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检测电路、触摸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7045发布日期:2022-04-16 16:0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电容检测电路、触摸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检测电路、触摸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电容检测电路,例如但不限于,触摸传感器可检测目标物体(例如但不局限于用户的手指或手写笔)的触摸或接近。在触敏显示器应用中,触摸传感器可使用户能够直接与显示在屏幕上的内容交互,而不是用鼠标或触摸板来间接地交互。触摸传感器可附接到桌上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卫星导航装置、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便携式游戏控制台、信息亭计算机、销售点装置或其它合适装置,或提供作为这些装置的一部分。
3.现有的电容式触摸屏/键主要采用自电容检测触摸输入和互电容检测触摸输入两种技术。其中,自电容检测技术是将电容的一端接地,从电容的另一端发送和接收信号来检测电容的变化以识别是否有触摸输入。
4.但是,现有的电容检测电路存在着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容检测电路、触摸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电容检测的效率。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检测电路,所述电容检测电路包括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和电荷放大单元;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分别包括一待测电容,并分别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耦接;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7.所述电荷产生单元,适于根据第一电压和相应的待测电容,产生相应的输出电荷或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获取对应的输入电荷;
8.所述电荷放大单元,适于依次对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产生的输出电荷或获取的输入电荷进行放大,分别产生相应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与相应的输出电荷或输入电荷成正比,以基于相应的输出电压确定相应的待测电容的基础电容值。
9.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的工作电压时,所述电荷产生单元包括相应的充电电容、放电电容、第一充电开关、抵消开关和第一放大开关;
10.所述充电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开关、所述抵消开关和所述放电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充电电容和所述放电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充电电容为相应的待测电容和抵消电容中任一者,所述放电电容为相应的待测电容和抵消电容中另一者;
11.所述第一充电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充电开关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充电开关的第二端与充电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充电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对应的充电脉冲信号;所述第一充电开关,适于在对应的充电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采用第一电压对相应的充电电容进行充电;
12.所述抵消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抵消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
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抵消开关的第二端与放电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抵消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对应的抵消脉冲信号;所述抵消开关,适于在对应的抵消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采用所述充电电容对所述放电电容进行充电;
13.所述第一放大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放大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容第一端和所述放电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放大开关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荷产生单元的输出端或与所述电荷产生单元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放大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对应的放大脉冲信号;所述第一放大开关,适于在对应的放大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使得电荷产生单元产生对应的输出电荷或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获取对应的输入电荷。
14.可选地,所述电荷产生单元还包括相应的放电开关;
15.所述放电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放电开关的第一端与用于接收第二电压,所述放电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放电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放电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相应的放电脉冲信号;所述放电开关,适于在相应的放电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采用所述第二电压对所述放电电容进行放电;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压。
16.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电压位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的工作电压范围内时,各路的所述电荷产生单元分别包括相应的待测电容、第二充电开关和第二放大开关;
17.所述待测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开关和所述第二放大开关耦接,所述待测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18.所述第二充电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二充电开关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充电开关的第二端与待测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充电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对应的充电脉冲信号;所述第二充电开关,适于在对应的充电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采用第一电压对相应的待测电容进行充电;
