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1189发布日期:2019-11-12 22:0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总成测试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变速箱在生产过程中会采用性能测试台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以判定自动变速箱是否达到出厂要求。申请号为CN201520016185.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变速箱混合动力测试系统,通过该测试系统模拟汽车在不同路况下行驶,并测试其转速、扭矩、功率等参数;然而,该测试系统存在以下缺陷,其一:该测试系统通常是通过支架将变速箱安装在台架上,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变速箱受到外力冲击时容易影响变速箱的性能测试精度。其二:该测试系统无法很好的对变速箱的油压进行测试;由于自动变速箱主要是通过液力来传递动力,其主油路压力在整个动力输出以及变速箱正常运转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变速箱主要通过液力来压紧各个离合器来实现动力传递,各个离合器的压力主要取决于主油路压力,当变速箱主油路压力过低时,离合器则无法压紧,使得离合器存在较大的摩擦,进而无法有效的传递动力,其会影响变速箱的寿命甚至整车的安全,由于该测试系统的缺陷则无法判断变速箱的油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测试系统所存在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防振并且能够测试变速箱油压的新能源混合动力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测试系统,包括台架,安装在台架上的变速箱,通过第一扭矩转速传感器与变速箱相连接的发动机,通过第二扭矩转速传感器与变速箱连接的电动机,通过第三扭矩转速传感器与变速箱连接的电力测功机,与变速箱连接的发电机,以及分别与发动机、第一扭矩转速传感器、发电机、第二扭矩转速传感器、电动机、第三扭矩转速传感器、以及电力测功机电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变速箱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在台架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通过若干个缓冲装置安装在台架上的安装台,所述变速箱则安装在安装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底座,与底座连接的连接座,下端伸入到连接座内部、上端位于连接座外部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和底座的内表面之间并用于支撑支撑杆的第一弹簧,以及套设在支撑杆上的第二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安装台连接。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座包括上端板,与上端板连接且具有安装腔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上端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的下端穿过通孔后位于安装腔内;所述连接座与底座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弹簧则位于安装腔内。

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支撑块凹槽;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底座凹槽,第一弹簧则位于底座凹槽和支撑块凹槽之间。

该新能源混合动力测试系统还包括与变速箱连接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还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与变速箱连接的压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放大电路,与放大电路相连接的A/D转换器,以及与A/D转换器连接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在台架上,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变速箱受到外力冲击,该固定装置中的缓冲装置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防止变速箱因受到冲击而影响其性能测试的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变速箱内的油压,使测试人员可以对变速箱油压进行判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放大电路的结构图。

以上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

1—发动机,2—控制系统,3—第一扭矩转速传感器,4—发电机,5—变速箱,6—压力检测装置,7—第二扭矩转速传感器,8—电动机,9—缓冲装置,91—支撑杆,92—连接座,921—上端板,922—通孔,923—安装筒,924—内螺纹,925—安装腔,93—第二弹簧,94—第一弹簧,95—底座,952—外螺纹,953—底座凹槽,954—固定腔,96—支撑块,97—支撑块凹槽,10—安装台,11—台架,12—第三扭矩转速传感器,13—电力测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混合动力测试系统,包括台架11,安装在台架11上的变速箱5,通过第一扭矩转速传感器3与变速箱5相连接的发动机1,通过第二扭矩转速传感器7与变速箱5连接的电动机8,通过第三扭矩转速传感器12与变速箱5连接的电力测功机13,与变速箱5连接的发电机4,以及分别与发动机1、第一扭矩转速传感器3、发电机4、第二扭矩转速传感器7、电动机8、第三扭矩转速传感器12、以及电力测功机13电连接的控制系统2。

该发动机1向变速箱5提供动力,通过变速箱5的控制使发电机4发电、电动机8开始驱动,这时变速箱5向电力测功机13输出动力。电力测功机13可以对变速箱5输出的动力进行加载测试,而第一扭矩转速传感器3则可以对发动机1所输出的扭矩、转速、功率等参数进行检测。第二扭矩转速传感器7和第三扭矩转速传感器12,则可以检测变速箱输出的扭矩、转速、功率等参数。扭矩转速传感器把所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2,这样能够显示出准确的数据,保证变速箱5的动态监测及验证测试。为了更好的实施本实用新型,该第一扭矩转速传感器3、第二扭矩转速传感器7、第三扭矩转速传感器12均采集用法兰式转矩转速传感器,其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同时,为了使人们更好的对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该控制系统2包括驱动控制系统、测控系统以及上位机等;驱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发动机1、发电机4、电动机8;测控系统则用于接收一扭矩转速传感器3、第二扭矩转速传感器7、第三扭矩转速传感器12、以及电力测功机13的数据;人们可以通过上位机对测控系统和驱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该驱动控制系统采用丰田普锐斯生产的THS-Ⅱ型驱动控制系统来实现,而测控系统则采用诚邦测控公司生产的ET2000型发动机测控系统来实现,上位机则为计算机系统。

