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1859发布日期:2019-11-12 22:0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钻井液是在对油气井进行钻井时用于平衡地层压力、传递动力、携带岩屑的重要介质,是确保钻井工程正常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确保钻井液的性能能够满足钻井要求,在入井前和钻井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对钻井液的性能进行检测,其中最基础且最重要的一项检测为黏度检测。

目前,通常是使用马氏漏斗和量杯对钻井液进行黏度检测。具体地,马氏漏斗包括导流管、漏斗椎体以及设置在漏斗椎体的内壁上的筛网,导流管、漏斗椎体和筛网是一体成型。在对钻井液进行黏度检测时,用手指堵住导流管底部的流出口,将钻井液经筛网注入马氏漏斗中,同时,在导流管的流出口的下方放置量杯。之后,移开手指并同时开启秒表,记录量杯中的钻井液的液面达到量杯中指定的刻度线所需要的时间,根据该时间计算钻井液的黏度。

然而,由于需要将马氏漏斗和量杯配合使用才能实现对钻井液的黏度检测,所以导致对钻井液进行黏度检测时的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液体黏度检测时操作不便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导流管、漏斗椎体和过滤网;

所述导流管的流入口与所述漏斗椎体的流出口连接,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漏斗椎体内部的第一高度处;

所述漏斗椎体的内壁上标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用于指示所述漏斗椎体和所述导流管的内部的不同空间的容积。

可选地,所述漏斗椎体的内壁上标有第一刻度线;

所述第一刻度线位于所述漏斗椎体内部的第二高度处,且位于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漏斗椎体的流出口之间,所述第一刻度线用于指示所述漏斗椎体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高度之间的空间的容积。

可选地,所述漏斗椎体的内壁上标有标记线和第二刻度线;

所述标记线位于所述漏斗椎体内部的第三高度处;

所述第二刻度线位于所述漏斗椎体内部的第四高度处,且位于所述标记线与所述漏斗椎体的流出口之间,所述第二刻度线用于指示所述漏斗椎体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三高度与所述第四高度之间的空间的容积。

可选地,所述导流管的流入口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漏斗椎体的流出口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导流管的流入口与所述漏斗椎体的流出口通过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或者,

所述导流管的流入口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漏斗椎体的流出口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导流管的流入口与所述漏斗椎体的流出口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挡板;

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漏斗椎体的内壁上,所述挡板的侧面与所述过滤网的侧面垂直,所述挡板将所述漏斗椎体的流入口分隔为两部分;

所述过滤网夹设在所述挡板的一个侧面与所述漏斗椎体的内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挡板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外沿,所述漏斗椎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外沿;

所述过滤网的边沿卡设在所述第一外沿和所述第二外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沿上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二外沿上设置有第二突起部,所述过滤网的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突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突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把手;

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漏斗椎体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漏斗椎体的侧壁由第一侧和第二侧组成,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漏斗椎体的侧壁中的第一侧,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漏斗椎体的侧壁中的第二侧。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管盖;

所述管盖与所述导流管的流出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包括导流管、漏斗椎体和过滤网。导流管的流入口与漏斗椎体的流出口连接,过滤网安装在漏斗椎体内部的第一高度处;漏斗椎体的内壁上标有刻度线,刻度线用于指示漏斗椎体和导流管的内部的不同空间的容积。在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时,可以先将导流管的流出口密封,然后通过过滤网向导流管和漏斗椎体的内部注入液体,并根据漏斗椎体的内壁上的刻度线,保证注入的液体的体积大于或等于预设体积。然后打开导流管的流出口,且在打开导流管的流出口的瞬间开始计时,根据漏斗椎体的内壁上的刻度线,确定从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流出预设体积的液体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该时间来计算该液体的黏度。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简单易携带,且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的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导流管,110:导流管的流入口,120:导流管的流出口,200:漏斗椎体,210:漏斗椎体的流出口,220:漏斗椎体的流入口,230:第二外沿,231:第二突起部,300:过滤网,400:挡板,410:第一外沿,411:第一突起部,500:把手,600:管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包括:导流管100、漏斗椎体200和过滤网300。导流管100的流入口110与漏斗椎体200的流出口210连接,过滤网300安装在漏斗椎体200内部的第一高度处;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标有刻度线,刻度线用于指示漏斗椎体200和导流管100的内部的不同空间的容积。

