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取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8556发布日期:2019-06-05 23:5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取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布料取样机。



背景技术:

布料生产完成后,出厂前需要对布料进行检测,布料检测的第一步即为布料取样。现有技术中通过圆盘取样机进行布料取样。参见申请号为CN201720582051.9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圆盘取样机。

使用时,将待检测布料平铺,再将圆盘取样机放置在布料上,拉出锁紧装置,旋转将锁紧装置解锁;一手扶着外罩,一手握手轮,并施加一定压力,然后顺时针旋转手轮,既可将圆形布料试样取出;取样机取出布料试样后,将锁紧装置恢复原位防止刀片外露。

参见图1,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刀片和刀架通过弧形压片进行连接,弧形压片将刀片压在刀架上,多个固定螺栓穿过弧形压片和刀片,将刀片压在刀架上。刀片上需要钻多个孔,安装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取样机,与现有技术使用固定螺栓将刀片通过弧形压片固定在刀架上的连接方式相比,其优点是刀片和刀架的安装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布料取样机,包括中空的壳体和布料固定块;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圆形开口,所述布料固定块上套设有刀架,所述刀架上设置有刀片,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装刀口,所述刀架上设置有贯穿壳体的主动杆,所述刀架上设有倾斜的刀片槽,所述刀片槽靠近布料固定块一端开设有刀刃口,所述刀片槽的槽口处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刀片插入刀片槽,所述刀片一角从刀刃口伸出,所述限位螺栓与刀片靠近刀片槽口的一端抵触,所述刀片槽长度略小于刀片的长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刀片和刀架安装时,只需要将刀片从刀片槽的槽口插入到使刀片的刀刃从下端的刀刃口伸出,将刀片靠近槽口处的部分通过限位螺栓进行固定,限位螺栓与刀片靠近刀片槽的一端抵触,防止刀片在切割布料时向脱离刀片槽的方向运动,影响刀片切割布料的效果;该刀片和刀架的连接方式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片槽上设置有与刀片槽长度方向一致的推动通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更换刀片时,使用杆件伸入推动通槽推动刀片朝远离槽口方向运动,为到刀片更换过程中取出刀片提供便利性,从而加强了本布料取样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片上设置有凸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更换刀片时,使用杆件伸入推动通槽推动刀片上的凸块,凸块加强了杆件和刀片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将刀片从刀片槽中推出,提高本布料取样机更换刀片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片上开设有助推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更换刀片时,使用杆件伸入推动通槽推动刀片上的助推孔,助推孔加强了杆件和刀片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将刀片从刀片槽中推出,提高本布料取样机更换刀片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动杆上设置有手轮或转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手轮或者转杆增加了手和主动杆的接触面积,为转动主动杆提供了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轮上设置有防滑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凹槽增加了手和手轮之间的摩擦力,为旋转手轮提供了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观察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时可以通过观察孔观察刀片和布料的切割情况,便于根据情况判断对主动杆施加压力的大小,或者刀刃与布料的接触情况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刀片槽的设置,使刀片和刀架的安装操作便捷,提高更换刀片的效率;

2、限位螺栓对刀片进行限位,无需在刀片上多处钻孔,提高刀片的耐久性;

3、推动通槽的设置便于更换刀片时,杆件伸入推动通槽将旧的刀片从刀片槽中推出;

4、刀片上凸块或者助推孔的设置便于杆件推动刀片。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刀片和刀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布料取样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突出刀片上助推孔的示意图;

图4为突出图3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突出刀片上凸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开口;12、通孔;2、固定块;21、刀架;22、刀片槽;23、刀刃口;24、限位螺栓、25、推动通槽;26、主动杆;3、刀片;31、凸块;32、助推孔;4、手轮;41、防滑凹槽;5、观察孔;6、弧形压片;61、固定螺栓;7、装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布料取样机,如图2和图4所示,包括中空的壳体1和圆形布料固定块2;壳体1的下端设有圆形开口11,布料固定块2上套设有刀架21,刀架21上设置有刀片3,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装刀口7,刀架21上设置有贯穿壳体1的主动杆26。

刀架21上一体成型的设有倾斜的刀片槽22,刀片槽22靠近布料固定块2一端开设有刀刃口23,刀片槽22的槽口处设置有限位螺栓24;刀片3插入刀片槽22,所述刀片3一角从刀刃口23伸出,限位螺栓24与刀片3靠近刀片槽22口的一端抵触。

