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球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7579发布日期:2020-01-31 17:49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球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学发光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球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生物体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方法已经历了由放射免疫、分析(ria)、荧光免疫分析(fia)、酶联免疫分析(eia)以及化学发光分析等诸阶段。这一衍变过程主要是基于对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准确性、以及操作简捷性需求的不断提高而决定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发光物质发射的光波进行检测的方法。化学发光物质作为标记应用于核酸检测与免疫检测中。例如,可通过多种途径将特异结合对中的某一分子与发光物质结合形成发光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与样品中被检测物(特异结合对中的另一分子)反应,分配于固相与液相中,且分配比例与检测物的量相关。通过测定固相或液相中发光量,即可得出样品中检测物的相应浓度。化学发光分析中供体微球和受体微球的发光效率决定了化学发光分析法的检测灵敏度。为了提高供体微球和/或受体微球的发光效率,本领域一般采用提高供体微球中染料的感光效率和/或受体微球中发光化合物的接受光的效率和发光效率的方法。虽然采用本领域所述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化学发光检测法的检测灵敏度,但是检测量程或线性范围却较窄。因此,目前需要开发一种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检测量程又较宽的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球组合物,将该组合物用于化学发光检测时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具有较宽的检测量程。。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球组合物,其包括:供体微球,其能够在激发状态产生活性氧,所述供体微球表面包被有标记物;和,受体微球,其能够与活性氧反应生成可检测的化学发光信号,所述受体微球表面包被有生物分子,所述生物分子能够与待测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其中,所述感光微球的粒径大于所述发光微球的粒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0nm-400nm,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0nm-350nm,且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所述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比为1.1-4.0;优选地,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90nm-250nm,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80nm-240nm,且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所述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比为1.2-3.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所述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比可以为1.3-2.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所述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比可以为1.4-1.6。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微球平均的粒径为150nm,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0nm,且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所述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比为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微球包括第一载体,所述第一载体的内部填充有敏化剂,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化学键合标记物。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没有包被或连接有多糖物质,其直接化学键合标记物。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记物为亲和素。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亲和素选自卵白亲和素、链霉亲和素、卵黄亲和素、中性亲和素和类亲和素,优选选自中性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亲和素通过氨基与所述第一载体表面的醛基反应形成席夫碱的方式化学键合在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带有键合官能团,所述键合官能团用于将标记物化学键合在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键合官能团选自胺基、酰胺基、羟基、醛基、羧基、马来酰亚胺基和巯基;优选选自醛基和/或羧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表面的键合官能团的含量为100~500nmol/mg,优选为200~400nmol/mg。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包被有亲水性的醛基葡聚糖,所述醛基葡聚糖的醛基化学键合标记物。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敏剂选自亚甲基蓝、玫瑰红、卟碄和酞菁中的一种。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体微球包括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的内部填充有发光组合物,所述第二载体的表面包被有至少一层多糖层,所述多糖层的表面连接有生物分子。