需要说明的是,漏斗椎体200是一种可以用于引导液体流动的倒锥状构件。该液体可以为钻井液,也可以为其它液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液体可以从漏斗椎体200的流入口220流入,然后从漏斗椎体200的流出口210流出。

另外,导流管100是用于引导液体从漏斗椎体200中流出的构件。

再者,过滤网300是一种网状构件,用于过滤液体中的颗粒及增大液体流动阻力。过滤网300的材质和尺寸等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高度是过滤网300在漏斗椎体200内部的安装位置所在的平面的高度,过滤网300安装在漏斗椎体200内部后,过滤网300的侧面与漏斗椎体200的底面平行。

另外,刻度线是用于指示漏斗椎体200和导流管100的内部的不同空间的容积的线条。刻度线的量程和分度值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以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为零刻度线,然后沿从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至漏斗椎体200的流入口220的方向,以10mL(毫升)或20mL等为该刻度线的分度值,并以1200mL或1500mL等为该刻度线的量程,将该刻度线设置在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或者,可以在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稍低于第一高度的部分设置零刻度线,如可以在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位于第一高度下方0.1mm(毫米)或0.2mm等的部分设置零刻度线,然后沿从漏斗椎体200的流入口220至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的方向,以10mL或20mL等为该刻度线的分度值,并以1200mL或1500mL等为该刻度线的量程,将该刻度线设置在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

具体地,在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时,可以先将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密封,然后通过过滤网300向导流管100和漏斗椎体200的内部注入液体,并根据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保证注入的液体的体积大于或等于预设体积。然后液体注入完成后,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且在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的瞬间开始计时,根据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确定从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流出预设体积的液体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该时间来计算该液体的黏度。其中,预设体积可以预先进行设置,如预设体积可以为946mL等。

例如,如果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是以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为零刻度线,且是沿从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至漏斗椎体200的流入口220的方向由小到大设置的,则在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时,可以先将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密封,然后通过过滤网300向导流管100和漏斗椎体200的内部注入液体,并根据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保证注入的液体的体积大于或等于预设体积,然后液体注入完成后,记录液体的液面所处的刻度线对应的总液体体积,将总液体体积减去预设体积可以得到剩余体积。之后,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且在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的瞬间开始计时,记录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的液体的液面从总液体体积对应的刻度线流至该剩余体积对应的刻度线所用的时间,最后根据该时间计算出该液体的黏度。

如果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的零刻度线位于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稍低于第一高度的部分,且是沿从漏斗椎体200的流入口220至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的方向由小到大设置的,则在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时,可以先将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密封,然后通过过滤网300向导流管100和漏斗椎体200的内部注入液体,使液体的液面处于零刻度线处,然后液体注入完成后,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且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的瞬间开始计时,记录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的液体的液面从零刻度线流至预设体积对应的刻度线所用的时间,最后根据该时间计算出该液体的黏度。

值得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是将马氏漏斗和量杯配合使用才能进行液体黏度的检测。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标有刻度线,该刻度线可以计量流入及流出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液体,从而无需配合其他装置,仅需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就可以完成对液体黏度的检测。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简单易携带,且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的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下面对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的两种可能的设置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种设置方式,参见图2,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的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标有第一刻度线。第一刻度线位于漏斗椎体200内部的第二高度处,且位于过滤网300与漏斗椎体200的流出口21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高度是第一刻度线在漏斗椎体200的内部的位置所在的平面的高度,该平面与漏斗椎体200的底面平行。第一刻度线用于指示漏斗椎体200的内部位于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空间的容积,且第一刻度线指示的容积可以与预设体积相同。

具体地,在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时,可以先将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密封,然后通过过滤网300向导流管100和漏斗椎体200的内部注入液体,使液体的液面与过滤网300的安装位置所在的平面持平,然后液体注入完成后,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且在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的瞬间开始计时,记录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的液体的液面流至第一刻度线所用的时间,最后根据该时间计算出该液体的黏度。

