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1406发布日期:2019-10-08 19:5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检测卡。



背景技术:

层析(chromatography)是“色层分析”的简称。利用各组分物理性质的不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及测定的方法。有吸附层析、分配层析两种。一般用于有机化合物、金属离子、氨基酸等的分析。层析利用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同的分配比例,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层析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的混合物的分离分析有极高的分辨力。

层析检测中主要用到检测卡对样液进行检测。现有技术的检测卡包括上盖、底座及检测试纸,上盖上设有加样孔和读取窗口,底座上设有试纸槽,检测试纸设于试纸槽内,上盖与底座连接。但是,现有的检测卡在与分析仪配合使用时,操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检测卡,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检测卡,包括:检测卡本体、膜条盖板和至少一个检测试纸;所述检测卡本体的一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反应杯,以及至少一个膜条槽;所述第一反应杯用于装缓冲液和待测样本;所述检测试纸放置在所述膜条槽内;所述检测试纸包括依次相连的滤血垫、内膜条和吸水垫,所述内膜条上设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所述膜条盖板盖合在所述检测试纸上,以使所述检测试纸卡设在所述膜条槽内;且所述膜条盖板上与所述滤血垫的相对处设有加样孔;所述检测卡本体的另一表面上设有扫描区域,所述扫描区域与所述内膜条相对。

其中,所述检测卡本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反应杯,所述第二反应杯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一反应杯的体积。

其中,所述第一反应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反应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反应杯沿所述检测卡本体的宽度方向成排布置;多个所述第二反应杯沿所述检测卡本体的宽度方向成排布置。

其中,所述膜条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检测试纸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膜条盖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膜条槽沿所述检测卡本体的宽度方向成排布置;且每个所述膜条槽内均放置有检测试纸;每个所述检测试纸上均盖合有所述膜条盖板。

其中,所述第一反应杯、所述第二反应杯和所述膜条槽沿所述检测卡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其中,所述滤血垫放置在所述膜条槽靠近所述第二反应杯的一端;相应地,所述加样孔开设在所述膜条盖板靠近所述第二反应杯的一端。

其中,所述膜条盖板与所述内膜条相对的表面的两侧边缘处均设有至少一个卡紧部。

其中,所述膜条盖板与所述吸水垫相对的表面处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其中,所述加样孔为从所述膜条盖板指向所述检测卡本体方向的锥形孔;且所述加样孔远离所述膜条盖板的一端靠近所述滤血垫。

其中,所述检测卡本体的相对表面上设有识别码,所述识别码携带有全自动检测卡的检测项目信息、过期时间信息和定标曲线信息。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检测卡,通过将第一反应杯和加样孔都集成在检测卡本体的一表面上,且在试剂卡本体的另一表面上设有透明的扫描区域,该扫描区域可以内膜条上的检测线和质控线显示出来,方便检测卡与智能化分析仪进行配套使用,减少污染等,且在检测卡上即可完成缓冲液和样液的混匀,提高了检测卡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检测卡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检测卡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试纸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条盖板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反应杯;2-第二反应杯;3-加样孔;4-膜条盖板;5-膜条槽;6-识别码;7-扫描区域;8-检测线;9-质控线;10-滤血垫;11-内膜条;12-吸水垫;13-底板;14-卡紧部;1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全自动检测卡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检测试纸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该全自动检测卡(以下简称:检测卡)包括:检测卡本体、膜条盖板4和至少一个检测试纸;检测卡本体的一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反应杯1,以及至少一个膜条槽5;第一反应杯1用于装缓冲液和待测样本;检测试纸放置在膜条槽5内;检测试纸包括依次相连的滤血垫10、内膜条11和吸水垫12,内膜条11上设有检测线8和质控线9;膜条盖板4盖合在检测试纸上,以使检测试纸卡设在膜条槽5内;且膜条盖板4上与滤血垫10的相对处设有加样孔3;检测卡本体的另一表面上设有扫描区域7,扫描区域7与内膜条11相对。

