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损耗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6037发布日期:2019-01-02 22:4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插入损耗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器件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插入损耗测试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插入损耗指在传输系统的某处由于器件的插入而发生的负载功率的损耗,它表示为该器件插入前负载上所接收到的功率与插入后同一负载上所接收到的功率以分贝(db)为单位的比值。任何在电路中的使用的器件都会产生插入损耗。为了进行电路的设计,需要对电路上的器件进行插入损耗测试以获知该器件的插入损耗特性。插入损耗可分为“共模插入损耗”(简称共模插损)和“差模插入损耗”(简称差模插损)两种。这两种插入损耗分别反映的是器件对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的响应,因此在对器件进行插入损耗测试时需要对器件抑制共模噪声的能力和抑制差模噪声的能力都进行测试,即需要对器件进行共模插损测试和差模插损测试。

为测试器件的插入损耗特性,需要以插入损耗测试装置进行共模插损和差模插损的测试。现有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以两套电路分别实现对共模插损和差模插损的测试并以双刀双掷开关实现两套电路之间的切换。现有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虽然能够实现对待测电路的共模插损和差模插损的测试,但在可靠性、准确性等方面尚有可改进之处。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提供一种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入损耗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生器、信号接收器、差模测试模块以及共模测试模块,该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共模测试信号;该差模测试模块包括第一隔离变压器、第二隔离变压器和第一接口组该第一接口组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该第一输入端通过该第一隔离变压器与该信号发生器连接,该第一输出端通过该第二隔离变压器与该信号接收器连接;该共模测试模块包括第二接口组,该第二接口组包括与该信号发生器连接的第二输入端和与该信号接收器连接的第二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该第一输入端、该第一输出端、该第二输入端和该第二输出端为射频连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该第一输入端、该第一输出端、该第二输入端和该第二输出端为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该信号发生器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该第一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连接,该第一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的另一端接地;该信号接收器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该第二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连接,该第二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的另一端接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该信号发生器的另一端经由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与该第一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连接;该信号接收器另一端经由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该第二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的一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该第一隔离变压器具有第一副边和第二副边,该第一副边的一端与该第一输入端的一个端子连接,另一端接地,该第二副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该第一输入端的另一个端子连接;该第二隔离变压器具有第三副边和第四副边,该第三副边的一端与该第一输出端的一个端子连接,另一端接地,该第四副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该第一输入端的另一个端子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该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以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分别与设置在该第一副边的一端和该第二副边的另一端的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连接;该第一输出端的两个端子以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分别与该第三副边的一端和该第四副边的另一端的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该第二输入端以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与该信号发生器的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连接;该第二输出端以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与该信号接收器的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由于设有第一隔离变压器、第二隔离变压器、第一接口组和第二接口组,所以能够避免使用双刀双掷开关,在测试过程中高频数据偏差较小,并且在进行差模测试时,能够有效隔绝共模信号,精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和待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插入损耗测试装置100

差模测试模块Diff1;

共模测试模块Com1;

信号发生器Sig1;

信号接收器Rec1;

第一隔离变压器T1;

第一隔离变压器的原边NP1;

第一副边NS1;

第二副边NS2;

第二隔离变压器T2;

第二隔离变压器的原边NP2;

第三副边NS3;

第四副边NS4;

第一接口组110;

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

第一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13、114;

第二接口组120;

第二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21、122;

第二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23、124;

待测电路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遍及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使用了表示特定系统组件的某些术语。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不同公司可能用不同的名称来表示一组件。本文不期望在名称不同但功能相同的组件之间进行区分。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和“包含”按开放式的方式使用,且因此应被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应当理解,当一个部件被称为“在另一个部件上”、“连接到另一个部件”、“耦合于另一个部件”或“接触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之上、连接于或耦合于、或接触该另一个部件,或者可以存在插入部件。相比之下,当一个部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直接连接于”、“直接耦合于”或“直接接触”另一个部件时,不存在插入部件。同样的,当第一个部件被称为“电接触”或“电耦合于”第二个部件,在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之间存在允许电流流动的电路径。该电路径可以包括电容器、耦合的电感器和/或允许电流流动的其它部件,甚至在导电部件之间没有直接接触。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下面参考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该实施例中,插入损耗测试装置100包括用于进行差模插入损耗测试的差模测试模块Diff1、用于共模插入损耗测试的共模测试模块Com1、信号发生器Sig1和信号接收器Rec1。信号发生器Sig1用于产生作为测试信号的共模信号,信号接收器Rec1则能够接收经过待测电路200的信号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差模测试模块Diff1进一步包括第一隔离变压器T1、第二隔离变压器T2和第一接口组110。第一接口组110的作用是实现与待测电路200连接。具体的,第一接口组110包括第一输入端111、112和第一输出端113、114。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为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因此各具有两个端子111、112和113、114。在进行差模测试时,通过将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和第一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13、114分别与待测电路200的输入端、输出端连接的方式使待测电路200与差模测试模块Diff1连接。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并不直接与信号发生器Sig1连接,而是通过第一隔离变压器T1与信号发生器Sig1连接。类似的,第一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13、114也不直接与信号接收器Rec1连接,而是通过第二隔离变压器T2与信号接收器Rec1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隔离变压器T1和第二隔离变压器T2,本实施例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100能够改善在差模插损测试时,差模信号中容易混入共模信号的缺点,较为准确的实现对待测电路200的差模插损的测量。