19.所述第二放大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二放大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待测电容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放大开关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荷产生单元的输出端或与所述电荷产生单元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放大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对应的放大脉冲信号;所述第二放大开关,适于在对应的放大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使得电荷产生单元产生对应的输出电荷或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获取对应的输入电荷。
20.可选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充电脉冲信号相同或不同。
21.可选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抵消脉冲信号相同或不同。
22.可选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放电脉冲信号相同或不同。
23.可选地,所述电荷放大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和反馈单元;
24.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用于接收预设的第三电压,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输出端及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一端耦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荷放大单元的输出端或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耦接,且所述与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二端耦接。
25.可选地,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反馈电容和反馈电阻中至少一项。
26.相应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摸装置,所述触摸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容检测电路。
27.相应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触摸装
置。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29.上述的方案,由于采用n路的所述电荷产生单元分别根据第一电压和相应的待测电容,产生相应的输出电荷,再所述电荷放大单元依次连续地对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产生的输出电荷进行放大,分别产生相应的输出电压,可以同时对多个待测电容进行检测,提高电容检测的效率,并可以提高电荷放大单元的占空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30.图1为一种电容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31.图2是图1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的脉冲信号时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容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电荷产生单元的电路图;
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容检测电路的一种相关脉冲信号的时序图;
3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具有两路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36.图7是图6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的一种相关脉冲信号的时序图;
37.图8是图6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的另一种相关脉冲信号的时序图;
3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触摸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9.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触摸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的电容检测电路存在着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42.参见图1,一种电容检测电路包括电荷产生单元101和电荷放大单元102。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单元101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102耦接。其中,本技术中的“耦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的装置间接连接,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
43.所述电荷产生单元101包括待测电容cx、充电开关t01、抵消电容cc、放电开关t02、抵消开关t03和放大开关t1。其中:
44.所述充电开关t01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电压(如电源电压vdd),所述充电开关t01的第二端与待测电容cx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充电开关t0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预设的充电脉冲信号;所述待测电容cx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充电开关t01可以在接收到的充电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采用第一电压对所述待测电容cx进行充电,以使得所述待测电容cx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一电压。
45.所述放电开关t02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二电压(如地电压gnd),所述放电开关t02的第二端与抵消电容cc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放电开关t02的控制端用于接收预设的放电脉冲信号;所述抵消电容cc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放电开关t02可以在接收到的放电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采用第二电压对所述抵消电容cc进行放电,从而使得所述抵消电容cc处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二电压。
46.所述抵消开关t03的第一端与所述待测电容cx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抵消开关t03的第二端与所述抵消电容cc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抵消开关t03的控制端用于接收预设的抵消
脉冲信号。所述抵消开关t03可以在所接收的抵消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使得待测电容cx对抵消电容cc进行充电。
47.放大开关t1的第一端分别与待测电容cx的第一端和抵消电容cc的第一端耦接,放大开关t1的第二端作为电荷产生单元101的输出端或与电荷产生单元101的输出端连接,且与电荷放大单元102的输入端耦接,放大开关t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预设的放大脉冲信号。所述放大开关t1可以在所接收的放大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使得所述电荷产生单元101产生对应的输出电荷并输出至所述电荷放大单元102或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102获取对应的输入电荷。
48.所述电荷放大单元102包括运算放大器ca和反馈单元1021。其中:
