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嘴和电磁阀故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7219发布日期:2019-06-13 13:3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嘴和电磁阀故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压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嘴和电磁阀故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厚板厂采用的钢板面喷喷印机,其喷嘴和电磁阀因涂料问题、压缩空气问题、调整问题、机械卡阻问题等,频繁出现喷嘴和电磁阀不能正常工作故障。因此喷嘴和电磁阀需要经常清洗和维护,由于缺少检测设备,无法确保修复后的喷嘴和电磁阀修复的完好率,如果修复的不成功,会导致喷印机故障增加,延长设备停机时间,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嘴和电磁阀故障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嘴和电磁阀故障检测装置,包括铜排和喷嘴,喷嘴连接在铜排的安装面上,其技术要点是,还包括第一气源、第二气源和控制箱,所述的铜排具有与第一气源连接的进气孔和与第二气源连接的进油口,在进气孔与第一气源之间的管路上连接调压过滤装置,在进油口与第二气源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连接油雾器,在铜排顶部连接电磁阀,电磁阀的进口与第一气源连接并接收第一气源产生的气体,电磁阀的出口与喷嘴内的喷针活塞下腔连通,所述的电磁阀与控制箱连接并接收电磁的开关指令,在电磁阀导通的情况下,第一气源产生的压力使喷嘴的喷针开启,使铜排的进气孔、进油口与喷嘴的内腔连通。

上述方案中,在喷嘴下方涂抹肥皂泡。

上述方案中,在电磁阀与铜排的连接处涂抹肥皂泡。

上述方案中,在喷嘴与铜排的连接处涂抹肥皂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喷嘴和电磁阀故障检测装置,利用电磁阀的通断来控制喷嘴工作,检测喷嘴和电磁阀的性能,并利用肥皂泡对上述检测装置的各密封处进行检测,提高维修效率,降低钢板面喷喷印机的故障发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嘴和电磁阀故障检测装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磁阀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序号说明如下:1喷嘴、2铜排、3电磁阀、4进气孔、5进油口、6电源、7支架、8油雾器、9调压过滤装置、10控制箱、11气源、12气源。

具体实施方式

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图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采用的喷嘴和电磁阀故障检测装置,包括24V电源6、铜排2、喷嘴1、气源11、气源12、控制箱10和支架7。喷嘴1连接在铜排2的安装面上,电磁阀3安装在铜排2的上表面,三者连接后的整体结构安装在支架7上,其中的电源6为电磁阀3和控制箱10供电。铜排2具有与气源11连接的进气孔4和与气源12连接的进油口5,在进气孔4与气源11之间的管路上连接调压过滤装置9(包括减压阀和分水过滤器),在进油口5与气源12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连接油雾器8,在铜排3顶部连接电磁阀3,电磁阀3的进口与气源11连接并接收气源11产生的气体,电磁阀3的出口与喷嘴1内的喷针活塞下腔连通,电磁阀3与控制箱10连接并接收控制箱10的开关指令,在电磁阀3导通的情况下,气源11产生的压力使喷嘴1的喷针开启,使铜排2的进气孔4、进油口5与喷嘴1的内腔连通。

本实施例在喷嘴1下方、在电磁阀3与铜排2的连接处、在喷嘴1与铜排2的连接处分别涂抹肥皂泡。

本实施例采用的喷嘴和电磁阀故障检测装置其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0.7Mpa油雾代替涂料喷雾,测试喷嘴密封效果及涂料喷印效果。当控制箱给电磁阀发送指令控制电磁阀开启后,电磁阀的p孔(进口)和A孔(出口)连通,第一气源产生的气体由铜排的进气孔进入到喷嘴的喷针活塞下腔,当气体压力达到0.5Mpa时,喷针开启,由油雾器产生的油雾通过进油口进入喷嘴的内腔并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喷出。电磁阀在控制箱的关闭指令下停止时,喷针在复位弹簧的带动下关闭,切断进入铜排的气体与喷嘴之间的连通腔,喷嘴的喷针活塞所在的内腔空气压力降低,喷嘴停止喷油。说明喷嘴和电磁阀工作正常。

如在喷嘴下方、在电磁阀与铜排的连接处、在喷嘴与铜排的连接处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装置的上述连接处漏气。工作人员可根据气泡位置对各连接处的密封进行调整。

此外,工作人员可通过视觉观察的方式来观察喷嘴所喷出的油墨确定喷墨效果。

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听觉的方式(例如有尖叫声,证明各部位连接存在问题)辅助加以判断,使检测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