共模测试模块Com1包括第二接口组120。与第一接口组110类似的,第二接口组120包括具有两个端子121、122的第二输入端和具有两个端子123、124的第二输出端。该第二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21、122和第二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23、124用于与待测电路200连接。由于信号发生器Sig1产生的是共模信号,因此在进行共模测试时无需对信号发生器Sig1产生的信号进行转换,所以第二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21、122直接信号发生器Sig1连接而第二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23、124直接与接收器Rec1连接。

本实施例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100,由于设有第一隔离变压器T1、第二隔离变压器T2、第一接口组110和第二接口组120,所以相对于现有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采用第一接口组110和第二接口组120实现与待测电路200的连接使得本实施例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100能够避免使用双刀双掷开关,从而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且在测试过程中高频数据偏差较小。另一方面,由于设有第一隔离变压器T1、第二隔离变压器T2,所以本实施例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100在进行差模测试时,能够有效隔绝共模信号,精确度较高。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插入损耗测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如上所述,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插入损耗测试装置的相对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具有更多的细节,并且这些细节中的至少一部分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多样的变化。例如,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可以是各种适于进行连接的连接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是射频连接口。举例而言,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可以为DIN射频连接口、N射频连接口、MINI DIN射频连接口、MCX射频连接口、MMCX射频连接口、1.0-2.3射频连接口、SMB射频连接口、公母配合型连接器(BNC,Bayonet Nut Connector)射频连接口、TNC射频连接口、F射频连接口、FAKRA射频连接口、2.9mm射频连接口、3.5mm射频连接口、UHF射频连接口、IPEX射频连接口、SMP射频连接口等。进一步的,以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为BNC射频连接口为例,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可以是BNC母座。下面以一些实施例对这些细节和这些变化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说明。

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通过第一隔离变压器T1与信号发生器Sig1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类似的,第一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13、114通过第二隔离变压器T2与信号接收器Rec1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下面以一些实施例说明信号发生器Sig1与第一隔离变压器T1的连接方式以及信号接收器Rec1与第二隔离变压器T2的连接方式的一部分可选变化。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发生器Sig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隔离变压器T1的原边NP1的一端连接。第一隔离变压器T1的原边NP1的一端与信号发生器Sig1连接,第一隔离变压器T1的原边NP1的另一端接地。换言之,信号发生器Sig1和第一隔离变压器T1的原边NP1连接并将产生的共模信号传输至第一隔离变压器T1的原边NP1。类似的,信号接收器Rec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二隔离变压器T2的原边NP2的一端连接,第二隔离变压器T2的原边NP2的另一端接地。这样的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较好的保证输出信号的稳定,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布线的难度。

可选的,在当前的实施例中,信号发生器Sig1的与第一隔离变压器T1的原边NP1的连接是以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BNCF实现的。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信号发生器Sig1与第一隔离变压器T1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较高。类似的,信号接收器Rec1与第二隔离变压器T2的原边NP2的连接也是以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实现的。在图1中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都采用相同的图标,因此后文提及时在图1中将不再一一标示。

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通过第一隔离变压器T1与信号发生器Sig1连接的方式的多样性不但体现在信号发生器Sig1与第一隔离变压器T1的连接方式上,还体现在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和第一隔离变压器T1的连接方式上。相应的,第一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13、114与第二隔离变压器T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下面以一些实施例对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和第一隔离变压器T1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13、114与第二隔离变压器T2的连接方式的一些可选的变化进行说明。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离变压器T1具有第一副边NS1和第二副边NS2。第一隔离变压器T1第一副边NS1的一端与第一输入端的一个端子111连接,第一副边NS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隔离变压器T1第二副边NS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端的另一端子112连接。这样的设置能够较好的将来自信号发生器Sig1的共模信号转换为差模信号并使输入至第一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13、114的信号中不存在共模信号。进而保证在进行差模测试时具有较好的测量精确度。

类似的,第二隔离变压器T2具有第三副边NS3和第四副边NS4。第二隔离变压器T2的第三副边NS3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的一个端子113连接,第三副边NS3另一端接地。第二隔离变压器T2第四副边NS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一输出端的另一端子114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在对待测电路200进行测试时,能够去除来自待测电路200的输出信号中的共模部分,获得较好的差模测试结果。

可选的,在当前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通过公母配合型连接器与第一副边NS1和第二副边NS2的相应端口连接。例如,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分别与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BNCM连接而第一副边NS1和第二副边NS2的相应端口则分别与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母座连接。通过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与对应的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母座BNCF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与第一副边NS1和第二副边NS2的相应端口的连接。在图1中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都采用相同的图标,因此后文提及时在图1中将不再一一标示。

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的两个端子与第一副边NS1和第二副边NS2的相应端口之间的连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且由于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尺寸和重量较小,因此将第一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11、112设置为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使得在将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与对应的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母座配合时较为方便。

类似的,在当前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13、114也各自与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连接,第三副边NS3和第四副边NS4的相应端口则设有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13、114也以类似的方式与第三副边NS3和第四副边NS4的相应端口连接。

以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实现连接方法还可以被运用于第二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21、122与信号发生器Sig1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输出端123、124与信号接收器Rec1之间的连接上。具体的,参考图1,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输入端的两个端子121、122和第二输出端的两个端子123、124都连接有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这些公母配合型连接器公座分别与信号发生器Sig1的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和信号接收器Rec1的公母配合型连接器母座连接。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当前的多个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在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还可做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