值得说明的是,在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设置第一刻度线,使得根据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确定从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流出预设体积的液体所用的时间时,能够直接根据第一刻度线的位置更加快捷和准确地记录流出预设体积的液体所用的时间。

第二种设置方式,参见图3,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的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标有标记线和第二刻度线。标记线位于漏斗椎体内部200的第三高度处;第二刻度线位于漏斗椎体200内部的第四高度处,且位于标记线与漏斗椎体200的流出口21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标记线是用于在通过过滤网300向导流管100和漏斗椎体200的内部注入液体时,指示所注入的液体需要到达的高度的线条。

另外,第二刻度线用于指示漏斗椎体200的内部位于第三高度与第四高度之间的空间的容积,且第二刻度线指示的容积可以与预设体积相同。

再者,第三高度是标记线在漏斗椎体200的内部的位置所在的平面的高度,该平面与漏斗椎体200的底面平行。第四高度是第二刻度线在漏斗椎体200的内部的位置所在的平面的高度,该平面与漏斗椎体200的底面平行。

具体地,在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时,可以先将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10密封,然后通过过滤网300向导流管100和漏斗椎体200的内部注入液体,使液体的液面处于标记线处,然后液体注入完成后,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且在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的瞬间开始计时,记录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的液体从标记线流至第二刻度线所用的时间,最后根据该时间计算出该液体的黏度。

值得说明的是,在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设置标记线和第二刻度线,使得根据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确定从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流出预设体积的液体所用的时间时,根据标记线明确需要注入液体的高度,以及根据第二刻度线明确流出预设体积的液体后液体的液面应到达的位置,从而方便计时。

其中,导流管100的流入口110与漏斗椎体200的流出口210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是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任一一种:

第一种结构,导流管100的流入口110上设置有外螺纹,漏斗椎体200的流出口210上设置有内螺纹,导流管100的流入口110与漏斗椎体200的流出口210通过该外螺纹和该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第二种结构,导流管100的流入口110上设置有内螺纹,漏斗椎体200的流出口210上设置有外螺纹,导流管100的流入口110与漏斗椎体200的流出口210通过该内螺纹和该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是将马氏漏斗和量杯配合使用来进行液体黏度的检测,该马氏漏斗的导流管和漏斗椎体是一体成型,因此在使用该马氏漏斗和该量杯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之后,对该马氏漏斗中的导流管和漏斗椎体的清洗会较为困难,而清洗不充分的导流管和漏斗椎体将会影响下一次对液体黏度的检测,且当导流管或漏斗椎体出现破损时,也无法单独对导流管或漏斗椎体进行更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流管100的流入口110与漏斗椎体200的流出口210之间可以进行螺纹连接,即导流管100与漏斗椎体200之间是可拆卸的,这样的条件下,导流管100和漏斗椎体200可以较为容易地分离开,从而可以较为方便地分别对导流管100和漏斗椎体200进行清洗,当导流管100或漏斗椎体200出现破损时,也可以单独对导流管100或漏斗椎体200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为了在通过过滤网300注入液体时使得液体不会从过滤网300的边缘溢出,参见图4,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挡板400。挡板400安装在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挡板400的侧面与过滤网300的侧面垂直,挡板400将漏斗椎体200的流入口220分隔为两部分;过滤网300夹设在挡板400的一个侧面与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挡板400是用于防止液体从过滤网300的边缘溢出的构件。挡板400与漏斗椎体200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在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靠近过滤网300的部位设置两个位置相对的卡槽,且这两个卡槽与漏斗椎体200的底面垂直,然后使挡板400的两个相对的边沿分别位于这两个卡槽内。

其中,为了使过滤网300夹设在挡板400的一个侧面与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之间时更加稳固,参见图5,挡板400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外沿410,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外沿230;过滤网300的边沿卡设在第一外沿410和第二外沿230上。

需要说明的是,过滤网300的边沿卡设在第一外沿410和第二外沿230上,也即是,过滤网300的边沿与第一外沿410和第二外沿230相接触,即过滤网300的边沿放置在第一外沿410和第二外沿230上。