工作时,当变速箱低速起步,这时电动机8通过第二扭矩转速传感器7向变速箱5输入动力,经过变速箱5整合后再通过第三扭矩转速传感器12输送到电力测功机13,由电力测功机13进行加载测试。当变速箱出现高速时,发电机4向电动机8供电,同时电动机8通过第二扭矩转速传感器7向变速箱5输入动力,且发动机1也经第一扭矩转速传感器3向变速箱输送动力,经过变速箱5混合后输出至电力测功机13,由电力测功机13进行加载测试。

为了防止测试过程中变速箱因受到冲击而影响其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该变速箱5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在台架11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通过若干个缓冲装置9安装在台架11上的安装台10,变速箱5则安装在安装台10上。该缓冲装置9起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9的数量设置为4个。

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缓冲装置包括底座95,与底座95螺纹连接的连接座92,下端伸入到连接座92内部、上端位于连接座外部的支撑杆91,设置在支撑杆91和底座95的内表面之间并用于支撑支撑杆91的第一弹簧94,以及套设在支撑杆91上的第二弹簧93;所述支撑杆91的上端与安装台10连接。该底座95通过螺栓固定在台架11上。

如图4所示,所述底座95上开设有固定腔954,固定腔95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952。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座92包括上端板921,与上端板921焊接且具有安装腔925的安装筒923;所述安装筒92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952相配合的内螺纹924。安装时通过外螺纹952和内螺纹924配合使底座95与连接座92连接。

进一步的,该上端板921上设置有通孔922,所述支撑杆91的下端穿过通孔922后位于安装腔925内。如图5所示,该支撑杆91的下端部焊接有支撑块96,所述支撑块96上开设有支撑块凹槽97,所述底座95的底部开设有底座凹槽953,第一弹簧94则位于底座凹槽953和支撑块凹槽97之间,通过底座凹槽953和支撑块凹槽97可以对第一弹簧94进行限位。该第二弹簧93则套设在支撑杆91上并位于上端板921和支撑块96之间,通过上端板921和支撑块96对第二弹簧93进行限位。在测试过程中,当变速箱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传输到支撑杆91上,再由第一弹簧94和第二弹簧93进行缓冲,进而减小外力对变速箱的冲击,防止影响测试精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的新能源混合动力测试系统还包括有与变速箱5连接的压力检测装置6;所述压力检测装置6与控制系统2中的测控系统电连接。

如图6所示,该压力检测装置6包括设置在变速箱5回油管内的压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放大电路,与放大电路相连接的A/D转换器,以及与A/D转换器连接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控制系统2连接。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采用PTS101型压力传感器,A/D转换器采用ADS7841型A/D转换器,单片机的型号为AT89C52。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该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P,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以及电容C2。具体连接时,该电阻R1的一端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其另一端顺次经电阻R2和电容C2后与放大器P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R2和电容C2的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的正电源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放大器P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的正电源端连接,电阻R4串接在放大器P的负极和负电源端之间,电容C1的一端与电阻R2和电容C2的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的负电源端连接。所述放大器P的负电源端接5V电压,其正电源端接地,其输出端则与A/D转换器连接。

压力传感器输出的微弱压力信号经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容C2后输入到放大器P,由放大器P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给A/D转换器,在此过程中电容C1和电容C2对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进行过滤处理,以提高压力信号的清洁度。由上述放大电路的结构,该放大电路的谐振频率为f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电阻R1的阻值为2.7KΩ,电阻R2的阻值为3.5KΩ,电阻R3的阻值为330Ω,电阻R4的阻值为270KΩ,电阻R5的阻值为270KΩ,电容C1和电容C2的容值均为0.1μ,放大器P的型号为TAA861。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施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