49.所述运算放大器ca的正相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三电压(如共模电压vcm),所述运算放大器ca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反馈单元1021的第一端及电荷产生单元101的输出端耦接,所述运算放大器ca的输出端与所述反馈单元1021的第二端耦接1。
50.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反馈单元1021可以包括反馈电容cf和反馈电阻中至少一种。
51.参见图2,当对待测电容cx的电容值进行测量时,所述充电开关t01和所述放电开关t02同时闭合,使得待测电容cx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一电压,且使得抵消电容cc的电压为第二电压。
52.之后,充电开关t01和放电开关t02断开,抵消开关t03闭合,所述待测电容cx对所述抵消电容cc进行充电或放电。在此过程中,电荷产生单元101中的电荷将会在所述待测电容cx和抵消电容cc之间重新分配,直至待测电容cx的电压与抵消电容cc的电压相同,将此时所述待测电容cx和抵消电容cc的电压均记为ux。
53.当待测电容cx的电压与抵消电容cc的电压均达到ux时,放大开关t1闭合。当放大开关t1闭合时,运算放大器ca工作在线性放大区,运算放大器ca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与正相输入端的第三电压相等,待测电容cx的电压与抵消电容cc的电压均将从ux调整至第三电压,相应数量的电荷(|ux-vcm|*|cx+cc|)将作为所述电荷产生单元101的输出电荷转移至反馈单元1021上,或者作为所述电荷产生单元101从反馈单元1021上获取的输入电荷。
54.最后,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便可以求出待测电容cx的电容值。
55.但是,上述的电容检测电路每次仅能对一个待测电容进行检测,存在着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5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容检测电路,包括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和电荷放大单元;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分别包括对应的待测电容,并分别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耦接;所述电荷产生单元,适于根据第一电压和对应的待测电容,产生相应的输出电荷或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获取对应的输入电荷;所述电荷放大单元,适于依次对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产生相应的输出电荷或获取相应的输入电荷进行放大,分别产生相应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与相应的输出电荷或输入电荷的数量成正比。
57.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容检测电路,可以同时对多个待测电容进行检测,故可以提高电容检测的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容检测电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59.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容检测电路的结构图。参见图3,一种电容检测电路30可以包括n(n为大于1的正整数)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和电荷放大单元31;
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中的任一电荷产生单元30i(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包括一相应的待测电容cxi,且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分别与同一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耦接。
60.n路的所述电荷产生单元301~30n分别适于根据第一电压v1和相应的待测电容cxi,产生相应的输出电荷或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获取对应的输入电荷;
61.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适于依次对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产生的输出电荷或获取的输入电荷进行放大,分别产生相应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与相应的输出电荷或输入电荷成正比,以基于相应的输出电压确定相应的待测电容的基础电容值。
62.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电压v1大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的工作电压时,n路的所述电荷产生单元301~30n中的任一电荷产生单元30i分别包括相应的充电电容ci11、放电电容ci12、第一充电开关ti1、抵消开关ti2和第一放大开关ti。
63.所述充电电容ci1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开关ti1、所述抵消开关ti2和所述放电电容ci12的第一端耦接,所述充电电容ci11的第二端和所述放电电容ci1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64.其中,所述充电电容ci11为相应的待测电容cxi和抵消电容cci中任一者,所述放电电容ci12为相应的待测电容cxi和抵消电容cci中另一者。换言之,当所述充电电容ci11为相应的待测电容cxi时,所述放电电容ci12为相应的抵消电容cci;当所述充电电容ci11为相应的抵消电容cci时,所述放电电容ci12为相应的待测电容cxi。
65.所述第一充电开关ti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充电开关ti1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v1,所述第一充电开关ti1的第二端与相应的充电电容ci11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充电开关ti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相应的充电脉冲信号。所述第一充电开关ti1可以在相应的充电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采用所述第一电压v1对相应的充电电容ci11进行充电,使得相应的充电电容ci11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一电压v1。
66.所述抵消开关ti2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抵消开关ti2的第一端与相应的充电电容ci11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抵消开关ti2的第二端与相应的放电电容ci12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抵消开关ti2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相应的抵消脉冲信号。所述抵消开关ti2能够在相应的抵消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采用对应的充电电容ci1对对应的放电电容ci2进行充电,使得相应的电荷产生单元30i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的工作电压范围内。
67.所述第一放大开关ti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放大开关ti的第一端分别与相应的充电电容ci11的第一端和相应的放电电容ci12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放大开关ti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荷产生单元30i的输出端或与所述电荷产生单元30i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放大开关ti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相应的放大脉冲信号。所述第一放大开关ti可以在接收到的相应的放大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使得所述电荷产生单元30i产生相应的输出电荷至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或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获取对应的输入电荷。
