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层析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1291发布日期:2019-04-03 05:0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免疫层析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免疫层析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诊断(invitrodiagnosis,ivd)领域中经常用到层析技术对疾病等项目进行诊断检测,例如免疫胶体金试纸、干化学试纸、免疫荧光试纸等都是运用层析的原理对样本进行前处理、再和试剂反应,最后得到反映出是否患有疾病的诊断结果。其中荧光免疫层析试纸的作用过程为:样本(全血、血浆等)滴加入样本垫后,液体向吸水滤纸端流动;在样本垫中进行样本处理,过滤红细胞、去除干扰物等;样本流过结合垫,抗原抗体免疫结合,并带上荧光基团,流过硝酸纤维素膜时,和预先绑定在上面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测试线和控制线上聚集的荧光基团可反映出测试结果,未结合的其他干扰物质则被吸水滤纸吸收。由于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定量等特点,近些年在poct检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几十年来,绝大多数免疫层析测试卡只能是单张卡配单张试纸进行单个项目检测。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疾病的诊断需要同时检测多个靶标来进行更加准确的判定,例如心肌3联检、心肌5联检等。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同时检测多个器官的状态来判定疾病,如心肺5联检等。

目前,国内外有多家公司从事单张卡单次加样进行多项检测的研究。例如alere公司利用微流控芯片,在芯片上进行串联的心肌5联检测,该技术存在优点,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微流控芯片成本高,加工难度大,而且是串联检测相互间容易干扰,并且该技术为微流控技术也不属于免疫层析的范畴;国内的海格德生物公司研究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上串联进行3个项目检测,但是这种方式使得在抗体固定、避免项目间相互干扰上存在不足;百奥森公司则在多联卡中运用毛细管分流,把样本引流到试纸上,但是运用毛细管的加工难度大,样本中的杂质容易影响毛细管的作用,该卡在操作时还需要在加样后抽离隔挡试纸,操作也不便捷。由于以上多种原因,所以市面上多联检测卡产品还不能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检测件之间干扰小的免疫层析检测装置。

一种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包括盖板、免疫层析检测件以及上样底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上样底板配合围成检测腔,所述上样底板具有上样部,所述上样部位于所述检测腔内,所述盖板对应于所述上样部设有加样孔,所述上样部用于承接样本溶液,所述上样部设有多个安装位,相邻的所述安装位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免疫层析检测件有多个,多个所述免疫层析检测件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安装位上;所述上样部至少在靠近所述安装位的部分与所述盖板配合围成润湿区,所述润湿区的高度满足:当样本溶液流至所述湿润区时,样本溶液能够在毛细作用的推动下沿上样部的表面向多个所述免疫层析检测件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润湿区的高度不大于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润湿区的高度为0.1mm~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润湿区的高度为0.25mm~0.7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不少于四个,且多个所述安装位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安装位为沿所述最高级台阶的顶面延伸的长条形的槽状结构,以供长条形的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嵌设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安装位为轴向垂直于所述最高级台阶的顶面的、两端开口的柱状孔结构,以供叠层结构的免疫层析干化学试纸嵌设安装,其中,上端的开口用于供样本溶液流入至所述上样区,下端的开口构成检测窗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样部为平板状结构,且其平面状的表面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所述润湿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样部为多级台阶结构,其中,基准面用于承接样本溶液,最高级台阶的顶面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所述润湿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准面呈等腰三角形,且底边与最低级台阶的侧面连接;

所述最低级台阶的顶面的长度随靠近与其连接的更高一级台阶逐渐增大;最高级台阶的侧面呈对称的弧面状,且该弧面状的侧面从两端至中间向基准面所在端逐渐凸出。

在多项目检测或同一项目平行检测时,使用不同或相同的单项免疫层析检测试纸等免疫层析检测件进行加样检测是效果比较好的,因为目前单项免疫层析检测试纸等检测技术发展比较成熟,其技术和工艺也很完善。因此,本发明的免疫层析检测装置以多个目前广泛使用的单项免疫层析检测件为基础进行设计。但经过研究发现,多个免疫层析检测件在检测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多次加样易造成时间上、样本平行线上难以统一,这样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影响,并且多次加样会降低检测效率,还加大了出现误差的风险。

