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恒湿箱温湿度检测校准用多传感器布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4813发布日期:2019-07-06 11:3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恒温恒湿箱温湿度检测校准用多传感器布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湿度标准箱检测校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温恒湿箱温湿度检测校准用多传感器布置装置。



背景技术:

恒温恒湿试验箱也称恒温恒湿试验机、恒温恒湿实验箱、可程式湿热交变试验箱、恒温机或恒温恒湿箱,用于检测材料在各种环境下性能的设备及试验各种材料耐热、耐寒、耐干、耐湿性能。适合电子、电器、手机、通讯、仪表、车辆、塑胶制品、金属、食品、化学、建材、医疗、航天等制品检测质量之用。它能够根据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设定值在其有效的工作区产生符合要求的恒定的温湿度环境。为了确保恒温恒湿箱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恒定且均匀的温湿度环境,需要对恒温恒湿箱进行定期校准。温湿度均匀度、波动度和变化率是衡量恒温恒湿箱的主要技术指标。

在对恒温恒湿箱进行校准时,需要在恒温恒湿箱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且根据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用水平分层布点方式布置,根据恒温恒湿箱的有效工作区高度及恒温恒湿箱体积,布点方式可分文9点、15点等。目前,在对恒温恒湿箱进行校准时,各个点的布置及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各个点的固定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个难题,往往需要技术人员多次重复操作,而且,当测试点数量较多时,往往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完成整个测试校准过程,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多次操作也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恒湿箱温湿度检测校准用多传感器布置装置,它是设计一个可根据恒温恒湿箱的需要调整尺寸,能够一次将多层多点布置的传感器布置在恒温恒湿箱内,适用于长度远大于高度的恒温恒湿箱,能够实现恒温恒湿箱校准时传感器的快速布置,尤其能够有效的提高校准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校准结果准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恒温恒湿箱温湿度检测校准用多传感器布置装置,其中:包括底座、立柱、横梁、支撑座、悬臂、延伸臂及传感器支架,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与立柱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的立柱的上端通过卡座连接有横梁,所述的横梁与立柱结构相同且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的立柱由多个短管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的短管下端设置外螺纹,短管上端设置内螺纹,所述的横梁上穿装有支撑座,支撑座能够沿横梁左右滑动,并通过顶丝与横梁紧固连接,所述的支撑座上设置有多个转轴,所述的悬臂的一端套装在转轴上,且悬臂能够相对转轴转动,并通过顶丝与转轴紧固连接,所述的悬臂为可伸缩悬臂,悬臂的另一端与延伸臂的一端铰接,延伸臂为可伸缩延伸臂,延伸臂的另一端连接块的一端铰接,连接块的另一端铰接有传感器支架,所述的传感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孔,所述的卡座包括下连接管、支撑半管及压盖,所述的下连接管上端设置有支撑半管,所述的压盖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压盖与支撑半管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的下连接管外设置有外螺纹,下连接管与立柱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的横梁通过压盖压装在支撑半管内。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下端设置有万向滚轮,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可升降的支撑杆。

进一步,所述的悬臂包括内臂及外臂,内臂穿装在外臂内,且相对外臂滑动,所述的外臂的截面形状为下端开口的方框形结构,其两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悬臂滑槽,所述的外臂的一端下部设置有用于插装转轴用的套管,所述的套管上设置有顶丝,所述的外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内臂用的顶丝,所述的内臂的截面形状为下端开口的方框形结构,其两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悬臂滑块,悬臂滑块与外臂内的悬臂滑槽相互配合,所述的内臂的一端穿装在外臂内,其另一端上部设置有与延伸臂铰接用的铰接座。

进一步,所述的外臂的下端开口及内臂的下端开口上均设置有卡板,所述的卡板与外臂或内臂卡装连接,所述的卡板上设置有线卡。

进一步,所述的延伸臂包括内延伸臂及外延伸臂,所述的外延伸臂的截面形状为下端开口的方框型结构,其两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延伸滑槽,所述的外延伸臂的一端设置有与悬臂的内臂铰接用的铰接块,所述的外延伸臂的另一端设置有顶丝,所述的内延伸臂的截面形状为下端开口的方框型结构,其两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延伸滑块,延伸滑块与外延伸臂内的延伸滑槽相互配合,所述的内延伸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铰接连接块用的铰接座。

进一步,所述的外延伸臂的下端开口及内延伸臂的下端开口上均设置有卡板,所述的卡板与内延伸臂或外延伸臂卡装连接,所述的卡板上设置有线卡。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座上设置有五个转轴,每个转轴上均连接一个悬臂,其中四个转轴以支撑座的中心均匀布置。