68.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荷产生单元30i还包括相应的放电开关ti3。
69.具体地,所述放电开关ti3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放电开关ti3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二电压v2,所述放电开关ti3的第二端与所述放电电容ci12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放电开关ti3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相应的放电脉冲信号。所述放电开关ti3可以在采用相应
的充电电容ci11对相应的放电电容ci12进行充电之前,在相应的放电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采用所述第二电压v2对相应的放电电容ci12进行放电,使得相应的放电电容ci12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二电压v2。
70.上述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各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i进行了介绍。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各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i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实现。
71.例如,请参见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压v1位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的工作电压范围内时,各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i还能够仅包括相应的待测电容cxi、第二充电开关tii1和第二放大开关tii。其中:
72.所述待测电容cxi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开关tii1和所述第二放大开关tii耦接,所述待测电容cxi的第二端接地。
73.所述第二充电开关tii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二充电开关tii1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电压v1,所述第二充电开关tii1的第二端与待测电容cxi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充电开关tii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对应的充电脉冲信号。所述第二充电开关tii1能够在对应的充电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以采用第一电压v1对相应的待测电容cxi进行充电。
74.所述第二放大开关tii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二放大开关tii的第一端与所述待测电容cxi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二放大开关tii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荷产生单元30i的输出端或与所述电荷产生单元30i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放大开关tii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对应的放大脉冲信号。所述第二放大开关tii可以在接收到的相应的放大脉冲信号的触发下闭合,使得所述电荷产生单元30i产生相应的输出电荷至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或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获取对应的输入电荷。
75.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具有第一输入、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三电压(如共模电压vcm),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可以依次对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所产生的输出电荷或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获取的输入电荷进行放大,分别输出相应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输出电压与相应的输出电荷或输入电荷成正比,以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确定所述待测电容的电容值。
76.请继续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包括相互耦接的运算放大器ca和反馈单元312。但并发明并不限于此,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77.所述运算放大器ca具有反相输入端、正相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ca的反相输入端作为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的第一输入端或与电荷放大单元31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所述运算放大器ca的正相输入端作为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的第二输入端或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且用于接收预设的第三电压,所述运算放大器ca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的输出端或与所述电荷放大单元31的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可以为共模电压vcm或其他的电压,在此不做限制。预设的第三电压可以预先设置或者系统默认。
78.所述反馈单元31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反馈单元312的第一端与所述运算放
大器ca的反相输入端耦接,所述反馈单元312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ca的输出端耦接。
79.本实施例中,所述反馈单元312为反馈电容cf。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反馈单元312还可以为反馈电阻或者反馈电容与反馈电阻的组合,或者也可以为其他等效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80.本实施例中,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中的抵消电容cc1~ccn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中的抵消电容cc1~ccn还能够不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81.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容检测电路的一种相关脉冲信号的时序图。参见图5,并结合图1至图3,在对待测电容cx1~cxn进行检测时:
82.首先,控制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中的充电开关t11~tn1和放电开关t13~tn3同时闭合。当充电开关t11~tn1闭合时,预设的第一电压v1(如电源电压vdd)同时对充电电容c111~cn11(如待测电容cx1~cxn)进行充电,使得n个充电电容c111~cn11的电压分别达到第一电压v1;当放电开关t13~tn3闭合时,第二电压v2(如地电压gnd)同时对放电电容c112~cn12(如抵消电容cc1~ccn)进行放电,使得放电电容c112~cn12的电压分别达到第二电压v2。当将充电电容c111~cn11分别充电至第一电压v1且放电电容c112~cn12放电至第二电压v2时,控制充电开关t11~tn1和放电开关t13~tn3断开。