因此,本发明的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在免疫层析检测件的上样区之前设置具有一定长度的润湿区,当样本溶液流至润湿区时,会形成毛细作用,推动样本溶液在润湿区流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样本溶液在此区域的流动速度,还可以实现不同安装位上检测件的基本同时上样,有利于提高上样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不仅如此,上样底板及含有该上样底板的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在设计时,在上样区域增设一多级台阶结构的上样部,该上样部具有高度不同的多级台阶,其基准面用于承接样本溶液,样本溶液落在基准面上后,会向上流动,经过多级台阶结构的截流和缓冲作用,最终流至最高级台阶的顶面上的样本溶液能够基本同时流至各免疫层析检测件的上样区,这样多个免疫层析检测件就可以基本同时接受样本溶液,不存在时间和样本平行线上的统一问题,测试准确性高,并且只需要一次加样,检测效率高,出现误差的风险也比较小。该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在检测时,各免疫层析检测件独立检测,同时上样,相互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传统的多联卡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因上样的不一致性差,不同安装位的免疫层析检测件难以实现同时上样,并且上样量也不均匀,导致一般只能实现三联或四联检测,无法进行五联或五联以上的检测。而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上样底板和/或控制上样底板与盖板之间的距离以在润湿区形成毛细作用,本发明的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可以实现五联、六联甚至更多免疫层析检测件的多联上样检测,并且上样一致性好,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免疫层析检测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免疫层析检测装置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免疫层析检测装置中的免疫层析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免疫层析检测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免疫层析检测装置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免疫层析检测装置中的免疫层析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和7b、8a和8b、图9a和图9b分别为具有其他台阶结构的缓冲结构的俯视图和对应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免疫层析检测装置;20:加样管;100、500、834:盖板;102、502:检测腔;110:加样孔;120:检测窗口;200、700、832:免疫层析检测件;210:基底;220:样品垫;230:结合垫;240:检测膜;242:检测线;250:吸收垫;300、600、810、820、831:上样底板;310、833:上样部;311:基准面;320:最低级台阶;321:最低级台阶的侧面;322:最低级台阶的顶面;330:第二级台阶;340、640:最高级台阶;341:最高级台阶的侧面;342、642:最高级台阶的顶面;510:透气孔;710:支持层;720:反应层;721:试剂层;722:显示层;730:扩散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疫层析检测装置10,其包括盖板100、免疫层析检测件200以及上样底板300。盖板100与上样底板300配合围成检测腔102。上样底板300具有上样部310。该上样部310位于检测腔102内。盖板100对应于上样部310设有加样孔110。免疫层析检测件200有多个,多个免疫层析检测件200安装在上样底板300上。

优选地,加样孔110对应于上样部310的远离免疫层析检测件200的一端,这样可以使样本溶液(如血液、血清、唾液等)都以基本相同的起点进行流动转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样本溶液的上样距离,有利于对样本溶液的流动进行相对长距离减速缓冲,以保证上样的一致性。

进一步优选地,加样孔110的轴向相对于盖板100倾斜设置,根据样本溶液流出加样管20的受力及需要引导液体的方向,倾斜一点设置,这样当加样管20插入加样孔110挤出样本溶液时,较之垂直于盖板100的方向加样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样本溶液均匀快速分布。更优选的,加样孔110从入口端至出口端向免疫层析检测件200所在的部位倾斜靠近。加样孔110的轴向与盖板100的夹角可以是但不限于40°~70°,如可以是40°、45°、50°、55°、60°、65°或70°。可理解,在其他具体示例中,加样孔110的轴向也可以垂直于盖板100设置。

更优选地,加样孔110从入口端至出口端内径逐渐减小,也即整个加样孔110呈倒圆台形(底部尺寸小),这样与加样管20的形状相适配,可以更为稳定的固定加样管20,防止在加样过程中,加样管20前、后、左、右摆动,保证加样位置的一致性,有利于保证样本溶液后续流动至各免疫层析检测件200的上样区的一致性。

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盖板100对应于免疫层析检测件200的检测区设有检测窗口120。检测窗口120不仅可以用于观察检测结果,还可以用于透气,以使样本溶液在检测腔102内顺利流动。

在图1~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所述免疫层析检测件200为通用的长条形的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包括基底210和设在基底210上且从基底210的一端至另一端顺次连接的样品垫220、结合垫230、检测膜240及吸收垫250。基底210可以是pvc基底。样品垫220具有上样区。结合垫230上含有荧光基团或显色剂标记的抗体等。检测膜240可以是硝酸纤维素膜,其上具有检测线242。检测膜240上还可以设置质控线(图未示)。检测窗口120至少要覆盖检测线242。

