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刀检测设备之可调式刮刀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2205发布日期:2019-04-03 01:1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刮刀检测设备之可调式刮刀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刮刀检测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刮刀检测设备之可调式刮刀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刮刀检测设备上都具有刮刀安装结构。目前市面上的刮刀安装结构一般结构固定,安装刮刀后不能移动,如果刮刀检测设备具有多个测试位置,需要人工对刮刀安装结构的位置进行调节,加大测试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检测效率。另外,刮刀安装结构不能对刮刀的变形量进行调节。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刮刀检测设备之可调式刮刀安装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刮刀检测设备之可调式刮刀安装结构,其对刮刀调节不同的力度,能够精确模拟出刮刀在受力状态下的变形量,提高检测的精准性,检测应用灵活性较强,同时实现YZ双向位移调节,以将待测刮刀放置不同的检测位置,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检测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刮刀检测设备之可调式刮刀安装结构,包括有机架和主控台,所述机架具有水平工作台,还括有刮刀安装部、Z轴向平移滑动座、用于驱动Z轴向平移滑动座沿Z轴向位移的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Y轴向滑轨、用于驱动Y轴向滑轨沿Y轴向位移的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前述主控台分别电连接于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和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

前述水平工作台上设置有Z轴向滑轨,所述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Z轴向平移滑动座,所述Z轴向平移滑动座沿Z轴向滑轨可往复位移式装设,所述Z轴向平移滑动座上设置有Y轴向平移滑动座,所述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Y轴向滑轨,所述Y轴向滑轨沿Y轴向平移滑动座可往复位移式装设,所述Y轴向滑轨通过下压力度调节组件连接刮刀安装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平工作台上安装有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安装支架,前述Z轴向滑轨凸设于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安装支架的前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安装支架上设有上挡块和下挡块,前述Z轴向平移滑动座的上、下端分别受限于相应的上挡块和下挡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Z轴向平移滑动座的前端安装有竖向连接板,所述竖向连接板的上端安装有纵向连接板,纵向连接板和竖向连接板之间连接有加强安装块; 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设置于纵向连接板的底端面,Y轴向平移滑动座固定连接于纵向连接板的顶端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安装支架的侧面安装有若干沿Z轴向间距式分布的竖向光电开关,所述竖向连接板设置有竖向挡光板,所述竖向挡光板随Z轴向平移滑动座滑移而遮挡相应竖向光电开关的受光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Y轴向滑轨连接有滑轨安装板,所述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滑轨安装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纵向连接板的侧面安装有缓冲挡块,所述滑轨安装板上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受限于缓冲挡块的前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压力度调节组件包括一圆锥滚子轴承、一轴承安装座、两直线轴承以及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圆锥滚子轴承装设于轴承安装座上,所述轴承安装座的左右侧一体延伸形成直线轴承安装部,所述直线轴承安装于直线轴承安装部内,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两端分别连接刮刀安装部和轴承安装座,所述直线轴承的下端连接刮刀安装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

其主要是通过下压力度调节组件,对刮刀调节不同的力度,能够精确模拟出刮刀在受力状态下的变形量,提高检测的精准性,检测应用灵活性较强;同时,通过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和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的设置,实现刮刀安装结构的YZ双向位移调节,以将待测刮刀放置不同的检测位置,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检测效率;

其次是,通过竖向光电开关的设置,有利于判断刮刀在Z轴向平移的位置,同时,竖向光电开关抗干扰性强,增加了检测位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以及,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组装方便,各零件件之间定位稳定可靠。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可调式刮刀安装结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显示待测刮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装置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未显示第一保护壳);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刮刀检测设备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刮刀检测设备局部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刮刀片平整度检测装置分别连接于第二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和第二X轴向平移滑动座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未显示第二保护壳及第二光源);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上下可调式刮刀片表面缺损检测装置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架 101、水平工作台

