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3968发布日期:2021-09-18 01:0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航空设备测温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温传感器。


背景技术:

2.在航空设备,如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对飞行环境进行测温。
3.目前,普通的测量大气温度的传感器在测量时,空气中的气体会快速通过感温芯体,导致传感器出现测温不精准的现象,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往往比真实环境温度低40

60℃之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测温传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温传感器测量误差大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测温传感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测温传感器,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出风端,所述进风端的端面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端的端面封闭设置,且所出风端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孔,所述进风管内固定有至少一个测温元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航天设备飞行时,进风管的进风端为迎风面,大气从进风口进入进风管,从出风孔排出,由于出风孔较小,气流进入进风管接触到测温元件后,不是快速的通过测温元件,而是在进风管中停留一段时间,进风管中对气流达到制止和温流的效果。从而减小测温元件测量的误差。
8.可选的,所述出风孔设有多个,且沿所述进风管的周向均匀分布。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出风孔均匀分散使得进入进风管的气流可以均匀排出,提高进风管的稳定,保证气流有充分的流动性,是更多新鲜的空气可以进入进风管,提高测温传感器实时检测的精度。
10.可选的,所述出风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封闭出风端的端面,所述测温元件的接线端穿过安装座连接有采集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温元件通过安装座固定在进风管内;测温元件的接线端在进风管之外,减少采集线和测温元件接线端发热对测温传感器测量精确度的影响。还可以减少气流流动对采集线和测温元件连接位置的冲击,提高测温元件和采集线连接的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出风端上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用以包裹安装座以及采集线和测温元件的连接段,所述壳体内设有空腔,用于容纳测温元件的接线端和采集线的连接段,所述壳体上设有供采集线伸出的通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对采集线和测温元件连接位置进行防护,提高测温元件和采集线连接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空腔内设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充满空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物充满空腔,可以减少采集线连接段的晃动,减少采集线和测温元件断开的情况,提高测温元件和采集线连接的稳定性。
16.可选的,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通孔边沿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垂直于导流管轴线方向的截面为椭圆,且椭圆的长轴平行于进风管的轴线方向。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管用于将测温传感器固定在航天设备上,导流管将壳体和航天设备之间的采集线进行包裹,对采集线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导流管特殊的形状,可以减少航天设备飞行过程中,测温传感器受到的阻力。
18.可选的,在垂直于所述进风管轴线方向的截面上,所述壳体的外壁的截面与进风管外壁的截面一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外壁和进风管的外壁一致,可以减少航天设备飞行过程中,测温传感器受到的阻力。减少壳体和进风管受到气流作用力的差异,提高进风管和壳体连接的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壳体与进风端的端面相背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尾锥块,在垂直于所述进风管轴线方向的截面上,所述尾锥块与壳体的连接面的外壁的截面和进风管外壁的截面一致,所述尾锥块外壁截面向远离进风管的一侧不断缩小,所述尾锥块与进风管同轴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锥块从与壳体的外壁一致逐渐缩小,稳定测温传感器尾部的气流,提高航天设备飞行过程中,测温传感器的稳定性。
22.可选的,所述进风端上连通有锥形管,所述锥形管截面大的一端与进风端固定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管的设置,可以减少进风管迎风面受到的阻力,从而减少航天设备飞行过程中,测温传感器受到的阻力。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5.在航天设备飞行时,进风管的进风端为迎风面,大气从进风口进入进风管,从出风孔排出,由于出风孔较小,气流进入进风管接触到测温元件后,不是快速的通过测温元件,而是在进风管中停留一段时间,进风管对气流达到制止和温流的效果。从而减小测温元件测量的误差。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测温传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座和测完元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进风管;11、进风端;12、出风端;13、进风口;14、出风孔;2、测温元件;3、插销;4、安装座;5、壳体;51、空腔;52、通孔;53、填充物;6、导流管;7、尾锥块;8、采集线;9、锥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33.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4.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测温传感器。
3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测温传感器,包括进风管1,进风管1的一端为进风端11,另一端为出风端12,进风端11的端面上设有进风口13,出风端12的端面封闭设置,且所出风端12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孔14,进风管1内固定有至少一个测温元件2。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测温元件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测温元件2,其中一个测温元件2损坏时,其他测温元件2可以继续测温,减少维修测温传感器的次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个测温元件2或三个测温元件2。
37.出风孔14设有多个,且沿进风管1的周向均匀分布。本技术实施例中,出风孔14设有六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孔14的数量也可以是五个和七个。
38.出风端12固定有安装座4,安装座4用于封闭出风端12的端面,测温元件2的接线端穿过安装座4连接有采集线8,采集线8与测温元件2的端焊接在一起,采集线8用来传输测温元件2的检测数据。安装座4既起到封闭出风端12的作用,还用来固定测温元件2,测温元件2焊接在安装座4上。
39.出风端12上固定连接有壳体5,壳体5与进风管1焊接在一起,壳体5用以包裹安装座4以及采集线8和测温元件2的连接段,安装座4与壳体5的内侧壁贴合,安装座4通过插销3固定在壳体5上,安装座4与壳体5的固定实现安装座4与进风管1的固连接定。壳体5内设有空腔51,用于容纳测温元件2的接线端和采集线8的连接段,壳体5上设有供采集线8伸出的
通孔52。壳体5对测温元件2、采集线8和安装座4形成防护作用。
40.空腔51内设有填充物53,填充物53充满空腔51。填充物53为硅橡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高温烧结非金属粉末。空腔51填满后,可以减少采集线8和测温元件2连接部位的晃动。
41.测温传感器还包括导流管6,导流管6与通孔52边沿的壳体5固定连接,同时也将采集线8包裹,对采集线8起到保护作用,导流管6焊接在壳体5上,导流管6垂直于导流管6轴线方向的截面为椭圆,且椭圆的长轴平行于进风管1的轴线方向。导流管6的迎风面呈流线型,减少航天设备飞行时的空气阻力。测温传感器通过导流管6固定安装在航天设备上。
42.在垂直于进风管1轴线方向的截面上,壳体5的外壁的截面与进风管1外壁的截面一致。本实施例中,壳体5的外壁的截面与进风管1外壁的截面均为圆形。圆柱状的进风管1和壳体5在航天设备飞行过程更加稳定。
43.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5与进风端11的端面相背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尾锥块7,在垂直于进风管1轴线方向的截面上,尾锥块7与壳体5的连接面的外壁的截面和进风管1外壁的截面一致,尾锥块7外壁截面向远离进风管1的一侧不断缩小,尾锥块7与进风管1同轴设置。
44.进风端11上连通有锥形管9,锥形管9和进风管1一体设置,锥形管9截面大的一端与进风端11固定连接。减少进风管1迎风面受到的阻力,从而减少航天设备飞行过程中,测温传感器受到的阻力。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测温传感器的实施原理为:在航天设备飞行时,进风管1的进风端11为迎风面,大气经过锥形管9从进风口13进入进风管1,从出风孔14排出,由于出风孔14较小,气流进入进风管1接触到测温元件2后,不是快速的通过测温元件2,而是在进风管1中停留一段时间,对气流在进风管1中达到制止和温流的效果。从而减小测温元件2测量的误差。
4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