进一步,所述的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座。

进一步,所述的横梁下设置有至少一个立柱,每个立柱对应一个底座。

进一步,所述的横梁上设置有伸缩尺,所述的伸缩尺包括尺套、外尺管、内尺管及滑尺,所述的尺套为中空管状结构,尺套套装在横梁上并通过顶丝与横梁紧固连接,所述的尺套上设置有外尺管,所述的外尺管与尺套垂直布置,外尺管内穿装有内尺管,所述的内尺管相对外尺管伸缩,所述的外尺管及内尺管外均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的0点位于内尺管的最外端,所述的内尺管上套装有滑套,所述的滑套的截面形状为内圆外方形结构,其内孔套装在内尺管上,所述的滑套能够沿内尺管滑动,且能够相对内尺管转动,并滑套通过顶丝与内尺管锁紧,所述的滑套上设置有滑尺,所述的滑尺与内尺管垂直布置,所述的滑尺为可伸缩滑尺,所述的滑尺上设置有刻度线,其刻度线的0点位于滑尺的外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一个可根据恒温恒湿箱的需要调整尺寸,能够一次将多层多点布置的传感器布置在恒温恒湿箱内,适用于长度远大于高度的恒温恒湿箱,能够实现恒温恒湿箱校准时传感器的快速布置,尤其能够有效的提高校准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校准结果准确。

2、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由多个短管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的短管下端设置外螺纹,短管上端设置连接内螺纹,可根据待校准的恒温恒湿箱的高度调整短管的数量,使本实用新型适应不同高度的恒温恒湿箱的校准检测。本实用新型的横梁与立柱结构相同,也由多个短管依次连接而成,可根据待校准的恒温恒湿箱的长度调整短管的数量,使本实用新型适应不同长度的恒温恒湿箱的校准检测,本实用新型的悬臂为可伸缩悬臂,本实用新型的延伸臂为可伸缩延伸臂,在使用时,可根据恒温恒湿箱的长度及宽度调整悬臂及延伸臂的长度,从而使本实用新型适应不同长度及宽度的恒温恒湿箱的校准检测,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

3、本实用新型的悬臂及延伸臂的下部均设置有卡板,卡板上设置有线卡,传感器的连接线可从悬臂及延伸臂内穿过,通过线卡卡装,从而方便传感器布线,避免校准现场混乱。

4、本实用新型的横梁上穿装有支撑座,支撑座能够沿横梁左右滑动,且支撑座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则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恒温恒湿箱的检测点布点分层需要,在横梁上设置多个支撑座,且根据布点情况距离调整支撑座的位置,方便快捷布点。

5、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能够相对支撑座上的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悬臂与延伸臂铰接转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与延伸臂铰接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支架与连接板铰接,从而实现传感器安装后的角度调节。

6、本实用新型的横梁上设置有伸缩尺,伸缩尺套装在横梁上,并通过顶丝与横梁紧固连接,则,伸缩尺能够相对横梁转动即滑移,伸缩尺的内尺管上设置能够相对内尺管滑动及转动的滑套,滑套上设置可伸缩的滑尺,通过滑尺的伸缩及内外尺管的伸缩,可方便确定各个检测点的位置,便于操作及传感器支架的精确定位。

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够实现恒温恒湿箱检测校准时传感器的多点快速布置,从而节约布点时间,提高校准效率,降低校准人员劳动强度,保证校准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及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B-B剖视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延伸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7的C-C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恒温恒湿箱校准传感器布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及图11所示,一种恒温恒湿箱温湿度检测校准用多传感器布置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2、横梁14、支撑座3、悬臂4、延伸臂5及传感器支架7,所述的底座1下端设置有万向滚轮11,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可升降的支撑杆12,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连接座13,连接座13与立柱2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的立柱2的上端通过卡座15连接有横梁14,所述的横梁14与立柱2结构相同且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的横梁14下设置有两个立柱2,每个立柱2对应一个底座1,两个底座1及两个立柱2支撑横梁14。所述的立柱2由多个短管21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的短管21下端设置外螺纹,短管21上端设置内螺纹,所述的横梁14上穿装有三个支撑座3,支撑座3能够沿横梁14左右滑动,并通过顶丝与横梁14紧固连接,所述的支撑座3上设置有多个转轴9,所述的悬臂4的一端套装在转轴9上,且悬臂4能够相对转轴9转动,并通过顶丝与转轴9紧固连接,所述的悬臂4为可伸缩悬臂4,悬臂4的另一端与延伸臂5的一端铰接,延伸臂5为可伸缩延伸臂5,延伸臂5的另一端连接块6的一端铰接,连接块6的另一端铰接有传感器支架7,所述的传感器支架7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孔8,所述的卡座15包括下连接管151、支撑半管152及压盖153,所述的下连接管151上端设置有支撑半管152,所述的压盖153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压盖153与支撑半管152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的下连接管151外设置有外螺纹,下连接管151与立柱2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的横梁14通过压盖153压装在支撑半管152内。

