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测试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9737发布日期:2020-09-29 09:2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测试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性能测试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测试箱。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面料市场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面料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功能性面料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众多功能性面料中,吸光发热面料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吸光发热纺织品的出现,其大多都具有轻质、发热保暖性能好的特点,但是关于吸光发热纺织品的热评价体系尚有待完善。国内目前仅有吸湿发热针织内衣的行业测试标准,而关于吸光发热性能的测试研究还不够完善,测试方法标准多集中在研究稳定状态下纺织品的热传导性能,即考核能量在纺织品作用下散失的难易程度,主要的指标有热阻、热导率、克罗值等,无法对纺织品在光照条件下自身发热或升温作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个检测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装置,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纺织品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缺少能够合理评价纺织品在光照条件下发热性能的装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测试箱,其能合理评价纺织品在光照条件下的发热性能。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测试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侧带有可开启的门的罩壳,所述罩壳透明,所述罩壳的后侧外壁上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罩壳的内部底面上沿左右方向的中部设置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上设有呈左右对称布置的载物区,所述载物台的正上方设置有氙灯,所述氙灯安装在能够上下伸缩的灯架上,所述灯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罩壳的内部底面上,所述罩壳的内部位于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对称安装有红外测温枪,所述红外测温枪具有温度显示屏,两个所述红外测温枪的测头分别对准同侧的所述载物区;所述电控箱上设有电源插头、总电源开关、氙灯开关以及红外测温枪开关。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载物台可前后滑动的安装在所述罩壳的内部底面上。

所述罩壳的内部底面上安装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载物台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

所述载物台由白色pp塑料板制成,所述罩壳由玻璃制成。

所述灯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罩壳的内部底面上,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沿高度方向标有刻度,且所述刻度的起始值等于所述外管的长度,所述外管间隙配合套装在所述内管上并通过卡箍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顶部通过水平架连接所述氙灯。

所述电控箱上开有散热孔,内部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由所述总电源开关控制启停。

所述红外测温枪的测头呈45°倾斜照射所述载物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箱,其设置有透明的罩壳,罩壳内设置了氙灯和载物台,氙灯高度可调节,载物台上设有左右对称的载物区,罩壳内安装了左右两个红外测温枪,从而测试时,可将吸光发热纺织品和对照样品同时放在载物台上,利用氙灯同时照射两个样品,并利用红外测温枪同时测量两个样品的温度,由于有罩壳的保护,在测试过程中样品的温度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且能够有效保证两个样品的测试条件一致,又由于罩壳透明,可直接从外部读取红外测温枪的温度并记录,测试十分方便,通过对比测试结果,能够实现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合理评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箱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门;2-罩壳;3-电控箱;4-载物台;5-滑轨;6-氙灯;7-红外测温枪;8-测头;9-电源插头;10-总电源开关;11-氙灯开关;12-红外测温枪开关;13-调节氙灯光源强度的旋钮;14-内管;15-外管;16-卡箍;17-水平架;18-散热风扇;19-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测试箱,其包括前侧带有可开启的门1的罩壳2,罩壳2透明,罩壳2优选使用玻璃制成,罩壳2的后侧外壁上安装有电控箱3,电控箱3可使用钢板制成,钢板厚度1.5mm,厚度薄,便于散热;罩壳2的内部底面上沿左右方向的中部设置有载物台4,载物台4可前后滑动的安装在罩壳2的内部底面上,优选的,罩壳2的内部底面上安装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滑轨5,载物台4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滑轨5上,从而实现载物台4的前后滑动;载物台4上设有呈左右对称布置的载物区,本实施例中,载物区设置有前后两对,如图2所示,其中a、b为一对,c、d为一对,测试时可任意选择一对放置样品;载物台4的正上方设置有氙灯6,氙灯6安装在能够上下伸缩的灯架上,灯架的下端固定在罩壳2的内部底面上,罩壳2的内部位于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对称安装有红外测温枪7,红外测温枪7具有温度显示屏,两个红外测温枪7的测头8分别对准同侧的载物区,红外测温枪7的测头8呈45°倾斜照射载物区;电控箱3上设有电源插头9、总电源开关10、氙灯开关11以及红外测温枪开关12,电控箱3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氙灯光源强度的旋钮13,从而可根据需要调节氙灯照射强度;载物台4由白色pp塑料板制成,其导热性能差,不会影响样品的温度测试。图1中19为门把手。本实施例中,罩壳为矩形罩壳,尺寸为40*40*60cm3,电控箱为矩形箱体,尺寸为20*20*55cm3

