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务监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0156发布日期:2019-02-10 22:4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务监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务监控技术领域,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水务监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水务系统得到迅速发展,且不断从概念转化为现实产品,越来越多地被实际应用到市场中。随着近年来国家水资源管理政策趋严、公众对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智能水务的供水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供水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供水水质等参数都有了计量和测量的要求。

但是,现有的水务管理系统还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现有传统的水务管理系统对于各类监测参数的检测方式都是独立的,无法实现信息的及时互通,而且各种不同的检测方式需要复杂的管路,不方便系统集成,导致无法进行全管网的联动监控。

其次,现有传统的水务管理系统的通用适配性较差,无法根据不同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配置。

最后,现有传统的水务管理系统通常无法实现对所有的监测数据同时进行在线实时监控。一旦出现各类故障,其对于故障的检修维护存在延时滞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务监控管理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对不同的检测方式进行了集成,实现了全管网的实时在线联动监控,为水务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务监控管理系统,提高了水务管理系统的适配性,采取模块化的功能设计,能够根据不同场景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地配置调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务监控管理系统,其包括:

多个水务终端,适于分布设置在管网中;

至少一信息接收端;

通信模块;以及

数据服务器,其中所述水务终端和所述信息接收端分别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数据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水务终端用于监测管网状态并适于发送监测信号至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监测信号实时生成监测信息和报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端,所述信息接收端接收所述监测信息和所述报警信息并进行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水务终端包括处理模块和多个与所述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的采集装置,所述采集装置包括噪音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质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各个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获取相应类型的监测数据,每项监测数据与所述水务终端的设置位置相关联,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对该位置的管网状态进行监测。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流量计量单元,所述流量计量单元对所述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流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记录,生成流量监测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流量监测信息包括管网中水的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所述数据服务器将所述流量监测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水质检测单元,所述水质检测单元根据所述水质传感器检测到的水质监测数据对管网的水质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和记录,生成水质监测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数据服务器,其中所述水质检测单元一旦检测到所述水质监测数据超出预设阈值,则生成一水质异常报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将所述水质监测信息和所述水质异常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服务器包括污染源定位单元,所述污染源定位单元根据污染扩散机理和模型对所述水质异常报警信息和所述水质监测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对污染源进行定位,生成污染源定位监测信息并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服务器包括管网监控单元,所述管网监控单元根据所述水务终端采集到的不同类型的监测数据对管网内的流量、压力、温度、水质、振动、噪声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检测到其中有超出预设阈值的监测数据,则生成一管网报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管网监控单元适于可控制地连接于管网阀门,一旦检测到管网中存在超出预设阈值的监测数据的位置,则发送一阀门调度指令至相应位置的管网阀门进行阀门开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服务器包括渗漏定位单元,所述渗漏定位单元根据水力模型对所述管网报警信息和各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管网的渗漏点进行定位,生成一渗漏点定位监测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水务终端进一步包括储存模块,所述储存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储存所述采集装置产生的历史监测数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水务终端进一步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展示所述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监测数据、所述流量监测信息、所述水质监测信息、以及所述水质异常报警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附图、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水务监控管理系统的配置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水务终端的配置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水务监控管理系统的另一配置示意图;

图中:水务终端10;采集装置11;噪音传感器111;压力传感器112;流量传感器113;水质传感器114;温度传感器115;处理模块12;流量计量单元121;水质检测单元122;储存模块13;显示模块14;信息接收端20;通信模块30;数据服务器40;污染源定位单元41;管网监控单元42;渗漏定位单元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看附图之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水务监控管理系统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所述水务监控管理系统集成了多种传感器,采用了模块化的功能设计,能够根据不同客户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配置调整,实现了全管网的实时在线联动监控,为水务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如附图1所示,所述水务监控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水务终端10、至少一信息接收端20、通信模块30、以及数据服务器40,其中所述水务终端10和所述信息接收端20分别通过所述通信模块30与所述数据服务器40通信连接。所述水务终端10适于分布设置在管网中,用于监测管网状态并适于发送监测信号至所述数据服务器40。所述数据服务器40根据所述监测信号实时生成监测信息和报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端20,所述信息接收端20接收所述监测信息和报警信息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提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所述相关人员既可以是普通用户,也可以是专业的水务管理人员。所述信息接收端20使得水务管理人员可以远程实时地获取水务管理信息,并根据所述监测信息和所述报警信息对管网进行高效准确地管理和维护。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所述通信模块30可以是任何实现所述数据服务器40分别与所述水务终端10,所述信息接收端20之间通信的通信方式。例如,所述通信模块30可以为红外通信,也可以为脉冲通信、RS-485通信、M-BUS通信等有线通信网络中的一种。另外,所述通信模块30也可以是其它能够实现所述数据服务器40分别与所述水务终端10,所述信息接收端20之间通讯的通信网络,如NFC、蓝牙(Bluetooth)、WiFi、LoRa、NB-IoT等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一种。或者,所述水务终端10,所述信息接收端20也可以分别通过预先设定的自定义通信数据协议与所述数据服务器40进行通信。操作人员可以在所述通信模块30中配置不同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便于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灵活配置通信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容易理解的是,所述信息接收端20可以是预先安装在用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的软件客户端,也可以是在线的网页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接收端20也可以被实施为专门用于所述水务管理系统的定制化便携式电子装置。

