑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5801发布日期:2018-12-21 19:21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无人机搭载双摄像头的热斑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斑检查装置,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利用无人机搭载双摄像头的热斑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电站数量逐年增多,热斑检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热斑形成的原因有几种:一是光伏电池板自身在生产时会有细微差距,这导致输出不均;二是部分发电组件被树叶、灰尘、杂质或其他物体遮挡,导致照射在发电组件上的阳光强度不一样。这两种原因都会导致电池在整体发电组件中失调,失调后的电池不仅不会对组件有输出贡献,反而会消耗其他电池产生的能量,导致发电组件局部过热,形成热斑。

在光伏发电中,热斑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和使用寿命,一方面,热斑效应会严重破坏太阳能电池及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极大增加发电厂的成本。另一方面,有光照的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部分能量,都可能被遮蔽的电池所消耗,这会影响到光伏发电厂的生产效率,减少输出。如果不及时对热斑进行检查排除,轻则会对发电厂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会导致电池局部烧毁、焊点融化、引发火灾、盖板玻璃炸裂等情况。所以,对热斑的及时检测和排查十分重要。

在传统的热斑检测中,运维人员需借助升降车或高举扫描仪进行检测排查,这样会耗费大量的人工及时间成本,无人机因安全、便捷、可突破地理环境限制等优点在光伏巡检作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但是现有无人机巡检光伏热斑方案中多数为只采用可见光或热成像摄像头中的一种,不能达到全面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果全面、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的利用无人机搭载双摄像头的热斑检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无人机搭载双摄像头的热斑检查装置,包括位于空中的无人机和位于地面的双屏显示器,所述无人机上搭载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采集高清视频的可见光相机云台和采集红外热成像视频的红外热成像云台,所述可见光相机云台和所述红外热成像云台的数据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双屏显示器的数据输入端口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双屏显示器为显示所述可见光相机云台传送数据的可见光视频显示器和显示所述红外热成像云台传送数据的热成像视频显示器。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双屏显示器之间通过图传发射端和图传接收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还包括根据接收的视频信息生成热斑报告的图像处理器,所述图像处理器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无人机搭载双摄像头的热斑检查装置,能够同时搭载可见光相机和热成像相机,通过两路传输系统可以在双屏显示器上实时传输高清视频和红外热成像视频,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全面高效,解决了人工巡检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用无人机搭载双摄像头的热斑检查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用无人机搭载双摄像头的热斑检查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无人机搭载双摄像头的热斑检查装置,其框架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空中的无人机、位于地面的双屏显示器和图像处理器。

所述无人机上搭载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采集高清视频的可见光相机云台和采集红外热成像视频的红外热成像云台,所述可见光相机云台和所述红外热成像云台的数据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双屏显示器的数据输入端口无线连接。所述双屏显示器为显示所述可见光相机云台传送数据的可见光视频显示器和显示所述红外热成像云台传送数据的热成像视频显示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双屏显示器之间通过图传发射端和图传接收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实现无干扰同时传输高清视频和红外热成像视频,根据规定的热力图像颜色和温度对应表,可以判断颜色较深的为异常光伏组件高清视频可以帮助排除光伏板上的异物,如鸟粪、树叶等,提高热斑检测精准度的同时可以实时监控电站的整体情况。

所述图像处理器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无线连接,根据接收的视频信息生成热斑报告。导入视频后可以自动导出热斑信息报告,信息包括光伏面板的最大最小温度值,光伏面板表面的网格线和热斑所在经纬度信息以计算热斑的精确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无人机搭载双摄像头的热斑检查装置在工作时,工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可见光相机和热成像镜头将录制的视频通过无人机上的图传发送至地面,地面图传接收端利用无线通信的方式接收,一体化双屏显控装置可以实时播放无人机录制的可见光和热成像视频。图像处理器将双光相机SD卡中的视频导入到软件中,经过相关图像处理算法计算出热斑信息并且自动导出报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