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9664发布日期:2018-12-07 22:4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盖类速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门盖由于其使用频繁,并且车门关闭及开启的速度也因人而异,经常产生钣金裂纹及焊点开裂的疲劳耐久性问题。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采集车门开关速度信息作为设计输入,进行锁钩承受的力分析,验证设计人员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以便在产品开发早期准确预测出锁扣承受力的大小,改进设计,减少后期试验的重复次数和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而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装置,位移传感器安装之后角度不能调节或者角度只能靠位移传感器本身进行左右调整,从而不利于对不同的门盖进行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位移传感器进行角度调节进而便于对门盖测试的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括底座、纵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和位移传感器;所述纵向支撑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横向支撑杆上设置有至少一条传感器支撑杆;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感器支撑杆的末端;其中,在所述横向支撑杆与所述纵向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万向连接件;所述万向连接件包括有第一调节通孔和第二调节通孔,所述第一调节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底座所在的平面的垂直,所述第二调节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底座所在的平面的平行;所述纵向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一调节通孔,所述横向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二调节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连接件包括中间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地布置在所述中间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中间板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中间板之间,所述第二调节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中间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有位移检测单元和速度计算单元;所述位移检测单元与所述速度计算单元之间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横向支撑杆上均布有至少三条所述传感器支撑杆,每条所述传感器支撑杆上都设置有所述位移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横向支撑杆与所述传感器支撑杆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横向支撑杆垂直。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横向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万向连接件;所述连接杆的底端穿过所述万向连接件的第一调节通孔,所述横向支撑杆穿过所述万向连接件的第二调节通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所述传感器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万向连接件;所述连接杆的顶端穿过所述万向连接件的第一调节通孔,所述传感器支撑杆穿过所述万向连接件的第二调节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位移传感器为激光位移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纵向支持杆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纵向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之间设置万向连接件,在组装时,纵向支撑杆穿过第一调节通孔,万向连接件可以绕纵向支撑杆转动至预设角度,进而能够通过万向连接件带动横向支撑杆和位移传感器在水平面内360°转动,进行角度调节;组装时,横向支撑杆穿过第二调节通孔,其还可以在第二调节通孔内转动,进而带动位移传感器在垂直面内360°转动,进行角度调节,从而便于对位移传感器进行角度调整,利于后续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万向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万向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4为位移传感器内的位移检测单元和速度计算单元的信号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底座; 11-加强筋; 2-纵向支撑杆;

3-横向支撑杆; 4-传感器支撑杆; 5-位移传感器;

51-位移检测单元; 52-速度计算单元; 53-显示单元;

6-连接杆; 7-万向连接件; 71-中间板;

72-第一侧板; 73-第二侧板; 74-第一调节通孔;

75-第二调节通孔; 76-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纵向支撑杆2、横向支撑杆3和位移传感器5。

纵向支撑杆2垂直设置在底座上1,在横向支撑杆3上设置有至少一条传感器支撑杆4,位移传感器5安装在传感器支撑杆4的末端。

其中,在横向支撑杆3与纵向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万向连接件7。

万向连接件7包括有第一调节通孔74和第二调节通孔75,第一调节通孔74的轴线与底座1所在的平面的垂直,第二调节通孔75的轴线与底座1所在的平面的平行。纵向支撑杆2穿过第一调节通孔74,横向支撑杆3穿过第二调节通孔75。

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到的“纵向”是指与底座所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横向”是指与底座所在的平面平行的方向。

通过在纵向支撑杆2和横向支撑杆3之间设置万向连接件7,在组装时,纵向支撑杆2穿过第一调节通孔74,万向连接件7可以绕纵向支撑杆2转动360°,进而能够通过万向连接件7带动横向支撑杆3和位移传感器5在水平面内360°转动,进行角度调节;组装时,横向支撑杆3穿过第二调节通孔75,其还可以在第二调节通孔75内转动360°,进而带动位移传感器5在垂直面内360°转动,进行角度调节,从而便于对位移传感器5进行角度调整,利于后续检测。

