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比CBR试验防颗粒脱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3448发布日期:2019-06-26 00:3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载比CBR试验防颗粒脱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载比CBR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比CBR试验防颗粒脱落装置。



背景技术:

CBR(California Bearing Ratio)试验是一种评定材料承载能力的试验方法,在国外多采用CBR值作为路面材料和路基土的设计参数。所谓CBR 值,是指试料贯入量达2.5mm或5mm时,单位压力对标准碎石压入相同贯入量时标准荷载强度(7Mpa或10.5Mpa)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我国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31-95)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已将CBR值作为路基填料选择的依据。当进行承载比试验时,在试件泡水结束后贯入试验前要卸去附加荷载和多孔板。鉴于试件板体性较差,在卸去附加荷载和多孔板时,试件顶部和底部两面容易产生粒料脱落现象,且在部分材料脱落后没法填补,对试验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

公告号为CN2069748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承载比CBR试验防粒料脱落装置,包括防粒料脱落装置I、防粒料脱落装置II和CBR筒,防粒料脱落装置I包括圆形钢板、固定钢块和螺纹螺栓,圆形钢板通过固定钢块和螺纹螺栓固定在CBR筒的上部;防粒料脱落装置II包括底板和固定柱,固定柱通过与蝶形螺母连接使防粒料脱落装置II与CBR筒底部固定。操作过程为将卸掉附加荷载和滤纸的试件平放在操作台上,将防粒料脱落装置I放入试件顶部,拧紧螺纹螺栓将防粒料脱落装置I固定在CBR筒上,然后需要把试件上下颠倒,即把试件顶面朝下、多孔板底部朝上放置,将多孔板卸下,把防粒料脱落装置II倒放在试件底部,固定柱配合CBR筒两侧的耳状固定片,通过蝶形螺母与CBR筒固定连接,然后将带有CBR试验防粒料脱落装置的试件倒置在干净无杂物的的台面上,将防粒料脱落装置I拆除,然后将带有防粒料脱落装置II的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再准备进行贯入试验。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操作过程中试件需要两次颠倒,而试件的上表面和CBR筒的上端并不平齐,CBR筒内的试件和防粒料脱落装置I的圆形钢板之间存在空隙,在颠倒过程中试件会发生松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比CBR试验防颗粒脱落装置,防止试件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承载比CBR试验防颗粒脱落装置,包括CBR筒、上防脱落装置和下防脱落装置,所述上防脱落装置包括上防板和对称设置在上防板的同一侧面上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固定块和CBR筒抵接,所述上防脱落装置内设置有防松装置,所述防松装置包括压盘、放置槽、螺栓、螺纹孔和操作槽,所述上防板的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放置槽和操作槽,所述放置槽设置在上防板连接固定组件的一侧面,所述压盘和放置槽配合,所述压盘的直径和CBR筒上端的内径配合,所述螺纹孔连通放置槽和操作槽,所述螺栓穿过螺纹孔和压盘的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的另一端设置在操作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去试件上的荷载和滤纸后,上防脱落装置通过固定组件的固定块和CBR筒固定连接,上防板将CBR筒上端封闭。上防脱落装置内设置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的螺栓通过螺纹孔贯穿上防板,一端连接和CBR筒内径配合的压盘,另一端设置在操作槽内。可以根据试件在CBR筒内的位置,拧动螺栓将压盘和试件的上表面贴合,再进行颠倒CBR筒。将CBR筒下端的多孔板卸去,用下防脱落装置将CBR筒的下端封闭,之后再颠倒CBR筒,再进行后续操作。两次颠倒过程中,压盘都可以对试件进行固定,防止试件发生松动,避免影响贯入试验的测试结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的槽底壁和压盘之间均匀对称设置有紧固弹簧,所述紧固弹簧的一端和放置槽的槽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紧固弹簧的另一端和压盘的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弹簧对压盘有向放置槽外的作用力,方便压盘向CBR槽内安装,在转换时可以对压盘进行固定,提高防松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CBR筒内壁上设置有刻度一,所述刻度一在CBR筒的顶部的刻度为零并向下增大,所述螺栓上设置有和刻度一对应的刻度二,所述压盘远离螺栓的一面和放置槽的槽口平齐时,螺栓和操作槽的槽底壁的抵接处的刻度二为零,所述刻度二向远离压盘的一端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CBR筒内壁上设置刻度一以及在螺栓设置对应的刻度二,可以根据试件的上表面的高度,读取螺栓要旋转的长度,便于对压盘进入CBR筒中的位置进行定位,避免影响压盘过度压紧试件影响试件的测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栓在操作槽内的一端上设置一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旋转螺栓,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盘的侧面上下两端分别开设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压盘进入CBR筒或者放置槽内进行导向,便于压盘进出CBR筒或者放置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防板上开设定位槽一,所述定位槽一的槽底壁和CBR筒的上端配合,所述定位槽一的槽侧壁向槽底壁的中心方向倾斜,所述定位槽一的槽口相对槽底较大,所述定位槽一的槽底壁上开设放置槽,所述定位槽一和放置槽的中心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一的设置对CBR筒的上端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同时对CBR筒与上防脱落装置以及防松装置的连接有导向和定位作用,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安装块和固定弹簧,所述安装块均匀设置在上防板上,所述安装块靠近CBR筒的轴线的侧面上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和固定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弹簧的一端和固定块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相对和固定弹簧连接的另一侧面和CBR筒抵接,所述固定块和CBR筒接触的侧面设置为弧形面,所述固定块和CBR筒抵接时固定弹簧处于压紧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组件可以将上防脱落装置固定在CBR筒的上端,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固定弹簧的设置,便于操作。固定块的弧形面进一步提高固定组件对CBR筒的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防脱落装置包括下防板和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对称设置在下防板的一侧面上,所述固定柱和CBR筒下端的固定板上开设的固定孔配合,所述固定柱上端设置有蝶形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柱和CBR筒两侧的固定板上开设的固定孔配合,并用蝶形螺母进一步固定,从而将下防板和CBR筒固定连接,增加下防板和CBR筒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防板上开设定位槽二,所述定位槽二的槽底和CBR筒的底端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二对CBR筒的底端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对下防脱落装置和CBR筒的连接有定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二的槽侧壁向槽底壁中心方向倾斜,所述定位槽二的槽口相对槽底较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二的设置对下防板和CBR筒的连接有导向作用,便于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上防脱落装置将CBR筒上端封闭,下防脱落装置将CBR筒的下端封闭,可以根据试件在CBR筒内的位置,拧动防松装置的螺栓将压盘和试件的上表面贴合对试件进行固定,防止试件在颠倒过程中发生松动,避免影响贯入试验的测试结果;

