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珠清洗分离装置、方法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流程

文档序号:23271265发布日期:2020-12-11 19:0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磁珠清洗分离装置、方法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件清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珠清洗分离装置以及包含此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相应的磁珠清洗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新型超微量分析技术。该技术利用化学或生物发光系统作为抗原抗体反应的指示系统,借以定量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兼具有发光分析的高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

磁珠清洗分离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重要准备步骤。在磁珠清洗分离的过程中需要对盛有清洗液的反应杯内聚集的磁珠打散以增加磁珠的清洗效果。传统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多采用机械式或磁吸式的结构实现磁珠的打散。机械式结构相对复杂、体积大、生产成本高,且打散效果较差。磁吸式多采用布置于圆盘型腔中的磁铁来实现磁珠的打散。这种结构下,反应杯进出磁分离装置的接口比较简单,通过循环往复易于定义多阶串行的磁分离流程。但由于圆盘型腔本身结构复杂,工序多,加工难度高,加之磁铁位置偏差对磁分离清洗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对磁铁安装座的圆盘型腔加工要求严格,造成了圆盘形磁分离结构成本较高。

此外,由于磁颗粒体积较小(直径1um左右),其在反应杯内从分散到聚集的过程时间长。对于磁吸式磁珠清洗分离装置,为了提高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检测通量,通常会在每阶磁珠清洗过程中布置多个磁铁,并将磁珠的聚集时间分散成一个个小的时间节拍,缩短反应杯进出磁分离组件的时间。越短的时间节拍,仪器可以实现的测试通量越大,但相应需要布置的磁铁数量随之增加,圆盘式布置的装置直径也越大,这进一步提高了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制造难度,并降低了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阵列式排布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并行的轨道共用磁性件的方法来缩小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体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磁珠清洗分离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操作位;

转运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转运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并行的、尤其是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运轨道和第二转运轨道,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上分别设有多个可用于承载反应杯的承载位,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能分别将反应杯依次转运至相应的操作位;

注排液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上方,所述注排液组件能用于对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中处于相应的操作位上的反应杯进行注排液;

多个主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之间,以便每个所述主磁性件能作用于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中处于相应的操作位上的反应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可以均沿水平面内的第一方向直线延伸,且各所述主磁性件的两个磁极端部之间的连线可以与垂直于所述水平面的竖直方向成第一夹角。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主磁性件的磁极方向的夹角可以为钝角。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主磁性件的磁极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优选多个、尤其是全部所述主磁性件的两个磁极端部之间的连线可以沿所述水平面内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或者至少一个所述主磁性件的两个磁极端部之间的连线可以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操作位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的转运路径上的多个第一操作位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运轨道的转运路径的多个第二操作位,所述多个第一操作位包括多个第一主吸附位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操作位包括多个第二主吸附位,所述多个第一主吸附位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的转运路径上的位置与所述多个第二主吸附位在所述第二转运轨道的转运路径上的位置一一相对置,每个所述第一主吸附位与相对置的所述第二主吸附位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主磁性件,以使得每个所述主磁性件能作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中处于相应的所述第一主吸附位的反应杯和在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中处于相对置的所述第二主吸附位的反应杯。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一操作位可以包括交替排布的至少一个第一注液位和至少一个第一排液位,所述多个第二操作位包括交替排布的至少一个第二注液位和至少一个第二排液位,所述注排液组件包括多个注液针和多个排液针,在每个所述第一注液位和每个所述第二注液位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注液针,以及在每个所述第一排液位和每个所述第二排液位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排液针,每个所述第一注液位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排液位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主吸附位,每个所述第二注液位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排液位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主吸附位。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一操作位可以包括第一装杯位和第一卸杯位,所述第一装杯位用于放入要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上运送的反应杯,所述第一卸杯位用于取出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上的反应杯;所述多个第二操作位可以包括第二装杯位和第二卸杯位,所述第二装杯位用于放入要在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上运送的反应杯,所述第二卸杯位用于取出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上的反应杯。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优选多个、尤其是全部所述主磁性件可以为电磁铁且能被交替地通以方向相反的电流,以转换磁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可以相连形成一个连续的转运轨道,从而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上的反应杯能被转运到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上。通过所述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该构造能够在不增加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体积的情况下实现多阶清洗。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操作位可以包括一个装杯位和一个卸杯位,所述装杯位用于放入要在所述连续的转运轨道上运送的反应杯,所述卸杯位用于取出所述连续的转运轨道上的反应杯。优选地,所述装杯位和所述卸杯位的位置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或所述第二转运轨道具有关于其延伸方向相对置的两侧,在其中一侧设置有所述主磁性件,在其中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副磁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均沿水平面内的第一方向直线延伸,且各所述主磁性件的两个磁极端部之间的连线与垂直于所述水平面的竖直方向成第一夹角,所述副磁性件的两磁极端部的连线与所述竖直方向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异。

进一步地,所述主磁性件的两磁极端部的连线优选可以与所述竖直方向垂直,并且所述副磁性件的两磁极端部的连线优选可以与所述竖直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主磁性件的一个磁极端部可以在相应的操作位处靠近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的清洗区域,而所述主磁性件的相应另一磁极端部可以靠近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的清洗区域,或者所述主磁性件的一个磁极端部可以在相应的操作位处均靠近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中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的清洗区域,而所述主磁性件的相应另一磁极端部远离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中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和/或所述副磁性件的一个磁极端部可以在相应的操作位处靠近相应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的清洗区域,而所述副磁性件的另一个磁极端部远离相应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主磁性件的磁极方向的夹角可以为钝角,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副磁性件的磁极方向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主磁性件的磁极方向相反,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副磁性件的磁极方向可以相反。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优选多个、尤其是全部所述主磁性件和、优选多个、尤其是全部至少一个所述副磁性件为电磁铁且能被交替地通以方向相反的电流,以转换磁极。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转运轨道,所述第三转运轨道与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并行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结构相同,在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与所述第三转运轨道之间设有副磁性件,以便所述副磁性件能作用于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和所述第三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转运轨道和第四转运轨道,所述第三转运轨道和所述第四转运轨道与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并行、尤其是平行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结构相同,在所述第三转运轨道和所述第四转运轨道之间设置有多个主磁性件,以便每个所述主磁性件能在其相应的操作位上作用于所述第三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和所述第四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在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与所述第三转运轨道之间设有副磁性件,以便所述副磁性件能同时作用于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和所述第三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涉及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括分析装置和上述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所述分析装置用于分析所述磁珠清洗分离装置清洗后的磁珠。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磁珠清洗分离方法,包括:

