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尿液送检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681发布日期:2019-04-24 00:06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验科尿液送检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检验科尿液送检杯。



背景技术:

医院为了确定患者的患病原因,常常需要为病人做各种各样的生化检查,通过将化验结果与正常值做对比,从而给医生一个参考指标。现有的才常规的生化检查有血液检查、体液检查、组织检查、尿液检查和粪便检查等等,其中,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和尿酶测定等,尿液检查对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尿液检查项目不同,尿标本留取的要求和处理也不一样,所有尿标本收集均应使用干净容器,尿杯便是尿液收集的一种容器;做尿液检查的时候,病人需要将尿液放入到一个小的检验杯中,然后将检验杯送到化验室进行化验。在医院实际操作中,病人如果是住院治疗的话,送检的尿液需要先放置在同一处地方,然后医护人员再统一将待化验尿液送到化验室,在送检过程中,不同的送检尿液新鲜程度不同,待检时间较长的尿液会影响尿液的检验结果;在送检的过程中容易在杯子中晃动,化验人员在打开盖子化验的时候容易被污物沾染;化验杯子的杯盖如果密封太紧不好打开,化验人员用力打开盖子的过程中,污物容易洒出来;最后,有些尿液在杯子中不容易固定,杯子也不容易固定,导致实验人员从杯子中取样化验的时候,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验科尿液送检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验科尿液送检杯,包括杯体、内腔、吸盘、尿液移取管和转轴;所述杯体内部设置内腔;所述内腔上部设置盖体;所述内腔底部安装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杯体侧壁抵接;所述内腔中间安装转轴;所述所述转轴贯穿所述托盘,且与所述杯体底部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上端卡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盖体内腔中间位置;所述转轴与所述托盘滑动连接,所述转轴外表面设置外螺纹;所述托盘中心通孔出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二齿轮右侧设置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盖体内腔右侧,所述第一齿轮上部固定连接转把,所述转把设置在所述杯体右侧上部;所述内腔侧壁安装若干个缓冲座;所述内腔左侧上部安装尿液移取管,所述尿液移取管贯穿所述盖体内腔,且所述尿液移取管下端延伸至所述内腔中;所述尿液移取管上端安装按座,所述按座下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活塞,所述活塞下部设置吸管,所述吸管下部连接吸取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体下部设置吸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盖体右端安装上磁体;所述上磁体下方对应位置安装下磁体;所述下磁体安装在所述杯体右侧上方;所述上磁体与所述下磁体磁性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座之间夹角为90°,所述缓冲座有四个;所述缓冲座主视为弧形;所述缓冲座上表面设置导流管,所述缓冲座通过安装座与所述杯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尿液移取管与所述盖体接触处安装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弹簧有两个;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尿液移取管上部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取针左侧设置通气管,所述上端延伸至所述尿液移取管左侧外部;所述通气管左侧连接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外部固定连接过滤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体左侧上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设置方便了所述杯体的取放;所述杯体前侧设置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吸盘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所述杯体被碰倒,保证了所述杯体的稳定性;所述上磁体与所述下磁体的配合工作能够防止所述内腔中的尿液溅出;所述转轴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托盘沿所述转轴竖直移动,进而能够提高所述托盘上存放的尿液,进而方便检验人员对尿液的吸取,保障了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所述缓冲座的设置能够防止在取尿液的过程中尿液溅出,从而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按压所述按座,所述按座压缩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活塞,从而实现对所述内腔中的尿液进行吸取,避免检验人员与尿液接触,进一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所述过滤箱的设置能够避免外界粉尘和污染物进入所述内腔中,进而对尿液进行污染,从而造成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避免尿液溅出,也能够防止尿液被污染,同时移取方便,保证了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支撑稳定,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检验科尿液送检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检验科尿液送检杯的左视图。