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载体的表面包被有亲水性的羧基葡聚糖。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合物包括铕配合物;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铕配合物为mtta-eu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和/或第二载体的材质选自琼脂糖、纤维素、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丁烯)、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聚丁酸乙烯或聚丙烯酸酯;优选选自聚苯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丁烯)、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丙烯酸酯。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氧为单线态氧。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试剂组合物,其包括供体试剂受体试剂,所述受体试剂中包含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球组合物中的受体微球;其中所述受体微球在所述受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5%;所述供体试剂中包含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球组合物中的供体微球;其中所述供体微球在所述供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5%。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其包括将待测样本与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球组合物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试剂组合物接触的步骤。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其利用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球组合物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试剂组合物和/或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检测待测样本中的待测目标分子。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包括如下部分:反应装置,其用于待测样本与供体微球、受体微球发生化学反应;激发和读数装置,其使用600-700nm波长的激发光激发供体微球产生活性氧,受体微球与接收到的活性氧反应生成520-620nm的发射光,记录上述发射光的光信号;处理器,其根据所记录的所述发射光的光信号的存在和/或强度判断测待测样本中是否存在待测目标分子和/或确定待测目标分子的含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微球组合物通过控制受体微球和供体微球的基质和粒径,使得将所述发光微球组合物用于化学发光检测时,提高了检测的发光效率,具有很好的检测灵敏度。另外,本发明中受体微球表面包裹有亲水性的羧基葡聚糖,供体微球表面包裹有亲水性的醛基葡聚糖,大大降低了非特异性吸附,减少体系外其他环境因素如ph值及电解质等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实施例11中制备的醛基聚苯乙烯乳胶微球的gaussian分布图。图2为实施例11中制备的醛基聚苯乙烯乳胶微球的nicomp分布图。图3为实施例11中制备的供体微球的gaussian分布图。图4为实施例12制备的包被葡聚糖的微球的gaussian分布图图5为实施例12制备的供体微球的gaussian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容易理解,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但在详细描述本发明前,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不表示限制性的。在提供了数值范围的情况下,应当理解所述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和所述规定范围中的任何其他规定或居间数值之间的每个居间数值均涵盖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以独立包括在较小的范围中,并且也涵盖在本发明内,服从规定范围中任何明确排除的限度。在规定的范围包含一个或两个限度的情况下,排除那些包括的限度之任一或两者的范围也包含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具有相同的意义。虽然与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和材料类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也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使用,但是现在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ⅰ.术语在本发明中,所述“供体微球”可以是通过功能基团被包被在载体上形成填充有光敏剂的高分子微粒,在光激发下能够产生活性氧(如,单线态氧),此时供体微球也可以称为感光微球或感光微粒。所述供体微球内部填充有光敏剂。所述光敏剂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光敏剂,优选相对光稳定且不与单线态氧有效反应的化合物,其非限定性的例子包括亚甲基蓝、玫瑰红、卟啉、和酞菁等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具有1-50个原子取代基的衍生物,所述取代基用于使得这些化合物更具有亲脂性或更具有亲水性、和/或作为连接至特异性结合配对成员的连接基团。所述供体微球还可以填充其他敏化剂,其非限定性的例子是某些化合物,它们催化过氧化氢转化为单线态氧和水。其他一些供体的例子包括:1,4-二羧基乙基-1,4-萘内过氧化物、9,10-二苯基蒽-9,10-内过氧化物等,加热这些化合物或者这些化合物直接吸收光会释放单线态氧。所述“受体微球”可以是通过功能基团被包被在载体上形成填充有发光化合物的高分子微粒,此时可以称为发光微球或发光微粒。所述发光微球受体微球表面有亲水性的羧基葡聚糖,内部填充有能够与活性氧(如,单线态氧)发生反应的化学组合物。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化学组合物,其经历与单线态氧的化学反应以形成不稳定的亚稳态中间体,所述亚稳态中间体可以分解,同时或随后发光。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合物包括铕配合物;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铕配合物为mtta-eu3+。