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4001发布日期:2018-12-05 18:4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及一种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温度传感器,例如用于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加热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中,一般内部封装有一个如NTC等感温部,这种单一感温部测温精度范围有限,温控精准度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温度传感器的加热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传感器,包括:壳体,具有内腔;多个测温单元,每个所述测温单元包括感温部和与所述感温部电连接的外接部,多个所述测温单元的所述感温部位于所述内腔中,每个所述感温部能测温并根据所测温度生成相应的电信号进行响应,且所述感温部生成的所述电信号通过所述外接部输出。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度传感器,壳体内设有多个测温单元的感温部,被测温对象发出的热量被壳体检测到时,壳体内每个感温部能检测壳体处所检测到的温度,并能根据所测温度生成相应的电信号进行响应,且感温部生成的电信号能通过与之对应的外接部进行反馈输出,以此实现温度传感器单点测温多信号反馈输出功能,这样,如加热器具的控制器等部件可从该多个外接部接收到针对于同一测温位置的多个电信号,并能实现根据该多个电信号判断获得更加准确的单点测温情况,从而有助于提升控制器的温控精准性,利于产品的精细化发展。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固定结构,与多个所述测温单元配合并使多个所述测温单元的所述感温部被限位于所述内腔中。

在本方案中,设置固定结构将多个测温单元的感温部限位于内腔中,可实现多个测温单元的感温部在内腔中位置稳定,不易偏位或脱出内腔,具有防护效果,且可利于保证多个感温部与壳体甚至多个感温部之间对位准确,保证感温部的测温精准度可靠。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封装材料,所述壳体内填充有所述封装材料,多个所述测温单元的所述感温部镶嵌在所述封装材料中;或支撑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支撑所述测温单元,其中,所述测温单元被所述支撑件支撑时其所述感温部被限位于所述内腔中;或卡接结构,所述测温单元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卡接结构卡接以使所述感温部被限位于所述内腔中。

在本方案中,多个测温单元的感温部镶嵌在壳体内的封装材料中,利用封装材料对多个感温部起到封装固定的作用,可实现感温部在壳体内稳定,具有防护效果,且可有效保证感温部的测温精准度可靠;利用支撑件支撑测温单元使测温单元被支撑固定并至少保证其感温部被限位于内腔中,具体地如测温单元被支撑件支撑使之局部被壳体和支撑件夹紧固定,以此实现测温单元与壳体稳固装配并实现对感温部有效限位,该结构简单,且通过对测温单元装固可利于对测温单元防护,同时利于保证感温部位置精准、测温精准度更可靠;设置卡接结构,这样,测温单元可与壳体卡接装配,装配方便,且可满足对测温单元与壳体或说对感温部与壳体装配和限位的要求,满足感温部稳定性需求,可利于对测温单元防护,同时利于保证感温部位置精准、测温精准度更可靠。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能实现将多个测温单元的感温部稳定地限位装配于壳体内的结构形式有多种,此处不再穷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感温部具有与之对应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其中,多个所述感温部中至少有一个所述感温部的所述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于其他所述感温部,或多个所述感温部的所述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

值得说明的是,预设测温精度区间可以理解为相应感温部能够确保其测温精准度较高或能确保其测温精准度满足预设标准时所对应的温度区间,可以理解的是,可具体通过控制感温部材质、阻止参数等相应控制与之对应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且在实现方式上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方案中,设计多个感温部中至少有一个感温部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于其他感温部,甚至根据需求可设计多个感温部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均不相同,这样,温度传感器总体涵盖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更宽,能实现有效兼容大范围温度变化的使用需求,针对该兼容大范围温度变化使用需求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方式达到兼容大范围温度变化的目的,但是,这种设多个温度传感器的结构无法实现单点测温,使用效果不佳,而本设计中,设计多个感温部中至少有一个感温部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于其他感温部,其中,可具体根据需求控制感温部数量及每个感温部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即可达到兼顾实现单点测温和兼容大范围温度变化的使用需求,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单点测温和兼容大范围温度变化的技术难点,且成本更低,利于产品的精细化发展。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第一电阻,其中,对于多个所述感温部的所述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的情况,至少一个所述外接部和与之对应的所述感温部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第一电阻。