在至少两个并行的第一转运轨道和第二转运轨道上分别转运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其中,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之间设置有多个主磁性件;

当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分别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上被转运至相应的操作位时,所述多个主磁性件能作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以吸附所述反应杯中的磁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可以构造为相同的,使得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上的操作位的布置与在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上的操作位的布置相同,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在至少两个并行的第一转运轨道和第二转运轨道上以相同的方式分别转运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

当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分别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上被同时转运至相应的操作位时,所述多个主磁性件能同时作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以吸附所述反应杯中的磁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与所述第二转运轨道可以相连形成一个连续的转运轨道,从而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上的反应杯能被转运到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上,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在至少两个并行的第一转运轨道和第二转运轨道上先后转运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

当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先后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上被转运至相应的操作位时,所述多个主磁性件能先后作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被转运时的反应杯和在所述第二转运轨道被转运时的反应杯,以吸附所述反应杯中的磁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或所述第二转运轨道具有关于其延伸方向相对置的两侧,在其中一侧设置有所述主磁性件,在其中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副磁性件,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在至少两个并行的第一转运轨道和第二转运轨道上以相同的方式分别转运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

当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分别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和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上被转运至相应的操作位时,所述多个副磁性件能作用于在所述第一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和/或所述第二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以吸附所述反应杯中的磁珠。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可以利用上述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实现。

上述磁珠清洗分离装置、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及磁珠清洗分离方法,在并行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转运轨道和第二转运轨道之间设置多个主磁性件,使得每个主磁性件能够在其相应的操作位上作用于第一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和第二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由于主磁性件能相应地作用于两个转运轨道上的两个反应杯,提高了主磁性件的利用率,进而减少的主磁性件的数量,降低了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成本。此外,并行的多转运轨道设置增加了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处理能力,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处理更多的反应杯,即增加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测试通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中电磁铁磁极变换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辅助说明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主磁性件和副磁性件对应清洗区域吸附位置的辅助说明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其用于清洗经过孵育结合的磁珠,并将磁珠与游离干扰物质分离。按照本发明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应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包括底座100、转运装置200、注排液组件300以及主磁性件400。底座100为整个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支撑结构,且底座100上设置有多个操作位500,在图1中用圆圈表示。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在特定的操作位500上对盛有磁珠及清洗液的反应杯20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注入清洗液、排出清洗液、吸附磁珠、放入或取出反应杯20等。转运装置200活动设置于底座100,转运装置200至少包括并行的、尤其是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分别设有多个可用于承载反应杯20的承载位,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能分别将反应杯20依次转运至相应的操作位500。也就是说,反应杯20沿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的转运路径被转运至相应的操作位500。上述操作位500沿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顺次设置在底座100上。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设有间隔设置的、与上述操作位500数量相同的承载位,且多个承载位之间的间隔与上述多个操作位500的间隔相同,以保证每个承载位在转运轨道上移动一定距离后仍然对应一个操作位500。注排液组件300安装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方相应的操作位500上,注排液组件300能用于对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中处于相应的操作位500上的反应杯20进行注排液。主磁性件400设置有多个,多个主磁性件400均设置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以便每个主磁性件400能作用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中处于相应的操作位500上的反应杯20。

作为上述实施例可实现的方式,底座100具有中空的腔体,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座100的中空腔体内。底座100的中空腔体内壁还开设有沿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转运槽101,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带动反应杯20在转运槽101中运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00的中空腔体内,实现了本发明提供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结构紧凑化,进一步减小了本发明提供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体积。反应杯20在转运槽101内转运,避免运动过程中的反应杯20与其他元件发生接触而损坏。

此外,底座100中还开设有多个安装槽102,安装槽102用于安装主磁性件400,安装槽102设置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安装槽102在底座100中的分布位置与主磁性件400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的分布位置一一对应。

请参见图2,主磁性件400包括相对的第一磁极401和第二磁极402。设置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的主磁性件400,其第一磁极401对应于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相应操作位500,第二磁极402对应于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相应操作位500。当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反应杯20被转运至第一磁极401对应的操作位500时,第一磁极401对其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中对应的操作位500上的反应杯20内的磁珠具有吸附作用,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反应杯20内的磁珠在第一磁极401的吸附作用下向靠近第一磁极401一侧运动并聚集。当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反应杯20被转运至第二磁极402对应的操作位500时,第二磁极402对其在第二转运轨道220中对应的操作位500上的反应杯20内的磁珠也具有吸附作用,在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反应杯20内的磁珠在第二磁极402的吸附作用下向靠近第二磁极402一侧运动并聚集。

可以理解的,在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中,主磁性件400的第一磁极401和第二磁极402即为磁铁的n极和s极。但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并不限定第一磁极401和第二磁极402与n极或s极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只要第一磁极401与第二磁极402为同一主磁性件400的两个磁性相反的磁极,就可以分别吸附不同转运轨道中处于对应操作位500上的反应杯20内的磁珠。即,无论是位于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操作位500的反应杯20,还是位于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操作位500的反应杯20,反应杯20内的磁珠都会被对应该操作位500的同一个主磁性件400所吸附。这使得同一个主磁性件400能够分别实现对两个不同转运路径中的反应杯20的吸附操作。也就是说,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通过在并行的、尤其是平行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设置多个主磁性件400,使得每个磁性件400能够同时对两个转运轨道上的反应杯20内的磁珠进行吸附,进而提高了主磁性件400的利用率。同时,采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共用多个主磁性件400的方式,节约了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使用的磁性件的数量,使得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结构更紧凑。因此,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还缩小了体积。进一步的,当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中都承载有反应杯20时,本发明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通过相互并行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同时转运各自的反应杯20,且被转运的反应杯20中的磁珠在第一转运轨道210或第二转运轨道220的转运中都可以被多个主磁性件400所吸附,使得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在相同的工作时间内可以实现双倍数量反应杯20的磁珠清洗操作,提高了磁珠清洗分离装置的处理能力,进而提高了化学免疫分析仪的测试通量。

