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圈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748发布日期:2019-03-02 03:11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O型圈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O型圈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油泵涂胶工位一般使用索尼距离传感器作为工具来检测机油泵是否安装有O型密封胶圈,由于该传感器使用的是模拟量信号,而机油泵的定位面为铸造件而不是加工面,并且O型圈又有一定的压缩余量,使用索尼距离传感器可能带来较大的判断误差,从而导致发生质量事故。

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O型圈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O型圈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O型圈检测装置检测误差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O型圈检测装置包括:

接触座,所述接触座的一端设有检测槽以及与所述检测槽连通的开口,所述接触座内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腔道;

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置于所述腔道内且设于所述开口的边沿,所述连接圈上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通孔,所述连接圈上连接有电线;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置于所述腔道内,所述连接座上连接有电线,所述连接座能够与所述连接圈接触或分离以使所述O型圈检测装置的导电信号产生或断开;

接触头,所述接触头能够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所述接触头的一端置于所述检测槽内,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接触座,所述检测槽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外;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离所述接触头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抵接。

优选地,所述O型圈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螺栓以及限位杆,所述限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后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后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触头靠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有容纳腔,所述连接座靠近所述接触头的一端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检测槽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地第二安装孔,所述限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螺栓的螺帽抵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检测槽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对应地第四安装孔,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O型圈检测装置还包括具有中空腔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沿抵接,所述限位螺栓穿过所述中空腔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或者橡胶,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或者橡胶。

优选地,所述连接圈与所述电线焊接,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电线焊接或者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电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圈为铜圈,所述连接座均为铜座。

优选地,所述接触头为硅胶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连接头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的内部抵接,接触头可以通过压缩第一弹性件实现移动。当使用O型圈检测装置对是否安装有O型圈进行检测时,按压O型圈检测装置,将接触座压到检测面上,其中,检测槽对准O型圈,当检测面上没有安装O型圈时,连接座与连接圈一直接触,将持续产生导电信号;当检测面上安装了O型圈时,由于O型圈与检测面之间存在高度差,O型圈将会推动接触头向上位移,接触头将带动连接座上移,连接座与连接圈分离,导电信号将断开。因此,可以根据O型圈检测装置的导电信号是否存在,来逻辑检测判断是否存在漏装O型圈,在进行检测时,当导电信号存在,说明漏装了O型圈,可以发出报警信息;当导电信号不存在,说明安装了O型圈。O型圈检测装置采用触点式结构,结构简单,加工、更换、维护均较方便,且工作稳定,O型圈检测装置把传统检测装置中的高度模拟量变为了逻辑变量,可以采用PLC编程检测,提高检测速度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且检测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O型圈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O型圈检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O型圈检测装置没有检测到O型圈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O型圈检测装置检测到O型圈时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O型圈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O型圈检测装置检测误差较大的问题。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O型圈检测装置100包括:接触座1,接触座1的一端设有检测槽11以及与检测槽11连通的开口(未标示),接触座1内设有与开口连通的腔道12;连接圈2,连接圈2置于腔道12内且设于开口的边沿,连接圈2上设有与开口连通的通孔(未标示),连接圈2上连接有电线16;连接座3,连接座3置于腔道12内,连接座3上连接有电线16,连接座3能够与连接圈2接触或分离以使O型圈检测装置100的导电信号产生或断开;接触头4,接触头4能够穿过开口与通孔,接触头4的一端置于检测槽11内,另一端与连接座3连接;第一壳体5,第一壳体5套设于接触座1,检测槽11露出于第一壳体5外;第一弹性件6,第一弹性件6的一端与连接座3的远离接触头4的一端抵接,第一弹性件6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5的内部抵接。其中,连接圈2与连接座3均为导电材质,接触头4、接触座1以及第一壳体5均为绝缘材质。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弹性件6的一端与连接座3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5的内部抵接,接触头4可以通过压缩第一弹性件6实现移动。当使用O型圈检测装置100对是否安装有O型圈进行检测时,按压O型圈检测装置100,将接触座1压到检测面上,其中,检测槽11对准O型圈,当检测面上没有安装O型圈时,连接座3与连接圈2一直接触,将持续产生导电信号;当检测面上安装了O型圈时,由于O型圈与检测面之间存在高度差,O型圈将会推动接触头4向上位移,接触头4将带动连接座3上移,连接座3与连接圈2分离,导电信号将断开。因此,可以根据O型圈检测装置100的导电信号是否存在,来逻辑检测判断是否存在漏装O型圈。在进行检测时,当导电信号存在,说明漏装了O型圈,可以发出报警信息;当导电信号不存在,说明安装了O型圈。O型圈检测装置100采用触点式结构,结构简单,加工、更换、维护均较方便,且工作稳定,O型圈检测装置100把传统检测装置中的高度模拟量变为了逻辑变量,可以采用PLC编程检测,提高检测速度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且检测结果准确。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至图4,在优选的实施例中,O型圈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壳体7,第二壳体7套设于第一壳体5;第二弹性件8,第二弹性件8设于第二壳体7内且一端抵接在第一壳体5上,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壳体7上;限位机构(未标示),包括限位螺栓9以及限位杆10,限位螺栓9穿过第二壳体7后与第一壳体5固定连接,限位杆10穿过第二壳体7后与第一壳体5固定连接。在使用O型圈检测装置100对是否安装有O型圈(未标示)进行检测时,可以按压第二壳体7,按压力作用于第二弹性件8上,第二弹性件8通过第一壳体5将接触座1压到检测面上。通过设置第二壳体7和第二弹性件8可以使接触座1贴合在检测面上,消除检测面的定位误差,且还能够避免因直接按压而造成的接触座1损坏。并且设置限位杆10和限位螺栓9能够对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7进行限位,避免第二壳体7相对于第一壳体5转动。

