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塌落度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7306发布日期:2021-10-30 11:0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塌落度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塌落度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塌落度测试仪。


背景技术:

2.用一个上口100mm、下口200mm、高300mm喇叭状的坍落度桶,灌入混凝土分三次填装,每次填装后用捣锤沿桶壁均匀由外向内击25下,捣实后,抹平。然后拔起桶,混凝土因自重产生塌落现象,用桶高减去塌落后混凝土最高点的高度,称为坍落度。
3.现有相关技术方案中对混凝土进行塌落度测试主要通过人工对塌落度测试筒进行提升,人工提升塌落度测试筒时,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快速准确的提升塌落度测试筒,从而容易对实验的数据产生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准确的提升塌落度测试筒,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塌落度测试仪。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塌落度测试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混凝土塌落度测试仪,包括底板和塌落度测试筒,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块相对且竖直设置的侧挡板,两块所述侧挡板远离底板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横板,所述塌落度测试筒放置于底板上且位于两块所述侧挡板之间,两块所述侧挡板与塌落度测试筒之间分别设置有一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移动并对塌落度测试筒进行夹持的夹持半环以及竖向滑移连接于侧挡板上且用于对夹持半环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两组所述夹持机构中的夹持半环相互对接并合围成用于对塌落度测试筒进行紧固的紧固孔,所述横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塌落度测试筒进行竖向定向提升的提升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水平方向移动的两个夹持半环对塌落度测试筒进行夹持,通过支撑组件对夹持半环进行支撑,保证夹持半环对塌落度测试筒的夹持稳定性,采用提升机构,对塌落度测试筒进行定向的竖向提升,由于支撑组件只能沿着侧挡板的高度方向定向的滑动,由此使得塌落度测试筒在提升的时候也是定向的向上进行提升,由此便于准确的提升塌落度测试筒,减少了实验数据的误差。
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向滑移连接于侧挡板上的支撑套管、套设于支撑套管内且沿支撑套管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的支撑杆以及用于使支撑杆与支撑套管保持相对固定的固定件,所述支撑杆位于支撑套管外的一端与夹持半环背离塌落度测试筒的一端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在支撑套管内可以往复的滑动设置,便于支撑杆带着夹持半环向塌落度测试筒的方向靠近或远离,支撑杆带着夹持半环向塌落度测试筒的方向靠近时对塌落度测试筒进行夹持,通过固定件使支撑杆和支撑套管两者之间保持固定,从而使支撑杆、支撑套管和夹持半环连接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套管的外壁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支撑套管于让位孔的位置处连接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朝向支撑杆的一侧固设有弹性块,所述弹性片往支撑套管内形变并使弹性块贴合于支撑杆的外壁,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套筒,所述支撑套管的外周壁于让位孔的位置处周向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套筒套设于支撑套管上且对弹性片进行挤压,所述螺纹套筒与支撑套管螺纹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纹套管,使螺纹套管沿着支撑套管的轴线方向进行螺纹传动,螺纹套管在移动的同时压着弹性片,使弹性片向让位孔内形变,弹性片形变后通过弹性块对支撑杆进行压紧,由于螺纹套管与支撑套管之间螺纹连接具有自锁功能,在撤去外力作用时,螺纹套管可以稳定的套设在支撑套管上,从而保证弹性块对支撑杆的压紧作用。
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块所述侧挡板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侧挡板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套管远离塌落度测试筒的一端固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位于导向槽内且沿导向槽的延伸滑移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套管在竖向滑动的同时,支撑套管沿着导向槽特定的轨道进行滑动,可以保证支撑套管定向滑动。
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两根分别竖向穿设于导向槽内且分别与两个导向块相连接设置的提升杆、固设于两根提升杆之间且位于横板上方的提升板以及用于控制提升板向远离或靠近横板方向竖向移动的提升组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提升组件,将提升板往远离横板的方向进行移动,提升板在移动的时候,通过两根提升杆同时带着两根支撑套管在导向槽内进行滑动,从而完成对塌落度测试筒的提升工作。
