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4037发布日期:2021-09-18 01:0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随着多种所有制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及跨区域经营障碍被打破,岩土工程市场已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岩土工程项目承接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活动实现,行业内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偏低,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土质取样装置,故此,我们提供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
3.现有的土质取样装置,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工作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调整该装置的配重,在土质较硬的地方采集土壤时容易使该装置翘起,实用性不佳。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土质取样装置,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工作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调整该装置的配重,在土质较硬的地方采集土壤时容易使该装置翘起,实用性不佳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包括安装板和测量机构,所述安装板的上方两侧设置有配重机构,且安装板的上方焊接有套管,所述测量机构安装在套管的一侧,且套管的前方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套管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上方焊接有转把,所述转把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上方设置有方向球,所述定位杆的下方设置有土质取样机构,且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保湿防护机构。
7.优选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固定杆、配重块和固定环,所述固定杆焊接在安装板的上方,且固定杆的外侧套设有配重块,所述固定杆的上方外侧设置有固定环。
8.优选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卡槽、卡扣和量尺,所述卡槽开设在套管的一侧表面,且卡槽的内侧铆接有卡扣,所述卡扣的一端连接有量尺。
9.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与套管螺纹连接,且定位杆的外侧与套管的内侧均为螺纹状设置。
10.优选的,所述方向球通过转轴与转把构成旋转结构,且方向球的直径大于转轴的直径。
11.优选的,所述土质取样机构包括固定槽、固定扣和采集管,所述固定槽开设在定位杆的下方表面,且固定槽的内侧铆接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的一端连接有采集管。
12.优选的,所述保湿防护机构包括保护盖、固定块和磁铁,所述保护盖设置在安装板的下方,且保护盖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设置有磁铁。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配重机构的设置,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在通过设置有配重机构,可以根据需要采集地区的土地松软程度调整该装置的重量,方便工作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调整该装置的配重,防止土地质地过硬采集时该装置翘起,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量机构和观察窗的设置,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测量机构,在对土质取样时方便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对该装置采集的土质深度进行估算,由定位杆底部在量尺上的高度,减去采集管的长度,得到该装置采集的土壤的深度,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湿防护机构的设置,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保湿防护机构,在运输该装置的过程中防止采集管尖锐的尾部划伤一同运输的别的装置,且可以保持采集的土壤在运输过程中被风干,没有参考价值,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所示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配重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所示保湿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安装板;2、配重机构;201、固定杆;202、配重块;203、固定环;3、套管;4、测量机构;401、卡槽;402、卡扣;403、量尺;5、观察窗;6、定位杆;7、转把;8、转轴;9、方向球;10、土质取样机构;1001、固定槽;1002、固定扣;1003、采集管;11、保湿防护机构;1101、保护盖;1102、固定块;1103、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配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保湿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包括安装板1和测量机构4,安装板1的上方两侧设置有配重机构2,且安装板1的上方焊接有套管3,测量机构4安装在套管3的一侧,且套管3的前方设置有观察窗5,套管3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杆6,且定位杆6的上方焊接有转把7,转把7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转轴8,且转轴8的上方设置有方向球9,定位杆6的下方设置有土质取样机构10,且安装板1的下方设置有保湿防护机构11。
24.进一步的,配重机构2包括固定杆201、配重块202和固定环203,固定杆201焊接在安装板1的上方,且固定杆201的外侧套设有配重块202,固定杆201的上方外侧设置有固定
环203,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在通过设置有配重机构2,可以根据需要采集地区的土地松软程度调整该装置的重量,方便工作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调整该装置的配重,防止土地质地过硬采集时该装置翘起,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5.进一步的,测量机构4包括卡槽401、卡扣402和量尺403,卡槽401开设在套管3的一侧表面,且卡槽401的内侧铆接有卡扣402,卡扣402的一端连接有量尺403,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测量机构4,在对土质取样时方便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5对该装置采集的土质深度进行估算,由定位杆6底部在量尺403上的高度,减去采集管1003的长度,得到该装置采集的土壤的深度,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6.进一步的,定位杆6与套管3螺纹连接,且定位杆6的外侧与套管3的内侧均为螺纹状设置,螺纹连接固定牢固,结构简单,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7.进一步的,方向球9通过转轴8与转把7构成旋转结构,且方向球9的直径大于转轴8的直径,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方向球9,方便工作人员对转把7进行转动,使工作人员一只手就可转动转把7,对土质进行采样。
28.进一步的,土质取样机构10包括固定槽1001、固定扣1002和采集管1003,固定槽1001开设在定位杆6的下方表面,且固定槽1001的内侧铆接有固定扣1002,固定扣1002的一端连接有采集管1003,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采集管1003与定位杆6卡合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在使用该装置一段时间后拆卸采集管1003对采集管1003进行维护保养。
29.进一步的,保湿防护机构11包括保护盖1101、固定块1102和磁铁1103,保护盖1101设置在安装板1的下方,且保护盖110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1102,固定块1102的内侧设置有磁铁1103,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保湿防护机构11,在运输该装置的过程中防止采集管1003尖锐的尾部划伤一同运输的别的装置,且可以保持采集的土壤在运输过程中被风干,没有参考价值,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31.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拧下固定环203,根据使用情况调整该装置配重块202的数量重量;
32.然后在对准固定杆201拧上固定环203,进行固定,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在通过设置有配重机构2,可以根据需要采集地区的土地松软程度调整该装置的重量,方便工作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调整该装置的配重,防止土地质地过硬采集时该装置翘起,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3.最后转动方向球9带动定位杆6进行旋转,推动采集管1003向下运动,对该装置下方的土壤进行采集,通过设置有测量机构4,在对土质取样时方便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5对该装置采集的土质深度进行估算,由定位杆6底部在量尺403上的高度,减去采集管1003的长度,得到该装置采集的土壤的深度,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4.就这样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使用就完成了。
3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土质取样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6.1、本实用新型通过配重机构2的设置,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在通过设置有配重机构2,可以根据需要采集地区的土地松软程度调整该装置的重量,方便工作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调整该装置的配重,防止土地质地过硬采集时该装置翘起,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7.2、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量机构4和观察窗5的设置,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测量机构4,在对土质取样时方便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5对该装置采集的土质深度进行估算,由定位杆6底部在量尺403上的高度,减去采集管1003的长度,得到该装置采集的土壤的深度,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8.3、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湿防护机构11的设置,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保湿防护机构11,在运输该装置的过程中防止采集管1003尖锐的尾部划伤一同运输的别的装置,且可以保持采集的土壤在运输过程中被风干,没有参考价值,有效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