2、刻度一和刻度二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观察试件的高度以及对压盘进行精确的操作;

3、定位槽一和定位槽二的设置对CBR筒有定位导向和固定作用,方便操作且提高防脱落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压盘下端面和放置槽的槽口平齐时本实用新型的沿竖直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上防脱落装置和防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压盘被调节到和CBR筒内的试件上表面平齐时本实用新型的沿竖直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CBR筒;11、固定板;12、固定孔;13、刻度一;2、上防脱落装置;21、上防板;22、定位槽一;23、固定组件;231、安装块;232、安装槽;233、固定弹簧;234、固定块;3、下防脱落装置;31、下防板;32、定位槽二;33、固定柱;34、蝶形螺母;4、防松装置;41、压盘;42、放置槽;43、螺栓;431、刻度二;44、螺纹孔;45、手柄;46、操作槽;47、紧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承载比CBR试验防颗粒脱落装置,包括CBR筒1、固定CBR筒1的上端的上防脱落装置2、固定CBR筒1的下端的下防脱落装置3以及设置在上防脱落装置2内的防松装置4。

参照图1和图2,CBR筒1为圆筒状,CBR筒1的外侧面沿轴线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水平的固定板11,固定板11上开设水平的U形的固定孔12,固定孔12的槽底到槽口的方向和CBR筒的直径垂直,两个固定孔12的槽口朝向相反。CBR筒1内壁上设置刻度一13,刻度一13从CBR筒1顶端为零且向下增大。