需要提出的是,在本发明提供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中,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的具体转运路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即,反应杯20在转运装置200中的转运路径既可以是直线形,也可是圆形,还可以是弧形或前者组合的形状。转运路径的形状可以基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内部结构灵活设置。优选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相互平行,以较好地保证主磁性件400能同时作用于相对应的两个反应杯20上。

请看回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反应杯20的转运路径为直线形状。相应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均沿水平面内的第一方向001直线延伸,且各主磁性件400的两个磁极端部之间的连线与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直方向成第一夹角α。直线形状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在转运路径上长度相同,这使得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各自的操作位50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设为一致,以便于统一控制反应杯20在各个操作位500之间的转运距离,使得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反应杯20的转运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反应杯20的转运可以同步行进。第一夹角α反映了主磁性件400的两磁极端部分别对应到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反应杯20的位置以及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反应杯20的位置。

如图2所示,当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不同转运路径上相对应的两个转运杯20也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时第一夹角α宜设置为90度,即主磁性件400的两个磁极端部之间的连线沿水平面内的第二方向002水平延伸,第二方向002垂直于第一方向001。也即主磁性件400水平设置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由此能够保证主磁性件400对其两边的反应杯的清洗效果保持基本上一致。当然,主磁性件400的两个磁极端部之间的连线也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

为了增加磁性件400对反应杯20内磁珠的吸引力,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主磁性件400的第一磁极401可以在相应的操作位上靠近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而主磁性件400的第二磁极402可以靠近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或者,主磁性件400的第一磁极401在相应的操作位上均靠近第一转运轨道210上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而主磁性件400的第二磁极402远离反应杯20设置。这样设置的磁极端部磁感线更密集,因而磁极端部对反应杯20内的磁珠形成较强的吸附力,即使磁珠在远离主磁性件400的磁极的一侧,主磁性件400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吸引磁珠,有利于同时增强磁珠在反应杯20内的打散效果及聚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反应杯20包括清洗区域。清洗区域为反应杯20内盛有清洗液的区域,一般位于靠近反应杯20底部的位置。可选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是由反应杯20的底部开始,长度占反应杯20总长度八分之一的区域;或者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是由反应杯20的底部开始,长度占反应杯20总长度四分之一的区域;或者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是由反应杯20的底部开始,长度占反应杯20总长度三分之一的区域;或者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是由反应杯20的底部开始,长度占反应杯20总长度二分之一的区域;或者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也可以是距离反应杯20底部一定距离处开始,长度占反应杯20总长度特定比例的区域。作为其他的定义方式,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还可以是清洗液的液面以下部分。本实施例并不限制清洗区域的具体位置,只要能实现磁性件400对磁珠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即可。在主磁性件400水平设置的情况下,主磁性件400的第一磁极401和第二磁极402各自作用于第一转运轨道和第二转运轨道上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位置相同。在一种实施例中,这样布置主磁性件400,使得其第一磁极401和第二磁极402均处于第一转运轨道和第二转运轨道上的反应杯的清洗区域总高度1/2的位置,以更好地吸附各自反应杯20中的磁珠。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并不限定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根据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内部结构不同,特别是底座100的结构不同,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还可能处于不同水平面上且平行设置。例如,请参见图3,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这样布置,这使得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反应杯20底部和在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相对应的反应杯20底部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呈夹角β设置,即相对应的两个反应杯20呈高低交错且相互平行的方式各自被转运。此时这样布置主磁性件400,使得其第一磁极401和第二磁极402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所形成的第一夹角α与所述夹角β相同,以使得第一磁极401和第二磁极402分别作用于、即靠近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的同一位置。或者,还可以这样布置主磁性件400,使得其第一磁极401和第二磁极402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所形成的第一夹角α为90°,此时第一磁极401和第二磁极402分别作用于、即靠近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的不同位置。如图4所示,主磁性件400的第一磁极401可以靠近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的侧方位置,而该主磁性件400的相应第二磁极402可以靠近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的底部位置。当然,在图3和图4的结构中,各个主磁性件400的布置方式也可以不同,即多个主磁性件400中可以包括水平形式布置(第一夹角α为90°)的主磁性件400和/或竖直形式布置(第一夹角α为0°)的主磁性件400和/或呈其他夹角布置的主磁性件400。这些结构均为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所要求保护的实施方案。