在本方案中,对于多个感温部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的情况,通过对一些测温单元做增设第一电阻的方式可以达到调节该测温单元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的目的,如对某一测温单元在其外接部和感温部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阻,这样,无需确保多个感温部中至少部分感温部之间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也同样可以达到拓宽温度传感器所涵盖的预设测温精度总区间的目的,且该设计使得产品改造更为灵活,这样,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灵活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部为双金属片、双金属杆、金属管、热敏电阻或热电偶;和/或所述壳体包括环氧树脂件、导热陶瓷件、金属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方案中,感温部为双金属片、双金属杆、金属管、热敏电阻或热电偶,其中,双金属片、双金属杆、金属管、热敏电阻和热电偶能实现测温并生成相应电信号进行响应的功能,且其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再详述,其中,值得说明的是,本传感器中,壳体内的多个感温部可具体为前述列举的双金属片、双金属杆、金属管、热敏电阻和热电偶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例如,壳体内有3个感温部时,3个感温部可皆为热敏电阻,也可设计其中1个为双金属片、1个为热敏电阻,1个为热电偶,这样,测温区间涵盖更为广泛,且综合多个测温类型的感温部,也利于进一步提升测温精准度。其中,更优选地,感温部为热敏电阻时,进一步优选为NTC热敏电阻,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满足于测温、温控、温度补偿等场合的测温需求,测温反馈及时准确,对于本设计的温度传感器来讲,能促进实现其单点测温多信号反馈输出功能;设置壳体包括环氧树脂件、导热陶瓷件、金属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值得说明的是,本传感器中,壳体可具体为前述列举的环氧树脂件、导热陶瓷件、金属件,或为包含有环氧树脂件、导热陶瓷件、金属件中的至少一种的复合件,更具体如可为通过环氧树脂件、导热陶瓷件和/或金属件层间复合形成的多层结构或为局部复合形成的单层结构等。其中,更优选地,壳体为导热陶瓷件时,进一步优选为氮化铝陶瓷件,氮化铝陶瓷件导热性较佳,利用其作为壳体可实现提高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及时性及准确性,避免导热迟滞引起的测温响应滞后问题,且氮化铝陶瓷件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可以提升其内部感温部的抗干扰性,同时,也能提升产品电气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外壳,具有壳壁,所述壳壁围设出容纳空间,所述壳壁的至少部分设置为能够导热的导热壁,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导热壁的内表面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导热壁的外表面用于与被测温对象接触。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壳,壳体位于外壳内并与外壳的导热壁对应,优选壳体位于外壳内并与外壳的导热壁的内表面接触,利用外壳可对其内的壳体有效防护,且导热壁的设置可以实现被测温对象与感温部之间快速及时导热,在满足防护效果同时保证产品的测温及时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具,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加热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器具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多个测温单元的外接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来自于多个所述测温单元的电信号,并根据来自于多个所述测温单元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在本方案中,控制器与多个测温单元的外接部电连接,使控制器接收来自于多个测温单元对应发出的多个电信号,并使控制器根据该多个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例如为用于控制加热器具的加热件停止加热的跳断信号、用于控制加热器具断电的跳断信号、用于控制加热器具升档或降档运行的调档信号、用于控制风扇散热或停止散热的散热信号等)进行响应,这样能实现根据该多个电信号判断获得更加准确的单点测温情况,从而提升控制器的温控精准性,利于产品的精细化发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筛选单元,其中,对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多个感温部中至少有一个所述感温部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于其他所述感温部的情况,所述筛选单元用于筛选出与所检测到的温度最接近的所述预设测温精度区间所对应的所述感温部发出的电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筛选单元筛选出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所述控制信号。

在本方案中,设置控制器包括筛选单元和控制单元,对于温度传感器的多个感温部中至少有一个感温部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于其他感温部的情况,利用筛选单元从多个电信号中筛选出与当前所测温度最接近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也可以理解为当前所测温度落入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所对应的感温部发出的电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筛选出的该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这样可以确保控制单元生成控制指令是基于当然测温精度最高的感温部所发出的电信号,从而相应提升温控精准度,利于产品的精细化发展。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控制器还可包括计算单元,对于多个感温部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的情况,通过计算单元基于多个感温部的电信号取平均值以获得较为精确的测温结果,使控制单元根据该平均值结果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等,也能获得更高的温控精准度,利于产品的精细化发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器具还包括:第二电阻,其中,对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多个感温部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的情况,至少一个所述外接部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第二电阻。