本发明所述“载体”选自带、片、棒、管、孔、微滴定板、珠子、粒子和微球,其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微球或微粒,其可以是任何尺寸的,其可以是有机的或是无机的,其可以是可膨胀或不可膨胀的,其可以是多孔的或非多孔的,其可以是磁性或非磁性的,其具有任何密度,但优选具有和水接近的密度,优选能漂浮于水中,且由透明、部分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构成。本发明所述用语“待测样本”是指可能含有待测目标分子的一种混合物,待测目标分子包括但不限于蛋白质、激素、抗体或抗原。可以被用在本发明公开的方法中的典型待测样本包括体液,如全血、血清、血浆、唾液和尿等。待测样本可以在使用前根据需要利用稀释液进行稀释。例如,为了避免hook效应,可以在上机检测前使用稀释液对待测样本进行稀释后再在检测仪器上进行检测。本发明所述用语“抗体”以最广含义使用,包括任何同种型的抗体,保留对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片段,包括但不限于fab、fv、scfv、和fd片段、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单链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包含抗体的抗原结合部分和非抗体蛋白的融合蛋白。所述抗体能够与待测抗原特异性结合。本发明所述用语“生物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其分子上有两个环状结构,分别为咪唑酮环和噻吩环,其中咪唑酮环是与链霉亲和素结合的主要部位。活化的生物素可以在蛋白质交联剂的介导下,与已知的几乎所有生物大分子偶联,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等;而“链霉亲和素”是由链霉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分子量为65kd。“链霉亲和素”分子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其中每条肽链都能结合一个生物素。因此每个抗原或抗体可同时偶联多个生物素分子,从而产生“触手效应”提高分析灵敏度。在任何需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所用任何试剂,包括抗原、抗体、受氧微球或供氧微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缀合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特异性结合配对成员中的任一员。本发明所述用语“粒径”是指微球的平均粒径,它是用常规粒径仪测定的。本发明所述“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是指在纳米粒度仪的检测结果中,粒径在gaussian分布中的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c.v值=(标准偏差sd/平均值mean)×100%。本发明所述用语“nicomp分布”是指美国pss纳米粒度仪nicomp中的一种算法分布。相对于gaussian单峰算法,nicomp多峰算法对于多组分、粒径分布不均匀液态分散体系的分析以及胶体体系的稳定性分析具有独特优势。ⅱ.具体实施方案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球组合物,其包括:供体微球,其能够在激发状态产生活性氧,所述供体微球表面包被有标记物;和,受体微球,其能够与活性氧反应生成可检测的化学发光信号,所述受体微球表面包被有生物分子,所述生物分子能够与待测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其中,所述供体微球的粒径大于所述受体微球的粒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0nm-400nm,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0nm-350nm,且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所述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比为1.1-4.0;优选地,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所述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比可以为1.2-3.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所述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比可以为1.3-2.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50nm-200nm,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0nm-140nm,且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所述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比为1.4-1.6。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可以为50nm、100nm、150nm、200nm、250nm、300nm、350nm或400nm;并且其对应的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可以为20nm、50nm、100nm、150nm、200nm、250nm、300nm或350nm。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50nm,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0nm,且所述供体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所述受体微球的平均粒径比为1.5,此时检测的发光信号值最优,检测的灵敏度最好。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微球包括第一载体,所述第一载体的内部填充有敏化剂,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化学键合标记物。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没有包被或连接有多糖物质,其直接化学键合标记物。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记物为亲和素。此时,当将该微球组合物用于检测待测目标分子时,检测试剂除了该微球组合物外,还包括生物素标记的生物分子。