另外,过滤网300可以通过第一外沿410和第二外沿230夹设在过滤网300的一侧和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之间,使得过滤网300不易从挡板400的一侧和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之间向漏斗椎体200的内部脱落。

值得说明的是,在挡板400的一个侧面上设置第一外沿410,在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外沿230,然后通过第一外沿410和第二外沿230将过滤网300夹设在挡板400的一个侧面与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之间,此时过滤网300可以较为方便地安装到漏斗椎体200上,也可以较为方便地从漏斗椎体200上拆卸下来,从而方便对过滤网300进行清洗,且当过滤网300出现破损时,也方便对过滤网300进行更换。

其中,为了使过滤网300的边沿在第一外沿410和第二外沿230上的卡设更为紧固,参见图6,第一外沿410上设置有第一突起部411,第二外沿230上设置有第二突起部231,过滤网300的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突起部411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二突起部231位于第二凹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突起部411和第二突起部231的结构和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例如,第一突起部411的数量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凹槽的数量,第二突起部231的数量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凹槽的数量。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外沿410上的第一突起部411和第二外沿230上的第二突起部231分别位于过滤网300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可以使得过滤网300的边沿在第一外沿410和第二外沿230上的卡设更为紧固,从而不易使过滤网300发生移动或脱落。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检测人员在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能够更为方便地抓握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参见图7,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把手500。把手500连接在漏斗椎体200的外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把手500的形状、尺寸和材质等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检测人员在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抓握把手500较为方便地稳定住漏斗椎体200和导流管100的位置,即稳定该黏度检测装置的位置,从而便于对液体黏度的检测,使黏度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其中,为了使检测人员在抓握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时,可以较为方便地通过过滤网300向导流管100和漏斗椎体200的内部注入液体,参见图7,漏斗椎体200的侧壁由第一侧和第二侧组成,把手500连接在漏斗椎体200的侧壁中的第一侧,过滤网300安装在漏斗椎体200的侧壁中的第二侧。

需要说明的是,漏斗椎体200的侧壁中的第一侧是连接有把手500的一侧,漏斗椎体200的侧壁中的第二侧是安装有过滤网300的一侧,把手500可以连接在第一侧上与过滤网300距离最远的部位,如此,在检测人员抓握把手500后,可以较为方便地通过过滤网300注入液体,且在注入液体过程中使得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的受力较为平衡,更加方便操作。

具体地,在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可以一只手抓握住把手500,稳定住漏斗椎体200和导流管100的位置,然后,检测人员的另一只手可以通过过滤网300注入液体,根据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保证注入的液体的体积大于或等于预设体积。然后液体注入完成后,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且在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的瞬间开始计时,根据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确定从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流出预设体积的液体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该时间来计算该液体的黏度。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对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进行密封,参见图8,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管盖600。管盖600与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管盖600的内径可以等于或略小于导流管100的外径,例如,管盖600的内径可以比导流管100的外径小1mm、2mm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在使用该液体粘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时,可以先用管盖600套设在导流管100的外壁上靠近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的部位,来密封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然后通过过滤网300注入液体。在需要对流出预设体积的液体所需的时间进行确定时,可以将管盖600从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拆卸下来,并在拆卸下管盖600的瞬间开始计时,根据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确定从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流出预设体积的液体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该时间来计算该液体的黏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包括导流管100、漏斗椎体200和过滤网300。导流管100的流入口110与漏斗椎体200的流出口210连接,过滤网300安装在漏斗椎体200内部的第一高度处;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标有刻度线,刻度线用于指示漏斗椎体200和导流管100的内部的不同空间的容积。在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时,可以先将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密封,然后通过过滤网300向导流管100和漏斗椎体200的内部注入液体,并根据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保证注入的液体的体积大于或等于预设体积。然后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且在打开导流管100的流出口120的瞬间开始计时,根据漏斗椎体200的内壁上的刻度线,确定从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中流出预设体积的液体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该时间来计算该液体的黏度。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简单易携带,且使用该液体黏度检测装置对液体黏度进行检测的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