102、急停按钮 103、电源开关按钮

104、启动按钮 105、安全光幕

106、计算机 107、显示屏

11、第一X轴向滑轨 111、第一左挡块

112、第一右挡块 12、第二X轴向滑轨

121、第二左挡块 122、第二右挡块

13、第二安装板 131、第二保护壳

14、大理石平台

20、上下可调式刮刀片表面缺损检测装置

21、远心镜 22、可调式支架组件

221、第三光源安装顶板 222、固定底板

223、固定后板 224、第一加强块

225、第一侧面板 226、第二侧面板

23、第三光源 24、第三成像相机

30、刮刀片平整度检测装置 31、第二光源

32、第二镜头 33、第二成像相机

40、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单元

41、第一光源 411、第一Z型支架

42、第一镜头 43、第一成像相机

431、第二Z型支架

50、可调式刮刀安装结构

51、Z轴向平移滑动座 511、竖向连接板

512、纵向连接板 513、加强安装块

514、缓冲挡块 515、挡板

52、Z轴向平移驱动机 53、Y轴向滑轨

531、滑轨安装板 532、压力传感器

533、刮刀安装部 534、圆锥滚子轴承

535、轴承安装座 536、直线轴承

54、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 55、Z轴向滑轨

56、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安装支架 561、上挡块

562、下挡块 57、Y轴向平移滑动座

58、竖向光电开关 59、竖向挡光板

61、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 62、第一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

621、第一驱动电机 622、第一传动带

623、第一辅助带轮 624、第一连接块

625、第一电机带轮 626、第一保护壳

63、第一安装板 64、第一光电开关

65、第一挡光板 66、横向连接板

71、第二X轴向平移滑动座 711、第二挡光板

72、第二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 721、第二驱动电机

722、第二电机带轮 723、第二辅助带轮

724、第二传动带 725、第二连接块

726、第二光电开关 80、待测刮刀。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刮刀检测设备之可调式刮刀安装结构,包括有机架10和主控台(图中未显示),所述机架10具有水平工作台101,其中:

所述水平工作台101上设置有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装置、第二X轴向平移滑动座71、上下可调式刮刀片表面缺损检测装置20、用于驱动第二X轴向平移滑动座71沿X轴向位移的第二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72、安装于第二X轴向平移滑动座71上的刮刀片平整度检测装置30。

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刮刀安装部533、Z轴向平移滑动座51、用于驱动Z轴向平移滑动座51沿Z轴向位移的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52、Y轴向滑轨53、用于驱动Y轴向滑轨53沿Y轴向位移的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54,前述主控台分别电连接于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52和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54;

前述水平工作台101上设置有Z轴向滑轨55,优选地,水平工作台101上安装有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安装支架56,前述Z轴向滑轨55凸设于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安装支架56的前侧面上;所述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安装支架56上设有上挡块561和下挡块562,前述Z轴向平移滑动座51的上、下端分别受限于相应的上挡块561和下挡块562。

所述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52驱动连接于Z轴向平移滑动座51,所述Z轴向平移滑动座51沿Z轴向滑轨55可往复位移式装设,所述Z轴向平移滑动座51上设置有Y轴向平移滑动座57,优选地,所述Z轴向平移滑动座51的前端安装有竖向连接板511,所述竖向连接板511的上端安装有纵向连接板512,纵向连接板512和竖向连接板511之间连接有加强安装块513。在本实施例中,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安装支架56的侧面安装有若干沿X轴向间距式分布的竖向光电开关58,所述竖向连接板511设置有竖向挡光板59,所述竖向挡光板59随Z轴向平移滑动座51滑移而遮挡相应竖向光电开关58的受光口。

前述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54设置于纵向连接板512的底端面,前述Y轴向平移滑动座57固定连接于纵向连接板512的顶端面。所述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54驱动连接于Y轴向滑轨53,所述Y轴向滑轨53沿Y轴向平移滑动座57可往复位移式装设。优选地,Y轴向滑轨53连接有滑轨安装板531,所述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54驱动连接于滑轨安装板531;优选地,所述纵向连接板512的侧面安装有缓冲挡块514,所述滑轨安装板531上安装有挡板515,所述挡板515受限于缓冲挡块514的前侧。