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板上间隔固设有两个耳板,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回转连接于两个耳板之间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包括螺纹方向相反设置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二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与第二螺纹块相互靠近或远离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块与提升板之间铰接有第一顶升杆,所述第二螺纹块与提升板之间铰接有第二顶升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使得第一螺纹块和第二螺纹块在螺纹杆上相互靠近或远离,第一螺纹块和第二螺纹块相互靠近的时候,第一顶升杆和第二顶升杆会相互收拢并逐渐的趋于竖直,在这个过程中便可以顶着顶升板向远离横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塌落度测试筒的提升。
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出耳板外且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设有手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手轮便于对转动轴进行控制,通过转动轴带着螺纹杆在两个耳板之间进行转动。
2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片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片围绕支撑套管的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让位孔设置为与弹性片相对应的多个。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片围绕支撑套管的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分布,使得支撑杆在支撑套管内的受力点均匀,提高支撑杆在支撑套管内的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驱动组件,控制往复丝杠在侧挡板的导向槽内进行转动,由于往复丝杠竖向设置,螺纹套在导向槽内只能顺着往复丝杠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设置,螺纹套在竖向移动的同时通过联动组件同步将塌落度测试筒向上进行提升,由于螺纹套的定向移动,使得塌落度测试筒在提升的时候也是定向的向上进行提升,由此便于准确的提升塌落度测试筒,减少了实验数据的误差;
24.2.通过对定位螺栓进行转动,可以实现定位螺栓在定位螺纹孔内的竖向下移或上移,定位螺栓向下移动并使其端部压紧于滑移槽的槽底,此时滑移板无法自由的在底板上滑动,由此实现对侧挡板滑动后的定位。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混凝土塌落度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支撑套管、螺纹套筒和支撑杆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提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提升板、铰接座、第一顶升杆和第二顶升杆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底板;2、塌落度测试筒;21、漏斗;3、侧挡板;31、横板;311、耳板;32、导向槽;41、夹持半环;42、支撑组件;421、支撑套管;4211、让位孔;422、支撑杆;423、螺纹套筒;5、弹性片;51、弹性块;6、滑移板;61、导向块;71、提升杆;72、提升板;721、铰接座;73、提升组件;731、螺纹杆;7311、第一螺纹段;7312、第二螺纹段;732、第一螺纹块;733、第二螺纹块;734、第一顶升杆;735、第二顶升杆;7351、下铰接部;7352、上铰接部;8、转动轴;81、手轮;9、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塌落度测试仪,参照图1,包括底板1和塌落度测试筒2,底板1设置为矩形,塌落度测试筒2放置于底板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塌落度测试筒2竖直放置,塌落度测试筒2的上端设置为小口,塌落度测试筒2的上端固设有漏斗21,漏斗21与塌落度测试筒2共轴线设置。
33.参照图1,在底板1上设置有两块侧挡板3,两块侧挡板3相对且竖直设置,两块侧挡板3沿底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塌落度测试筒2位于两块侧挡板3之间,两块侧挡板3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横板31,两块侧挡板3和横板31整体呈u型设置。
34.参照图1、图2,两块侧挡板3与塌落度测试筒2之间分别对称设置有一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半环41和支撑组件42,夹持半环41与塌落度测试筒2的上端相适配,夹持半环41的内曲面贴合于塌落度测试筒2上端的外壁,两组夹持机构中的夹持半环41相互对接并合围成紧固孔,紧固孔套设于塌落度测试筒2的上端并且进行夹持。
35.参照图1、图2,支撑组件42包括支撑套管421、支撑杆422以及固定件,支撑套管421位于侧挡板3和塌落度测试筒2之间,支撑套管421水平设置,支撑套管421垂直于侧挡板3。支撑杆422的一端与夹持半环41的外曲面固定连接,支撑杆422的另一端套设于支撑套管
421内且沿支撑套管421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设置。通过支撑杆422在支撑套管421内的往复移动,来带着夹持半环41向塌落度测试筒2进行靠近或远离。
