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煤岩层厚度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2922发布日期:2019-01-29 17:49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煤岩层厚度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开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煤岩层厚度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井下综采工作面测量煤层采高,通常采用悬挂标尺法,即通过测量工作面顶梁至液压支架底座的距离,然后加上液压支架顶梁高度和支架底座与底板的距离得出采面煤层采高或煤层厚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

(1)采用该方法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或采煤队验收人员到煤璧下方进行测量,而且需要在综采工作面停机生产时方可进行测量工作,在遇到煤层条件不好(易片帮、冒顶)时,人员是无法站在煤璧侧进行测量,测量难度大。

(2)当工作面煤层厚度发生变化或出现断层时,采用该方法是不能准确测量煤层或岩石厚度的。

(3)目前悬挂标尺法采用的卷尺不易悬挂在液压支架前梁上方,即使悬挂上,也会因不同人员悬挂的位置不同造成最终测量数据出现偏差。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煤岩层厚度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以满足煤矿井下开采技术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煤岩层厚度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用以传统的悬挂标尺法测量煤层采高时存在的测量难度大、测量不准确以及数据误差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煤岩层厚度测量工具,包括伸缩尺、固定旋转轴和两条可伸缩测量脚,所述的两条可伸缩测量脚一端通过固定旋转轴铰接,所述的伸缩尺盒体端设置在任一条可伸缩测量脚上,所述的伸缩尺尺钩端与另一条可伸缩测量脚固定连接。

所述的可伸缩测量脚上设置有刻度。

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煤岩层厚度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测量人员站在液压支架掩护下方,将两条可伸缩测量脚延伸至工作面煤壁;

步骤2:将两条可伸缩测量脚张开,使两条可伸缩测量脚底端分别伸抵至欲测煤岩层顶部和底部;

步骤3:读取伸缩尺上的数据,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高度比等于底边比的原理,即可计算得出需测量的工作面采高或煤岩层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新型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煤岩层厚度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测量人员无需站在煤壁下方即可实现对煤岩厚度的测量,即使工作面顶板条件较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工具亦可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准确且操作安全。

(2)无需吊挂在工作面液压支架顶梁上即可实现测量工作,通过读取伸缩尺上的数据,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高度比等于底边比的原理,即可计算得出需测量的工作面采高或煤岩层厚度,不会因工作面液压支架与煤壁之间的落差和倾角而影响煤(岩)层厚度测量。

(3)对测量人员要求不高,即不会因不同人员测量而造成较大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量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示意图;

图中标识:1、伸缩尺,2、可伸缩测量脚,3、固定旋转轴,4、煤层,5、液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煤岩层厚度测量工具,包括伸缩尺1、固定旋转轴3和两条可伸缩测量脚2,所述的两条可伸缩测量脚2一端通过固定旋转轴3铰接,两条可伸缩测量脚2可以通过固定旋转轴3展开和关闭,所述的伸缩尺1盒体端设置在任一条可伸缩测量脚2上,所述的伸缩尺1尺钩端与另一条可伸缩测量脚2固定连接。

所述的可伸缩测量脚2上设置有刻度,可以通过读取可伸缩脚2上的刻度用来计算煤岩层的厚度。

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的煤岩层厚度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测量人员站在液压支架5掩护下方,将两条可伸缩测量脚2延伸至工作面煤壁;

步骤2:将两条可伸缩测量脚2张开,使两条可伸缩测量脚2底端分别伸抵至需测煤岩层顶部和底部;

步骤3:读取伸缩尺1上的数据,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高度比等于底边比的原理,即可计算得出需测量的工作面采高或煤岩层厚度。

实施例1:如图2所示测量采面煤层高度,首先将伸缩尺1安设在可伸缩测量脚2上,使可伸缩测量脚2底端到固定旋转轴3的垂直距离为伸缩尺1到固定旋转轴3垂直距离的四倍,如图2所示,即将可伸缩测量脚2底端到固定旋转轴3的垂直距离设置成4D,将伸缩尺1到固定旋转轴3垂直距离设置成D,然后展开两条可伸缩测量脚2,使两条可伸缩测量脚2底端分别伸抵至需测煤岩层顶部和底部,读取伸缩尺1上的读数L,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高度比等于底边比的原理,利用比例关系乘上相应比例,因此计算煤层高度即为4L。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