在本方案中,对于多个感温部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的情况,对外围电路做增设第二电阻的设计可以达到调节测温单元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的目的,对于与某一外接部电连接的温控电路,在被连接的外接部与温控电路中控制器之间电连接有第二电阻,这样,无需确保多个感温部中至少部分感温部之间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也同样可以达到拓宽温度传感器所涵盖的预设测温精度总区间的目的,且该设计使得产品改造更为灵活,这样,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灵活性。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具为电磁炉、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器具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温度传感器,11壳体,111内腔,12测温单元,121感温部,122第一外接部,123第二外接部,14外壳,141壳本体,142导热件,1421导热壁,143容纳空间,1加热器具,20控制器,21筛选单元,22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温度传感器10,包括:壳体11和多个测温单元12。

具体地,壳体11具有内腔111;多个测温单元12中的每个测温单元12包括感温部121和与感温部121电连接的外接部,更具体如第一外接部122和/或第二外接部123,多个测温单元12的感温部121位于该内腔111中,每个感温部121能测温并根据所测温度生成相应的电信号进行响应,且感温部121生成的电信号通过外接部输出。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度传感器10,壳体11内设有多个测温单元12的感温部121,被测温对象发出的热量被壳体11检测到时,壳体11内每个感温部121能检测壳体11处所检测到的温度,并能根据所测温度生成相应的电信号进行响应,且感温部121生成的电信号能通过与之对应的外接部进行反馈输出,以此实现温度传感器10单点测温多信号反馈输出功能,这样,如加热器具的控制器等部件可从该多个外接部接收到针对于同一测温位置的多个电信号,并能实现根据该多个电信号判断获得更加准确的单点测温情况,从而有助于提升控制器的温控精准性,利于产品的精细化发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10还包括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与多个测温单元12配合并使多个测温单元12的感温部121被限位于内腔111中。

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固定结构包括封装材料(图中未示出),例如封装材料为环氧树脂、绝缘塑胶层等,壳体11内填充有封装材料,多个测温单元12的感温部121镶嵌在封装材料中,其中,利用封装材料对多个感温部121起到封装固定的作用,可实现感温部121在壳体11内稳定,具有防护效果,且可有效保证感温部121的测温精准度可靠。

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固定结构包括支撑件(图中未示出),支撑件与壳体11连接并支撑测温单元12,其中,测温单元12被支撑件支撑时其感温部121被限位于内腔111中。更具体如测温单元12被支撑件支撑使之局部被壳体11和支撑件夹紧固定,以此实现测温单元12与壳体11稳固装配并实现对感温部121有效限位,该结构简单,且通过对测温单元12装固可利于对测温单元12防护,同时利于保证感温部121位置精准、测温精准度更可靠。

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固定结构包括卡接结构(图中未示出),测温单元12与壳体11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实现测温单元12与壳体11相对固定,实现使感温部121被限位于内腔111中,这可利于对测温单元12防护,同时利于保证感温部121位置精准、测温精准度更可靠,且该结构中测温单元12与壳体11组装方便、连接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感温部121具有与之对应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其中,多个感温部121中至少有一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于其他感温部121,或多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