具体地,例如,检测卡本体和膜条盖板4均由塑料制成;例如,在检测卡本体的一表面设有一个、两个或三个等第一反应杯1,以及设有一个、两个或三个等膜条槽5;相应地,膜条盖板4和检测试纸的数量也为一个、两个或三个等,即,膜条槽5、检测试纸和膜条盖板4的数量相等。且第一反应杯1和膜条槽5可以设置在检测卡本体表面的任何位置,只要该第一反应杯1能够用于装缓冲液和待测样本,膜条槽5能够用于放置检测试纸。且将检测试纸放置在膜条槽5内,该检测试纸包括依次相连的滤血垫10、内膜条11和吸水垫12,如图3所示;例如,三者的连接关系为接触连接等;且内膜条11上设有检测线8(即,T线)和质控线9(即,C线),例如,检测线8和质控线9的长度方向与内膜条1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以及,将膜条盖板4盖合在检测试纸上,使得检测试纸被卡设设置膜条盖板4和检测卡本体之间,保证了检测试纸位置的稳定性,使得检测试纸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且在膜条盖板4上与滤血垫10的相对处设有加样孔3,例如,加样孔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等,即只要样液能够通过该加样孔3加入,加样孔3可以为任意形状。以及,在检测卡本体的另一表面上设有扫描区域7,例如,该扫描区域7为开口或透明部分;即检测卡本体的一表面与另一表面相对,如图2所示;例如,可以将扫描区域7的形状设为椭圆形或长方形等,只要通过该扫描区域7可以扫描内膜条11上的检测线8和质控线9,该扫描区域7可以为任意形状。

在利用上述检测卡对样液进行检测时,可先将缓冲液加到第一反应杯1中,再取待测样液加到缓冲液中进行混匀;然后,取混匀的样品加到加样孔3中,以使样品经加样孔3与滤血垫10接触,并经吸水垫12的吸力朝内膜条11处流动,以使样品依次经过检测线8和质控线9;待达到样品的层析时间后,即可扫描检测卡本体上的扫描区域7显示出现的检测线8和质控线9,进而完成对该样液的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反应杯1和加样孔3都集成在检测卡本体的一表面上,且在试剂卡本体的另一表面上设有透明的扫描区域7,该扫描区域7可以内膜条11上的检测线8和质控线9显示出来,方便检测卡与智能化仪器进行配套使用,减少污染,且在检测卡上即可完成缓冲液和样液的混匀,提高了检测卡的便利性。

另外,现有的设备中,将反应杯固定设置在与检测卡配套使用的分析仪内,在使用过程中检测一个样本后需要对该反应杯进行清洗;该检测卡与现有的设备相比,其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反应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本,而无需清洗,提高了检测的方便程度。

另外,可以在检测卡的上表面用铝箔进行密封,即铝箔将膜条盖板、加样孔和反应杯均进行密封,可以防潮,还可以防止相邻两个检测试纸之间相互影响等。

另外,如图3所示,可将滤血垫10、内膜条11(即,NC模)和吸水垫12依次粘在底板13上,以使滤血垫10、内膜条11和吸水垫12成为整体结构,方便将检测试纸放入或拿出膜条槽5,且整体结构的检测试纸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检测试纸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检测卡本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反应杯2,第二反应杯2的体积小于第一反应杯1的体积。

其中,缓冲液指的是由弱酸及其盐、弱碱及其盐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减轻外加强酸或强碱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从而保持溶液的pH值相对稳定。

将第二反应杯2的体积设为小于第一反应杯1的体积,则第二反应杯2中可以装入量较少的缓冲液,相应地第一反应杯1中装有的缓冲液相对较多。则该两种型号的反应杯可以满足不同检测项目中对缓冲液的需求量不同的情况。若待测样本的检测项目需要用的缓冲液的量较多时,可以从该第一反应杯1中获取缓冲液;或者,若待测样本的检测项目需要用的缓冲液的量较少时,可以从该第二反应杯2中获取缓冲液。

进一步地,第一反应杯1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反应杯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反应杯1沿检测卡本体的宽度方向成排布置;多个第二反应杯2沿检测卡本体的宽度方向成排布置。例如,第一反应杯1的数量为六个,第二反应杯2的数量也为六个;当然可以根据需要相应调整第一反应杯1和第二反应杯2的数量,也可以将第一反应杯1的数量与第二反应杯2的数量设为相等或不相等。且将第一反应杯1沿检测卡本体的宽度方向成排布置,例如,可以将六个第一反应杯1成排布置在检测卡本体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当然该六个第一反应杯1也可以成排布置在检测卡本体的其他位置,只要该第一反应杯1可以用于装缓冲液和待测样本即可。以及,将第二反应杯2沿检测卡本体的宽度方向成排布置,例如,可以将该六个第二反应杯2成排布置在检测卡本体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或者将该六个第二反应成排布置在第一反应杯1的侧边,当然该六个第二反应杯2可以成排布置在检测卡本体的其他位置,只要该第二反应杯2可以用于装缓冲液和待测样本即可。