该生物分子能够与待测目标分子或受体微球上的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亲和素选自卵白亲和素、链霉亲和素、卵黄亲和素、中性亲和素和类亲和素,优选选自中性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亲和素通过氨基与所述第一载体表面的醛基反应形成席夫碱的方式化学键合在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带有键合官能团,所述键合官能团用于将标记物化学键合在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键合官能团选自胺基、酰胺基、羟基、醛基、羧基、马来酰亚胺基和巯基;优选选自醛基和/或羧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表面的键合官能团的含量为100~500nmol/mg,优选为200~400nmol/mg。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的表面包被有亲水性的醛基葡聚糖,所述醛基葡聚糖的醛基化学键合标记物。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敏剂选自亚甲基蓝、玫瑰红、卟碄和酞菁中的一种。所述光敏剂的载带量无特别的限制,它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量。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体微球包括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的内部填充有发光组合物,所述第二载体的表面包被有至少一层多糖层,所述多糖层的表面连接有生物分子。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载体的表面包被有亲水性的羧基葡聚糖。采用含上述载体的微球进行检测时,可以大大降低非特异性吸附,减少体系外其他环境因素如ph值及电解质等的影响,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合物包括铕配合物;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铕配合物为mtta-eu3+。填充在聚苯乙烯微球中的铕配合物与聚苯乙烯微球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其发光效率。在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铕配合物为mtta-eu3+,此配合物可以直接捕获感光微球内酞菁染料产生的单线态氧后发出铕离子特征波长614-615nm的红光。mtta:[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6,6”-二甲胺]四乙酸,其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合成参考cn200510130851.9。铕配合物mtta-eu3+(铕(ⅲ)配合物)的合成如下:(1)取500ml三口烧瓶,将732mgmtta(1mmol)和366mgeucl3·6h2o(1mmol),溶于100ml甲醇中,搅拌下70℃回流2小时。(2)减压蒸馏除去溶剂。(3)生成物中加入50ml乙醚,过滤收集滤饼,并用丙酮洗涤三次。(4)真空干燥后得到830mgmtta-eu3+。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微球和受体微球均为聚苯乙烯微球。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载体和/或第二载体的材质选自琼脂糖、纤维素、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丁烯)、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聚丁酸乙烯或聚丙烯酸酯;优选选自聚苯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丁烯)、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丙烯酸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分子选自蛋白质分子、核酸分子、多糖分子和脂类分子;优选为蛋白质分子。当然,生物大分子不局限于蛋白质分子、核酸分子、多糖分子和脂类分子,只要在本发明的公开的技术思想下,结合现有技术,任意能够被设计为满足上述条件的物质都能够作为本发明中的生物分子,在此就不再赘述。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蛋白质分子为抗原和/或抗体;其中,所述抗原是指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所述抗体是指机体产生的能识别特定外来物的免疫球蛋白。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氧为单线态氧。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认为,微球的粒径尺寸越均一,利用该微球进行的均相化学发光检测的性能就越好。因此目前针对均相化学发光中采用的微球的研究趋于获得更均一粒径的微球。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后发现,采用粒径尺寸均一的微球进行均相化学发光检测时,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检测量程难以同时保障。但是通过采用粒径尺寸均一性合适的微球(如微球粒径分布的变异系数>5%),反而既能保障光激化学发光检测的灵敏度,又能拓宽检测量程。因此,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试剂组合物,其包括供体试剂受体试剂,所述受体试剂中包含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球组合物中的受体微球;其中所述受体微球在所述受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5%;所述供体试剂中包含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球组合物中的供体微球;其中所述供体微球在所述供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5%。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微球在所述供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8%;优选地,所述供体微球在所述供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微球在所述供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4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供体微球在所述供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20%。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微球在受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可以为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12%、12.5%、13%、13.5%、14%、14.5%、15%、15.5%、16%、16.5%、17%、17.5%、18%、18.5%、19%、19.5%、20%、25%、30%、35%或40%等。