83.接着,控制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相应的抵消开关t12~tn2闭合。当抵消开关t12~tn2闭合时,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的充电电容c111~cn11(如待测电容cx1~cxn)将分别对相应的放电电容c112~cn12(如抵消电容cc1~ccn)进行充电。在此过程中,充电电容c111~cn11的电压不断下降,而放电电容c112~cn12的电压不断上升,直至充电电容c111~cn11的电压分别与放电电容c112~cn12的电压相等时,充电电容c111~cn11将分别停止对相应的放电电容c112~cn12充电,电荷抵消操作停止,充电电容c111~cn11的电压与放电电容c112~cn12的电压达到稳定状态。此时,将充电电容c111~cn11的电压,也即放电电容c112~cn12的电压,分别记为vin1~vinn,且vin1~vinn均位于第一电压v1与第二电压v2之间。
84.当充电电容c111~cn11的电压与放电电容c112~cn12的电压达到稳定状态时,继续将抵消开关t12~tn2保持在闭合状态。
85.在充电电容c111~cn11对放电电容c112~cn12的充电操作结束且抵消开关t12~tn2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放大开关t1~tn依次闭合,电荷放大单元31依次连续地对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产生的输出电荷进行放大,并依次输出相应的输出电压vout1~voutn,相应数量的电荷将依次转移至反馈单元1021上或从所述反馈单元1021转移至所述电荷产生单元301~30n中。具体地,当电荷产生单元30i的输出电压vini大于接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的第三电压时,电荷产生单元30i将会产生相应的输出电荷转移至反馈单元1021上;当电荷产生单元30i的输出电压vini小于接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的第三电压时,电荷产生单元30i将会从反馈单元1021上获取对应的输入电荷。
86.重复上述的操作一次或多次。最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便可以计算得到相应的待测电容的基础电容值。
87.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容检测电路中,对放电电容c112~cn12的放电操作可以与对充电电容c111~cn11的充电操作同时进行或者依次进行,只要确保在充电
电容c111~cn11对相应的放电电容c112~cn12充电结束且相应的抵消开关ti1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放大开关t1~tn依次开启,使得电荷放大单元31依次对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产生的输出电荷或获取的输入电荷进行放大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所述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88.可选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充电脉冲信号相同或不同。
89.其中,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充电脉冲信号可以部分相同或者全部相同。
90.可选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抵消脉冲信号相同或不同。
91.其中,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抵消脉冲信号可以部分相同或者全部相同。
92.可选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放电脉冲信号相同或不同。
93.其中,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放电脉冲信号可以部分相同或者全部相同。
94.具体实现中,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每一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均可以对应一个触控点,通过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中每一路中的待测电容的电容变化,实现触控检测。例如,可以预先设置预设的电容与触控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可以实现触控力度检测。当然,还可以通过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实现触控面积检测,例如,在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中有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检测到被触控,则可以通过该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覆盖面积确定触控面积,m为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当然,m也通常会大于1。
95.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中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触控力度,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96.a1、获取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变化参数,得到m个电容变化参数;
97.a2、根据所述m个电容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触控力度。
98.具体的,在m个电容变化参数为m个电容值时,则可以按照预设的电容值与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m个电容值中每一电容值对应的力度,得到m个力度,再根据m个力度确定触控力度,例如,可以将m个力度进行平均运算,得到触控力度。
99.可选的,m个电容变化参数均为预设时间段的电容变化曲线,上述步骤a2,根据所述m个电容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触控力度,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00.a21、获取m个电容变化曲线;
101.a22、确定所述m个电容变化曲线中的每一电容变化曲线的均值和均方差,得到m个均值和m个均方差;
102.a23、根据预设的电容值与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m个均值对应的力度,得到m个力度;
103.a24、根据所述m个均方差确定m个权值;
104.a25、根据所述m个力度和所述m个权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触控力度。
105.其中,具体实现中,预设时间段可以预先设置或者系统默认,例如,预设时间段可以为用户可以开始按压到按压稳定时候之间的一个时间段,例如,可以为按压稳定时候之前的一个时间段,假设用户可以按压到按压稳定时候之间的一个时间段可以表示为[t1,t2],其中,t1为开始按压时候,t2为按压稳定时候,则预设时间段可以为[t1+(t2-t1)*0.8,t2],由于越靠近稳定时候,则电容越稳定。还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电容值与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电容变化曲线的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电容值。
[0106]
具体实现中,可以获取m个电容变化曲线,再确定m个电容变化曲线中的每一电容
变化曲线的均值和均方差,得到m个均值和m个均方差,例如,可以对m个电容变化曲线中的每一电容变化曲线进行均匀采样,通过采样后得到的采样点可以计算相应的均值和均方差。
[0107]