值得说明的是,预设测温精度区间可以理解为相应感温部121能够确保其测温精准度较高或能确保其测温精准度满足预设标准时所对应的温度区间,可以理解的是,可具体通过控制感温部121材质、阻止参数等相应控制与之对应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且在实现方式上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方案中,设计多个感温部121中至少有一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于其他感温部121,甚至根据需求可设计多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均不相同,这样,温度传感器10总体涵盖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更宽,能实现有效兼容大范围温度变化的使用需求,针对该兼容大范围温度变化使用需求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10的方式达到兼容大范围温度变化的目的,但是,这种设多个温度传感器10的结构无法实现单点测温,使用效果不佳,而本设计中,设计多个感温部121中至少有一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于其他感温部121,其中,可具体根据需求控制感温部121数量及每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即可达到兼顾实现单点测温和兼容大范围温度变化的使用需求,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单点测温和兼容大范围温度变化的技术难点,且成本更低,利于产品的精细化发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10还包括第一电阻(图中未示出),其中,对于多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的情况,至少一个外接部和与之对应的感温部121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阻。其中,对于多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的情况,通过对一些测温单元12做增设第一电阻的方式可以达到调节该测温单元12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的目的,如对某一测温单元12在其外接部和感温部121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阻,这样,无需确保多个感温部121中至少部分感温部121之间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也同样可以达到拓宽温度传感器10所涵盖的预设测温精度总区间的目的,且该设计使得产品改造更为灵活,这样,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灵活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感温部121为双金属片、双金属杆、金属管、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更具体地,壳体11内的多个感温部121可具体为前述列举的双金属片、双金属杆、金属管、热敏电阻和热电偶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例如图1所示,壳体11内有2个感温部121,两个感温部121具体为NTC热敏电阻,当然也可设计2个感温部121中的一个为NTC热敏电阻,另一个为双金属片、双金属杆、金属管或热电偶中的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壳体11包括环氧树脂件、导热陶瓷件、金属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更优选地,如图1所示,壳体为单层的一体式结构,进一步优选壳体11整体为氮化铝陶瓷件,氮化铝陶瓷件导热性较佳,利用其作为壳体11可实现提高温度传感器10的测温及时性及准确性,避免导热迟滞引起的测温响应滞后问题,且氮化铝陶瓷件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可以提升其内部感温部121的抗干扰性,同时,也能提升产品电气安全性。当然,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此,也可设计壳体为一体式的环氧树脂件或金属件,甚至,也可设计壳体为包含有环氧树脂件、导热陶瓷件、金属件中的至少一种的复合件,如可为通过环氧树脂件、导热陶瓷件和/或金属件层间复合形成的多层结构或为局部复合形成的单层结构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温度传感器10还包括外壳14,外壳14具有壳壁,壳壁围设出容纳空间143,壳壁的至少部分设置为能够导热的导热壁1421,壳体11位于容纳空间143中,导热壁1421的内表面与壳体11对应,导热壁1421的外表面用于与被测温对象接触。其中,导热壁1421的设置可以实现被测温对象与感温部121之间快速及时导热,在满足防护效果同时保证产品的测温及时性和准确性。

更具体地,外壳14包括壳本体141和导热件142,壳本体141上设有开口,导热件142与壳本体141连接并封挡该开口,且导热件142上至少正对该开口的部位为导热壁1421。

优选地,导热壁1421的内、外表面之间壁厚值为0.3mm~1.2mm,更优选地,导热壁1421处为金属材质,优选为铝材,更优选导热壁1421外表面或导热件142的整个外表面做硬质氧化处理以在表面形成硬质氧化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温度传感器10包括壳体11和两个测温单元12(当然,该测温单元12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所列举的两个,根据需求可设计测温单元12的数量为3个、4个、5个甚至更多),两个测温单元12中的每个包括感温部121和外接部,感温部121为NTC热敏电阻,外接部可具体包括导线和/或接线端子,每个测温单元12中外接部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图1所示,每个测温单元12中的外接部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外接部122和第二外接部123,第一外接部122和第二外接部123中的一个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或第一外接部122和第二外接部123均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两个测温单元12的感温部121被封装材料封装于同一壳体11内,优选两个测温单元12的感温部121之间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当然,根据需求两个测温单元12的感温部121之间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也可以相同。

以下以举例形式对两种情况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以下所列举的数据等仅为清楚的描述技术方案,而不对本设计造成具体限制:

其一:两个测温单元12中,第一个的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为[0,100],单位为摄氏度,第二个的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为[100,300],单位为摄氏度,当然,两个测温单元12的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可有重叠,也可间隔。当控制器接收到该两个测温单元12中的第一个发出的对应89摄氏度的电信号,第二个发出的对应80摄氏度的电信号时,可以判断出所测温度在[0,100]内,这时,第一个测温单元12的测量精度高于第二个,控制器基于第一个测温单元12发出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当控制器接收到该两个测温单元12中的第一个发出的对应100摄氏度的电信号,第二个发出的对应100摄氏度的电信号时,控制器基于第一个测温单元12或第二个测温单元12发出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皆可;