所述的悬臂4包括内臂41及外臂42,内臂41穿装在外臂42内,且相对外臂42滑动,所述的外臂42的截面形状为下端开口的方框形结构,其两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悬臂滑槽43,所述的外臂42的一端下部设置有用于插装转轴9用的套管44,所述的套管44上设置有顶丝,所述的外臂4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内臂41用的顶丝,所述的内臂41的截面形状为下端开口的方框形结构,其两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悬臂滑块45,悬臂滑块45与外臂42内的悬臂滑槽43相互配合,所述的内臂41的一端穿装在外臂42内,其另一端上部设置有与延伸臂5铰接用的铰接座46。所述的外臂42的下端开口及内臂41的下端开口上均设置有卡板47,所述的卡板47与外臂42或内臂41卡装连接,所述的卡板47上设置有线卡48。

所述的延伸臂5包括内延伸臂51及外延伸臂52,所述的外延伸臂52的截面形状为下端开口的方框型结构,其两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延伸滑槽54,所述的外延伸臂52的一端设置有与悬臂4的内臂41铰接用的铰接块53,所述的外延伸臂52的另一端设置有顶丝,所述的内延伸臂51的截面形状为下端开口的方框型结构,其两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延伸滑块55,延伸滑块55与外延伸臂52内的延伸滑槽54相互配合,所述的内延伸臂5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铰接连接块6用的铰接座46。所述的外延伸臂52的下端开口及内延伸臂51的下端开口上均设置有卡板47,所述的卡板47与内延伸臂51或外延伸臂52卡装连接,所述的卡板47上设置有线卡48。

所述的横梁14上设置有伸缩尺16,所述的伸缩尺16包括尺套161、外尺管162、内尺管163及滑尺165,所述的尺套161为中空管状结构,尺套161套装在横梁14上并通过顶丝与横梁14紧固连接,所述的尺套161上设置有外尺管162,所述的外尺管162与尺套161垂直布置,外尺管162内穿装有内尺管163,所述的内尺管163相对外尺管162伸缩,所述的外尺管162及内尺管外163均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的0点位于内尺管163的最外端,所述的内尺管163上套装有滑套164,所述的滑套164的截面形状为内圆外方形结构,其内孔套装在内尺管163上,所述的滑套164能够沿内尺管163滑动,且能够相对内尺管163转动,并滑套164通过顶丝与内尺管163锁紧,所述的滑套164上设置有滑尺165,所述的滑尺165与内尺管163垂直布置,所述的滑尺165为可伸缩滑尺,所述的滑尺165上设置有刻度线,其刻度线的0点位于滑尺165的外端。

本实施例以恒温恒湿箱的容积小于2立方米,布置9个测试点为例,9个测试点沿恒温恒湿箱的长度方向布置,靠近恒温恒湿箱箱口位置布置四个测试点,恒温恒湿箱中间位置布置一个测试点,靠近箱底位置布置四个测试点,且,箱口及箱底的测试点位于四角,9个测试点的布置图如图12所示。

使用时,根据待检测的恒温恒湿箱的高度设置组成立柱2的短管21的数量,将短管21竖直首尾连接后与底座1连接,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与立柱2,然后将卡座15的下连接管151与立柱2上端螺纹紧固连接,再将多个短管21首尾水平连接组成横梁14,将三个支撑座3依次穿装在横梁14上,之后,打开卡座15的压盖153,将带有支撑座3的横梁14放置在支撑半管152内,并将压盖153与支撑半管152螺纹连接,压紧横梁14。移动支撑座3,支撑座3沿横梁14滑动,调整支撑座3位置,调整完毕后通过顶丝将支撑座3与横梁14紧固连接。然后悬臂4与支撑座3上的转轴9连接后,抽拉悬臂4的内臂41,使内臂41相对外臂42滑动,实现悬臂4长度的调整,调整完毕后锁紧,抽拉内延伸臂51,使内延伸臂51相对外延伸臂52滑动,调整延伸臂5长度,调整完毕后锁紧,转动连接块6及传感器支架7,调整传感器支架7角度,调整完毕后锁紧,将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与传感器支架7连接,并将传感器的引线卡48入卡板47的线卡48内。

升起底座1上的支撑杆12,推动底座1,将本实用新型推入待检测的恒温恒湿箱内,对恒温恒湿箱进行检测校准。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实现了恒温恒湿箱多个检测校准点的传感器的布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恒温恒湿箱中间位置布置一个测试点,则,三个支撑座3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座3只需要一个传感器支架7上设置传感器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恒温恒湿箱的容积大于2立方米,需要设置15个温度测试点,此时在对该恒温恒湿箱进行校准检测时,在横梁14上设置三个支撑座3,且每个支撑座3上的五个悬臂4均参与工作,即每个传感器支架7上均设置传感器,且五个悬臂4中,有一个悬臂4折回朝向横梁14。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