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机织物的尺寸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4256发布日期:2020-01-03 09:16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编机织物的尺寸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编机织物的尺寸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织物称为经编织物。完成这种经编的机器称为经编机。经编机主要由编织机构、梳栉横移机构、送经机构、收卷装置和传动机构组成。收卷装置是经编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把编织机构所编织的织物从编织区域牵引出来,并且卷绕成布卷。织物在收卷之前一般需要测量织物的幅宽和幅长。目前,织物的幅宽通常是人工用尺子对经编机下方收卷装置上的布卷进行测量,不仅效率低,而且布料在卷绕过程中其测量精度有比较大的误差,所以通常是停机测量,影响了产品生产效率;另外成卷织物的幅长过长,难以人工测量,故而目前没有测量织物的幅长。

另外,在收卷时,由于布卷的卷径不断变换,收卷线速度不断变化,通过计算收卷轴的转速或转动的圈数来测量幅长是非常不准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经编机织物的尺寸测量装置,这种经编机织物的尺寸测量装置既能够在经编机工作状态下准确测量织物的幅宽,又能实时测量织物的幅长,提高了织物的测量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经编机织物的尺寸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架、幅宽测量机构和幅长测量机构,幅宽测量机构包括第一横杆和套筒,第一横杆横向安装在机架上且第一横杆处于所述织物的表面外侧,套筒可滑动安装在第一横杆上,套筒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标尺;幅长测量机构包括第二横杆、支架、滚轮转轴、编码器和至少一个测量滚轮,第二横杆横向安装在机架上且第二横杆处于织物的表面外侧,并且第二横杆与第一横杆平行;支架安装在第二横杆上,滚轮转轴安装在支架的下端,编码器和测量滚轮均安装在滚轮转轴上,测量滚轮贴靠在织物的表面上。

上述编码器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上述编码器一般采用增量式编码器。上述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经编机的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编码器的计数脉冲,获得测量滚轮转动的圈数,再根据测量滚轮转动的圈数乘以测量滚轮的周长就可以计算出织物的幅长。

上述编码器与测量滚轮均安装在滚轮转轴上,随着滚轮转轴的转动同步转动。

上述经编机织好的织物垂挂在机架上,通过移动第一横杆上的套筒,使刻度标尺的0刻度设置在织物的一侧边缘上,测量人员只需从织物的另一侧边缘读取数据即可,这种幅宽测量机构能够在经编机工作状态下准确测量织物的幅宽,简单方便,不影响生产效率。同时,第二横杆上的测量滚轮依靠自身重力下压在织物的表面上,此时测量滚轮贴靠在织物的表面上,并与织物的表面接触;接着,经编机的收卷装置对织物进行收卷,测量滚轮与织物的表面发生摩擦而带动测量滚轮转动,测量滚轮和编码器均随着织物的收卷而转动,将编码器的计数脉冲发送给经编机的控制器,经编机的控制器获得测量滚轮转动的圈数,再根据测量滚轮转动的圈数乘以测量滚轮的周长就可以计算出织物的幅长。这种幅长测量机构通过计算测量滚轮转动的圈数来测量出织物的幅长,实现了实时测量织物的幅长,提高了织物的测量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幅宽测量机构还包括两个测量定位件,测量定位件的上端可滑动安装在所述套筒上,测量定位件的下端贴靠在织物表面的边缘上。将两个测量定位件分别移动到织物两侧的边缘上,使得测量人员能够更加准确的读取套筒上的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测量定位件包括套环和条形片,套环套设在所述套筒的外面,条形片的上端与套环固定连接,条形片的下端贴靠在织物表面的边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测量滚轮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测量滚轮分别安装在所述滚轮转轴的两端。通过这种设置,使得第二横杆上的两个测量滚轮能够平衡,稳定地贴靠在织物的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滑动套、支撑件和扭力弹簧,滑动套套设在所述第二横杆上,支撑件的上端与滑动套连接,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滚轮转轴连接;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支撑件连接,另一端套接在第二横杆上。通过这种设置,能够将测量滚轮弹性下压在织物的表面上,避免测量滚轮受到织物收卷牵引力的影响而被悬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设置幅宽测量机构和幅长测量机构,既能够在经编机工作状态下准确测量织物的幅宽,又能实时测量织物的幅长,提高了织物的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经编机织物的尺寸测量装置,包括机架1、幅宽测量机构2和幅长测量机构3,幅宽测量机构2包括第一横杆21和套筒22,第一横杆21横向安装在机架1上且第一横杆21处于织物4的表面外侧,套筒22可滑动安装在第一横杆21上,套筒22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标尺221;幅长测量机构3包括第二横杆31、支架32、滚轮转轴33、编码器(图中未标示)和两个测量滚轮34,第二横杆31横向安装在机架1上且第二横杆31处于织物4的表面外侧,并且第二横杆31与第一横杆21平行;支架32安装在第二横杆31上,滚轮转轴33安装在支架32的下端,编码器安装在滚轮转轴33上,两个测量滚轮34分别安装在滚轮转轴33的两端,两个测量滚轮34均贴靠在织物4的表面上。

上述两个测量滚轮34分别安装在滚轮转轴33的两端,使得第二横杆31上的两个测量滚轮34能够平衡,稳定地贴靠在织物4的表面上。

上述编码器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上述编码器一般采用增量式编码器。上述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经编机的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编码器的计数脉冲,获得测量滚轮34转动的圈数,再根据测量滚轮34转动的圈数乘以测量滚轮34的周长就可以计算出织物4的幅长。

上述编码器与测量滚轮34均安装在滚轮转轴33上,随着滚轮转轴33的转动同步转动。

幅宽测量机构2还包括两个测量定位件23,测量定位件23的上端可滑动安装在套筒22上,测量定位件23的下端贴靠在织物4表面的边缘上。将两个测量定位件23分别移动到织物4两侧的边缘上,使得测量人员能够更加准确的读取套筒22上的刻度。

测量定位件23包括套环231和条形片232,套环231套设在套筒22的外面,条形片232的上端与套环231固定连接,条形片232的下端贴靠在织物4表面的边缘上。

支架32包括滑动套321、支撑件322和扭力弹簧323,滑动套321套设在第二横杆31上,支撑件322的上端与滑动套321连接,支撑件322的下端与滚轮转轴33连接;扭力弹簧323的一端与支撑件322连接,另一端套接在第二横杆31上。通过这种设置,能够将测量滚轮34弹性下压在织物4的表面上,避免测量滚轮34受到织物4收卷牵引力的影响而被悬空。

上述经编机织好的织物4垂挂在机架1上,通过移动第一横杆21上的套筒22,使刻度标尺221的0刻度设置在织物4的一侧边缘上,测量人员只需从织物4的另一侧边缘读取数据即可,这种幅宽测量机构2能够在经编机工作状态下准确测量织物4的幅宽,简单方便,不影响生产效率。同时,第二横杆31上的测量滚轮34依靠自身重力下压在织物4的表面上,此时测量滚轮34贴靠在织物4的表面上,并与织物4的表面接触;接着,经编机的收卷装置对织物4进行收卷,测量滚轮34与织物4的表面发生摩擦而带动测量滚轮34转动,测量滚轮34和编码器均随着织物4的收卷而转动,将编码器的计数脉冲发送给经编机的控制器,经编机的控制器获得测量滚轮34转动的圈数,再根据测量滚轮34转动的圈数乘以测量滚轮34的周长就可以计算出织物4的幅长。这种幅长测量机构3通过计算测量滚轮34转动的圈数来测量出织物4的幅长,实现了实时测量织物4的幅长,提高了织物4的测量效率。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