在磁珠的清洗分离过程中,磁珠的打散及重新聚集尤其重要。主磁性件400的布置方式影响磁珠在清洗分离过程中打散及聚集的效率,进而影响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清洗分离磁珠的效果及效率。当主磁性件400依次排布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时,相邻的两个主磁性件400的磁极方向的夹角优选为钝角,例如相邻的两个主磁性件400的磁极方向相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主磁性件400的磁极方向为矢量,磁性件400的磁极方向具体指的是以磁性件400的n极的中心为起点指向磁性件400的s极的中心的向量。仍以图2为例,当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主磁性件400的第一夹角α设置为90度。此时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的磁极方向夹角宜相应设置为180度,以此使得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的磁极方向相反(参见图1)。也就是说,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平行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内(即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各自两个磁极端部之间的连线在同一个水平面平行),且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的磁极方向相反。由此,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靠近同一转运轨道的磁极互异。在该情况下,对于第一转运轨道210或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任意一个反应杯20,当其相继被转运至对应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的操作位500时,在前一主磁性件400对应的前一操作位500上该反应杯20内的磁珠受到前一主磁性件400的第一磁极401吸附,磁珠朝向该第一磁极401聚拢。当该反应杯20被转运至后一主磁性件400对应的后一操作位500上时,该反应杯20内的磁珠受到后一主磁性件400的第二磁极402吸附,此时因为前一主磁性件400的第一磁极401和后一主磁性件400第二磁极402的磁性相异,会使得该反应杯20从前一操作位500被转运至后一操作位500的过程中,该反应杯20内的磁珠先被后一主磁性件400的第二磁极402打散,然后受后一主磁性件400的第二磁极402的磁性吸附再度聚拢。在磁珠被“吸附-打散-再聚拢”的过程中,磁珠在反应杯20的磁珠在清洗区域内经历了一个“被静态吸附-运动打散-再次被静态吸附”的运动过程。磁珠在此运动过程中可以与清洗区域内的清洗液充分接触,以保证附着在磁珠上的干扰物质与磁珠分离,进而提高了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对磁珠的清洗效果。在此还应说明的是,相邻设置的主磁性件400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还可以是其他根据实际工况设置的数量,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磁极端部之间的连线沿第二方向002延伸且磁极相反的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属于相邻的两个主磁性件400的磁极方向的夹角为钝角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在其余实施例中,只要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的夹角设置为钝角,并使得二者的磁极相反,同样可以达到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效果。例如,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的磁极方向的夹角为钝角,并且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各自两个磁极端部之间的连线异面平行。

可以理解的,相邻的两个主磁性件400也可以设置在不同高度上,即靠近转运轨道上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的不同高度位置上。

参见图5,多个操作位50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运轨道210的转运路径上的多个第一操作位510和设置在第二转运轨道220的转运路径的多个第二操作位520。多个第一操作位51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主吸附位511,多个第二操作位520可以包括多个第二主吸附位521。多个第一主吸附位511在第一转运轨道210的转运路径上的位置与多个第二主吸附位521在第二转运轨道220的转运路径上的位置一一相对置。也即每一个第一主吸附位511在第二方向002上均对应设置有一个位置相同的第二主吸附位521,其中第二方向002垂直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延伸的第一方向001。每个第一主吸附位511与相对置的第二主吸附位521之间设置有一个主磁性件400,以使得每个主磁性件400能作用于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中处于第一主吸附位511上的反应杯20以及在第二转运轨道220中处于相对置的第二主吸附位521上的反应杯20。如此,第一主吸附位511与第二主吸附位521沿第二方向002平齐设置,可以使得主磁性件400的长度接近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的垂直间距,主磁性件400的外形长度因此缩减到尺寸最小。

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操作位510还可以包括交替排布的至少一个第一注液位512和至少一个第一排液位513,并且多个第二操作位520还可以包括交替排布的至少一个第二注液位522和至少一个第二排液位523。注排液组件300包括多个注液针301和多个排液针302。在每个第一注液位512和每个第二注液位522上分别设有一个注液针301,以及在每个第一排液位513和每个第二排液位523上分别设有一个排液针302。每个第一注液位512与对应的第一排液位51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主吸附位511,在该实施例中为两个相邻的第一主吸附位511。每个第二注液位522与对应的第二排液位52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主吸附位521,在该实施例中为两个相邻的第二主吸附位521。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注液位512与第二注液位522以及第一排液位513与第二排液位523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位置一一相对,如第一主吸附位511和第二主吸附位521的布置方式那样。由此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被同时转运的反应杯20可以以同一转运节奏、同一步进距离在各自转运路径上被同步转运。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的同步转运动作还可以使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共享同一动力源来实现对反应杯20的驱动。进一步,注排液组件300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注排液时序来同时对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反应杯20以及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转运杯20进行注排液操作。这样的设置避免了因为设有多个动力源而造成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中反应杯20转运节奏不一致,进而导致注液针301和排液针302需要对应不同转运路径分别进行注排液操作而造成的机构控制时序复杂、可靠性降低等缺陷。进一步的,通过同一动力源来驱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能够节约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体积和制造成本,进而能够节约具有该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体积和制造成本。

由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对第一转运轨道210与第二转运轨道220的转运路径上的反应杯20的转运清洗流程是一样的,因此在此以第一转运轨道210为例说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磁珠清洗分离过程。第一转运轨道210将反应杯20转运至第一注液位512时,反应杯20在第一注液位512停留设定的时间,同时该位置对应的注液针301向反应杯20内注入清洗液。注液针301注液完毕后,第一转运轨道210带动反应杯20运动至相应的第一主吸附位511。第一转运轨道210在每个第一主吸附位511上停留设定的时间,以便各个主磁性件400吸引反应杯20内的磁珠,实现快速打散以及快速聚集磁珠的清洗操作。第一转运轨道210随后将反应杯20转运至与第一注液位512对应的第一排液位513,并由第一排液位513位置对应的排液针302排走反应杯20内的清洗液。然后,第一转运轨道210再带动反应杯20运动至下一个第一注液位512,如此循环,直至反应杯20运动至最后一个第一排液位513完成磁珠清洗分离的过程。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上,对应的一组第一注液位512和第一排液位513以及设置于第一注液位512和第一排液位513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主吸附位511,形成对反应杯20内磁珠的一阶清洗操作。当多组第一注液位512和第一排液位513交替设置时,对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反应杯20内的磁珠形成多阶清洗的操作。当然,本发明提供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既可以用于一阶的磁珠清洗分离,也可以用于多阶的磁珠清洗分离,本发明并不限制磁珠清洗分离的具体应用。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转运轨道210中设有三组第一注液位512和第一排液位513,同时第二转运轨道220中设有三组第二注液位522和第二注液位523,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各自的反应杯20都会经过i阶、ii阶、iii阶共三阶磁分离清洗过程。经过多阶磁分离清洗的磁珠不仅有利于增强清洗的效果,还能够实现磁珠的流水线式清洗,提高了磁珠的清洗效率。具体地,所述多个第一操作位510包括顺次排布的i阶注液位512、两个i阶主吸附位511、i阶排液位513、ii阶注液位512、两个ii阶主吸附位511、ii阶排液位513、iii阶注液位512、两个iii阶主吸附位511、iii阶排液位513。所述多个第二操作位520包括顺次排布的i阶注液位522、两个i阶主吸附位521、i阶排液位523、ii阶注液位522、两个iii阶主吸附位521、ii阶排液位523、iii阶注液位522、两个iii阶主吸附位521、iii阶排液位523。

