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无损检测收发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8300发布日期:2019-11-05 22:4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无损检测收发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无损检测收发组合。



背景技术: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不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无损检测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中国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无损检测学术组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此外,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业还成立了各自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成立了省(市)级、地市级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还各自成立了区域性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在无损检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仪器设备开发方面,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红外、声发射等高新技术检测设备方面更是如此。

CT(计算机断层成像),是一种在不破坏物体结构的前提下,根据物体周边所获取的某种物理量的投影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计算机处理,重建物体特定层面上的二维图像以及依据一系列上述二维图像构成三维图像的技术。目前CT作为一种实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地球物理、工程、农业、安全检测等行业。由于CT无损检测对射线源和探测器的相对位置、环境振动、温湿度、防护等有严格的要求,因此CT无损检测设备一般安装在固定场所,可调性差,适用范围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无损检测收发组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CT无损检测设备可调性差、适用范围窄的问题,实现便于灵活调整射线源与探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增大适用范围、提高通用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调式无损检测收发组合,包括射线源系统、探测器系统;

所述射线源系统包括加速器悬臂、固定在加速器悬臂上的第一直线导轨、能够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移动的加速器机架,所述加速器机架内设置加速器升降导轨、能够沿加速器升降导轨移动的加速器;所述加速器机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沿第一直线导轨进行移动,所述加速器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沿加速器升降导轨进行移动;

所述探测器系统包括探测器悬臂、固定在探测器悬臂上的第二直线导轨、能够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移动的探测器机架,所述探测器机架内设置探测器升降导轨、能够沿探测器升降导轨移动的探测器,所述探测器与所述加速器相匹配,探测器正对加速器的发射端;所述探测器机架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沿第二直线导轨进行移动,所述探测器由第四驱动机构沿探测器升降导轨进行移动。

针对现有技术中CT无损检测设备可调性差、适用范围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式无损检测收发组合,包括射线源系统和探测器系统。射线源系统由加速器悬臂作为底座,其上设置第一直线导轨,加速器机架能够沿第一直线导轨移动。加速器机架内设置加速器升降导轨,作为射线源的加速器能够沿加速器升降导轨移动。其中,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加速器机架沿第一直线导轨进行移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加速器沿加速器升降导轨进行升降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射线源系统中,加速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高度调节,且能够沿着第一直线导轨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探测器系统由探测器悬臂作为底座,其上设置第二直线导轨,探测器机架能够沿第二直线导轨移动。探测器机架内设置探测器升降导轨,作为接收端的探测器能够沿探测器升降导轨移动。其中,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探测器机架沿第二直线导轨进行移动,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探测器沿探测器升降导轨进行升降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探测器系统中,探测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高度调节,且能够沿着第二直线导轨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射线源与探测器均可灵活的进行高度调整,且各自之间还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直线调整,位置关系不再完全固定,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被测物体大小形状等需要灵活的调整射线源与检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CT无损检测设备可调性差、适用范围窄的问题,实现了便于灵活调整射线源与探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增大适用范围、提高通用性的目的。其中,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均为直线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均为电机丝杠驱动装置。电机丝杠驱动装置为现有技术,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即是利用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通过螺纹连接穿过被驱动物体或与被驱动物体固定连接的结构,由于丝杠只能进行原地转动,而被驱动物体又被对应的导轨所限制只能进行直线移动,因此即可实现带动被驱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均可实现,在此不做赘述。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各结构在对应导轨上的移动均可通过相匹配的滑块实现,同样属于现有技术。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手动丝杠驱动装置,所述手动丝杠驱动装置由手轮带动丝杠转动。同样的,手动丝杠驱动装置通过手轮带动丝杠转动,丝杠通过螺纹连接穿过探测器机架或与探测器机架固定连接的结构,由于丝杠只能进行原地转动,而探测器机架又被第二直线导轨所限制只能进行直线移动,因此即可实现带动探测器机架做直线运动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均可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加速器固定连接在加速器支撑台上,加速器支撑台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加速器升降导轨进行升降。通过加速器支撑台对加速器进行支撑,为加速器提供安装工位,避免加速器直接与加速器升降导轨接触,为加速器提供更为稳定的工作环境。

所述探测器固定连接在探测器支撑台上,所述探测器支撑台在第四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探测器升降导轨进行升降。通过探测器支撑台对探测器进行支撑,为探测器提供安装工位,避免探测器直接与探测器升降导轨接触,为探测器提供更为稳定的工作环境。

