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式激光探测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4176发布日期:2019-12-03 18:41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式激光探测靶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强度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阵列式激光探测靶板。



背景技术:

在对光进行研究的实验环境中,特别是对激光进行的实验研究中,经常需要对大功率激光光束在一定范围内的照射强度进行探测,当激光光源发出一束光束,对一个照射面进行垂直或一定角度照射时,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不同的照射强度,而这种不同的照射强度是激光本身所具有的,通常情况下,激光光束最中间的激光强度高,最外面一圈的激光强度最低;而且当激光的强度变化时,一定范围内不同位置的照射强度也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函数型变化。为了探测及研究这种范围性的数值及变化,不能使用单一的探测器进行探测。专利cn106768310a公开了一种高能激光阵列探测器用取样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样衰减装置含有数个结构相同的取样衰减器,取样衰减器按阵列排布。其能够探测激光强度,但是其无法表现出激光强度变化时的范围性强度变化。而且,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激光的能量十分巨大,探测器模块接收激光很可能会因为激光能量过大而损坏,或是由于激光强度过高,即使增加了衰减片,也有可能超出探测器的测量范围。周边的工作人员也可能会由于照射面的激光反射,受到激光巨大能量的伤害,因此,在进行激光探测实验时,需要做一些保护措施来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工作人员的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能探测一定范围内激光强度变化时的范围性强度变化,以及缺少保护措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探测一定范围内激光强度以及激光强度变化时的范围性强度变化,且能够降低激光对设备损坏以及工作人员伤害的阵列式激光探测靶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阵列式激光探测靶板,包括壳体前槽和壳体后盖组成的壳体,还包括用于显示光信号的计算机,所述壳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探测器模块,壳体前槽上开设有与探测器模块相对应的进光孔,壳体中设置有电路板,探测器模块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与计算机电连接。

所述壳体后盖上设置有航插,电路板与航插通过电路连接,航插上插设线束与计算机连接。

所述探测器模块包括探测器槽体以及盖在探测器槽体上的探测器上盖,探测器槽体的前端为圆柱,探测器槽体的后端设置有接插头,在圆柱空间内依次设置有锁紧螺母、o型圈、滤光片、光阑、衰减片、探测头和探测器间隔片,探测头的外侧套设有探测器固定筒,探测器壳体内设置有小信号接收板和大信号接收板,探测头与小信号接收板和大信号接收板连接,小信号接收板和大信号接收板通过电路与接插头连接,使用时,在接插头上插设线束与电路板连接。

所述壳体前槽内侧正面开设有凹槽,探测器模块前端的圆柱嵌入到凹槽中,安装时,探测器模块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壳体前槽内侧正面上。

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大于等于四个探测器模块的阵列。

所述探测器模块设置为81个,呈9*9阵列排列。

所述每排探测器模块的下侧,均设置有安装在壳体前槽内侧正面的铜柱,铜柱上安装有带孔螺钉。

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两个与壳体侧面连接的侧支撑,以及左右对称设置在壳体下方的两个立柱,立柱由四块竖直支撑板拼接合围而成,以及与侧支撑和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底板。

所述立柱与壳体下方之间设置有平板,平板与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立柱与平板通过螺栓或焊接连接。

所述壳体前槽和壳体后盖上设置有240目的喷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探测靶板,当激光光束照射在激光探测靶板的照射面上时,进入进光孔的光束就被相应位置的探测器探测到,阵列式的探测器模块能够分别探测出各自所在位置的激光强度,并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以此表现出探测范围内的不同位置的激光强度。当一定范围内的激光强度改变时,探测器模块所探测到的激光强度也随之变化,并在计算机上体现出探测范围内不同位置的强度变化范围及变化速度。

激光探测靶板照射面上的进光孔以及探测器模块前端的光学镜片可以保护探测器模块不被大功率激光损坏,同时将激光强度削弱至探测器的可探测范围,使探测器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在激光探测靶板上设置240目的喷砂,使激光照射在壳体面上的时候形成漫反射,避免工作人员受伤。

探测器模块通过电路板,最终汇集在靶板上的一个航插,之后到达计算机,避免了设备外线路的繁琐。

激光探测靶板设置有固定装置,能够保证靶板在水平面上安装时的稳固性,从而使探测靶板的探测器模块安装正确,不至于因探测靶板不稳定而影响实验探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探测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探测靶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探测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探测器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探测器模块的又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铜柱和带孔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壳体后盖,2是壳体前槽,3是侧支撑,4是立柱,5是底板,6是探测器模块,7是电路板,8是铜柱,9是带孔螺钉,10是紧定螺母,11是o型圈,12是滤光片,13是光阑,14是衰减片,15是探测器固定筒,16是探测头,17是探测器间隔片,18是探测器槽体,19是探测器上盖,20是小信号接收板,21是大信号接收板,22是接插头,23是进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阵列式激光探测靶板,用于实验环境中探测一定范围内的激光强度,其具有探测范围全、稳定性高的优点。