安装刀片3时:结合图2,槽体倾斜设置,从装刀口7将刀片3从刀片槽22的槽口中插入,使刀片3的一角从刀刃口23伸出,槽口处通过若干限位螺栓24穿过刀架21与刀片3靠近槽口的一端抵触,将刀片3限制在刀片槽22内,防止刀片3在切割布料时向脱离刀片槽22的方向运动;如此设置取代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固定螺栓61穿过弧形压片6将刀片3压在刀架21上的固定方式,刀片槽22和刀架21一体成型,不易丢失,同时不需要在刀片3上钻孔,延长刀片3使用周期,安装操作便捷。

刀片槽22长度略小于刀片3的长度,从而在刀片3安装时,刀片3端部会与限位螺栓24的螺纹接触,由于刀片3本身有一定弹性,因此在限位螺栓24向下移动时,刀片3会在螺纹之间跳跃,从而使刀片3整体产生振动,从而使弧形弯曲在刀片槽22内的刀片3部分能舒展开,能使刀片3较好的设置在刀片槽22内,避免刀片3变形挤压过紧,从而提高安装效果,且在刀片3取出的过程中,刀片3也会在螺纹之间跳跃,从而通过振动能使刀片3进行舒展松动,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杂物进入刀片槽22内挤压刀片,导致刀片3无法取出的现象,从而便于刀片3的安装与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围绕刀架21均匀设置多个刀片3,多个刀片3的切斜角度必须相同,保证同一方向旋转主动杆26时,刀片3对布料同时进行切割。

使用时:按压主动杆26,主动杆26带动刀架21下降,使刀片3与布料接触,同时布料固定块2压在布料上,旋转主动杆26带动刀架21转动,刀架21转动带动刀刃转动,刀片3从刀刃口23伸出的一角将置于布料固定块2下的布料切割成圆形布料试样。

参见图3,为了方便更换刀片3,在刀片槽22上开设有便于将刀片3从刀片槽22推出的推动通槽25;当刀片3受损需要更换时,先将限位螺栓24拧出,用杆件伸入推动通槽25,推动刀片3向刀片槽22的槽口方向运动,将刀片3取出。

此外,当不同材质的布料需要不同强度或者厚度的刀片3时,也需要对刀片3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为方便杆件的推动,参见图5,在刀片3上设置有凸块31,杆件伸入推动通槽25和接凸块31触,杆件推动凸块31进一步将刀片3从刀片槽22中推出,凸块31为杆件推动刀片3增加了摩擦力,有利于杆件更加快速的将刀片3推出。

当刀片3安装到刀片槽22内,刀片3受挤压呈弧形拱起,使凸块31与助推孔32卡接,起到限制刀片3移动的作用;当把刀片3取出刀片槽22时,可先用杆件按压刀片3上的凸块31,使刀片3反向变形,再将刀片3从刀片槽22推出,便于取出刀片3;同时当放入刀片槽22的刀片3位置需要微调时,也可以使用杆件推动凸块31对刀片3进行调整。

回看图3和图4,上述的凸块31也可以更换为在刀片3上开设的助推孔32,杆件伸入推动通槽25,和刀片3上的助推孔32的边接触,并推动助推孔32的边,将刀片3从刀片槽22中推出,助推孔32为杆件推动刀片3增加了摩擦力,便于杆件迅速将刀片3推出,提高更换刀片3的效率。

为了便于转动主动杆26,在主动杆26上固接有圆形手轮4,圆形手轮4便于按压和转动主动杆26,优选的方案为在圆形手轮4上设置有防滑凹槽41,防滑凹槽41在转动圆形手轮4时增大手和手轮4之间的摩擦力。

上述手轮4也可以设置为转杆(图中未画出),转杆沿着主动杆26周向伸出若干,便于用手转动转杆带动主动杆26转动。

进一步地,回看图2,在壳体1侧壁和开口11之间设置观察孔5,便于观察刀片3与待检测布料的情况;根据情况判断对主动杆26施加的压力大小,或者刀刃与布料是否完全接触等。

工作过程:根据待切割布料的薄厚选择匹配的刀片3,将刀片3通过刀片槽22安装到刀架21上;将待检测布料平铺,用布料取样机的布料固定块2压紧布料,一手扶着壳体1,一手握着手轮4,并施加一定压力,手握手轮4顺时针旋转手轮4;手轮4带动主动杆26上刀架21下降,刀架21上刀片3与待切割布料接触,随着手轮4的顺时针旋转将待切割布料切成圆形;切完松手使主动杆26恢复原位,防止刀片3外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