如附图2所示,所述水务终端10包括处理模块12和多个与所述处理模块12通信连接的采集装置11。所述采集装置11包括噪音传感器111、压力传感器112、流量传感器113、水质传感器114以及温度传感器115,各个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获取相应类型的监测数据。不同的水务终端10适于被设置在全管网的不同位置,用于采集全管网的监测数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每项监测数据与水务终端10的监测位置相关联,也就是说,不同的监测数据反映了与之相对应的管网位置的监测情况。所述处理模块12根据所述采集装置11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对该位置的管网状态进行监测。

具体地来说,所述处理模块12包括流量计量单元121,所述流量计量单元121根据国家标准778的测量范围和测量准确度要求,对所述流量传感器113检测到的流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记录,生成流量监测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数据服务器40,所述数据服务器40将所述流量监测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端20。所述流量监测信息包括管网中水的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12包括水质检测单元122。上述水质传感器114包括浊度传感器、余氯传感器、TDS传感器、pH值传感器、以及电导传感器。所述水质检测单元122根据所述水质传感器114检测到的水质监测数据对管网的水质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和记录,生成水质监测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数据服务器40。所述水质监测数据包括水的浊度值、余氯值、TDS值、pH值、电导值。所述水质检测单元122内置国家自来水供水安全标准作为阈值,一旦检测到所述水质监测数据超出预设阈值,则生成一水质异常报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数据服务器40。所述数据服务器40将所述水质监测信息和所述水质异常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端20。

进一步地,所述水务终端10进一步包括分别与所述处理模块12通信连接的储存模块13和显示模块14,其中所述储存模块13用于储存所述采集装置11产生的历史监测数据。所述显示模块14用于展示所述采集装置11采集到的监测数据、所述流量监测信息、所述水质监测信息、以及水质异常报警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信息接收端20也可以通过所述通信模块30直接与所述水务终端10进行通信连接,以使得所述信息接收端20可以直接从所述水务终端10处获取所述采集装置11采集到的监测数据、所述流量监测信息、所述水质监测信息、以及所述水质异常报警信息,对相关人员进行提示。

如附图3所示,所述数据服务器40包括污染源定位单元41。所述污染源定位单元41根据本领域通用的污染扩散机理和模型对设置在全管网的不同所述水务终端10采集到的所述水质异常报警信息和所述水质监测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对污染源进行定位,生成污染源定位监测信息并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端20。水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所述污染源定位监测信息对污染源进行快速定位,使得管网水质出现异常后能得到及时检修,减少污染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服务器40包括管网监控单元42。所述管网监控单元42根据设置在全管网的不同所述水务终端10采集到的不同类型的监测数据对管网内的流量、压力、温度、水质、振动、噪声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检测到其中有超出预设阈值的监测数据,则生成一管网报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端20。

一般来说,如果出现流量过大、压力过低的情况,则有可能存在管网渗漏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管网监控单元42适于可控制地连接于管网阀门。一旦检测到管网中有超出预设阈值的监测数据,则说明可能存在管网渗漏的情况,所述管网监控单元42适于发送一阀门调度指令至管网阀门进行阀门开度的调节,在必要情况下控制阀门关闭,以减小管网渗漏的损失和影响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服务器40包括渗漏定位单元43。所述渗漏定位单元43根据本领域通用的水力模型对所述管网报警信息和全管网不同位置处采集到的各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管网的渗漏点进行定位,生成一渗漏点定位监测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端20。与传统逐一排查的做法相比,所述渗漏定位单元43降低了确定渗漏点所需要投入的人力和时间,减小了渗漏带来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数据服务器40内各功能单元的组成,和所述水务终端10的所述采集装置11所包括的传感器类别均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需求进行功能的扩展和删减,实现定制化的配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