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导电碳刷供电和传输信号的老化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0135发布日期:2019-05-03 19:1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导电碳刷供电和传输信号的老化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老化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采用导电碳刷供电和传输信号的老化架。



背景技术:

老化是利用电子负载或节能负载在设定电压、电流和温度下进行产品长时间工作,并检验其稳定性,老化试验完成之后再进行性能测试。

各种电器元件在出厂前都要进行老化测试,老化架在对产品进行老化测试时,需要连接电源为产品进行供电,模拟产品在高温条件下通电工作的情况,传统工序中,需要人工将老化架推进老化房,连接电源为产品进行供电,并设定一定的温度,进行产品性能测试,待老化试验完成后,再将老化架车推出或搬到下一测试装置,因为常规老化房配置有多个老化架车,所以就需要人工频繁的将老化架推进老化房,并需要连接设备电源到老化架,为老化架上的产品进行供电测试。而现有的老化架上的总供电源方式,一般都是采用较粗的电源线与设备用快速接头等方式进行通断电拔插,这样在老化架频繁进出老化房进行产品测试时,就会非常的不安全,极易发生操作人员误操作,在设备没有对老化架供电线进行断电的情况下,对老化架的供电线进行拔插,很容易产生电弧,或者人员触电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导电碳刷供电和传输信号的老化架,其通过底部的导电碳刷与导电轨道相接触为老化架供电,取消了传统老化架所采用的连接电源线供电方式,不仅供电更方便,还有效避免了老化架的电源线与设备用快速接头等方式进行通断电拔插时,操作人员误操作引发的产生电弧或者人员触电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导电碳刷供电和传输信号的老化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左右两侧底部分别设有导电碳刷,所述导电碳刷与用于供电和传输信号的导电轨道相接触;所述架体的底端四角均设有脚轮,所述脚轮位于所述导电碳刷的外侧;所述架体为多层架体,所述架体的中间竖直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架体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架的两侧设有若干层挂装架,每层挂装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侧挂装架,每侧挂装架的底面均设有挂装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面上还设有若干排悬挂部,每排悬挂部设于相邻两层挂装架之间;所述架体的底端中间还设有用于摆放电器元件和供电保险装置的底板。

所述导电轨道铺设于老化房内,所述导电轨道的末端设置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用于控制导电轨道通电和信号传输开关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导电轨道、信号源及供电电源。

所述导电轨道用于为导电碳刷供电和传输信号,所述导电轨道末端设置有感应开关,当老化架的架体推到导电轨道末端,即指定工作位置时,设置在导电轨道末端的感应开关会感应到架体,并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才控制导电轨道与信号源和供电电源导通,对导电轨道进行供电和信号传输,从而实现操作安全、人员安全防护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开关为行程开关或光电开关。

优选地,所述导电碳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依次等距排列成一排。

优选地,所述导电碳刷的数量为3~5个。

优选地,所述挂装架的层数为2~7层,每侧挂装架的底面依次设有至少5个用于悬挂第二电器元件的挂装部。

优选地,所述悬挂部从右至左依次包括1个用于悬挂第一电器元件的第一悬挂部和6个用于悬挂第二电器元件的第二悬挂部。

优选地,所述架体为不锈钢架体;所述脚轮为万向轮。

优选地,在导电轨道的外侧设置有行车轨道,所述行车轨道与脚轮相对应,所述脚轮通过与行车轨道配合,而实现老化架在流水线上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采用导电碳刷供电和传输信号的老化架,其取消了常规的用手拔插的供电线,通过装配在老化架底部的导电碳刷与导电轨道相接触为老化架供电和传输信号,供电和信号传输更方便;同时通过脚轮与行车轨道的配合,便于老化架推入老化房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在导电轨道的未端设置有感应开关,当老化架推入老化房时,导电碳刷最初接触导电轨道是不通电的,只有当老化架推到指定工作位置时,老化架触碰或感应到导电轨道未端设置的感应开关,感应开关反馈信号给控制器后,供电电源才会依次经过导电轨道、导电碳刷为老化架上的待老化产品供电,从而达到操作安全、防护人员的目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挂装架及底板均可用于摆放电器元件,空间利用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老化架推入导电轨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老化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案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采用导电碳刷供电和传输信号的老化架,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的左右两侧底部分别设有导电碳刷2,所述导电碳刷与用于供电和传输信号的导电轨道8相接触;所述架体的底端四角均设有脚轮3,所述脚轮位于所述导电碳刷的外侧;所述架体为多层架体,所述架体的中间竖直设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架体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架的两侧设有若干层挂装架5,每层挂装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侧挂装架,每侧挂装架的底面均设有挂装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面上还设有若干排悬挂部6,每排悬挂部设于相邻两层挂装架之间;所述架体的底端中间还设有用于摆放电器元件和供电保险装置的底板7。

所述导电轨道8铺设于老化房内,所述导电轨道的末端设置有感应开关9,所述感应开关与用于控制导电轨道通电和信号传输开关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导电轨道、信号源及供电电源。

具体实施中,所述感应开关9采用行程开关或光电开关。

所述导电碳刷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依次等距排列成一排。

所述导电碳刷2的数量为4个;所述挂装架的层数为5层,每侧挂装架的底面依次设有5个用于悬挂第二电器元件的挂装部,也就是说,每层挂装架的底面设有10个挂装部。

所述悬挂部从右至左依次包括1个用于悬挂第一电器元件的第一悬挂部和6个用于悬挂第二电器元件的第二悬挂部。具体实施中,所述悬挂部可采用但不限于定位柱、安装卡槽、限位托槽等多种结构。

所述架体为不锈钢架体;所述脚轮为自锁式万向轮。

所述架体的宽度为1.4米,所述第一电器元件为STM32板材,STM32板材尺寸为275*250mm,所述第二电器元件为FPGA板材,FPGA板材尺寸为200*165mm;本实施案例中,所述挂装架的每个挂装部上各挂装有一块FPGA板材,也就是说,每层挂装架的底面摆放有10块FPGA板材,所述悬挂部上从右至左依次悬挂有一块STM32板材和6块FPGA板材,所述架体底端的底板上也从右至左依次摆放有一块STM32板材和6块FPGA板材,即所述老化架的每层均可摆放16块FPGA板材和1块STM32板材。

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