进一步地,膜条槽5的数量为多个,检测试纸的数量为多个,膜条盖板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膜条槽5沿检测卡本体的宽度方向成排布置;且每个膜条槽5内均放置有检测试纸;每个检测试纸上均盖合有膜条盖板4。即,膜条槽5、膜条盖板4和检测试纸的数量相等;例如,可以将膜条槽5的数量设为六个,相应地,膜条盖板4和检测试纸的数量均为六个;另外,还可将膜条槽5的数量与第一反应杯1或第二反应杯2的数量设为相同,从而使得加样孔3的数量与第一反应杯1或第二反应杯2的数量相同。且将多个膜条槽5沿检测卡本体的宽度方向成排布置,例如,可以将多个膜条槽5成排布置在检测卡本体的中部;当然也可以将多个膜条槽5成排布置在第一反应杯1或第二反应杯2的侧边;即,多个膜条槽5可以沿检测卡本体的宽度方向成排布置在任何位置。

以及,在每个膜条槽5内均放置有检测试纸,且将每个检测试纸上均盖合有膜条盖板4;相应地,每个膜条盖板4上均开设有加样孔3;如此设置的检测卡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本,提高了检测卡的检测效率。相应地,检测卡本体的另一表面上的扫描区域7可以显示出每个检测试纸的检测线8和质控线9,如图2所示。

进一步地,第一反应杯1、第二反应杯2和膜条槽5沿检测卡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例如,可以将第一反应杯1成排布置在检测卡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将第二反应杯2成排布置在第一反应杯1远离检测卡本体的一端部的一侧,以及将膜条槽5成排布置在第二反应杯2远离第一反应杯1的一侧,如图1所示。如此设置的第一反应杯1、第二反应杯2和膜条槽5,使得检测卡的结构设置较合理。

进一步地,滤血垫10放置在膜条槽5靠近第二反应杯2的一端;相应地,加样孔3开设在膜条盖板4靠近第二反应杯2的一端。将加样孔3开设在膜条盖板4靠近第二反应杯2的一端,即加样孔3靠近第二反应杯2和第一反应杯1,则在第一反应杯1或第二反应杯2内将缓冲液和待测样液混匀后,可以较方便的将混匀后的样品加入至加样孔3内,可以相对减少样品加入至加样孔3的行径。以及,将加样孔3开设在膜条槽5靠近第二反应杯2的一端,即使得滤血垫10与加样孔3相对布置,当样品进加样孔3加入后,可以较顺畅的流动至滤血垫10,进行后续的检测过程。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膜条盖板4与内膜条11相对的表面的两侧边缘处均设有至少一个卡紧部14。例如,卡紧部14为卡紧块、卡紧凸起等等;例如,该卡紧部14的材质为弹性材料,例如,卡紧部14的材料为橡胶材质等。例如,在膜条盖板4与内膜条11的相对位置的两侧边缘处均设有四个卡紧部14,即,在膜条盖板4上一共设置八个卡紧部14;且该卡紧部14沿膜条槽5的长度方向布置。则可通过该卡紧部14将膜条盖板4卡紧在膜条槽5内,使得膜条盖板4不易发生松动;若卡紧部14的材质为弹性材料,则该卡紧部14在卡紧膜条盖板4与膜条槽5之间的间隙时,不会刮伤膜条槽5,提高检测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膜条盖板4与吸水垫12相对的表面处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5。例如,该凹槽15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或锥形等;例如,在膜条盖板4与吸水垫12相对的表面处设有四个凹槽15;例如,该四个凹槽15沿膜条槽5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则由于该凹槽15的存在,有利于吸水垫12将滤血垫10处的样本吸至吸水垫12处,提高样本的层析流动能力。

进一步地,加样孔3为从膜条盖板4指向检测卡本体方向的锥形孔;且加样孔3远离膜条盖板4的一端靠近滤血垫10。例如,加样孔3为圆锥形或棱锥形等;例如,加样孔3为棱锥形孔,如图1和图4所示。采用该种结构形式的加样孔3,使得样液加入至加样孔3之后,位于上部的样液会对位于下部的样液产生较大的挤压力,使得样液可以较顺畅的流入至滤血垫10。且将加样孔3远离膜条盖板4的端部靠近滤血垫10,使得样液经加样孔3流出后可以尽可能多的与滤血垫10接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检测卡本体的相对表面上设有识别码6,识别码6携带有全自动检测卡的检测项目信息、过期时间信息和定标曲线信息。即,识别码6与加样孔3分别设置在检测卡本体上的相对两表面。

其中,定标曲线是指以T/C值为变量的曲线方程。

例如,识别码6可以为二维码等,是要该识别码6能够携带检测卡的检测项目信息、过期时间信息和定标曲线信息,该识别码6可以为任意形态的识别码6。且由于该识别码6携带有检测卡的检测项目信息,则可通过扫描该识别码6即可获取到该检测卡的检测项目信息;由于识别码6携带有过期时间信息,则通过扫描该识别码6即可得知该检测卡是否过期,保证用于检测的检测卡均是在有效时间内的,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以及,该识别码6携带有定标曲线信息,则通过扫描该识别码6即可获取相应的定标曲线,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