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6504发布日期:2019-02-22 22:2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盖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井盖用于遮盖道路中的检查井,安装井盖后则便于下井检修与防止人或者物体坠入检查井,故井盖在城市路面较为常见。但是,对于处在公路上的井盖因常年受到汽车轮胎的碾压与碰撞,会出现较为剧烈的震动,使得井盖容易变形或损坏并阻碍交通,对城市道路畅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可见,抗震性好坏是用在道路上井盖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申请人经调研后发现,现有技术中却没有一种结构简洁,能够较好检测井盖抗震性的装置。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结构简洁,能够较好检测井盖抗震性的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洁,能够较好检测井盖抗震性的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包括震动底板、井座固定座、底板支座、防掉连接杆、防掉支承座、震动产生用电机和震动产生用凸轮;

所述震动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井座的所述井座固定座,所述震动底板整体落放于所述底板支座上;

所述震动底板与整体呈横向的所述防掉连接杆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防掉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安装在所述防掉支承座上;

所述震动产生用电机整体固定安装在所述震动底板下方位置,且所述震动产生用电机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所述震动产生用凸轮,所述震动产生用凸轮在径向上最大外凸处的表面与所述震动底板下表相接触时,能够使得震动底板与底板支座相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在使用时:

将井座固定在井座固定座上,随后,启动震动产生用电机,随即,震动产生用凸轮旋转并在震动产生用凸轮在径向上最大外凸处的表面与所述震动底板下表相接触时,能够使得震动底板与底板支座相脱离后,在震动产生用凸轮旋转继续旋转并使得震动产生用凸轮的基圆处的表面与震动底板相同脱离时,震动底板下落并与底板支座相撞击来持久快速地模拟井盖被车辆轮胎碾压时引起的震动,从而便捷地对井盖的抗震性进行检测。防掉连接杆和防掉支承座能够避免震动底板从底板支座上脱落,从而保证装置能够持续震动。

此外,只需采用不同尺寸的震动产生用凸轮(控制震动底板与底板支座之间最大脱离距离),即可方便的对震幅和震力进行调整。

由上,本实用新型的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通过较为间接的结构即可较好地对高速和反复的对井盖进行震动,帮助获得井盖的抗震性能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井盖还未固定在井盖固定座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井盖已固定在井盖固定座上,且井盖上还固定有配重块)。

图3为图2中I处放大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II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包含吊运机构)。

图7为图6中本实用新型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8为图6中本实用新型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的另一方向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

1震动底板:10滚子;

2井座固定座;

3底板支座;

4防掉连接杆;

5防掉支承座;

6震动产生用电机;

7震动产生用凸轮;

8配重块;

9拉簧;

吊运机构:11电动葫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

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包括震动底板1、井座固定座2、底板支座3、防掉连接杆4、防掉支承座5、震动产生用电机6和震动产生用凸轮7;

所述震动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井座的所述井座固定座2,所述震动底板1整体落放于所述底板支座3上;

所述震动底板1与整体呈横向的所述防掉连接杆4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防掉连接杆4的另一端铰接安装在所述防掉支承座5上;

所述震动产生用电机6整体固定安装在所述震动底板1下方位置,且所述震动产生用电机6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所述震动产生用凸轮7,所述震动产生用凸轮7在径向上最大外凸处的表面与所述震动底板1下表相接触时,能够使得震动底板1与底板支座3相脱离。

上述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在使用时:

将井座固定在井座固定座2上,随后,启动震动产生用电机6,随即,震动产生用凸轮7旋转并在震动产生用凸轮7在径向上最大外凸处的表面与所述震动底板1下表相接触时,能够使得震动底板1与底板支座3相脱离后,在震动产生用凸轮7旋转继续旋转并使得震动产生用凸轮7的基圆处的表面与震动底板1相同脱离时,震动底板1下落并与底板支座3相撞击来持久快速地模拟井盖被车辆轮胎碾压时引起的震动,从而便捷地对井盖的抗震性进行检测。防掉连接杆4和防掉支承座5能够避免震动底板1从底板支座3上脱落,从而保证装置能够持续震动。

此外,只需采用不同尺寸的震动产生用凸轮7(控制震动底板1与底板支座3之间最大脱离距离),即可方便的对震幅和震力进行调整。

由上,上述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通过较为间接的结构即可较好地对高速和反复的对井盖进行震动,帮助获得井盖的抗震性能指标。

其中,所述井座固定座2包括下端固定在所述震动底板1上的多块电磁铁,所述多块电磁铁呈圆环形布置,且所述多块电磁铁的上端用于与井座边缘处下表面磁吸固定相连。

实施时,多块电磁铁也采用一个整体呈圆筒形的电磁铁来代替使用。

采用上述井座固定座2的结构后,即可通过电磁来快速吸固井座,简化井座的固定操作,提高井座的固定速度。

其中,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在井盖上的配重块8。

实施时,优选配重块8的重量为250千克至500千克。

配重块8的设置,能够更好的模拟汽车车轮碾压井盖的情形,从而使得检测的结果能够更为准确的反应井盖的抗震性。

其中,所述配重块8为电磁吸盘。

电磁吸盘能够通过电磁吸力迅速的吸固在井盖表面,从而大幅简化在井盖上固定配重块8的操作。

其中,所述震动底板1的下表面中部位置具有下凸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下表面为水平面;所述底板支座3整体为柱形结构,所述底板支座3的上表面为与所述凸起的下表面贴合相连的水平面。

实施时,底板支座3的下端固定在地面。

上述凸起与底板支座3相配合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的优点。

其中,所述震动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滚子10,所述滚子10的轴向与所述震动产生用电机6的转轴轴向平行,且所述震动底板1的下表面通过所述滚子10的滚面与所述震动产生用凸轮7的轮面相接触。

采用上述滚子10与震动产生用凸轮7相配合的结构后,可大幅降低震动产生用凸轮7与震动底板1之间相接触的摩擦力,有效保护震动底板1的下表面与震动产生用凸轮7磨损的同时,还能加快震动产生用凸轮7上顶震动底板1的速度,从而帮助提高震动频率。

其中,所述震动产生用凸轮7整体呈“9”字状结构。

如图3所示,采用上述震动产生用凸轮7后,震动底板1可在“9”字状结构的震动产生用凸轮7的缺口到顶后迅速下落,获得最大的震动力。

其中,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还包括拉簧9,所述拉簧9的一端与所述震动底板1固定相连,所述拉簧9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支座3固定相邻。

如图5所示,上述拉簧9的设置,能够在不更换震动产生用凸轮7的情形下,使得震动底板1获得更大的下落加速度并撞击底板支座3来产生震动,获得更为强烈的震动来更为严格模拟并检测井盖的抗震性。

其中,井盖抗震性检测装置还包括吊运机构,所述吊运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在所述震动底板1一旁地面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可旋转地安装有一根悬臂,所述悬臂上安装有电动葫芦11。

如图6至图8所示,设置上述吊运机构后,即可便捷通过吊运机构来吊运井盖或配重块8,简化井盖抗震性检测的操作难度和过程,提高检测效率。

第二种实施例,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井座固定座2包括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为围绕所述震动底板1的上表面边缘处间隔设置的多根,每根锁紧螺杆可活动地套接有一块卡块,所述卡块用于与井座边缘的上表面抵接相连,每根锁紧螺杆还通过螺纹旋接有用于抵紧所述卡块上表面用的锁紧螺母。

这样一来,即可通过上述卡块来压紧井座的边缘,从而使得井座固定在井座固定座2上。但此方案相较于第一种实施例而言,操作更为繁琐,固定起来更慢。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作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