参照图2和图3,上防脱落装置2包括上防板21、定位槽一22和固定组件23。上防板21为长方体状,上防板21靠近CBR筒1上端的侧面上开设定位槽一22。定位槽一22的定位槽一22的槽侧壁向槽底壁的中心方向倾斜,定位槽一22的槽口相对槽底较大,定位槽一22的槽底壁和CBR筒1的上端配合。

参照图2和图3,固定组件23包括安装块231、安装槽232、固定弹簧233和固定块234。四个安装块231沿定位槽一22的周向均匀分布,安装块231靠近定位槽一22的侧面开设安装槽232,安装槽232的槽底壁和固定弹簧233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弹簧233的一端和固定块234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固定块234远离固定弹簧233的侧面设置为弧形面。当固定块234和CBR筒1抵接时,固定弹簧233处于压紧状态,将上防脱落装置2和CBR筒1固定连接。

参照图2和图4,防松装置4包括压盘41、放置槽42、螺栓43、手柄45、螺纹孔44和操作槽46。定位槽一22的槽底壁上开设放置槽42,放置槽42和定位槽一22的中心轴线重合。上防板21相对的开设有定位槽一22的另一侧面上开设操作槽46。螺纹孔44连通放置槽42和操作槽46的中心处,螺栓43通过螺纹孔44与上防板21螺栓连接。压盘41为圆盘状,压盘41的直径和CBR筒1的内径配合,压盘41的直径和放置槽42的直径配合。螺栓43的一端和压盘41的一侧面的中心处一体成型。为了方便操作,在螺栓43位于操作槽46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手柄45,当压盘41远离螺栓43的一面和定位槽一22的槽底壁平齐时,手柄45远离螺栓43的一端和放置槽42的槽口平齐。螺栓43上设置有和刻度一13对应的刻度二431,压盘41远离螺栓43的一面和放置槽42的槽口平齐时,螺栓43和操作槽46的槽底壁的抵接处的刻度二431为零,刻度二431在螺栓43上向远离压盘41的一端增大。放置槽42的槽底壁和压盘41之间均匀对称设置有紧固弹簧47,紧固弹簧47的一端和放置槽42的槽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压盘41的底面抵接。为了方便压盘41进出CBR筒1和放置槽42,压盘41的侧面上下两端分别开设圆角。

参照图1和图2,下防脱落装置3包括下防板31、定位槽二32、固定柱33和蝶形螺母34。下防板31的上侧面上开设定位槽二32,定位槽二32的槽侧壁向槽底壁中心倾斜,定位槽二32的槽口相对槽底较大,定位槽二32的槽底和CBR筒1的底端配合。固定柱33的下端和下防板31的上侧面焊接,两个固定柱33对称设置在定位槽二32的两侧。固定柱33的直径和CBR筒1下端的固定板11上开设的固定孔12配合。固定柱33的上端螺纹连接蝶形螺母34,通过拧紧蝶形螺母34可以对CBR筒1和下防板31进行进一步固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卸去试件上的荷载和滤纸后,观察试件CBR筒1内上表面在刻度一13上显示的数值,通过手柄45拧动螺栓43使螺栓43和操作槽46的槽底壁抵接处的刻度二431和读取刻度一13的数值对应,上防板21上的定位槽一22和CBR筒1上端配合,上防脱落装置2通过固定组件23和CBR筒1固定连接,上防板21和CBR筒1上端固定,压盘41和试件上表面正好贴合。颠倒CBR筒1,将CBR筒1下端的多孔板卸去,下防板31上的定位槽二32和CBR筒1下端配合,固定柱33和固定孔12配合,并用蝶形螺母34进行进一步固定,下防脱落装置3将CBR筒1的下端封闭,之后再颠倒CBR筒1,再进行后续操作。在两次颠倒过程中,压盘41都可以对试件进行固定,防止试件发生松动,避免影响贯入试验的测试结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