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所述的供体微球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指的是供体微球包被上所需的物质后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体微球在受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8%;优选地,所述受体微球在受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10%。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体微球在受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4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受体微球在受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20%。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受体微球在受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可以为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12%、12.5%、13%、13.5%、14%、14.5%、15%、15.5%、16%、16.5%、17%、17.5%、18%、18.5%、19%、19.5%、20%、25%、30%、35%或40%等。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受体微球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指的是受体微球包被上所需的物质后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是通过gaussian分布计算得到。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一种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其包括将待测样本与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球组合物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试剂组合物接触的步骤。其通过检测受体微球与单线态氧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强度来分析判断待测样本中是否包含待测目标分子和/或待测目标分子的浓度。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一种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其利用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微球组合物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试剂组合物和/或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检测待测样本中的待测目标分子。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包括如下部分:反应装置,其用于待测样本与供体微球、受体微球发生化学反应;激发和读数装置,其使用600-700nm波长的激发光激发供体微球产生活性氧,受体微球与接收到的活性氧反应生成520-620nm的发射光,记录上述发射光的光信号;处理器,其根据所记录的所述发射光的光信号的存在和/或强度判断测待测样本中是否存在待测目标分子和/或确定待测目标分子的含量。ⅲ.实施例为使本发明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起说明性作用,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应用范围。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原料或组分若无特殊说明均可以通过商业途径或常规方法制得。实施例1:受体微球的制备1、准备25ml的圆底烧瓶,加入0.1g铕(ⅲ)配合物,10ml95%乙醇,磁力搅拌,水浴升温至70℃,获得铕(ⅲ)配合物溶液。2、准备100ml的三口烧瓶,加入10ml95%乙醇、10ml水和10ml浓度为10%、粒径200nm的包被有羧基葡聚糖水凝胶的聚苯乙烯微球,磁力搅拌,水浴升温至70℃。3、将步骤1中的铕(ⅲ)配合物溶液缓慢滴加至步骤2中的三口烧瓶中,70℃反应2小时后停止搅拌,自然冷却,得到乳液。4、将上述乳液离心1小时,30000g,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然后用50%乙醇重新悬浮。重复离心清洗3次后用ph值=10的50mmcb缓冲液重新悬浮,使其终浓度为20mg/ml,获得粒径为200nm的受体微球溶液。5、用同样的方法制得粒径分别为100nm、150nm、250nm和350nm的受体微球溶液。实施例2:受体微球包被抗体1.按制备量量取10mg的包被有羧基葡聚糖水凝胶的受体微球于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60min。2.弃上清,向沉淀中加入2mg的anti-pct抗体ⅰ(可以是任何其他分析项目对应的抗体实施例(anti-ctni抗体ⅰ和anti-pct抗体ⅰ)),50μl的tween-20(50mg/ml),再补加一定体积的0.05mmesph=6.0,使受体微球终浓度为10mg/ml。3.超声迅速混匀。4.向离心管加入50μl的nabh3cn(50mg/ml,0.05mmesph=6.0配制)混匀,37℃置于旋转混合仪反应36-48h。5.封闭:加入1ml的bsa(50mg/ml,0.05mmesph=6.0配制),37℃置于旋转混合仪反应12-16h。6.清洗:用0.05mmes缓冲液清洗3次。7.取样测定清洗完毕的包被抗体的受体微球的浓度、粒径、信号值。实施例3:供体微球的制备1、准备25ml的圆底烧瓶,加入0.1g酞菁铜(ⅱ)、10mldmf,磁力搅拌,水浴升温至70℃,获得酞菁铜(ⅱ)溶液。2、准备100ml的三口烧瓶,加入10ml95%乙醇、10ml水和10ml浓度为10%、粒径200nm的包被有醛基葡聚糖水凝胶的聚苯乙烯微球,磁力搅拌,水浴升温至70℃。3、将步骤1中的酞菁铜(ⅱ)溶液缓慢滴加至步骤2中的三口烧瓶中,70℃反应2小时后停止搅拌,自然冷却,得到乳液。4、将上述乳液离心1小时,30000g,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用50%乙醇重新悬浮。重复离心清洗3次后用ph值=10的50mmcb缓冲液重新悬浮,使其终浓度为20mg/ml,获得粒径为200nm的供体微球溶液。5、用同样的方法制得粒径分别为80nm、100nm、150nm、250nm、300nm和350nm的供体微球溶液。