进一步的,可以根据预设的电容值与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m个均值对应的力度,得到m个力度,以及可以根据m个均方差确定m个权值,具体的,每一权值可以为均方差与m个均方差之和的比值,均方差越小,则说明越可能是用户发力的中心部位,进而,需要给予较大的权重,均方差越大,则说明并非是发力的中心部位,则可以赋予较小的权重,进而,可以根据m个力度和m个权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触控力度,如此,可以精准实现触控检测,且在触控力度检测过程中基于用户的发力部位考虑,一方面能够精准确定触控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精准确定触控位置,即对用户的触控动作进行聚焦处理。
[0108]
进一步的,通过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还可以实现触控次数、触控频率、触控频率检测。
[0109]
下面将以包括两路的电荷产生单元为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容检测电路进行介绍。
[0110]
参见图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容检测电路,包括第一路电荷产生单元601、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602和电荷放大单元603。其中,第一路电荷产生单元601的输出端和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60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荷放大单元603的输入端耦接。
[0111]
所述第一路电荷产生单元601包括第一待测电容cx1、第一抵消电容cc1、第一充电开关t11、第一放电开关t13、第一抵消开关t12和第一放大开关t1。
[0112]
第一充电开关t11的第一端与电源电压vdd耦接,第一充电开关t11的第二端与第一待测电容cx1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充电开关t11的第二端用于接收第一充电脉冲信号;第一待测电容cx1的第二端接地。
[0113]
第一放电开关t13的第一端用于接收地电压gnd,第一放电开关t13的第二端与第一抵消电容cc1的第一端耦接,第一放电开关t13的控制端用于接收预设的第一放电脉冲信号。
[0114]
第一抵消开关t12的第一端与第一待测电容cx1耦接,第一抵消开关t12的第二端与第一抵消电容cc1的第一端耦接,第一抵消开关t13的控制端用于接收预设的第一抵消脉冲信号;第一抵消电容cc1的第二端接地。
[0115]
第一放大开关t1的第一端与第一待测电容cx1的第一端及第一抵消电容cc1的第一端耦接,第一放大开关t1的第一端作为第一电荷产生单元601的输出端或与第一电荷产生单元6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放大开关t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放大脉冲信号。
[0116]
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602包括第二待测电容cx2、第二抵消电容cc2、第二充电开关t2、第二放电开关t23、第二抵消开关t22和第二放大开关t2。
[0117]
第二充电开关t21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电源电压vdd,第二充电开关t21的第二端与第二待测电容cx2的第一端耦接,第二充电开关t2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充电脉冲信号;第二待测电容cx2的第二端接地。
[0118]
第二放电开关t23的第一端用于接收地电压gnd,第二放电开关t23的第二端与第二抵消电容cc2的第一端耦接,第二放电开关t23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放电脉冲信号。
[0119]
第二抵消开关t22的第一端与第二待测电容cx2的第一端耦接,第二抵消开关t22
的第二端与第二抵消电容cc2的第一端耦接,第二抵消开关t22的控制端用于接收预设的第二抵消脉冲信号;第二抵消电容cc2的第二端接地。
[0120]
第二放大开关t2的第一端与第二待测电容cx2的第一端及第二抵消电容cc2的第一端耦接,第二放大开关t2的第二端作为第二电荷产生单元602的输出端或与第二电荷产生单元60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放大开关t2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放大脉冲信号。
[0121]
电荷放大单元603包括运算放大器ca和反馈电阻cf。其中,运算放大器ca的正相输入端与共模电压vcm耦接,所述运算放大器c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路电荷产生单元601的输出端、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602的输出端和反馈电阻cf的第一端耦接,运算放大器ca的输出端与反馈电阻cf的第二端耦接。
[0122]
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的一种相关信号的脉冲时序图。
[0123]
具体请参见图7,并结合图6,控制第一路电荷产生单元601的第一充电开关t11和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602的第二充电开关t21同时闭合,同时采用电源电压vdd对第一待测电容cx1和第二待测电容cx2进行充电。与此同时,控制第一路电荷产生单元601的第一放电开关t13和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602的第二放电开关t23同时闭合,采用地电压gnd同时对第一抵消电容cc1和第二抵消电容cc2进行放电。
[0124]
接着,当第一待测电容cx1和第二待测电容cx2充电至电源电压vdd且第一抵消电容cc1和第二抵消电容cc2均放电至地电压gnd时,控制第一充电开关t11、第二充电开关t21、第一放电开关t13、第二放电开关t23断开,并同时控制第一抵消开关t12和第二抵消开关闭合,第一待测电容cx1和第二待测电容cx2分别对第一抵消电容cc1和第二抵消电容cc2进行充电,直至第一抵消电容cc1与第一待测电容cx1的电压相等且第二抵消电容cc2与第一待测电容cx2的电压相等。
[0125]
随后,在第一抵消开关t12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第一放大开关t1闭合,电荷放大单元503对第一路电荷产生单元501产生的输出电荷进行放大,产生相应的输出电压vout1。之后,同时断开第一抵消开关t12和第一放大开关t1。
[0126]
在第一放大开关t1闭合之后且断开之前,控制第二抵消开关t22闭合,第二待测电容cx2对第二抵消电容cc2进行充电,直至第二抵消电容cc2与第二待测电容cx2的电压相等。
[0127]
之后,在第二抵消开关t22处于闭合状态且第一抵消开关t12和第一放大开关t1同时断开时,控制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602的第二放大开关t2闭合,电荷放大单元603对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602产生的输出电荷进行放大,产生相应的输出电压vout2。
[0128]
最后,同时断开第二抵消开关t22和第二放大开关t2。至此,完成一次对第一待测电容cx1和第二待测电容cx2的检测操作。
[0129]
重复上述的操作一次或多次。
[0130]
图8示出了图6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的又一种相关信号的脉冲时序图。与图7不同的是,第一路电荷产生单元601和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602的放电操作不再同时进行而是依次进行。
[0131]
请参见图8,并结合图6,控制第一路电荷产生单元601的第一充电开关t11和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602的第二充电开关t21同时闭合,采用电源电压vdd同时对第一待测电容cx1和第二待测电容cx2进行充电。与此同时,控制第一路电荷产生单元601的第一放电开关
t13闭合,采用地电压gnd对第一抵消电容cc1进行放电。
[0132]
接着,控制第一充电开关t11、第二充电开关t22和第一放电开关t13断开,并控制第一抵消开关t12闭合,第一待测电容cx1对第一抵消电容cc1进行充电,直至第一抵消电容cc1与第一待测电容cx1的电压相等。
[0133]
在控制第一抵消开关t12闭合的同时,控制第二放电开关t23闭合,采用地电压gnd对第二抵消电容cc2进行放电。
[0134]
随后,在第一抵消开关t12处于闭合状态时,控制第一放大开关t1闭合,电荷放大单元603以对第一路电荷产生单元601产生的输出电荷进行放大,产生相应的输出电压vout1,并于之后,控制第一抵消开关t12和第一放大开关t1同时断开。
[0135]
在第一放大开关t1闭合之后且断开之前,在第二抵消电容cc2放电至地电压gnd时,控制第二放电开关t23断开,并控制第二抵消开关t22闭合,使得第二待测电容cx2对第一抵消电容cc2进行充电。