所述Y轴向滑轨53通过下压力度调节组件连接刮刀安装部533。所述下压力度调节组件包括一圆锥滚子轴承534、一轴承安装座535、两直线轴承536以及一压力传感器532,所述圆锥滚子轴承534装设于轴承安装座535上,所述轴承安装座535的左右侧一体延伸形成直线轴承安装部,所述直线轴承536安装于直线轴承安装部内,所述压力传感器532的两端分别连接刮刀安装部533和轴承安装座535,所述直线轴承536的下端连接刮刀安装部533。

前述水平工作台101上还设置有第一X轴向滑轨11和第二X轴向滑轨12,所述第二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72和第一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62均安装于水平工作台101上,所述第一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62驱动连接于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所述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沿第一X轴向滑轨11可往复位移式装设,所述第二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72驱动连接于第二X轴向平移滑动座71,所述第二X轴向平移滑动座71沿第二X轴向滑轨12可往复位移式装设。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6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21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21驱动连接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带622、第一辅助带轮623以及第一连接块624,前述第一驱动电机621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电机带轮625,在本实施例中,下述横向连接板66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21固定于下述横向连接板66的下端,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21的输出轴竖直向上穿过安装孔连接有第一电机带轮625;所述第一传动带622套设于第一电机带轮625和第一辅助带轮623之间以使第一电机带轮625和第一辅助带轮623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连接块624的前侧连接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所述第一连接块624的后侧连接第一传动带622的外侧。

所述第一X轴向滑轨11的左、右端分别设有第一左挡块111和第一右挡块112,前述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的左、右端分别受限于相应的第一左挡块111和第一右挡块112。所述水平工作台101上设置有一第一安装板63以及若干沿X轴向间距式分布的第一光电开关64,前述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上设置有第一挡光板65,所述第一挡光板65随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滑移而遮挡相应第一光电开关64的受光口。前述第一光电开关64、第一X轴向滑轨11、第一辅助带轮623、第一左挡块111和第一右挡块112均安装于第一安装板63上。所述第一安装板63上还安装有第一保护壳626,所述第一保护壳626罩设于前述第一电机带轮625、第一辅助带轮623、第一传动带622、第一连接块624、第一挡光板65以及第一光电开关64六者的外部。

所述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装置包括有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用于驱动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沿X轴向位移的第一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62、安装于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上的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单元40;所述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单元40包括中心点呈一轴线排列且自右往左依次设置的第一光源41、第一镜头42以及第一成像相机43,前述主控台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光源41和第一成像相机43。所述第一光源41和第一成像相机43均朝向右侧;所述第一镜头42连接于第一成像相机43。所述第一光源41可对放置于下述大理石平台14上的待测刮刀80照射,第一镜头42将经过的光线成像于第一成像相机43上,优选地,第一成像相机43为CCD相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单元40在滑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前述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X轴向平移滑动座61的上端面通过横向连接板66连接,前述第一连接块624和第一挡光板65均连接横向连接板66,前述第一光源41通过第一Z型支架411固定于横向连接板66上,前述第一成像相机43通过第二Z型支架431固定于横向连接板66上。

如图7所示,所述刮刀片平整度检测装置30包括中心点呈一轴线排列且自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二光源31、第二镜头32以及第二成像相机33,所述第二光源31和第二成像相机33均朝向前侧;所述第二镜头32连接于第二成像相机33,优选地,第二成像相机33为CCD相机;所述第二光源31设置于下述大理石平台14与上下可调式刮刀片表面缺损检测装置20之间。