实施例4:供体微球包被亲和素1.供体微球混悬液处理:吸取一定量的供体微球于高速冷冻离心机中离心,弃去上清,加入一定量mes缓冲液,超声细胞破碎仪上超声至微粒重新悬浮,加入mes缓冲液调节供体微球浓度至100mg/ml。2.亲和素溶液配制:称量一定量亲和素(也可以是链霉亲和素或中和亲和素),加mes缓冲液溶解至8mg/ml。3.混合:将处理好的供体微球混悬液、8mg/ml的亲和素以及mes缓冲液,以2:5: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迅速混匀,得到反应液。4.反应:mes缓冲液配制25mg/ml的nabh3cn溶液,按照与反应液1:25的体积比加入,迅速混匀。37℃旋转反应48小时。5.封闭:mes缓冲液配制75mg/ml的gly溶液以及25mg/ml的nabh3cn溶液,按照与反应液2:1:10的体积比加入上述溶液中,混匀,37℃旋转反应2小时。再加入200mg/ml的bsa溶液(mes缓冲液),其与反应液体积比为5:8,迅速混匀,37℃旋转反应16小时。6.清洗:向反应好的溶液中加入mes缓冲液,高速冷冻离心机离心,弃上清,加入新鲜mes缓冲液超声法重新悬浮,再次离心,如此清洗3次,最后用少量的缓冲液进行悬浮,测定固含量,用缓冲液调节浓度至10mg/ml。实施例5:生物素标记抗体(第一试剂)的制备1.抗体处理:将anti-pct抗体ⅱ(可以是任何其他分析项目对应的抗体实施例(anti-ctni抗体ⅱ、anti-nt-probnp抗体ⅱ、anti-pct抗体ⅱ和anti-il-6抗体ⅱ))透析于0.1mnahco3溶液,测定抗体浓度并调节至1mg/ml。2.用dmso配制16.17mg/ml的生物素溶液。3.标记:取处理好的1mg/mlanti-pct抗体ⅱ(可以是任何其他分析项目对应的抗体实施例(anti-ctni抗体ⅱ和anti-pct抗体ⅱ))与配制好的生物素溶液,二者按照10000:54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迅速混匀。2-8℃静置反应12-16小时。4.透析:将反应好的生物素标记抗体透析于生物素标记透析缓冲液(ph=8.00)。5.将透析好的生物素化抗体吸出转移至干净离心管中,取样测定抗体浓度。将质检合格的生物素标记抗体浓度调节至0.5mg/ml。实施例6:用于化学发光分析的微球组合物的上机检测。上机检测流程为:在试剂卡的待测样本孔、第一试剂孔、供体试剂孔、受体试剂孔分别加入25μl待检样本、25μl生物素标记的抗体、175μl亲和素包被的供体微球的混合液、25μl受体微球试剂后,将所述试剂卡置于由博阳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发的液相poct分析仪中,所述试剂加样模块中的加样针取相应体积待测样本,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体和亲和素包被的供体微球后振动,37℃温育10分钟,形成混合液体;继续将混合液体加入到受体试剂孔,振动,37℃温育10分钟,形成混合物。利用激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照射受体试剂孔,经过一定时间反应,采用光信号检测模块检测混合物发出的光强度。实施例7:发光信号量的检测采用实施例6所述方法及不同粒径的微球组合物(以包被anti-pct抗体ⅰ的受体微球为例)检测待测样本中的待测pct,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从表1可知,在供体微球粒径固定的条件下,当受体微球的粒径大于供体微球的粒径时,随着供体微球粒径的增大,所检测的发光信号值逐渐下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供体微球粒径大于受体微球的粒径时,检测的发光信号值较为优异。且当供体微球粒径为150nm,受体微球的粒径为100nm时,检测的发光信号值最优,检测的灵敏度最好。实施例8:质控品与校准品的制备1.质控品的制备以新生牛血清为稀释液,将抗原纯品分别稀释为2个不同浓度的工作液,该工作液即为质控品q1、q2。取待检测的质控品q1、q2在本公司仪器系统上进行三次重复标定。每次测定10孔,并计算总体均值与sd,均值±3sd即为质控品浓度测定许可范围。2.校准品的制备抗原纯品用小牛血清(含防腐剂)稀释成系列浓度,用免疫测定用国家标准品校准后,冷冻保存备用。-20℃保存时,有效期2年。校准品与相应浓度的国家标准品同时进行分析测定,用4参数或其它模型拟合,要求校准品剂量-反应曲线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应不低于0.9900;同时两条剂量-反应曲线不明显偏离平行(t检验);以国家标准品为标准,校准品的实测效价与标定效价的比应在0.90-1.10之间。实施例9: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球组合物批间精密度的检测待测样本:实施例8中制备的质控品q1;过程:重复检测20次,得到光强度值(rlu)离群点的判定标准:≥3sd检测时采用的试剂:(1)实施例2制备的受体微球(受氧微球的粒径为200nm,且分别与anti-ctni抗体ⅰ和anti-pct抗体ⅰ);(2)实施例5制备的第一试剂(生物素标记抗体,抗体分别为anti-ctni抗体ⅱ和anti-pct抗体ⅱ));(3)实施例4制备供体微球(包被亲和素的不同粒径(80nm、300nm)的供体微球)。将试剂(1)-(3)进行搭配,组成如表2所示的试剂组1和试剂组2,分别检测ctni和pct抗原(稀释到合适浓度后,试剂组1和2同时检测相同的样本),重复检测20孔,检测过程如实施例6所述,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表2:试剂分组试剂组1试剂组2受体微球粒径/nm200200供体微球粒径/nm80300表3:从表3可知,相较于试剂组1,试剂组2的光强度增高,供体微球的粒径大于受体微球的粒径时,该方法检测的光强度增高。同时相较于试剂组1,试剂组2的变异系数(cv)更小,即供体微球的粒径大于受体微球的粒径时,精密性更高。实施例10: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微球组合物分析灵敏度的检测待测样本:零值校准品;过程:重复检测20次,得到光强度值(rlu)灵敏度:rlu代入校准曲线检测时采用的试剂及检测过程同实施例9,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表4:从表4可知,相较于试剂组1,试剂组2检测出的灵敏度更好,即供体微球的粒径大于受体微球的粒径时,有利于提高试剂的灵敏度。对比例1:对比微球组合物的制备一、受体微球表面直接包被抗体1、将anti-pct抗体ⅰ透析至ph值=10的50mmcb缓冲液,测得浓度为1mg/ml。2、在2ml离心管中加入0.5ml实施例1制备的受体微球,0.5mlanti-pct抗体ⅰ,混匀后加入100μl10mg/mlnabh4溶液(50mmcb缓冲液),2-8℃反应4小时。3、反应完毕后加入0.5ml100mg/mlbsa溶液(50mmcb缓冲液),2-8℃反应2小时。4、反应完毕后离心45min,30000g,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然后用50mmmes缓冲液重新悬浮。重复离心清洗4次,并稀释至终浓度为100μg/ml,获得粒径分别为100nm、150nm、200nm、250nm和350nm的包被anti-pct抗体ⅰ的受体微球。二、供体微球表面直接包被抗体1、将anti-pct抗体ⅱ透析至ph值=10的50mmcb缓冲液,测得浓度为1mg/ml。