另外,请参见图6,在图6的实施例中,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分别设置了两阶清洗的结构。

此外,对于第一转运轨道210来说,沿其转运路径上位于同一第一注液位512或同一第一排液位513前侧和后侧的两个主磁性件400,或位于一组第一注液位512和第一排液位513之间的两个主磁性件400,都可以视为相邻的两个主磁性件400,并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主磁性件400的磁极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来设置,尤其是使相邻的两个主磁性件400之间磁性相反。由此,反应杯20被转运至在注入或排出清洗液之前和之后的第一主吸附位511的过程中,反应杯20内的磁珠同样经历了一个“被静态吸附-运动打散-再次被静态吸附”的运动过程,有助于增强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清洗效果。可以理解的,因为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共用主磁性件400,因此也增强了对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反应杯20中磁珠的清洗效果。

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多个第一操作位510中还包括第一装杯位514和第一卸杯位515,第一装杯位514用于放入要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上运送的反应杯20,第一卸杯位515用于取出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反应杯20;多个第二操作位520中也包括第二装杯位524和第二卸杯位525,第二装杯位524用于放入要在第二转运轨道220上运送的反应杯20,第二卸杯位525用于取出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反应杯20。可以理解的,第一装杯位514和第二装杯位524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各自转运路径的最上游,即第一装杯位514设置于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用于第i阶磁分离清洗操作的第一注液位512沿转运方向的上游,第二装杯位524也设置于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用于第i阶磁分离清洗操作的第二注液位522沿转运方向的上游。第一卸杯位515和第二卸杯位525则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各自转运路径的最下游,即第一卸杯位515设置于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用于最后一阶磁分离清洗操作的第一排液位513的沿转运方向的下游;第二卸杯位525设置于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用于最后一阶磁分离清洗操作的第二排液位523的沿转运方向的下游。在此,在图6的实施例中,第一装杯位514和第二装杯位524可以构成为同一个装杯位,第一卸杯位515和第二卸杯位525也可以构成为同一个卸杯位。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在第一转运轨道210的用于最后一阶清洗操作的第一排液位513与第一卸杯位515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一底物注入位516。相对应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还包括底物注入组件303。底物注入组件303设置于第一底物注入位516上方,底物注入组件303用于向位于第一底物注入位516上的反应杯20中注入发光底物(酶促化学发光)或氧化剂(直接化学发光)。相应的,在第二转运轨道220的用于最后一阶清洗操作的第二排液位523与第二卸杯位525之间也设置有第二底物注入位526。第二底物注入位526上方也对应设置有底物注入组件303。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底物注入组件包括与底物连通的定量泵,底物注入组件通过定量泵将将底物注入位于底物注入位516处的反应杯20中。

应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并不限定装杯方式或卸杯方式。在第一装杯位514、第二装杯位524、第一卸杯位515以及第二卸杯位525处,反应杯20可以通过手动实现反应杯20的装入或取出,也可以通过装卸杯机构(图中未示)来实现反应杯20的转入或取出。不同的装杯方式或卸杯方式并不影响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中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共用主磁性件400方案的实施效果。

关于主磁性件400的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常规的磁铁、例如永磁铁,或采用电磁铁通过电流的通断控制来实现。在一种实施例中,设置至少一个主磁性件400为电磁铁。构成为电磁铁的主磁性件400能够被交替地通以方向相反的电流,以交替转换主磁性件400的磁极。可以理解的,请参见图7,当反应杯20停留在同一第一主吸附位511或第二主吸附位521上,且对应该第一主吸附位511或第二主吸附位521的主磁性件400为电磁铁时,将该反应杯20在该第一主吸附位511或第二主吸附位521上的停留时间t分成两个时间段:第一时间段t1和第二时间段t2。在第一时间段t1之内,控制主磁性件400中的电流i1为正向电流,此时主磁性件400靠近该反应杯20的磁极为第一磁极401;在第二时间段t2之内,控制主磁性件400中的电流为电流i2,且电流i1与电流i2互为反向,此时主磁性件400靠近反应杯20的磁极相应变换为第二磁极402。由于给电磁铁交替通以方向相反的电流,使得主磁性件400靠近该反应杯20的磁极随之发生变换,从而反应杯20内的磁珠在变换的磁极的作用下也经历了“被静态吸附-运动打散-再次被静态吸附”的运动过程,磁珠在此过程中的清洗效率相应提高,进一步增强了本发明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清洗效果。当然,如果将反应杯20在同一吸附位500上的停留时间t作进一步的细分,以增加主磁性件400的磁极变换次数,该反应杯20内的磁珠在主磁性件400的每次磁极转换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次“被静态吸附-运动打散-再次被静态吸附”的运动过程,磁珠在清洗区域中被多次打散并最终聚集,进一步增加了磁珠与清洗液的接触时间,提升了清洗效率。

另一方面,采用电磁铁方式多次变换磁极的主磁性件400,其磁极变换的作用等效于在转运路径中设置多个第一主吸附位511或多个第二主吸附位521且相邻两个主磁性件400之间磁极相反设置的方案。即,采用电磁铁方式多次变换磁极的主磁性件400可以节约本发明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中第一主吸附位511和第二主吸附位521的设置数量,减小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体积,有利于实现具有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小型化。