所述探测器为线阵探测器。

还包括连接在加速器悬臂下方的悬臂支撑,所述悬臂支撑通过旋转销轴与加速器悬臂连接,悬臂支撑能够绕所述旋转销轴转动。悬臂支撑用于撑起加速器悬臂,使用时将悬臂支撑安装在所需工位即可。悬臂支撑能够绕所述旋转销轴转动,使得加速器悬臂也能够相对悬臂支撑进行转动。

还包括设置在加速器悬臂上的加速器旋转轴,所述加速器悬臂能够绕加速器旋转轴转动。加速器悬臂通过加速器旋转轴与安装工位相连并绕加速器旋转轴旋转,使得射线源系统能够整体进行转动,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性。

还包括设置在探测器悬臂上的探测器旋转轴,所述探测器悬臂能够绕探测器旋转轴转动。探测器悬臂通过探测器旋转轴与安装工位相连并绕探测器旋转轴旋转,使得探测器系统能够整体进行转动,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无损检测收发组合,射线源与探测器均可灵活的进行高度调整,且各自之间还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直线调整,位置关系不再完全固定,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被测物体大小形状等需要灵活的调整射线源与检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CT无损检测设备可调性差、适用范围窄的问题,实现了便于灵活调整射线源与探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增大适用范围、提高通用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射线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探测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中射线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7-悬臂支撑,18-加速器悬臂,19-第一直线导轨,20-第一驱动机构,21-加速器支撑台,22-加速器升降导轨,23-加速器,24-加速器机架,25-第二驱动机构,26-加速器旋转轴,27-第四驱动机构,28-探测器机架,29-探测器支撑台,30-探测器升降导轨,31-探测器,32-第二直线导轨,33-探测器旋转轴,34-探测器悬臂,35-第三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可调式无损检测收发组合,包括射线源系统、探测器系统;所述射线源系统包括加速器悬臂18、固定在加速器悬臂18上的第一直线导轨19、能够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9移动的加速器机架24,所述加速器机架24内设置加速器升降导轨22、能够沿加速器升降导轨22移动的加速器23;所述加速器机架24由第一驱动机构20驱动沿第一直线导轨19进行移动,所述加速器23由第二驱动机构25驱动沿加速器升降导轨22进行移动;所述探测器系统包括探测器悬臂34、固定在探测器悬臂34上的第二直线导轨32、能够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32移动的探测器机架28,所述探测器机架28内设置探测器升降导轨30、能够沿探测器升降导轨30移动的探测器31,所述探测器31与所述加速器23相匹配,探测器31正对加速器23的发射端;所述探测器机架28由第三驱动机构35驱动沿第二直线导轨32进行移动,所述探测器31由第四驱动机构27沿探测器升降导轨30进行移动。

实施例2:

如图2与图3所示的一种可调式无损检测收发组合,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0、第二驱动机构25、第四驱动机构27均为电机丝杠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机构35为手动丝杠驱动装置,所述手动丝杠驱动装置由手轮带动丝杠转动。所述加速器23固定连接在加速器支撑台21上,加速器支撑台21在第二驱动机构25的驱动下沿加速器升降导轨22进行升降。所述探测器31固定连接在探测器支撑台29上,所述探测器支撑台29在第四驱动机构27的驱动下沿探测器升降导轨30进行升降。所述探测器31为线阵探测器。还包括设置在加速器悬臂18上的加速器旋转轴26,所述加速器悬臂18能够绕加速器旋转轴26转动。还包括设置在探测器悬臂34上的探测器旋转轴33,所述探测器悬臂34能够绕探测器旋转轴33转动。

其中,电机丝杠驱动装置利用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通过螺纹连接穿过被驱动物体或与被驱动物体固定连接的结构,由于丝杠只能进行原地转动,而被驱动物体又被对应的导轨所限制只能进行直线移动,因此即可实现带动被驱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效果。手动丝杠驱动装置通过手轮带动丝杠转动,丝杠通过螺纹连接穿过探测器机架或与探测器机架固定连接的结构,由于丝杠只能进行原地转动,而探测器机架又被第二直线导轨所限制只能进行直线移动,因此即可实现带动探测器机架做直线运动的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在加速器悬臂18下方的悬臂支撑17,所述悬臂支撑17通过旋转销轴与加速器悬臂18连接,悬臂支撑17能够绕所述旋转销轴转动。如图3所示,旋转销轴从悬臂支撑17的底部插入悬臂支撑17中、并穿过悬臂支撑17后插入加速器悬臂18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