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Qt的林草信息监测系统

文档序号:26030265发布日期:2021-07-27 13:3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Qt的林草信息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qt的林草信息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一个绿色、可持续的林草环境对于生态环境、水利建设以及生态文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林草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浑浊物的浓度,同时还可以调节环境的温度,降低风速,如大兴安岭的林草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挡西伯利亚寒流和冷风的作用,林草还可以稳定河流的流径,减缓雨水的冲刷,有效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同时林草的绿色持续发展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林草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生态建设十分重要,但是很多因素威胁着林草生态系统,如森林火灾的发生、气象灾害的降临、病虫害的侵袭等。以上的情况人们一旦发现的不及时,就会对林草系统产生极大的危,进而对当地甚至地区乃至世界的气候产生影响,因此对林草的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我们可以监测林草的环境信息,如林区干湿度、温度、风速、风向等,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送到观测点,由值班人员进行判断分析,确保林草环境处于安全状态,及时获取林草的监测信息,对于保护林草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林草监测中,大多数都是监测林草覆盖率,很少涉及监测温湿度以及风力风向,如专利cn205582007u设计的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林草覆盖率远程监测系统,使用卫星遥感技术采集了林草覆盖率信息,但是并没有收集其他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林草监测中,大多数都是监测林草覆盖率,很少涉及监测温湿度以及风力风向,如专利cn205582007u设计的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林草覆盖率远程监测系统,使用卫星遥感技术采集了林草覆盖率信息,但是并没有收集其他信息的情况,特提供一种基于qt的林草信息监测系统,使其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qt的林草信息监测系统,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部拆卸连接有机器人躯干,所述机器人躯干顶部中部固定连接且连通有头部支撑块,所述头部支撑块顶部固定连接且连通有机器人头部,所述机器人头部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机器人头部底部中部开设有信息收集口,所述机器人头部内部靠近两个摄像头的位置均设置有红外热像仪,所述机器人头部内部底部中部固定连接有风力风速检测装置,所述风力风速检测装置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风力风速检测装置远离温度检测装置一侧固定连接有湿度检测装置,所述头部支撑块内部固定连接有信息处理装置,所述机器人躯干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信息传输装置,所述机器人躯干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信息显示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均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杆靠近机器人躯干一侧顶部均设置有稳固夹块,每个所述稳固夹块均与对应支撑杆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稳固夹块均与机器人躯干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支撑板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支撑腿,每个所述支撑腿顶端均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腿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每个所述万向轮均与对应支撑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头部两侧均设置有gprs定位装置,每个所述gprs定位装置均与机器人头部固定连接,所述机器人躯干中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机器人躯干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稳固夹块靠近机器人躯干一侧均设置有防护垫,每个所述防护垫均与对应稳固夹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机器人本体进行防护稳固,并且可以有效的对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风力风向信息等多种信息进行收集,在对信息处理后,把信息传送并显示在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是通过qt/embedded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出来的,qt是专门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界面开发平台,有完整的c++程序工具包,开源且跨平台,使用qt开发界面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基于qt的林草信息监测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基于qt的林草信息监测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基于qt的林草信息监测系统的稳固夹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基于qt的林草信息监测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基于qt的林草信息监测系统的信息收集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板;2、安装座;3、机器人躯干;4、头部支撑块;5、机器人头部;6、摄像头;7、信息收集口;8、红外热像仪;9、风力风速检测装置;10、温度检测装置;11、湿度检测装置;12、信息处理装置;13、信息传输装置;14、信息显示装置;15、支撑杆;16、稳固夹块;17、支撑腿;18、万向轮;19、防护垫;20、gprs定位装置;21、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5,一种基于qt的林草信息监测系统,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安装座2顶部拆卸连接有机器人躯干3,机器人躯干3顶部中部固定连接且连通有头部支撑块4,头部支撑块4顶部固定连接且连通有机器人头部5,机器人头部5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摄像头6,机器人头部5底部中部开设有信息收集口7,机器人头部5内部靠近两个摄像头6的位置均设置有红外热像仪8,机器人头部5内部底部中部固定连接有风力风速检测装置9,风力风速检测装置9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10,风力风速检测装置9远离温度检测装置10一侧固定连接有湿度检测装置11,头部支撑块4内部固定连接有信息处理装置12,机器人躯干3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信息传输装置13,机器人躯干3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信息显示装置14。

每个支撑板1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支撑腿17,每个支撑腿17顶端均与支撑板1固定连接,每个支撑腿17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18,每个万向轮18均与对应支撑腿17固定连接,机器人头部5两侧均设置有gprs定位装置20,每个gprs定位装置20均与机器人头部5固定连接,机器人躯干3中部设置有显示屏21,显示屏21与机器人躯干3固定连接,支撑板1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15,每个支撑杆15均与支撑板1固定连接,每个支撑杆15靠近机器人躯干3一侧顶部均设置有稳固夹块16,每个稳固夹块16均与对应支撑杆15固定连接,每个稳固夹块16均与机器人躯干3卡接,每个稳固夹块16靠近机器人躯干3一侧均设置有防护垫19,每个防护垫19均与对应稳固夹块16固定连接。

具体的,使用时,通过机器人头部5上的摄像头6和红外热像仪8对林草覆盖信息进行收集采集,通过机器人头部5上的信息收集口7将空气送入机器人头部5内部,通过风力风速检测装置9内的风力风速传感器对周围环境的风力风速进行实时检测和数据传输,通过温度检测装置10内的温度传感器对周围环境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和数据传输,通过湿度检测装置11内的空气湿度传感器对周围环境的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和数据传输,然后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2内的信息处理模块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转换,然后通过信息传输装置13内的信息传输模块将信息数据传送至信息显示模块。

具体的,图4为整个林草信息检测系统的结构图,一共分为四个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息传输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其中信息采集模块收集林草的实时环境的信息,包括温湿度、风力风速、实时图像和红外图像,信息处理模块把这些收集到的信号进行a/d转换,然后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将信息传送给信息显示模块即显示终端进行显示。

具体的,信息采集模块包括三个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测量林草环境下的实时温度,空气湿度传感器测量空气的干湿度,风力风速传感器测量实时风力风速,另外有摄像机获取林草环境的实时画面,红外热像仪采集红外图像,同时使用gprs定位,可以实时获取林草巡检机器人所处位置,采集模块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具体的,信息传输模块采用的是无线传输,林草巡检机器人在野外工作通过无线传输可行性更高,5g技术迅速发展,通讯建立更为方便。

具体的,信息显示模块使用的是qt开发平台,qt开发界面内会显示实时温度、湿度以及风向风速等信息,还可以通过点击按钮显示巡检机器人所处环境的实时图像和红外图像,也可以调用地图显示巡检机器人的实时位置,方便我们了解发生情况的具体位置,在意外发生是及时赶到并采取措施。

在显示终端,进入图像视图或者红外视图时,我们可以进行指令的发送,控制巡检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