如图8所示,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可以相连形成一个连续的转运轨道202,从而在第一转运轨道210的反应杯20能被转运到第二转运轨道220。具体地,第一转运轨道210沿第一方向00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第二转运轨道220沿第一方向001包括相对的第三端221和第四端222,其中,第一端211和第三端221位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沿第一方向001的同一侧,第二端212和第四端222位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沿第一方向001的另一侧。转运装置200还包括有连接轨道201。连接轨道201的一端连接第一转运轨道210的第二端212,连接轨道20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转运轨道220的第四端222,从而将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连接成一个连续的转运轨道202。由此,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反应杯20能被连接轨道201转运到第二转运轨道220上。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第一注液位512、第一排液位513以及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第二注液位522、第二排液位523的布置方式不同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即,并不是第一注液位512与第二注液位522以及第一排液位513与第二排液位523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位置一一相对,而是第一注液位512与第二排液位523以及第一排液位513与第二注液位522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位置一一相对。

对于连接轨道201的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8实施例中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相同的轨道的方式来实现第二端212和第四端222的连接。在其余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拨轮、机械推手、机械爪等机构来实现反应杯20从第一转运轨道210至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转运操作。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并不对连接轨道201的具体实施方式做特别限定。

一方面,将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通过连接轨道201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转运轨道202,能够简化转运装置200的装卸杯机构以及进一步减小磁分离清洗装置10的体积。即,在采用自动装杯和自动卸杯的场景下,不用设置分别对应第一装杯位514和第二装杯位524的两个装杯机构,也不用设置分别对应第一卸杯位515和第二卸杯位525的两个卸杯机构,而通过处于连续的转运轨道202上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共用同一个装杯机构和同一个卸杯机构来达到机构简化的目的,此时也仅需要设置一个装杯位和一个卸杯位,如图8所示。更优选地,如图9所示,本发明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还提供一种装杯位和卸杯位共用的实施例。第一转运轨道210的第一端211以及第二转运轨道220的第三端221相向延伸并聚拢,使得装杯位和卸杯位的位置重合。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装杯位和卸杯位均位于同一位置,装杯机构和卸杯机构能够更加集成地设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体积。

另一方面,将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通过连接轨道201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转运轨道202,使得反应杯20先后经过了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从而反应杯20能够依次经历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磁分离清洗操作,也就是说,能够利用长度更短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的配合以及利用较少的注排液组件300和主磁性件400来实现磁珠的多阶磁分离清洗,从而使得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结构更紧凑。尤其是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被连接成一个连续的环形的转运轨道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更少的注排液组件300和主磁性件400来实现磁珠的多阶磁分离清洗,因为在该情况下注排液组件300和主磁性件400能够被多次复用。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反应杯20首先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经历了i阶和ii阶磁分离清洗过程,然后在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经历了iii阶和ⅴ阶磁分离清洗过程。因此,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8所示的实施例能够在不增加转运轨道的长度的情况下实现相同阶数的磁分离清洗过程,当然,此时磁分离清洗装置的处理通量可能相应地减小。

图10是本申请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一种较小结构的实施例。在图10的实施例中,第一转运轨道210上只设置了一个第一注液位512和一个第一排液位513,第二转运轨道220上也只设置了一个第二注液位522和一个第二排液位523,同时连续轨道202的装杯位和卸杯位共用。由此,在只设置两个主磁性件400的情况下,反应杯20分别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实现了两阶磁分离清洗过程。

如图11所示,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还可以包括多个设置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或第二转运轨道220的与主磁性件400所在的位置相对置的外侧的副磁性件600。副磁性件600的两磁极端部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第二夹角γ,且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γ相异,如图1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主磁性件400和副磁性件600的两磁极指的是n极和s极,穿过两磁极端部的连线指的是穿过主磁性件400或副磁性件600的两磁极所在端面中心的虚线。竖直线为空间内的竖直线,在图12中为竖直的实线。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γ分别为主磁性件400和副磁性件600穿过两磁极端部的连线与竖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优选地,相邻的两个主磁性件400的磁极方向的夹角为钝角,且相邻的两个副磁性件600的磁极方向的夹角也为钝角,尤其是相反。

在图11示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的相对主磁性件400的外侧上均设有第一副磁性件610和第二副磁性件620。相应地,多个操作位510包括与第一副磁性件610对应的第一副吸附位,并且多个操作位520包括与第二副磁性件620的第二副吸附位。以第一转运轨道210为例,反应杯20被转运至在第一主吸附位511之后,其内盛装的磁珠朝向靠近第二转运轨道220一侧聚集。接着,当反应杯20沿第一轨道210的转运路径被转运至对应设置有第一副磁性件610的第一副吸附位上时,因为第一副磁性件610位于第一转运轨道210的相对主磁性件400的另一侧,使得反应杯20内的磁珠在第一副磁性件610的作用下朝向远离第二转运轨道220一侧运动,从而主磁性件400和第一副磁性件610对反应杯20内的磁珠对拉的效果,磁珠与反应杯20内的清洗液充分接触以保证附着在磁珠上的干扰物质与磁珠分离。布置夹角相异的主磁性件400和副磁性件600能够在不同方向上吸引磁珠,进而增加磁珠在反应杯20内清洗液中的运动维度,以充分、快速打散反应杯20内的磁珠,最终增加磁珠的清洗分离效果且缩短磁珠的清洗分离时间。布置夹角相异的主磁性件400和副磁性件600还能够在不同的方向上聚集磁珠,增加了磁珠的聚集速度,相同的操作时间内磁珠的损失率更低。