在本实施例中,上样底板300的上样部310为高度逐级递增的多级台阶结构。其中位于该多级台阶结构的最底部的基准面311用于承接样本溶液。最高级台阶340具有多个用于安装免疫层析检测件200等检测件的安装位(图中为标示)。相邻的安装位之间间隔设置,例如可以间隔但不限于1mm~4mm设置。盖上盖板100后,样本溶液能够自基准面311向上流动,并经多级台阶结构截流缓冲后以基本相同的时间流至各安装位。

所述基本相同的时间例如可以是最先到达与最后到达相应安装位的时间相差不超过1.0s、0.6s、0.5s、0.4s、0.3s或0.2s等;优选地,最先到达与最后到达相应安装位的时间相差不超过0.3s。

在图示的具体示例中,基准面311以及多级台阶结构的各级台阶的顶面均为平面结构,且基准面311与各级台阶的顶面平行设置。在检测时,基准面311与各级台阶的顶面均水平设置,可以保证上样的平稳性。

优选地,基准面311呈等腰三角形,且底边与最低级台阶320的侧面321连接。等腰三角形的基准面311,有利于液体均匀扩散流向三角形的底边。样本溶液在基准面311上流动时,会形成弧形状,中间的液体会先接触三角形的底边,即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间区域先接触液体,两端稍后;当中间流动的样本溶液先碰到最低级台阶320的侧面321时,由于侧面321具有一定的高度,因而中间的样本溶液在触碰到侧面321后速度被降低,同时向两端流动,而基准面311两侧的液体还未触碰到侧面321的两端,保持原来的相对较快的流速流动,因而当沿侧面321流向两侧的样本溶液与基准面311原两侧的样本溶液汇聚时,基准面311原两侧的样本溶液的流速被中和平衡,也即中间流动的样本溶液和两侧的样本溶液的流速被平衡,差异减小。

加样孔110对应于基准面311的远离最低级台阶320的一端。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基准面311,加样孔110对应于等腰三角形重心与其顶角之间的位置。

在图示的具体示例中,最低级台阶320的顶面322的长度随靠近与其连接的第二级台阶330逐渐增大,这样样本溶液沿着顶面322流动时,由于宽度逐渐增加,流速被进一步降低,进而各位置的流速差异进一步减小。

优选地,该最低级台阶320的顶面322的两端呈弧形,且两端的弧形对称设置,这样形成平稳的过渡缓冲,避免因部分位置不对称影响整体的流速控制平衡。

中间各级台阶与最高级台阶340的顶面342的各处长度可以保持一致。由于样本溶液的流速在基准面311和第一级的最低级台阶320的缓冲减速和平衡作用下,到达中间各级台阶与最高级台阶340的顶面342的样本溶液的流速比较低,为保证上样速度,中间各级台阶与最高级台阶340的顶面342的各处长度保持一致,可以使样本溶液平稳向上流动。

进一步,最高级台阶340的侧面341呈对称的弧面状,且该弧面状的侧面341从两端至中间向基准面311所在端逐渐凸出,也即次高级台阶的顶面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经前面几级台阶结构的截流和缓冲作用后,到达次高级台阶的顶面的样本溶液基本能保持一定的恒速向前流动,当样本溶液在碰到该弧面状的侧面341后,在弧面的引导下,会迅速向两端流动,该弧面状的侧面341可以起到一个导流的作用,流向两端的样本溶液会继续与原两端流动的样本溶液汇聚,从而进一步平衡了中间和两端流动的样本溶液的流速和流量。

优选地,例如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该上样部310为三级台阶结构,其中基准面311与盖板100之间形成初始缓冲区,最低的第一级台阶320和中间的第二级台阶330与盖板100之间形成二级过渡缓冲区,最高的第三级台阶340与盖板100之间作为润湿区用于对安装的检测传感器的上样区上样。

在图1~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各安装位为沿最高级台阶340的顶面342延伸的长条形的槽状结构。免疫层析检测件200为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嵌设安装在该槽状结构中。多个安装位的端部齐平设置,这样在最高级台阶340的顶面342,可以控制样本溶液基本同时到达各上样区。优选地,多个安装位平行设置,且当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安装后,试纸条的上样端凸出于最高级台阶340的顶面342。

盖板100与上样底板300之间可以通过但不限于双面胶或卡扣结构件等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盖板100与上样部310之间的间距满足:当样本溶液流至润湿区(对应于图1~图3,即最高级台阶340的顶面342与盖板100之间的空间)时,样本溶液会在毛细作用的推动下沿上样部310的表面向免疫层析检测件200的上样区所在位置流动。