当控制器接收到该两个测温单元12中的第一个发出的对应98摄氏度的电信号,第二个发出的对应102摄氏度的电信号时,控制器基于第一个测温单元12或第二个测温单元12发出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皆可,或将两个测量结果取平均。

其二:两个测温单元12中,第一个的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为[0,100],单位为摄氏度,第二个的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为[0,100],单位为摄氏度。当控制器接收到该两个测温单元12中的第一个发出的对应89摄氏度的电信号,第二个发出的对应87摄氏度的电信号时,将两个测量结果取平均。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具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0。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具1,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0,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热器具1还包括控制器20(例如为电路板、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等),控制器20与温度传感器10的多个测温单元12的外接部电连接,控制器20用于接收来自于多个测温单元12的电信号,并根据来自于多个测温单元12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进行响应。

在本方案中,控制器20与多个测温单元12的外接部电连接,使控制器20接收来自于多个测温单元12对应发出的多个电信号,并使控制器20根据该多个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例如为用于控制加热器具1的加热件停止加热的跳断信号、用于控制加热器具1断电的跳断信号、用于控制加热器具1升档或降档运行的调档信号、用于控制风扇散热或停止散热的散热信号等)进行响应,这样能实现根据该多个电信号判断获得更加准确的单点测温情况,从而提升控制器20的温控精准性,利于产品的精细化发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器20包括:筛选单元21和控制单元22,筛选单元21与控制单元22电连接。

具体地,对于温度传感器10的多个感温部121中至少有一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于其他感温部121的情况,筛选单元21用于筛选出与所检测到的温度最接近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所对应的感温部121发出的电信号;控制单元22用于根据筛选单元21筛选出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在本方案中,设置控制器20包括筛选单元21和控制单元22,对于温度传感器10的多个感温部121中至少有一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于其他感温部121的情况,利用筛选单元21从多个电信号中筛选出与当前所测温度最接近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也可以理解为当前所测温度落入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所对应的感温部121发出的电信号,控制单元22根据筛选出的该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这样可以确保控制单元22生成控制指令是基于当然测温精度最高的感温部121所发出的电信号,从而相应提升温控精准度,利于产品的精细化发展。

更具体如,两个测温单元12中,第一个的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为[0,100],单位为摄氏度,第二个的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为[100,300],单位为摄氏度,当然,两个测温单元12的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可有重叠,也可间隔。当控制器20接收到该两个测温单元12中的第一个发出的对应89摄氏度的电信号,第二个发出的对应80摄氏度的电信号时,可以判断出所测温度在[0,100]内,这时,第一个测温单元12的测量精度高于第二个,控制器20基于第一个测温单元12发出的电信号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控制器20还可包括计算单元,对于多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的情况,通过计算单元基于多个感温部121的电信号取平均值以获得较为精确的测温结果,使控制单元22根据该平均值结果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等,也能获得更高的温控精准度,利于产品的精细化发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加热器具1还包括第二电阻(图中未示出),其中,对于温度传感器10的多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的情况,至少一个外接部与控制器20之间电连接有第二电阻,对于一个测温单元12上设有多个外接部的情况,该测温单元12一个或多个外接部与控制器20电连接,且与控制器20电连接的外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控制器20之间接有第二电阻。其中,对于多个感温部121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相同的情况,对外围电路做增设第二电阻的设计可以达到调节测温单元12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的目的,对于与某一外接部电连接的温控电路,在被连接的外接部与温控电路中控制器20之间电连接有第二电阻,这样,无需确保多个感温部121中至少部分感温部121之间的预设测温精度区间不同,也同样可以达到拓宽温度传感器10所涵盖的预设测温精度总区间的目的,且该设计使得产品改造更为灵活,这样,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灵活性。

可选地,加热器具1为电磁炉、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具,壳体内设有多个测温单元的感温部,被测温对象发出的热量被壳体检测到时,壳体内每个感温部能检测壳体处所检测到的温度,并能根据所测温度生成相应的电信号进行响应,且感温部生成的电信号能通过与之对应的外接部进行反馈输出,以此实现温度传感器单点测温多信号反馈输出功能,这样,如加热器具的控制器等部件可从该多个外接部接收到针对于同一测温位置的多个电信号,并能实现根据该多个电信号判断获得更加准确的单点测温情况,从而有助于提升控制器的温控精准性,利于产品的精细化发展。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