见图1和图2,灯架包括内管14和外管15,内管14的下端固定在罩壳2的内部底面上,内管14的外侧壁上沿高度方向标有刻度,且刻度的起始值等于外管的长度,外管15间隙配合套装在内管14上并通过卡箍16与内管14固定连接,外管15的顶部通过水平架17连接氙灯6。如此设计,松开卡箍即可轻松调节氙灯的高度,根据内管上的刻度可准确判断氙灯的高度,调节到位后紧固卡箍即可,十分方便。

见图2,电控箱3上开有散热孔(未示出),内部安装有散热风扇18,散热风扇18由总电源开关10控制启停。如此设计,能够方便电控箱散热,避免内部的电器件过热而影响使用寿命。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箱进行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通电源插头9,打开总电源开关10,调整氙灯6的高度使其与载物台4的距离为30cm~40cm,关闭罩壳2的门1,打开氙灯开关11,使氙灯6预热5min~10min;

步骤2、打开罩壳2的门1,将吸光发热纺织品和对照样品分别放置在a、b或c、d两个载物区上,调节载物台4的前后位置,使两个红外测温枪7分别对准被测样品,同时微调两个样品的位置,使其距离相应的红外测温枪7的距离一致;吸光发热纺织品和对照样品应提前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保证二者的初始温度一致;关闭罩壳2的门1,打开红外测温枪开关12,每隔1min记录两个红外测温枪7的温度,直至达到升温时间10min,然后关闭氙灯开关11,每隔1min记录两个红外测温枪7的温度,直至达到降温时间10min,结束记录;

步骤3、关闭红外测温枪开关12,待罩壳2内温度降到室温后将吸光发热纺织品和对照样品取出,此时散热风扇18继续散热,待电控箱3温度降至安全温度后关闭总电源开关10,拔下电源插头9。

上述测试方法,先使氙灯预热一定时间,从而确保光源强度稳定,在测试过程中,通过分别记录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中被测样品的温度,可有效评价被测样品的吸光发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的温度记录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记录,测试方法规范,便于重复试验的结果对照,实现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合理评价。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

吸光发热纺织品为印制有发热涂层的涤纶织物,对照样品为普通涤纶织物,将二者同时放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保证二者的初始温度一致,然后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1、接通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调整氙灯的高度使其距离载物台35cm,关闭罩壳的门,打开氙灯开关,使氙灯预热10min;

步骤2、打开罩壳的门,将吸光发热纺织品和对照样品分别放置在a、b两个载物区上,调节载物台的前后位置,使两个红外测温枪分别对准被测样品,同时微调两个样品的位置,使其距离相应的红外测温枪的距离一致;关闭罩壳的门,打开红外测温枪开关,每隔1min记录两个红外测温枪的温度,直至达到升温时间10min,然后关闭氙灯开关,每隔1min记录两个红外测温枪的温度,直至达到降温时间10min,结束记录;

步骤3、关闭红外测温枪开关,待罩壳内温度降到室温后将吸光发热纺织品和对照样品取出,取新的吸光发热纺织品和对照样品,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再测一次,将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记入表1。

表1涤纶织物吸光发热性能测试

可以看出,在相同升温时间下,吸光发热纺织品温度比对照样品的温度高出10℃~12℃,说明吸光发热样品具有很好的发热性能,但在降温过程中,相同降温时间下,二者的温差较小,说明吸光发热样品的保温性能一般。根据吸光发热纺织品两次测量结果温差可以看出,本测试箱测试数据稳定在0.1℃以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箱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