36.参照图1、图2,支撑套管421上远离侧挡板3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让位孔4211,多个让位孔4211围绕支撑套管421的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分布。支撑套管421于让位孔4211的位置处固设有弹性片5,弹性片5与让位孔4211一一对应设置,弹性片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让位孔4211内的侧壁上,弹性片5向平行于支撑套管421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弹性片5远离其与支撑套管421连接的一端往远离支撑套管421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弹性片5倾斜出让位孔4211外的一端固设有弹性块51,弹性块51位于弹性片5朝向支撑套管421的一侧上。固定件包括螺纹套筒423,支撑套管421的外周壁于让位孔4211的位置处周向设置有外螺纹,螺纹套筒423套设于支撑套管421上且与支撑套管421螺纹连接,多个弹性片5位于螺纹套筒423内。螺纹套筒423沿着支撑套管421的轴线方向螺纹前进时,螺纹套筒423的内壁对多个弹性片5进行挤压,使弹性片5往让位孔4211内形变并使弹性块51贴合于支撑杆422的外壁上,从而使得支撑杆422固定在支撑套管421内。
37.参照图3,两块侧挡板3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32,导向槽32沿侧挡板3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两块侧挡板3上的导向槽32的槽口相对设置,位于同一块侧挡板3上的导向槽32设置为两条,两条导向槽32沿侧挡板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支撑套管421远离塌落度测试筒2的一端固设有滑移板6,滑移板6的长端方向与侧挡板3的长度方向一致,滑移板6贴合于侧挡板3上,滑移板6贴合于侧挡板3的一侧上固设有两个导向块61,两个导向块61与两条导向槽32一一对应设置,导向块61位于导向槽32内且沿导向槽32的延伸方向滑移设置。
38.参照图3、图4,横板31上设置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杆71、提升板72和提升组件73,提升杆71设置为四根且与侧挡板3上的导向槽32相对应设置,提升杆71位于导向槽32内且提升杆71的一端与导向块61固定连接,提升杆71的另一端竖直向上且贯穿侧挡板3。提升板72位于横板31的上方位置处,提升板72水平设置,四根提升杆71的上端延伸出侧挡板3外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提升板72的下表面上。
39.参照图3、图4,提升组件73设置于提升板72和横板31之间,提升组件73包括螺纹杆731、第一螺纹块732、第二螺纹块733、第一顶升杆734和第二顶升杆735,在横板31的上表面上固设有两个耳板311,两个耳板311沿横板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螺纹杆731位于两个耳板311之间,螺纹杆731的轴线方向与横板31的长度方向一致,螺纹杆7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耳板311相对的侧壁回转连接。螺纹杆731包括第一螺纹段7311和第二螺纹段7312,第一螺纹段7311和第二螺纹段7312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第一螺纹块732与第一螺纹段7311相对应且螺纹连接,第二螺纹块733与第二螺纹段7312相对应且螺纹连接,第一螺纹块732和第二螺纹块733相互靠近或远离设置。
40.参照图4、图5,第一顶升杆734设置于第一螺纹块732和提升板72之间,第二顶升杆735设置于第二螺纹块733和提升板72之间,提升板72朝向横板31的一侧固设有铰接座721,铰接座721设置为u型,铰接座721背离其开口端的一侧与提升板72固定连接,第一顶升杆734设置为两根,两根第一顶升杆734分别位于第一螺纹块732上相对的两侧,第一顶升杆734的一端与第一螺纹块732铰接,第一顶升杆734的另一端位于铰接座721内。
41.参照图4、图5,第二顶升杆735包括呈u型设置的下铰接部7351和上铰接部7352,第
二螺纹块733位于下铰接部7351的开口端内,第二螺纹块733相对的两侧分别与下铰接部7351内相对的侧壁铰接设置,上铰接部7352的一端与下铰接部7351背离其开口端的一端固定连接,上铰接部7352的另一端位于铰接座721内且位于两根第一顶升杆734之间。铰接座721内铰接有铰接轴9,铰接轴9穿设于上铰接部7352和两根第一顶升杆734后的两端分别与铰接座721内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铰接轴9与第一顶升杆734和上铰接部7352均固定连接。
42.参照图4、图5,通过第一螺纹块732和第二螺纹块733相互靠近,第一顶升杆734和第二顶升杆735相互靠近并且逐渐的趋于竖直,第一顶升杆734和第二顶升杆735在趋于竖直时便顶着提升板72往上提升。
43.参照图4,螺纹杆731的一端延伸出耳板311外且固定连接有转动轴8,转动轴8上固设有手轮81。
4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对塌落度测试筒2进行提升时,手动摇动手轮81,使手轮81带着转动轴8进行转动,转动轴8带着螺纹杆731进行自转,螺纹杆731在自转的时候,第一螺纹块732和第二螺纹块733相互靠近,在第一螺纹块732和第二螺纹块733相互靠近的作用下,第一顶升杆734和第二顶升杆735也也相互收拢并逐渐的趋于竖直,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顶升杆734和第二顶升杆735顶着提升板72往上进行移动,提升板72在移动的同时通过提升杆71拉着导向块61在导向槽32内竖向的上移,导向块61通过支撑套管421和支撑杆422带着塌落度测试筒2定向的上移,由此将塌落度测试筒2定向的向上提升,从而保证了该实验的顺利实施,也保证了该实验的准确性。
4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