安装好之后,通过位移传感器5检测待检测对象(例如汽车门盖)在预设时间T段内的相对位移D,然后通过公式V=D/T,即可以获得门盖的瞬时开启速度。

较佳地,如图2-3所示,万向连接件7包括中间板71、第一侧板72和第二侧板73,第一侧板72和第二侧板73相对地布置在中间板71的两侧,第一侧板72和第二侧板73分别通过紧固螺栓76与中间板71连接。

第一调节通孔74形成在第一侧板72与中间板71之间,第二调节通孔75形成在第二侧板73与中间板71之间。

也即是,在第一侧板72上设置一个纵向的半圆孔,在中间板71上设置一个纵向的半圆孔,两个纵向的半圆孔对接形成第一调节通孔74。在第二侧板72上设置一个横向的半圆孔,在中间板71上设置一个横向的半圆孔,两个横向的半圆孔对接形成第二调节通孔75。

在组装时,先将第一侧板72和第二侧板73通过紧固螺栓76安装在中间板71上,并且此时紧固螺栓76处于未锁紧状态,两个纵向的半圆孔之间的直径大于纵向支撑杆2的直径,两个横向半圆孔之间的直径大于横向支撑杆3的直径。

在纵向支撑杆2穿过第一调节通孔74之后,将万向连接件7绕纵向支撑杆2转动至预设角度,然后通过紧固螺栓76将第一侧板72紧固在中间板71上,将两个纵向半圆孔对接在一起,从而将万向连接件紧固在纵向支撑杆2上。

在将横向支撑杆3穿过第二调节通孔75之后,将横向支撑杆3在第二调节通孔75内转动至预设角度,然后通过紧固螺栓76将第二侧板73紧固在中间板71上,将两个横向半圆孔对接在一起,从而将横向支撑杆3紧固在万向连接件7上。

较佳地,如图4所示,位移传感器5包括有位移检测单元51和速度计算单元52,位移检测单元51与速度计算单元52之间信号连接。

在位移检测单元51检测到待检测对象或点的相对位移D之后,将相对位移D通过信号传输至速度计算单元52,速度计算单元52根据公式V=D/T,即可以计算出门盖的瞬时开启速度V,然后将瞬时开启速度V通过显示单元53输出。

具体地,以门盖上的某个点A为对象进行介绍,位移传感器的采样频率为f,位移检测单元51获得的位移信息为dis(An)。

则速度计算单元52根据公式V(An)=(dis(An+1)-dis(An))/1/f,即可获得门盖瞬时开启速度V。

该位移传感器5可以连续测量门盖开关各点的瞬时开启速度V,测量结果全面,可以给到需求方全面而准确的参考。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横向支撑杆3上均布有至少三条传感器支撑杆4,每条传感器支撑杆4上都设置有位移传感器5,可以满足对不同尺寸的门盖进行检测。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横向支撑杆3与传感器支撑杆4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与横向支撑杆3垂直,扩大了位移传感器5与横向支撑杆3之间的纵向距离,便于对高尺寸的门盖进行检测。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连接杆6的底端与横向支撑杆3之间设置有一个万向连接件7。

连接杆6的底端穿过万向连接件7的第一调节通孔74,横向支撑杆3穿过万向连接件7的第二调节通孔75。在横向支撑杆3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接杆6在垂直平面内转动,进而带动位移传感器5转动至预定角度。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连接杆6的顶端与传感器支撑杆4之间设置有一个万向连接件7;

连接杆6的顶端穿过万向连接件7的第一调节通孔74,传感器支撑杆4穿过万向连接件7的第二调节通孔75。可以通过转动连接杆6带动位移传感器5在水平面内进行角度调节,也可以通过转动传感器支撑杆4带动位移传感器5在垂直面内进行角度调节。

优选地,位移传感器5为激光位移传感器。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底座1与纵向支持杆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1,提高对对纵向支撑杆2的支撑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带动位移传感器在立体空间内进行360°转动角度调节,利于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工装检测,同时其还可以续测量门盖开关各点的瞬时开启速度,测量结果全面,可以给到需求方全面而准确的参考。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