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图像识别装置稳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2319发布日期:2020-06-26 20:4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图像识别装置稳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文涉及一种实用新型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图像识别装置稳定支架。



背景技术:

现今市面上的图像识别装置支架在设计上只具备设备的支撑作用,忽略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设备丢失或因同时工作的设备数量较多、分散区域较大无法准确快速确认设备位置身份的问题。尤其在设备移动使用过程中,现有的稳定支架根本无法提供设备的实时准确数据,给工作进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与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通过引入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与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2,利用内部北斗定位芯片3、陶瓷环绕天线4、mmc数据存储器5与太阳能发电模组6、800ma聚合物电池7在现有的稳定支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改进,使稳定支架具备定位功能,实现实时远程定位。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图像识别装置稳定支架,包括:包括: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2,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包括:北斗定位芯片3、陶瓷环绕天线4、mmc数据存储器5,用于北斗卫星信号通讯与定位数据存储。

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与陶瓷环绕天线4相连接,用于北斗卫星反馈数据分析运算处理。

所述陶瓷环绕天线4与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相连接,用于北斗卫星定位信号的接收与发送。

所述mmc数据存储器5与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相连接,用于定位交互数据的存储。

所述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包括:太阳能发电模组6、800ma聚合物电池7,用于太阳能供电处理与电路控制。

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与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连接,用于太阳能转换供电处理。

所述800ma聚合物电池7与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相连接,用于饱和太阳能转换电能的存储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内所述陶瓷环绕天线4对北斗卫星信号进行接收与发射,建立定位通讯信道,由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对接收的北斗卫星信号数据进行加载,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确定设备当下实时位置坐标,并将处理生成的坐标数据推送至所述mmc数据存储器5,由所述mmc数据存储器5对坐标数据进行存储,并提供数据读取交互支持。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2内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的太阳能板高效率的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过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集成的电路控制ic对电能参数进行转换控制,保证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的正常运行,由所述800ma聚合物电池7对多余的电能进行存储,当所述800ma聚合物电池7内部电量饱和时,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集成的电路保护ic自动断开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北斗定位芯片,快速获取北斗卫星定位信号,准确定位设备位置。

2.本实用新型采用陶瓷环绕天线4,提升北斗卫星信号接收能力,保障定位数据实时获取的稳定。

3.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发电模组6,太阳能供电系统,快速转换,环保节能,免去人工手动充电,为北斗定位芯片3连续稳定工作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图像识别装置稳定支架,包括: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2。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包括:北斗定位芯片3、陶瓷环绕天线4、mmc数据存储器5,用于北斗卫星信号通讯与定位数据存储。

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与陶瓷环绕天线4相连接,用于北斗卫星反馈数据分析运算处理。

所述陶瓷环绕天线4与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相连接,用于北斗卫星定位信号的接收与发送。

所述mmc数据存储器5与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相连接,用于定位交互数据的存储。

所述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包括:太阳能发电模组6、800ma聚合物电池7,用于太阳能供电处理与电路控制。

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与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连接,用于太阳能转换供电处理。

所述800ma聚合物电池7与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相连接,用于饱和太阳能转换电能的存储管理。

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内所述陶瓷环绕天线4对北斗卫星信号进行接收与发射,建立定位通讯信道,由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对接收的北斗卫星信号数据进行加载,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确定设备当下实时位置坐标,并将处理生成的坐标数据推送至所述mmc数据存储器5,由所述mmc数据存储器5对坐标数据进行存储,并提供数据读取交互支持。

所述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2内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的太阳能板高效率的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过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集成的电路控制ic对电能参数进行转换控制,保证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的正常运行,由所述800ma聚合物电池7对多余的电能进行存储,当所述800ma聚合物电池7内部电量饱和时,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集成的电路保护ic自动断开电路。

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内所述陶瓷环绕天线4对北斗卫星信号进行接收与发射,建立定位通讯信道,由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对接收的北斗卫星信号数据进行加载,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确定设备当下实时位置坐标,并将处理生成的坐标数据推送至所述mmc数据存储器5,由所述mmc数据存储器5对坐标数据进行存储,并提供数据读取交互支持。所述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2内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的太阳能板高效率的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过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集成的电路控制ic对电能参数进行转换控制,保证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的正常运行,由所述800ma聚合物电池7对多余的电能进行存储,当所述800ma聚合物电池7内部电量饱和时,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集成的电路保护ic自动断开电路,保证供电安全。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与所述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2设置于现有图像识别装置稳定支架主体上,通过3m背胶与现有支架相连接,方便后期维修与更换。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图像识别装置稳定支架,包括: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2),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包括:北斗定位芯片(3)、陶瓷环绕天线(4)、mmc数据存储器(5),用于北斗卫星信号通讯与定位数据存储;

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与陶瓷环绕天线(4)相连接,用于北斗卫星反馈数据分析运算处理;

所述陶瓷环绕天线(4)与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相连接,用于北斗卫星定位信号的接收与发送;

所述mmc数据存储器(5)与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相连接,用于定位交互数据的存储;

所述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包括:太阳能发电模组(6)、800ma聚合物电池(7),用于太阳能供电处理与电路控制;

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与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连接,用于太阳能转换供电处理;

所述800ma聚合物电池(7)与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相连接,用于饱和太阳能转换电能的存储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图像识别装置稳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内所述陶瓷环绕天线(4)对北斗卫星信号进行接收与发射,建立定位通讯信道,由所述北斗定位芯片(3)对接收的北斗卫星信号数据进行加载,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确定设备当下实时位置坐标,并将处理生成的坐标数据推送至所述mmc数据存储器(5),由所述mmc数据存储器(5)对坐标数据进行存储,并提供数据读取交互支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图像识别装置稳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2)内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的太阳能板高效率的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过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集成的电路控制ic对电能参数进行转换控制,保证所述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1)的正常运行,由所述800ma聚合物电池(7)对多余的电能进行存储,当所述800ma聚合物电池(7)内部电量饱和时,所述太阳能发电模组(6)内部集成的电路保护ic自动断开电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图像识别装置稳定支架,包括: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今市面上现有的图像识别装置支架在设计上只具备设备的支撑作用,忽略了使用过程中设备的安全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设备丢失或因同时工作的设备数量较多、分散区域较大无法准确快速确认设备位置身份的问题。通过引入实时定位处理控制单元与太阳能供电管理单元,利用内部北斗定位芯片、陶瓷环绕天线、MMC数据存储器与太阳能发电模组、800ma聚合物电池,在现有的稳定支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改进,使稳定支架具备定位功能,实现实时远程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尹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东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1.23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