本发明提供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中,主磁性件400与副磁性件600的布置夹角既可以是两两相异,也可以设置部分主磁性件400与部分副磁性件600的布置夹角相同。主磁性件400和副磁性件600的布置夹角大小变化方面,既可以是随机变化,也可以是规律变化。本发明并不限制主磁性件400与副磁性件600之间布置夹角的具体数值。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第一转运轨道210或第二转运轨道220转运路径异侧设置的主磁性件400和副磁性件600能在反应杯20的转运过程中在水平面内对拉磁珠。多个主磁性件400的第一夹角α以及多个副磁性件600的第二夹角γ能够保证在设定的方向上反复打散、聚集反应杯700内的磁珠,增强反应杯20内磁珠的打散程度以及聚集效果,并最终增加磁珠的清洗分离效果且缩短磁珠的清洗分离时间。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布置在转运路径同侧的多个主磁性件400或副磁性件600的布置夹角不完全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主磁性件400的两磁极端部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垂直,副磁性件600的两磁极端部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平行。即第一夹角α为90度,第二夹角γ为0度。参见图13的示意图,对于可被转运至不同操作位500上的同一反应杯20,主磁性件400和副磁性件600靠近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的位置各不相同。主磁性件400的两个磁极端部分别靠近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而副磁性件600的一个磁极端部601靠近相应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副磁性件600的另一个磁极端部602远离相应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20。当第一夹角α为90度,第二夹角γ为0度时,主磁性件400可以设置成磁极端部靠近两侧的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的侧部,而副磁性件600可以设置成一磁极端部靠近于相应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20清洗区域的底部,另一磁极端部远离相应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通过将主磁性件400和副磁性件600设置成磁极端部靠近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的不同高度位置,进一步增加了反应杯20内磁珠的运动轨迹,增强清洗效果。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主磁性件400和副磁性件600的布置方式可以对调,副磁性件600的两磁极端部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垂直,主磁性件400的两磁极端部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平行。两种可实现的方式能够达到的效果相同,本发明并不限制主磁性件400以及副磁性件600的具体布置形式,只要能实现其在不同方向上充分打散、对拉以及聚集磁珠的目的即可。

从上述附图可以看出,优选在第一排液位513和第二排液位523附近可以设有副磁性件600,即第一排液位513和第二排液位523可同时构成为副吸附位。在排液针301对处于第一排液位513和第二排液位523上的反应杯20吸取清洗液以排液的过程中,磁珠在副磁性件600的吸附作用下可以聚集于反应杯20的底部位置,以避免磁珠悬浮于反应杯20中可能堵塞排液针301的情况。当然,副磁性件600还可以设置于每个注液位与对应的排液位之间,即在每个注液位与对应的排液位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主磁性件400、优选多个相邻的主磁性件400和至少一个副磁性件600、优选多个相邻的副磁性件600,从而在反应杯20被转运的过程中使得磁珠反复在主磁性件400的吸附位置和副磁性件600的吸附位置之间来回拉动,增长磁珠在反应杯20中的运动路径,实现更好的清洗效果。可选的,在该实施例中,相邻的主磁性件400或者副磁性件600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还可以是其他根据实际工况设置的数量。本发明并不限制相邻的主磁性件400或者副磁性件600的具体数量,只要能加强反应杯20内的磁珠在水平或者竖直方向上的聚集效果即可。

可以理解的,副磁性件600也可以采用磁铁或电磁铁的实施方式,与主磁性件400采用电磁铁的原理类似。在此,可以设置至少一个主磁性件400和至少一个副磁性件600采用电磁铁的方式来实现,且主磁性件400与副磁性件600均能被交替地通以方向相反的电流,以使得主磁性件400与副磁性件600都可以达到转换磁极的效果,也可以增强磁珠的清洗效果。进一步,主磁性件400与副磁性件600还可以同步转换电流的方向,以便于控制电磁铁的驱动电路电流时序统一管理,简化驱动电路的控制逻辑。

需要提出的是,在图13的示意图中,主磁性件400与副磁性件600作用于同一个反应杯20,是为了从反应杯20的清洗区域的不同方向、不同竖直高度上描述主磁性件400与副磁性件600对反应杯20内的磁珠进行吸附时的效果差异。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主磁性件400与副磁性件600在不同时刻并且在不同的操作位500上作用于同一个反应杯20。

参见图14,转运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第三转运轨道230。第三转运轨道230位于第二转运轨道220的远离第一转运轨道210的一侧设置,且第三转运轨道230平行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第三转运轨道230的结构与第一转运轨道210、第二转运轨道220的结构相同。第三转运轨道230也相应设有多个操作位530,且各个操作位530在第二方向002上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操作位510和520相对置地设置。注排液组件300在第三转运轨道230的第三注液位532以及第三排液位533处也对应设置有注液针301和排液针302。第三转运轨道230上承载的反应杯20依次被转运至各个操作位530上进行注液、清洗和排液等操作。在第二转运轨道220与第三转运轨道230之间还设有多个副磁性件600,以便于副磁性件600能分别作用于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反应杯20和第三转运轨道230中的反应杯20。

在图14的实施例中,第二副磁性件620设置于第二转运轨道220的第二排液位523附近,相应的,第二副磁性件620还可作用于第三转运轨道230的第三排液位533处的反应杯20。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反应杯20在排液过程中,因为副磁性件600的对磁珠的吸附聚集作用而避免了磁珠悬浮于反应杯20中堵塞排液针302的情况。同样的,因为第二副磁性件620还同时作用于第三转运轨道230的第三排液位533处的反应杯20,使得第三排液位533处的反应杯20在排液过程中也因为第二副磁性件620的吸附而排液更流畅,避免排液针302堵塞。第二转运轨道220和第三转运轨道230对第二副磁性件620的共用,同样节约了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所使用磁性件的数量,节约了成本并使得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结构更紧凑。

可以理解的,在图14的实施例中,第三转运轨道230位于第二转运轨道220远离第一转运轨道210一侧,第三转运轨道230与第二转运轨道220共用第二副磁性件620。在其余实施例中,第三转运轨道23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转运轨道210远离第二转运轨道220一侧,第三转运轨道230与第一转运轨道210共用第一副磁性件610,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参见图15,转运装置200也可以包括第一转运轨道210、第二转运轨道220、第三转运轨道230和第四转运轨道240。其中第三转运轨道230和第四转运轨道240平行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设置。第三转运轨道230与第四转运轨道240的结构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的结构相同,在第三转运轨道230和第四转运轨道240之间也设置有多个主磁性件400。每个主磁性件400能在其相应的操作位500上作用于第三转运轨道230中的反应杯20和第四转运轨道240中的反应杯20。进一步的,在第二转运轨道220与第三转运轨道230之间也设有第二副磁性件620,以便每个第二副磁性件620也能作用于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反应杯20和第三转运轨道230中的反应杯20。