[0136]
之后,在第二待测电容cx2对第一抵消电容cc2充电结束,也即第二待测电容cx2的电压与第一抵消电容cc2的电压相等时,继续将第二抵消开关t12保持在闭合状态。
[0137]
随后,当第二抵消开关t12处于闭合状态且第一抵消开关t12和第一放大开关t1同时断开时,控制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502的放大开关t2闭合,电荷放大单元503对第二路电荷产生单元502产生的输出电荷进行放大,产生相应的输出电压vout2。
[0138]
从上述的描述可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待测电容cx1和第二待测电容cx2的充电操作可以同时进行,而对第一抵消电容cc1和第二抵消电容cc2的放电操作可以与对第一待测电容cx1和第二待测电容cx2的充电操作同时进行或者依次进行,只要确保电荷放大单元503可以依次对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301~30n产生的输出电荷进行放大即可。
[0139]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触摸装置,触摸装置包括所述的电容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电容检测电路请参见前述部分的介绍,不再赘述。
[0140]
所述触摸装置可以为电容式触摸装置,如互电容式触摸装置或自电容式触摸装置等。
[0141]
在基于互电容的触摸系统中,触摸屏可包括(例如)驱动区及感测区,诸如驱动线(或称驱动电极)及感测线(或称检测电极)。作为一个示例,驱动线可形成多行,而感测线可形成多列(例如,正交)。触摸像素可设置于行与列的交叉点处。在操作期间,可用交流信号(ac)波形来激励所述行,且互电容可形成于该触摸像素的行与列之间。在一物件接近该触摸像素时,耦合于该触摸像素的行与列之间的一些电荷可改为耦合至该物件上。耦合于该触摸像素上的电荷的此减少可导致行与列之间的互电容的净减少及耦合于该触摸像素上的ac波形的减少。电荷耦合ac波形的此减少可由触摸系统检测并测量以判定是否有触摸,以及该物件在该触摸屏上的触摸位置。
[0142]
对于互容式触摸屏,所述待测电容是所述互容式触摸屏上的检测电极和驱动电极形成的。
[0143]
相对地,在基于自电容的触摸系统中,每一触摸像素可由形成对地的自电容的个别电极形成。在一物件接近该触摸像素时,另一对地电容(capacitance to ground)可形成于该物件与该触摸像素之间。该另一对地电容可导致该触摸像素所经受的自电容的净增加。此自电容增加可由触摸系统检测并测量以判定是否有触摸,以及该物件在触摸该触摸
屏时的位置。对于自容式触摸屏,所述待测电容是所述触摸屏上的检测电极和地形成的,或者所述待测电容是所述触摸屏上的检测电极和外部对象形成的。所述外部对象例如但不局限于为用户的手指等导电物体。
[0144]
本技术的触摸装置的触摸面板可以为显示面板上方外挂的触摸屏,也可集成在显示面板内(incell)等,这些技术方案都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145]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的触摸装置。
[0146]
请参阅图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电容检测电路,或者,触摸装置,该电容检测电路,或者,触摸装置包括上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本触摸检测方法包括:
[0147]
901、获取存在被触摸的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变化参数,得到m个电容变化参数,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包括所述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
[0148]
902、根据所述m个电容变化参数确定触控力度。
[0149]
具体的,在m个电容变化参数为m个电容值时,则可以按照预设的电容值与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m个电容值中每一电容值对应的力度,得到m个力度,再根据m个力度确定触控力度,例如,可以将m个力度进行平均运算,得到触控力度。
[0150]
其中,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每一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均可以对应一个触控点,通过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中每一路中的待测电容的电容变化,实现触控检测。例如,可以预先设置预设的电容与触控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可以实现触控力度检测。当然,还可以通过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实现触控面积检测,例如,在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中有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检测到被触控,则可以通过该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覆盖面积确定触控面积,m为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当然,m也通常会大于1。
[0151]
可选的,m个电容变化参数均为预设时间段的电容变化曲线,上述步骤902,根据所述m个电容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触控力度,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152]
21、获取m个电容变化曲线;
[0153]
22、确定所述m个电容变化曲线中的每一电容变化曲线的均值和均方差,得到m个均值和m个均方差;
[0154]
23、根据预设的电容值与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m个均值对应的力度,得到m个力度;
[0155]
24、根据所述m个均方差确定m个权值;
[0156]
25、根据所述m个力度和所述m个权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触控力度。
[0157]
其中,具体实现中,预设时间段可以预先设置或者系统默认,例如,预设时间段可以为用户可以开始按压到按压稳定时候之间的一个时间段,例如,可以为按压稳定时候之前的一个时间段,假设用户可以按压到按压稳定时候之间的一个时间段可以表示为[t1,t2],其中,t1为开始按压时候,t2为按压稳定时候,则预设时间段可以为[t1+(t2-t1)*0.8,t2],由于越靠近稳定时候,则电容越稳定。还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电容值与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电容变化曲线的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电容值。
[0158]
具体实现中,可以获取m个电容变化曲线,再确定m个电容变化曲线中的每一电容变化曲线的均值和均方差,得到m个均值和m个均方差,例如,可以对m个电容变化曲线中的每一电容变化曲线进行均匀采样,通过采样后得到的采样点可以计算相应的均值和均方
差。
[0159]
进一步的,可以根据预设的电容值与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m个均值对应的力度,得到m个力度,以及可以根据m个均方差确定m个权值,具体的,每一权值可以为均方差与m个均方差之和的比值,均方差越小,则说明越可能是用户发力的中心部位,进而,需要给予较大的权重,均方差越大,则说明并非是发力的中心部位,则可以赋予较小的权重,进而,可以根据m个力度和m个权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触控力度,如此,可以精准实现触控检测,且在触控力度检测过程中基于用户的发力部位考虑,一方面能够精准确定触控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精准确定触控位置,即对用户的触控动作进行聚焦处理。
[0160]
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触摸检测方法,获取存在被触摸的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变化参数,得到m个电容变化参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包括所述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根据m个电容变化参数确定触控力度,如此,可以实现触摸力度检测,另外,还可以进行防误触操作。