2、在2ml离心管中加入0.5ml感光微球,0.5ml配对抗体ⅱ,混匀后加入100μl10mg/mlnabh4溶液(50mmcb缓冲液),2-8℃反应4小时。3、反应完毕后加入0.5ml100mg/mlbsa溶液(50mmcb缓冲液),2-8℃反应2小时。4、反应完毕后离心45min,30000g,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用50mmmes缓冲液重新悬浮。重复离心清洗4次,并稀释至终浓度为100μg/ml。获得粒径分别为100nm、150nm、200nm、250nm和350nm的包被anti-pct抗体ⅱ的供体微球。对比例2:对比微球组合物发光信号量的检测检测过程同实施例7,仅将使用的微球组合物替换为对比例1制备的对比微球组合物,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表5从表5可知,对比微球组合物检测的发光信号量显著低于本申请所述的微球组合物,检测灵敏度显著下降。且对比微球组合物中当供体微球粒径大于受体微球的粒径时,检测的发光信号值也不是最优。实施例11:平均粒径为250nm的表面不包被或连接有多糖的供体微球及供体试剂的制备(一)醛基聚苯乙烯乳胶微球的制备a)准备100ml的三口烧瓶,加入40mmol苯乙烯、5mmol丙烯醛、10ml水,搅拌10min后通n230min。b)称取0.11g过硫酸铵和0.2g氯化钠,溶于40ml水中配置成水溶液。将该水溶液加入到步骤a)的反应体系中,继续通n230min。c)将反应体系升温至70℃,反应15小时。d)将反应完成后的乳液冷却至室温,用合适的滤布过滤。得到的乳液用去离子水过次离心沉降清洗,直至离心初的上清液的电导率接近去离子水,然后用水稀释,以乳液形式保存。e)由纳米粒度仪测得该乳胶微球粒径的高斯分布平均粒径为201.3nm,变异系数(c.v.)=8.0%,gaussian分布图如图1所示,nicomp分布为多峰(如图2所示)。由电导滴定法测得该乳胶微球醛基含量为260nmol/mg。(二)敏化剂的填充a)准备25ml的圆底烧瓶,加入0.11g酞菁铜,10mln,n-二甲基甲酰胺,磁力搅拌,水浴升温至75℃,获得光敏剂溶液。b)准备100ml的三口烧瓶,加入10ml95%乙醇、10ml水和10ml浓度为10%、(一)中获得的醛基聚苯乙烯乳胶微球,磁力搅拌,水浴升温至70℃。c)将步骤a)中的溶液缓慢滴加至步骤b)中的三口烧瓶中,70℃反应2小时后停止搅拌,自然冷却,获得乳液。d)将上述乳液离心1小时,30000g,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用50%乙醇重新悬浮。重复离心清洗三次后用ph值=10的50mmcb缓冲液重新悬浮,使其终浓度为20mg/ml。(三)微球表面修饰亲和素,制备供体试剂a)微球混悬液处理:吸取一定量步骤(二)制备的微球于高速冷冻离心机中离心,弃去上清,加入一定量mes缓冲液,超声细胞破碎仪上超声至微球重新悬浮,加入mes缓冲液调节微球浓度至100mg/ml。b)亲和素溶液配制:称量一定量链霉亲和素,加mes缓冲液溶解至8mg/ml。c)混合:将处理好的微球混悬液、8mg/ml的亲和素以及mes缓冲液,以2:5: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迅速混匀,得到反应液。d)反应:mes缓冲液配制25mg/ml的nabh3cn溶液,按照与反应液1:25的体积比加入,迅速混匀。37℃旋转反应48小时。e)封闭:mes缓冲液配制75mg/ml的gly溶液以及25mg/ml的nabh3cn溶液,按照与反应液2:1:10的体积比加入上述溶液中,混匀,37℃旋转反应2小时。再加入200mg/ml的bsa溶液(mes缓冲液),其与反应液体积比为5:8,迅速混匀,37℃旋转反应16小时。f)清洗:向反应好的溶液中加入mes缓冲液,高速冷冻离心机离心,弃上清,加入新鲜mes缓冲液超声法重新悬浮,再次离心,如此清洗3次,最后用少量的供体微球缓冲液进行悬浮,测定固含量,并用供体微球缓冲液调节浓度至150μg/ml,获得包含供体微球的供体试剂。由纳米粒度仪测得供体微球的高斯分布平均粒径为227.7nm,变异系数(c.v.)=6.5%,具体如图3所示。实施例12:平均粒径为250nm的包被有多糖的供体微球及供体试剂的制备醛基聚苯乙烯乳胶微球的制备以及敏化剂的填充过程同实施例11中(一)和(二)的制备步骤。(一)氨基葡聚糖的制备a)将500ml四口烧瓶置于油浴锅中,装好冷凝管,通氮气。b)依次加入10g平均分子量分布为500000kda的葡聚糖、100ml去离子水、2gnaoh、10gn-(2,3-环氧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机械搅拌。c)90℃油浴2小时后关闭加热,维持搅拌自然冷却。d)反应混合液在2l甲醇中析出主要混合物,收集固体,烘干。e)将200ml四口烧瓶置于油浴锅中,装好冷凝管,通氮气。f)依次加入烘干后的固体、100ml去离子水,1.8g乙酸钠、5ml50%水合肼后调ph至4,机械搅拌。g)85℃油浴1小时后关闭加热,维持搅拌自然冷却。h)反应液ph调至中性后过滤,收集滤液。i)滤液置于透析袋中,去离子水4℃透析2天,每天换水3-4次。j)透析完成后冷冻干燥,得氨基葡聚糖固体9.0g。k)用tnbsa法测得氨基含量为0.83mmol/g。(二)醛基葡聚糖的制备a)称取10g平均分子量分布为500000kda的葡聚糖置于250烧杯中,加入100ml0.1m/ph=6.0的磷酸盐缓冲液,室温搅拌溶解。b)称取1.8g偏高碘酸钠置于50ml烧杯中,加入10毫升0.1m/ph=6.0的磷酸盐缓冲液,室温搅拌溶解。c)将偏高碘酸钠溶液缓慢滴加至葡聚糖溶液中,反应至无气泡产生后继续搅拌1小时。d)将反应混合液置于透析袋中,去离子水4℃透析2天,每天换水3-4次。e)透析完成后冷冻干燥,得醛基葡聚糖固体9.6g。f)用bcakit测得醛基含量为0.94mmol/g。(三)微球包被葡聚糖a)取50mg氨基葡聚糖固体于2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ml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30℃避光搅拌溶解。b)取100mg供体微球,加入到氨基葡聚糖溶液中搅拌2小时。c)将10mg硼氢化钠溶于0.5ml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后滴加到上述反应液中,30℃避光反应过夜。d)将反应后的混合液30000g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超声分散。重复离心清洗三次后用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定容,使其终浓度为20mg/ml。e)取100mg醛基葡聚糖固体于2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ml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30℃避光搅拌溶解。f)将上述微球加入到醛基葡聚糖溶液中搅拌2小时。g)将15mg硼氢化钠溶于0.5ml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后滴加到上述反应液中,30℃避光反应过夜。h)将反应后的混合液30000g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超声分散。重复离心清洗三次后用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定容,使其终浓度为20mg/ml。i)由纳米粒度仪测得该微球的高斯分布平均粒径为235.6nm,变异系数(c.v.)