可以理解的,与图14的实施例类似,第三转运轨道230和第四转运轨道24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转运轨道210远离第二转运轨道220一侧,以使得第三转运轨道230和第一转运轨道210共用第一副磁性件610,或使得第四转运轨道240和第一转运轨道240共用第一副磁性件610,都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在图14和图15的实施例中,转运装置200沿第二方向002并排设置多条平行的轨道,使得转运装置200呈矩阵的排列形式。这样的设置可以提升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处理能力,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对多个反应杯20的批量清洗操作。同时,因为多排平行的轨道之间可以共用主磁性件400或副磁性件600,使得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能够节约磁性件的使用数量,提高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结构紧凑性,有利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小型化。

进一步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还包括磁屏蔽罩(未示出),磁屏蔽罩罩设于主磁性件400和/或副磁性件600的外缘。磁屏蔽罩能够将磁性件的磁作用限制在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内,避免磁性件对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附近的电磁磁性元件产生干扰,进而允许在本发明提供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附近设置相应的磁性元件,增加了本发明提供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空间利用率,进而减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整机尺寸。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括分析装置和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分析装置用于分析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清洗后的磁珠。可以理解的,采用上述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因为多个磁性件的共用,减少了磁性件的使用数量,降低了成本。同时,通过设置多条并行的转运轨道,由于能够同时对多个反应杯进行批量清洗操作,增大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测试通量。进一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获得了更紧凑的内部结构。

请参见图16,图16展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磁珠清洗分离方法的具体流程。包括:

s10、在至少两个并行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分别转运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20,其中,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设置有多个主磁性件400;

具体的,如上述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所示,本申请磁珠清洗分离方法是针对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展开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分别用于转运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20,且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设置有多个主磁性件400。

s20、当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20分别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被转运至相应的操作位500时,多个主磁性件400能作用于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反应杯2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反应杯20,以吸附反应杯20中的磁珠。

具体的,利用上述的结构,分别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进行反应杯20的转运操作,可以使得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转运杯2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反应杯20均从多个主磁性件400边经过。由此,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转运杯20中的磁珠可以被多个主磁性件400进行多次吸附,进而达到清洗磁珠的效果;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转运杯20中的磁珠也可以被相同的多个主磁性件400多次吸附,达到与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反应杯20类似的清洗磁珠的效果。

本方法通过在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分别转运反应杯20,达到了设置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之间的多个主磁性件400的相对两个磁极端部分别作用于不同转运轨道中的反应杯20的效果,从而使得两个不同的转运轨道能共用同一组磁性件来实现各自转运的反应杯20中的磁珠清洗的效果,提高了磁珠清洗的效率,同时还减少了磁性件的使用数量。

一种实施例,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的构造相同,使得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操作位500的布置与在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操作位500的布置相同,上述的方法包括:

s10a、在至少两个并行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以相同的方式分别转运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20;

s20a、当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20分别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被同时转运至相应的操作位500时,多个主磁性件400能同时作用于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反应杯2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反应杯20,以吸附反应杯20中的磁珠。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的构造相同,使得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操作位500的布置与在第二转运轨道220上的操作位500的布置也可以相同。本方法可以在操作位500布置相同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同步进行反应杯20的转运操作。此时多个主磁性件400可以同时作用于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反应杯2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反应杯20,以吸附反应杯20中的磁珠。

同步转运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可以共享同一动力源来实现对反应杯20的驱动。进一步,还可以对同步转运的反应杯20采用同样的注排液时序。这样的设置机构控制时序的统一管理,还能节约采用本方法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体积和制造成本。

一种实施例,第一转运轨道210与第二转运轨道220相连形成一个连续的转运轨道202,从而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反应杯20能被转运到第二转运轨道220上,上述的方法包括:

s10b、在至少两个并行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先后转运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20;

s20b、当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20先后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被转运至相应的操作位500时,多个主磁性件400能先后作用于在第一转运轨道210被转运时的反应杯20和在第二转运轨道220被转运时的反应杯20,以吸附反应杯20中的磁珠。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一转运轨道210与第二转运轨道220相连形成一个连续的转运轨道202,从而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上的反应杯20能被转运到第二转运轨道220上。同一反应杯20可以先后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被转运。本方法利用连续的转运轨道202上同一反应杯20先后经过主磁性件400的两个磁极,使得同一反应杯20能先后被主磁性件400的两个磁极所吸附并进行清洗,提高了主磁性件400的利用率。

一种实施例,第一转运轨道210和/或第二转运轨道220具有关于其延伸方向相对置的两侧,在其中一侧设置有主磁性件400,在其中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副磁性件600,上述方法包括:

s10c、在至少两个并行的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以相同的方式分别转运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20;

s20c、当装载有磁珠的反应杯20分别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第二转运轨道220上被转运至相应的操作位500时,多个副磁性件600能作用于在第一转运轨道210中的反应杯和/或第二转运轨道220中的反应杯,以吸附反应杯20中的磁珠。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反应杯20在第一转运轨道210和/或第二转运轨道220上被转运时,其磁珠清洗操作由主磁性件400和副磁性件600共同完成。因为副磁性件600位于主磁性件400相对于第一转运轨道210和或第二转运轨道220的另一侧,从而主磁性件400和副磁性件600对反应杯20内的磁珠形成对拉的效果,磁珠与反应杯20内的清洗液充分接触以保证附着在磁珠上的干扰物质与磁珠分离。

具体的,本申请磁珠清洗分离的方法还可以利用上述的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来实现。本方法随着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各实施例展开,可以获得更好的磁珠清洗分离效果,并使得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的结构更紧凑,节约磁性组件的使用数量,有助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小型化和成本控制。

以上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提及的特征,只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是有意义的,均可以任意相互组合。针对所述磁珠清洗分离装置10所说明的优点和特征以相应的方式适用于所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所述磁珠清洗分离方法,反之亦然。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