[0161]
进一步的,通过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还可以实现触控次数、触控频率、触控频率检测。
[0162]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地,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应用于电子设备,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0163]
获取存在被触摸的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变化参数,得到m个电容变化参数,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包括所述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
[0164]
根据所述m个电容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触控力度。
[0165]
具体的,在m个电容变化参数为m个电容值时,则可以按照预设的电容值与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m个电容值中每一电容值对应的力度,得到m个力度,再根据m个力度确定触控力度,例如,可以将m个力度进行平均运算,得到触控力度。
[0166]
其中,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每一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均可以对应一个触控点,通过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中每一路中的待测电容的电容变化,实现触控检测。例如,可以预先设置预设的电容与触控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映射关系可以实现触控力度检测。当然,还可以通过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实现触控面积检测,例如,在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中有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检测到被触控,则可以通过该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覆盖面积确定触控面积,m为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当然,m也通常会大于1。
[0167]
可选的,m个电容变化参数均为预设时间段的电容变化曲线,在所述根据所述m个电容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触控力度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0168]
获取m个电容变化曲线;
[0169]
确定所述m个电容变化曲线中的每一电容变化曲线的均值和均方差,得到m个均值和m个均方差;
[0170]
根据预设的电容值与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m个均值对应的力度,得到m个力度;
[0171]
根据所述m个均方差确定m个权值;
[0172]
根据所述m个力度和所述m个权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触控力度。
[0173]
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电子设备,获取存在被触摸的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变化参数,得到m个电容变化参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包括所述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根据m个电容变化参数确定触控力度,如此,可以实现触摸力度检测,另外,还可以进行防误触操作。
[0174]
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种触摸检测装置11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触摸检测装置1100,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1100包括:获取单元1101和确定单元1102,其中,
[0175]
所述获取单元1101,用于获取存在被触摸的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变化参数,得到m个电容变化参数,所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包括所述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
[0176]
所述确定单元1102,用于根据所述m个电容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触控力度。
[0177]
可选的,m个电容变化参数均为预设时间段的电容变化曲线,在所述根据所述m个电容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触控力度方面,所述确定单元1102具体用于:
[0178]
获取m个电容变化曲线;
[0179]
确定所述m个电容变化曲线中的每一电容变化曲线的均值和均方差,得到m个均值和m个均方差;
[0180]
根据预设的电容值与力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m个均值对应的力度,得到m个力度;
[0181]
根据所述m个均方差确定m个权值;
[0182]
根据所述m个力度和所述m个权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触控力度。
[0183]
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触摸检测装置,获取存在被触摸的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的电容变化参数,得到m个电容变化参数,n路的电荷产生单元包括所述m路的电荷产生单元,根据m个电容变化参数确定触控力度,如此,可以实现触摸力度检测,另外,还可以进行防误触操作。
[0184]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摸检测装置的各程序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185]
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门锁等。为了实现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除了包括以上所示例的模块或组件外,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必须的模块或组件。以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其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扬声器、麦克风、电池等。
[0186]
虽然本技术披露如上,但本技术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0187]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装置。
[0188]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
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装置。
[0189]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0190]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191]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0192]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93]
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94]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95]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0196]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