=8.1%,具体如图4所示。(四)微球表面修饰亲和素,制备供体试剂g)微球混悬液处理:吸取一定量步骤(三)制备的微球高速冷冻离心机中离心,弃去上清,加入一定量mes缓冲液,超声细胞破碎仪上超声至微球重新悬浮,加入mes缓冲液调节供体微球浓度至100mg/ml。h)亲和素溶液配制:称量一定量中性亲和素,加mes缓冲液溶解至8mg/ml。i)混合:将处理好的微球混悬液、8mg/ml的亲和素以及mes缓冲液,以2:5: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迅速混匀,得到反应液。j)反应:mes缓冲液配制25mg/ml的nabh3cn溶液,按照与反应液1:25的体积比加入,迅速混匀。37℃旋转反应48小时。k)封闭:mes缓冲液配制75mg/ml的gly溶液以及25mg/ml的nabh3cn溶液,按照与反应液2:1:10的体积比加入上述溶液中,混匀,37℃旋转反应2小时。再加入200mg/ml的bsa溶液(mes缓冲液),其与反应液体积比为5:8,迅速混匀,37℃旋转反应16小时。l)清洗:向反应好的溶液中加入mes缓冲液,高速冷冻离心机离心,弃上清,加入新鲜mes缓冲液超声法重新悬浮,再次离心,如此清洗3次,最后用少量的供体微球缓冲液进行悬浮,测定固含量,用供体微球缓冲液调节浓度至150μg/ml,获得包含供体微球的供体试剂。由纳米粒度仪测得供体微球的高斯分布平均粒径为249.9nm,变异系数(c.v.)=11.6%,具体如图5所示。实施例13:平均粒径为200nm的受体微球的制备1.醛基聚苯乙烯乳胶微球的制备及表征过程1)准备100ml的三口烧瓶,加入40mmol苯乙烯、5mmol丙烯醛、10ml水,搅拌10min后通n230min;2)称取0.11g过硫酸铵和0.2g氯化钠,溶于40ml水中配置成水溶液。将该水溶液加入到步骤1的反应体系中,继续通n230min;3)将反应体系升温至70℃,反应15小时;4)将反应完成后的乳液冷却至室温,用合适的滤布过滤。得到的乳液用去离子水过次离心沉降清洗,直至离心初的上清液的电导率接近去离子水,然后用水稀释,以乳液形式保存;5)由纳米粒度仪测得此时乳胶微球粒径的gaussian分布平均粒径为187.5nm,变异系数(c.v.)=6.30%。由电导滴定法测得该乳胶微球醛基含量为280nmol/mg。2.在微球内部填埋发光组合物的过程及表征1)准备25ml的圆底烧瓶,加入0.1g二甲基噻吩衍生物和0.1g铕(ⅲ)配合物(mtta-eu3+),10ml95%乙醇,磁力搅拌,水浴升温至70℃,获得配合物溶液;2)准备100ml的三口烧瓶,加入10ml95%乙醇、10ml水和10ml浓度为10%、步骤1中获得的醛基聚苯乙烯乳胶微球,磁力搅拌,水浴升温至70℃;3)将步骤1)中的配合物溶液缓慢滴加至步骤2)中的三口烧瓶中,70℃反应2小时后停止搅拌,自然冷却;4)将上述乳液离心1小时,30000g,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得到填埋有发光组合物的醛基聚苯乙烯微球。5)由纳米粒度仪测得此时微球粒径的gaussian分布平均粒径为187.9nm,变异系数(c.v.)=6.00%。3.在微球表面包被多糖涂层的过程及表征1)取50mg氨基葡聚糖固体于2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ml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30℃避光搅拌溶解;2)取100mg步骤2中已制备好的填埋有发光组合物的醛基聚苯乙烯微球,加入到氨基葡聚糖溶液中搅拌2小时;3)将10mg硼氢化钠溶于0.5ml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后滴加到上述反应液中,30℃避光反应过夜;4)将反应后的混合液30000g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超声分散。重复离心清洗三次后用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定容,使其终浓度为20mg/ml;5)取100mg醛基葡聚糖固体于2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ml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30℃避光搅拌溶解;6)将上述微球加入到醛基葡聚糖溶液中搅拌2小时;7)将15mg硼氢化钠溶于0.5ml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后滴加到上述反应液中,30℃避光反应过夜;8)将反应后的混合液30000g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超声分散。重复离心清洗三次后用50mm/ph=10碳酸盐缓冲液定容,使其终浓度为20mg/ml。9)由纳米粒度仪测得此时微球粒径的gaussian分布平均粒径为202.7nm,变异系数(c.v.)=13.80%。4.pct抗体的偶联过程1)将配对pct抗体透析至ph值=10的50mmcb缓冲液,测得浓度为1mg/ml。2)在2ml离心管中加入0.5ml步骤3中获得的微球以及0.5ml步骤1)获得的配对抗体ⅰ,混匀后加入100μl10mg/mlnabh4溶液(50mmcb缓冲液),2-8℃反应4小时。3)反应完毕后加入0.5ml100mg/mlbsa溶液(50mmcb缓冲液),2-8℃反应2小时。4)反应完毕后将离心45min,30000g,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用50mmmes缓冲液重新悬浮。重复离心清洗四次,并用缓冲溶液稀释至终浓度为50μg/ml,获得偶联pct抗体的受体微球溶液。由纳米粒度仪测得此时受体微球的粒径的gaussian分布平均粒径值为204.3nm,变异系数(c.v值)=10.20%。实施例14:上机检测结果及分析(检测物质:pct抗原)本实例所用的pct均相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光激化学发光法)由包含第一抗pct抗体包被的受体微球的试剂1(r1’)、包含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pct抗体的试剂2(r2’)组成,另外包括含有供体微球的通用液(r3’)。其中,r1’是利用实施例13中受体微球(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10.20%)制备得到的受体试剂;r3’是利用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中供体微球制备得到的供体试剂。检测过程是在博阳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发的全自动光激化学发光分析系统(licaht)上完成并输出检测结果,具体检测结果如下表6所示。表6从表6的结果可知,利用本申请所述微球组合物进行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上限均较为优异,且利用实施例11中的供体微球进行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上限均优于实施例12中的供体微球。可见,采用表面不包被多糖的供体微球的性能更加优异。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发明可扩展至其他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