激光探测靶板包括壳体和用于显示激光强度的计算机,为了增加激光探测靶板在安装过程中和实验过程中的稳固性,在壳体的下方设置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两个与壳体侧面连接的侧支撑3,侧支撑3可以设置为稳定性好的三角形,侧支撑3的上端与壳体侧面固定连接;以及左右对称设置在壳体下方的两个立柱4,立柱4由四块竖直支撑板拼接合围而成,四块竖直支撑板可以采用一对宽支撑板和一对窄支撑板拼接合围;以及与侧支撑3和立柱4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底板5。

还可以在立柱4与壳体下方之间额外增加一块平板,平板与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立柱4与平板通过螺栓或焊接连接,以便固定装置与壳体能够方便拆卸、组装和搬运。

壳体包括壳体前槽2和壳体后盖4,壳体前槽2为带有四个侧面的开口壳体,将壳体后盖1与壳体前槽2连接安装即可组成壳体。壳体后盖4上设置有航插,用于与计算机规范连接,避免了设备外线路的繁琐连接。

壳体中设置有大于等于四个探测器模块的阵列,可以为4个探测器模块6,呈2*2阵列;或者9个探测器模块6,呈4*4阵列,或者36个探测器模块6,呈6*6,或者其他可以呈阵列排列的数量,本申请选用81个探测器模块6,呈9*9阵列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壳体中设置81个探测器模块6,81个探测器模块6呈9*9阵列排列,9*9阵列排列能够探测到一定范围内的几乎所有激光信号。壳体前槽2上开设有与探测器模块6相对应的81个进光孔23,壳体前槽2的两个内侧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电路板7,电路板7通过螺栓与壳体前槽2的内侧侧面连接安装,81个探测器模块6均与电路板7电连接,电路板7通过电路与航插连接,航插上插设线束与计算机连接。电路板7通过航插,把探测信号收集到一起后,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能够通过数字显示81个探测器模块6各自接收到的光信号。信号越强,数字越大;同时,还可以通过数字的变化得到光源信号的变化情况。

其中,探测器模块6包括探测器槽体18以及盖在探测器槽体18上的探测器上盖19,探测器槽体18和探测器上盖19组成探测器模块6的外壳。探测器槽体18的前端为圆柱,探测器槽体18的后端设置有接插头22,在圆柱空间内依次设置有锁紧螺母10、o型圈11、滤光片12、光阑13、衰减片14、探测头16和探测器间隔片17,探测头16的外侧套设有探测器固定筒15,探测器槽体19内设置有小信号接收板20和大信号接收板21,探测头16与小信号接收板20和大信号接收板21连接,小信号接收板20和大信号接收板21通过电路与接插头22连接,使用时,在接插头22上插设线束与电路板7连接。

上述探测器模块6的工作原理为:探测器模块6接收通过进光孔23的激光,依次经过滤光片12、光阑13和衰减片14照射在探测头16上,探测头16接收不同强弱的激光后会给小信号接收板20或大信号接收板21传输不同的电信号,之后通过电路板7,最终在计算机上显示出不同的数字。以实现激光强度探测的目的。

壳体前槽2内侧正面开设有凹槽,探测器模块6的前端圆柱嵌入到凹槽中,探测器模块6的前端设置有连接耳朵,连接耳朵上设置有螺栓孔,安装时,探测器模块6通过螺钉穿过连接耳朵上的螺栓孔固定连接在壳体前槽2的内侧正面上。

进一步的,为了壳体内连接线束的整齐规范,每排探测器模块6的下侧,均设置有安装在壳体前槽2内侧正面的铜柱8,铜柱8上安装有带孔螺钉9。连接接插头22和电路板7的线束均穿过带孔螺钉9,连接线束时,可以采用扎带将线束固定在带孔螺钉9上。

依照上述连接关系设置本申请的其中一种激光探测靶板,将激光探测靶板放置在激光环境中,用于探测一定范围内的激光强度以及激光强度的变化,能避免激光能量过大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工作人员受伤。

光源发出一束激光平行光,激光平行光垂直打在靶板的正面上,其中,进入进光孔的光就被相应位置的探测器探测到该处的激光强度,经由探测器将激光强度发送到计算机上,由计算机显示该光束范围内的不同位置的激光强度。当范围内的该光束强度变化时,相应的探测器探测到的激光强度在此时也随之变化,探测器将探测到的此时的激光强度发送到计算机上,由计算机显示该光束在此时的激光强度。通过计算机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光束在范围内不同位置的强度变化以及变化速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应当指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和改变,这些改进和改变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