图3为检验科尿液送检杯的俯视图。

图4为检验科尿液送检杯中内腔的俯视图。

图5为检验科尿液送检杯中尿液移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体、2-内腔、3-吸盘、4-盖体、5-尿液移取管、6-按座、7-复位弹簧、8-活塞、9-吸管、10-密封圈、11-吸取针、12-通气管、13-过滤箱、14-通气孔、15-转把、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安装座、19-转轴、20-凹槽、21-刻度线、22-缓冲座、23-导流管、24-上磁体、25-下磁体、26-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检验科尿液送检杯,包括杯体1、内腔2、吸盘3、尿液移取管5、转轴19和刻度线21;所述杯体1内部设置内腔2;所述杯体1下部设置吸盘3,所述吸盘3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所述杯体1被碰倒,保证了所述杯体1的稳定性;所述内腔2上部设置盖体4;所述盖体4右端安装上磁体24;所述上磁体24下方对应位置安装下磁体25;所述下磁体25安装在所述杯体1右侧上方;所述上磁体24与所述下磁体25磁性相反;所述上磁体24与所述下磁体25的配合工作能够防止所述内腔2中的尿液溅出;所述内腔2底部安装托盘26,所述托盘26与所述杯体1侧壁抵接;所述内腔2中间安装转轴19;所述所述转轴19贯穿所述托盘26,且与所述杯体1底部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19上端卡接第二齿轮17;所述第二齿轮17安装在所述盖体4内腔中间位置;所述转轴19与所述托盘26滑动连接,所述转轴19外表面设置外螺纹;所述托盘26中心通孔出设置内螺纹;所述转轴19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托盘26沿所述转轴19竖直移动,进而能够提高所述托盘26上存放的尿液,进而方便检验人员对尿液的吸取,保障了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所述第二齿轮17右侧设置第一齿轮16,所述第一齿轮16与所述第二齿轮17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6安装在所述盖体4内腔右侧,所述第一齿轮16上部固定连接转把15,所述转把15设置在所述杯体1右侧上部;所述内腔2侧壁安装若干个缓冲座22,所述缓冲座22之间夹角为90°,所述缓冲座22有四个;所述缓冲座22主视为弧形;所述缓冲座22上表面设置导流管23,所述缓冲座22通过安装座18与所述杯体1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座22的设置能够防止在取尿液的过程中尿液溅出,从而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所述内腔2左侧上部安装尿液移取管5,所述尿液移取管5贯穿所述盖体4内腔,且所述尿液移取管5下端延伸至所述内腔2中;所述尿液移取管5与所述盖体4接触处安装密封圈10;所述尿液移取管5上端安装按座6,所述按座6下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有两个;所述复位弹簧7设置在所述尿液移取管5上部侧壁;所述复位弹簧7下端固定连接活塞8,所述活塞8下部设置吸管9,所述吸管9下部连接吸取针11;按压所述按座6,所述按座6压缩所述复位弹簧7和所述活塞8,从而实现对所述内腔2中的尿液进行吸取,避免检验人员与尿液接触,进一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所述吸取针11左侧设置通气管12,所述1上端延伸至所述尿液移取管5左侧外部;所述通气管12左侧连接通气孔14,所述通气孔14外部固定连接过滤箱13;所述过滤箱13的设置能够避免外界粉尘和污染物进入所述内腔2中,进而对尿液进行污染,从而造成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述杯体1左侧上部设置凹槽20,所述凹槽20的设置方便了所述杯体1的取放;所述杯体1前侧设置刻度线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需要进行进行尿液检验时,取下所述盖体4,尿液经过所述缓冲座22落入所述托盘26上;然后闭合所述盖体4,需要对尿液进行检验时,转动所述转把15,所述转把15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转动,所述第二齿轮17转动带动所述转轴19转动,所述转轴19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托盘26沿所述转轴19竖直移动,进而能够提高所述托盘26上存放的尿液;按压所述按座6,所述按座6压缩所述复位弹簧7和所述活塞8,从而实现对所述内腔2中的尿液进行吸取;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避免尿液溅出,也能够防止尿液被污染,同时移取方便,保证了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支撑稳定,适合推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