优选地,润湿区的高度(也即盖板100与最高阶台阶340的顶面34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mm。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大于润湿区的高度大于2mm时,润湿区不易形成层流,容易产生气泡,不易形成毛细作用。进一步优选地,润湿区的高度为0.1mm~1mm。当润湿区的高度小于0.1mm时,高度不易控制,加工难度和工艺难度大,且影响上样速率。更优选地,润湿区的高度为0.25mm~0.7mm,在此范围内时,液体层流效果更好,且不易产生气泡。

通过结构设计,使样本溶液在相应的区域能够通过毛细作用流动,尤其是在最高级台阶340的顶面342与盖板100之间样本溶液能够迅速覆盖该顶面342,这样不仅可以依靠毛细作用将样本溶液全部上样至检测件,还可以显著提高上样速度,减小因多级台阶结构的截流和缓冲作用导致的样本溶液流速降低而影响上样效率的问题,提高上样效率,进而提高检测效率。

在图1~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当样本溶液经由多级台阶结构的截流和缓冲作用,能够基本同时到达各长条形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样品垫220在接触到样本溶液后能够迅速吸收样本溶液,吸收的液体在该区域完成样本处理过程,再经过结合垫230,抗原抗体免疫结合,并带上荧光基团,流过检测膜240时,和预先绑定在上面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多余不反应的物质被吸收垫250吸收掉,在检测膜240上的检测线242聚集的荧光基团可反映出测试结果。由于多项检测时,各免疫层析检测件200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只是上面的抗原抗体不一样,并且抗原抗体不影响吸水效果,所以保证了各免疫层析检测件200同时接触样本产生吸附时,即可等同于平均的分配样本给各免疫层析检测件200。实验测试的结果表明,上述免疫层析检测装置10的平行性的误差<5%,所以可以满足免疫层析体外诊断检测的需求。

该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在不改变原有单个免疫层析检测件200的条件下,能直接应用原来的免疫层析检测件200,直接进行单次加样,同时进行多个项目检测。该免疫层析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易加工和制造,成本低,并且上样方便,耗时短,稳定性强,平均分配样本量的准确性高。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各安装位也可以为轴向垂直于最高级台阶640的顶面642的、两端开口的柱状孔结构,以供叠层结构的例如干化学检测试纸的免疫层析检测件700嵌设安装,其中,上端的开口用于形成上样区,供样本溶液流入,下端的开口构成检测窗口。

该叠层结构的免疫层析检测件7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支持层710、反应层720和扩散层730。扩散层730具有上样区,反应层720含有能够与目标物质反应的反应试剂和显色剂。

具体地,反应层720包括层叠设置的试剂层721和显色层722,显色层722更靠近于支持层710。试剂层721中含有能够与目标物质反应的反应试剂,显色层722含有显色剂;或者试剂层721中含有显色剂,显色层722中含有能够与目标物质反应的反应试剂。

优选的,盖板500在对应于免疫层析检测件700的区域设有与检测腔502连通的透气孔510,以便于透气,保证检测腔502内的气压平衡,以便样本溶液顺利流动。

本发明的上样底板不限于用于对免疫层析检测件进行上样,如不限于上述长条形的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或者叠层结构的免疫层析干化学检测试纸,还可以为其他检测件,如电化学检测件等。通过使用盖板与上样底板配合,可以实现对不同的检测件上样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上述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在设计时,在上样区域增设一多级台阶结构的上样部,该上样部具有高度不同的多级台阶结构,其基准面用于承接样本溶液,盖上盖板后,样本溶液落在基准面上后,会向上流动,经过多级台阶结构的截流和缓冲作用,最终流至最高级台阶的顶面上的样本溶液能够基本同时流至各免疫层析检测件的上样区,这样多个免疫层析检测件就可以基本同时接受样本溶液,不存在时间和样本平行线上的统一问题,测试准确性高,并且只需要一次加样,检测效率高,出现误差的风险也比较小。该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在检测时,各免疫层析检测件独立检测,同时上样,相互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不仅如此,上述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在免疫层析检测件上样区的上游设置具有一定长度的润湿区,当样本溶液流至润湿区时,会形成毛细作用,推动样本溶液在润湿区流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样本溶液在此区域的流动速度,还可以实现不同安装位上检测件的基本同时上样,有利于提高上样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传统的多联卡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因上样的不一致性差,不同安装位的免疫层析检测件难以实现同时上样,并且上样量也不均匀,导致一般只能实现三联或四联检测,无法进行五联或五联以上的检测。而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上样底板和/或控制上样底板与盖板之间的距离以在润湿区形成毛细作用,本发明的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可以实现五联、六联的上样检测,并且上样一致性好,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提高。

