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后带病毒样品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8277发布日期:2020-05-08 12:4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后带病毒样品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品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后带病毒样品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对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后通常采取大量血液时,进行集中收集处理,若不预先处理,长时间的集中收集存放,增加血液中病毒感染他人的现象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检测后带病毒样品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检测后带病毒样品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消毒液装置为敞口筒内部样品血液进行消毒处理,通过设置紫外线灯,对敞口筒内部血液进行照射消毒处理,通过将血液流入至出料斗的内部,启动电热丝进行加热,进行高温杀毒,从而达到了预先对血液中病毒进行处理的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后带病毒样品处理装置,包括敞口筒,所述敞口筒向上形成开口,所述敞口筒的顶部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上设置有消毒液装置,所述敞口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直角板,所述直角板的一侧与敞口筒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直角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敞口筒的内壁与导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直角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口,所述导流板的底部与直角板上均固定安装有紫外线灯;

所述导流板的中部设置有搅拌混合组件,所述直角板与敞口筒之间滑动连接有挡板,且挡板位于通口处,所述盖子上设置有位移装置,且位移装置的底端与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直角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斗,且出料斗的外周与敞口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料斗的顶部与挡板的底部接触,所述出料斗的出料口固定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料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丝,所述敞口筒一侧的底部开设有放置口。

优选的,所述消毒液装置由加液罐、进液管和第二阀门组成,所述进液管的中部与盖子的中部固定套接,所述进液管的进液端与加液罐的出液口固定连通,所述第二阀门固定安装在进液管上,所述加液罐的内部盛装有消毒液。

优选的,所述搅拌混合组件由驱动电机、驱动杆和搅拌杆组成,所述驱动电机的机壳与导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底端穿过导流板且与驱动电机驱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并与导流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顶端位于导流板的上方,所述搅拌杆朝向驱动电机竖直中轴线的一端与驱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位移装置由伺服电机、螺纹杆、限位块和连接杆组成,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在直角板与敞口筒之间,所述连接杆沿竖直方向与直角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外壳与盖子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轴的底端穿过盖子且与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与盖子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端穿过限位块,并与限位块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与直角板竖直中轴线形成三十度夹角。

优选的,所述直角板与导流板均由透明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通过将带病毒的血液加入至敞口筒、直角板和导流板所围成的框架内,通过手动打开第二阀门,加液罐内部的消毒液经过进液管流入至病毒血液中,启动驱动电机和紫外线灯,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杆和搅拌杆转动对病毒血液和进行混合搅拌,紫外线灯对病毒血液进行照射,对血液中的病毒进行消毒处理;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旋转,带动限位块在竖直远离出料斗的方向带动挡板移动,使得挡板解除对通口处的封堵,使得经过处理后的血液由通口处流至出料斗内部,通过启动电热丝,电热丝对出料斗内部的血液进行加热,从而达到了高温消毒的效果,进一步减少血液中所存在的病毒,从而减少传染,通过打开第一阀门,使得处理后的血液由出液管流出,并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检测后带病毒样品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检测后带病毒样品处理装置中敞口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检测后带病毒样品处理装置中位移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检测后带病毒样品处理装置中直角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敞口筒;2、盖子;3、消毒液装置;31、加液罐;32、进液管;33、第二阀门;4、直角板;5、导流板;6、通口;7、紫外线灯;8、搅拌混合组件;81、驱动电机;82、驱动杆;83、搅拌杆;9、挡板;10、位移装置;101、伺服电机;102、螺纹杆;103、限位块;104、连接杆;11、出料斗;12、出液管;13、第一阀门;14、电热丝;15、放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检测后带病毒样品处理装置,包括敞口筒1,敞口筒1向上形成开口,敞口筒1的顶部放置有盖子2,盖子2上设置有消毒液装置3,敞口筒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直角板4,直角板4的一侧与敞口筒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直角板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5,敞口筒1的内壁与导流板5固定连接,直角板4的内部开设有通口6,导流板5的底部与直角板4上均固定安装有紫外线灯7;

导流板5的中部设置有搅拌混合组件8,直角板4与敞口筒1之间滑动连接有挡板9,且挡板9位于通口6处,盖子2上设置有位移装置10,且位移装置10的底端与挡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直角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斗11,且出料斗11的外周与敞口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出料斗11的顶部与挡板9的底部接触,出料斗11的出料口固定连通有出液管12,出液管1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13,出料斗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丝14,敞口筒1一侧的底部开设有放置口15。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消毒液装置3由加液罐31、进液管32和第二阀门33组成,进液管32的中部与盖子2的中部固定套接,进液管32的进液端与加液罐31的出液口固定连通,第二阀门33固定安装在进液管32上,加液罐31的内部盛装有消毒液,通过开启第二阀门33,加液罐31内部消毒液经过进液管32进入至敞口筒1内的收集的血液中,进而对血液中进行消毒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搅拌混合组件8由驱动电机81、驱动杆82和搅拌杆83组成,驱动电机81的机壳与导流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81的底端穿过导流板5且与驱动电机81驱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并与导流板5转动连接,驱动杆82的顶端位于导流板5的上方,搅拌杆83朝向驱动电机81竖直中轴线的一端与驱动杆82固定连接,启动驱动电机81,驱动电机81带动搅拌杆83旋转,对血液和消毒液进行混合处理,从而达到了对血液中的病毒进行初步消除的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位移装置10由伺服电机101、螺纹杆102、限位块103和连接杆104组成,限位块103滑动设置在直角板4与敞口筒1之间,连接杆104沿竖直方向与直角板4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杆104的底端与挡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杆104的顶端与限位块103的底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01的外壳与盖子2的顶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01驱动轴的底端穿过盖子2且与螺纹杆102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与盖子2转动连接,螺纹杆102的底端穿过限位块103,并与限位块103螺纹连接,伺服电机101启动带动螺纹杆102旋转,螺纹杆102的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带动限位块103沿着竖直方向进行上移或下移,进而带动挡板9解除对通口6的封堵或对通口6封堵。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流板5与直角板4竖直中轴线形成三十度夹角,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使得血液更易由通口6处流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直角板4与导流板5均由透明材质制成,使得紫外线灯7散出光线能够透过直角板4和导流板5对血液进行照射消毒。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带病毒的血液加入至敞口筒1、直角板4和导流板5所围成的框架内,通过手动打开第二阀门33,加液罐31内部的消毒液经过进液管32流入至病毒血液中,启动驱动电机81和紫外线灯7,驱动电机81带动驱动杆82和搅拌杆83转动对病毒血液和进行混合搅拌,紫外线灯7对病毒血液进行照射,对血液中的病毒进行消毒处理;通过启动伺服电机101,伺服电机101带动螺纹杆102旋转,带动限位块103在竖直远离出料斗11的方向带动挡板9移动,使得挡板9解除对通口6处的封堵,使得经过处理后的血液由通口6处流至出料斗11内部,通过启动电热丝14,电热丝14对出料斗11内部的血液进行加热,从而达到了高温消毒的效果,进一步减少血液中所存在的病毒,从而减少传染,通过打开第一阀门13,使得处理后的血液由出液管12流出,并收集,以便于后续处理的集中大量处理。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