前述水平工作台101上安装有第二安装板13,前述第二X轴向滑轨12凸设于第二安装板13。所述第二安装板13上安装有一第二辅助带轮723和若干沿X轴向间距式分布的第二光电开关726,所述第二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7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21,第二驱动电机721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板13上,前述第二驱动电机721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连接有第二电机带轮722,所述第二电机带轮722和第二辅助带轮723之前套设有使两者同步转动的第二传动带724,前述第二传动带724通过第二连接块725连接第二X轴向平移滑动座71。所述第二X轴向滑轨12的左、右端分别设有第二左挡块121和第二右挡块122,前述第二X轴向平移滑动座71的左、右端分别受限于相应的第二左挡块121和第二右挡块122,所述第二左挡块121和第二右挡块122均设置于第二安装板13上。所述第二光电开关726位于第二安装板13的前端面,前述第二X轴向平移滑动座71上设置有第二挡光板711,所述第二挡光板711随第二X轴向平移滑动座71滑移而遮挡相应第二光电开关726的受光口。

所述第二安装板13上还安装有第二保护壳131,所述第二保护壳131罩设于前述第二辅助带轮723和第二传动带724二者的外部。

如图8所示,上下可调式刮刀片表面缺损检测装置20包括远心镜21、可调式支架组件22、第三光源23以及第三成像相机24,所述远心镜21、第三光源23和第三成像相机24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三者的中心点呈一轴线排列,所述远心镜21、第三光源23和第三成像相机24均朝向上侧,所述远心镜21连接第三成像相机24,优选地,第三成像相机24为CCD相机;前述水平工作台101设有安装槽,前述远心镜21和第三成像相机24装设于安装槽内且远心镜21伸露于水平工作台101外。

可调式支架组件22包括有一第三光源安装顶板221、两可调式侧板组件、固定底板222和固定后板223;第三光源安装顶板221分别连接于两可调式侧板组件两者的顶部,固定底板222分别连接于两可调式侧板组件两者的底部,固定底板222设置于水平工作台101上,所述固定后板223连接固定底板222且固定后板223位于固定底板222的下方,所述固定后板223与固定底板222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块224。所述可调式侧板组件包括有上下布置的第一侧面板225、第二侧面板226,所述第一侧面板225、第二侧面板226两者相对可上下位移式调节以改变可调式侧板整体的高度,从而调整焦距。

前述主控台分别电连接于前述上下可调式刮刀片表面缺损检测装置20、第二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72、第一X轴向平移驱动机构62、刮刀片平整度检测装置30和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单元40。所述上下可调式刮刀片表面缺损检测装置20位于水平工作台101上端面的前侧,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单元40位于上下可调式刮刀片表面缺损检测装置20的后侧且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单元40位于水平工作台101上端面的左侧,刮刀片平整度检测装置30位于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单元40的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工作台101安装有用于承载待测刮刀80的大理石平台14,当需要检测刮刀片平整度、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时,可调式刮刀安装结构50通过下述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52和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54的驱动下,将待测刮刀80放置于大理石平台14上。前述上下可调式刮刀片表面缺损检测装置20位于大理石平台14的前侧,前述刮刀片平整度检测装置30位于大理石平台14的后侧,前述刮刀刃角度及变形量检测单元40位于大理石平台14的左侧。

所述机架10的前侧设有前侧开口、急停按钮102、电源开关按钮103和启动按钮104,所述前侧开口的左、右侧分别设有一安全光幕105;所述机架10的后侧可拆卸式安装有后盖板,所述后盖板通过转舌锁连接机架10,所述转舌锁的锁舌置于机架10的内侧,所述转舌锁的锁孔置于机架10的外侧。急停按钮102、电源开关按钮103和启动按钮104分别电连接主控台;机架10的左侧设有计算机106,检测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106,计算机106进行数据处理后通过显示器107显示出刮刀是否符合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下压力度调节组件,对刮刀调节不同的力度,能够精确模拟出刮刀在受力状态下的变形量,提高检测的精准性,检测应用灵活性较强;同时,通过Z轴向平移驱动机构和Y轴向平移驱动机构的设置,实现刮刀安装结构的YZ双向位移调节,以将待测刮刀放置不同的检测位置,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检测效率;

其次是,通过竖向光电开关的设置,有利于判断刮刀在Z轴向平移的位置,同时,竖向光电开关抗干扰性强,增加了检测位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以及,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组装方便,各零件件之间定位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