请结合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和图9b,本发明对不同结构的上样底板的上样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一、关于与检测件的上样区接触的润湿区的高度的对比和分析

以图9a和图9b所示的上样底板831为例,上样底板831不具有台阶结构,其位于加样孔下方至免疫层析检测件832的上样区之间的上样部833为平板状结构。上样部833与盖板834之间形成润湿区。

控制润湿区的高度分别为0.1mm、0.25mm、0.5mm、0.7mm、1mm、1.5mm、3mm、3.5mm、4mm和4.5mm,观察五联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的上样情况。

结果显示润湿区的高度在0.1mm、0.25mm、0.5mm、0.7mm、1mm、1.5mm这几个高度时,上样的一致性相对于高度3mm、3.5mm、4mm和4.5mm显著提高,尤其是当高度为0.25mm、0.5mm或0.7mm时,上样一致性更好。

拍摄视频慢镜头显示,在高度为0.1mm、0.25mm、0.5mm、0.7mm、1mm、1.5mm时,样本溶液可以在润湿区快速流动,通过分析可认定在该区域形成了毛细作用,有利于样本溶液快速流动,因而有利于快速上样,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同安装位出的检测件的上样时差。而在润湿区高度为3mm、3.5mm、4mm或4.5mm时,润湿区有气泡形成,毛细作用受影响,因而上样的一致性也受到影响。

同理,对于图1或图4、图7a和7b、图8a和8b所示的上样底板同样进行了不同高度的润湿区的实验,结果与图9a和9b所示结构的情况基本相同。

因此,可通过在检测件的上样区之前形成润湿区,并通过控制润湿区的高度,使样本溶液在进入润湿区时可以形成毛细作用来提高样本溶液的流动速度,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同位置处的上样时差,提高上样的一致性。

二、不同结构的上样部对上样一致性的影响实验和分析

不同结构的缓冲区、润湿区及缓冲区的弧度及缓冲台阶级数对液体的平均分配的效果都有影响。图1和图4所示的上样底板300和600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此设计在液体平均分配上偏差的cv值最小,小于3%,并且稳定性好,经过试验,5个免疫层析检测件中存在某1个或2个不上样的概率小于1%。

其他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上样底板831中,由于没有缓冲区,所以会导致5个免疫层析检测件中间的免疫层析检测件首先接触到液体,所以液体平均分配的cv偏差相对大。而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上样底板810方案中,基准面是弧形,相对于图1、4和9a所示的等腰三角形来说,此方案的实验结果表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免疫层析检测件可能会相对容易出现上不了样的情况,而三角形有利于引导液体向两端流动而避免两端液体不上样的现象出现。因此,图7a和图7b所示的上样底板810可行,但上样效果较之图1和图4所示的上样底板300和600稍差,但显著优于图9a和图9b所示的上样底板831的上样效果。

而如图8a和图8b所示的上样底板820方案中有5个缓冲区,由于缓冲区带密集,液体向上爬坡流动的助力较大,所以可能会出现液体不能进入润湿区(即最高级台阶的顶面)的情况,出现不能上样的概率相对提高;并且由于缓冲区的深度较大,所以免疫层析检测件在吸收液体时,可能会断流,也可能会不能很好的把基准面和最低级台阶的第一级缓冲区的液体吸收完全,而部分的残留会直接影响上样的精确度。因此,图8a和图8b所示的上样底板820可行,但上样效果较之图1和图4所示的上样底板300和600稍差,但显著优于图9a和图9b所示的上样底板831的上样效果。

因而整体而言,对于上样部的结构设计,合适的缓冲区对液体的平均分配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多次的模拟和实验表明图1和图4所示的方案是比较优选的,平均分配误差很小,并且出现不上样的概率极低,在一些情况下,图7a和图8a所示的方案也可行。

综上所述,可以通过控制润湿区的高度以在润湿区形成毛细作用,或者通过合适的缓冲区的结构设计来提高液体的平均分配,来提高不同安装位上的检测结构的上样一致性。优选的,可将毛细作用和合适的缓冲区的结构设计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上样效果。

可理解,对于在润湿区可形成毛细作用的检测装置,上样底板的上样部可以不限于上述图1、图4、图7a或图8a所示的台阶状结构,也可以是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平板状结构,这样相对于传统的检测装置,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不同检测件的上样一致性,并且结构简单,不同的检测件之间干扰也被降低,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使用毛细作用来提高上样一致性的检测装置,润湿区的高度优选不超过2mm,如可以在0.1mm~1mm之间,进一步优选在0.25mm~0.7mm之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