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5286发布日期:2020-08-25 18:5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因为高温摩擦磨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设计制备出可以在苛刻环境下使用的新型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高温摩擦实验可以很好地模拟材料服役高温的工况条件,更好的指导科研人员研制出高温耐磨损材料。目前国内外市售的成品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大都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硬件结构,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为科研、品质控制等工作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可操作性强,应用广泛的实验平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均采用螺母固定摩擦对偶球/销夹具和传感器,而摩擦对偶球/销需要根据摩擦试验材料配副频繁灵活更换,长时间频繁的摩擦对偶球/销夹具拆卸极易造成零件的松动和传感器及散热部件的损坏,而整体更换传感器及散热部件费用也十分昂贵,给操作人员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解决市售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摩擦对偶球/销夹具和传感器固定螺母长期频繁拆卸过程中造成的零部件的松动和拆卸不便,以及可能造成的传感器及散热部件损坏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包括上夹具、对偶球夹具、下夹具和对偶球套筒,上夹具为平板状,上夹具上开设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底部宽度,对偶球夹具的上段为燕尾形,对偶球夹具的上段插入燕尾槽中与上夹具连接,下夹具中心开设螺纹孔,对偶球夹具的下段开设外螺纹,对偶球夹具的下段穿过下夹具的螺纹孔,下夹具与上夹具紧密连接;对偶球夹具的下段伸入对偶球套筒中,并与对偶球套筒螺纹连接。

下夹具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关于其中心对称;下夹具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

对偶球套筒的外表面开设有扳手槽和气孔。

对偶球夹具的下段端面设置有球面形凹坑。

对偶球套筒的长度小于对偶球夹具的下段的长度。

对偶球套筒的上端设置有锁紧螺母。

对偶球夹具的下段为杆状,对偶球夹具的下段在对偶球夹具的上段中心处垂直连接。

对偶球夹具的下段沿轴向开设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螺母反复拆卸和安装过程中造成的零部件的松动和拆卸不便,上夹具和对偶球夹具之间采用燕尾形榫卯结构连接,下夹具装上之后防止上夹具和对偶球夹具松动,拆下对偶球套筒就能实现对更换对偶球,不需要将夹具整体拆下;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能有效避免长期拆卸造成拆卸螺母的松动,另一方面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且能减少零部件损耗,本实用新型构件在现有试验机中进行测试和使用,效果良好,可广泛推广应用于布鲁克umt-3同一系列的产品中。

进一步的,下夹具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关于其中心对称;不仅方便采用u型扳手拆卸和安装,而且有利于散热,下夹具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方便操作者先手动装上下夹具。

进一步的,不仅能有效解决长期拆卸螺母造成的松动问题,还可以有效的解决散热问题,避免因过热导致传感器的损坏。

进一步的,对偶球套筒的外表面开设有扳手槽方便用扳手拧紧对偶球套筒,对偶球套筒的外表面开设气孔有利于散热。

进一步的,对偶球夹具的下段端面设置有球面形凹坑能增大对偶球夹具与对偶球的接触面积,提高对偶球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对偶球套筒的长度小于对偶球夹具的下段的长度,对偶球套筒的上端设置锁紧螺母,能有效防止对偶球套筒和对偶球夹具之间松动。

进一步的,对偶球夹具的下段沿轴向开设通孔,有利于对偶球夹具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u型扳手的零件示意图。

图3为对偶球夹具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夹具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为上夹具;2为对偶球夹具;3为下夹具;4为对偶球套筒;5为u型扳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包括上夹具1、对偶球夹具2、下夹具3和对偶球套筒4,上夹具1为平板状,上夹具1上开设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底部宽度,对偶球夹具2的上段插入燕尾槽中与上夹具1连接,下夹具3中心开设螺纹孔,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开设外螺纹,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穿过下夹具3的螺纹孔,下夹具3与上夹具紧密连接;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伸入对偶球套筒4中,并与对偶球套筒4螺纹连接;对偶球夹具2的上段为燕尾形,对偶球夹具2的上段与燕尾过渡槽配合。

下夹具3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关于其中心对称;下夹具3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对偶球套筒4的外表面开设有扳手槽。

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端面设置有球面形凹坑;对偶球套筒4的长度小于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的长度;对偶球套筒4的上端设置有锁紧螺母。

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为杆状,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在对偶球夹具2的上段中心处垂直连接。

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沿轴向开设通孔。

如图4所示,上夹具1先装配在传感器上;将下夹具3固定在对偶球夹具2上,对偶球夹具2开的通孔有助于实验阶段热量的发散;同时将对偶球(φ10mmal2o3)放置在对偶球夹具2上配合旋转对偶球套筒4完成对偶球在对偶球夹具2中的固定,对偶球套筒4的外表面上开设扳手槽和气孔,有助于方便拆卸和散热;将固定好对偶球夹具2的上段和上夹具1的燕尾槽配合,用u型扳手5旋转下夹具3,以此使上夹具1和对偶球夹具2通过螺纹受力而紧密固定,最终完成对偶球在传感器中的整体固定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下夹具3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关于其中心对称,u型扳手5工作端的销钉插入对应的通孔中,能够轻松地旋转下夹具3,方便对下夹具3进行安装和拆卸,可参考图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其对偶球夹具的规格可根据对偶球的实际情况选择和设计,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具(1)、对偶球夹具(2)、下夹具(3)和对偶球套筒(4),上夹具(1)为平板状,上夹具(1)上开设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底部宽度,对偶球夹具(2)的上段为燕尾形,对偶球夹具(2)的上段插入燕尾槽中与上夹具(1)连接,下夹具(3)中心开设螺纹孔,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开设外螺纹,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穿过下夹具(3)的螺纹孔,下夹具(3)与上夹具紧密连接;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伸入对偶球套筒(4)中,并与对偶球套筒(4)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其特征在于,下夹具(3)上至少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关于其中心对称;下夹具(3)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对偶球套筒(4)的外表面开设有扳手槽和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端面设置有球面形凹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对偶球套筒(4)的长度小于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对偶球套筒(4)的上端设置有锁紧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为杆状,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在对偶球夹具(2)的上段中心处垂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对偶球夹具(2)的下段沿轴向开设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擦磨损对偶球固定件,包括上夹具、对偶球夹具、下夹具和对偶球套筒,上夹具为平板状,上夹具上开设燕尾槽,对偶球夹具的上段为燕尾形,对偶球夹具的上段插入燕尾槽中与上夹具连接,下夹具中心开设螺纹孔,对偶球夹具的下段开设外螺纹,对偶球夹具的下段穿过下夹具的螺纹孔,下夹具与上夹具紧密连接;对偶球夹具的下段伸入对偶球套筒中,并与对偶球套筒螺纹连接;上夹具和对偶球夹具之间采用燕尾形榫卯结构连接拆卸方便,防止上夹具和对偶球夹具松动,拆下对偶球套筒就能实现对更换对偶球,不需要将夹具整体拆下,能有效避免长期拆卸造成拆卸螺母的松动,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且能减少零部件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贾均红;姚仟仟;杨鑫然;苟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