另外,请参照图2,接触头4靠近连接座3的一端可以设有容纳腔(未标示),连接座3靠近接触头4的一端设有插接块13,插接块13置于容纳腔内,便于连接座3与接触头4的连接,且能够避免在接触头4上移过程中发生连接座3位置偏移的情况。

进一步地,具体地,第一壳体5远离检测槽11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未标示),第二壳体7远离第一壳体5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地第二安装孔(未标示),限位螺栓9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与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限位螺栓9的螺帽抵接在第二安装孔的边沿上。第一壳体5远离检测槽11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未标示),第二壳体7远离第一壳体5的一端设有与第三安装孔对应地第四安装孔(未标示),限位杆10穿过第四安装孔后与第三安装孔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限位螺栓9在与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后,还能够相对于第二安装孔发生移动,限位杆10在与第三安装孔固定连接后,还能够相对于第四安装孔发生移动。而限位螺栓9与限位杆10并列设置,通过设置限位螺栓9与限位杆10,能够避免在按压第二壳体7的过程中第二壳体7相对于第一壳体5转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另外,请参照图2,O型圈检测装置100还包括具有中空腔的导向杆14,导向杆14的一端与第一壳体5的端面连接,导向杆14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弹性件8套设在导向杆14上,且第二弹性件8的一端与第一壳体5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孔的边沿抵接,限位螺栓9穿过中空腔后与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设置导向杆14可以避免第二弹性件8在按压过程中发生移位,提高O型圈检测装置100的使用稳定性。此外,导向杆14能够相对于第二安装孔移动,限位螺栓9优选与导向杆14固定连接,在向下按压第二壳体7时,限位螺栓9、导向杆14以及限位杆10均可以露出于第二壳体7外。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6优选为弹簧或者橡胶,第二弹性件8优选为弹簧或者橡胶。弹簧的弹性变形能力较好,弹性大,且价格便宜,橡胶弹性大且性能稳定。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和第二弹性件8还可以是其他均有弹性伸缩性能的部件。

另外,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圈2与电线16焊接,连接座3与电线16焊接或者连接座3与电线16通过固定螺栓15连接,焊接过程工艺简单,焊缝的强度高,焊接的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当连接座3与电线16通过固定螺栓15连接时,固定螺栓15插入连接座3远离接触头4的一侧,固定螺栓15的螺帽露出于连接座3外,第一弹性件6可以套设在固定螺栓15的螺帽上,避免第一弹性件6在检测过程中发生移位。

进一步地,连接圈2为铜圈,连接座3均为铜座,铜的导电性能较好且价格较低。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圈2和连接座3还可以由其它能够导电的材质制成。

另外,接触头4优选为硅胶头,硅胶的绝缘性能好,耐热性、耐寒性均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O型圈检测装置100安装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动机工厂的机油泵涂胶工位,验证了一个月,没有发现误报,验证漏报100%判断有效,不需要重复人工抽时间判断O型圈的有无,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整线的生产进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