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总成载荷信号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2116发布日期:2021-12-12 21: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减振器总成载荷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减振器总成本体(1),所述减振器总成本体(1)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安装孔一(2)、安装孔二(3)、安装孔三(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一(2)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应变片安装槽一(5)、应变片安装槽二(6),所述安装孔二(3)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应变片安装槽三(7)、应变片安装槽四(8),所述安装孔三(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应变片安装槽五(9)、应变片安装槽六(10),所述应变片安装槽一(5)、应变片安装槽二(6)、应变片安装槽三(7)、应变片安装槽四(8)、应变片安装槽五(9)、应变片安装槽六(10)处分别布置有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第二组应变片传感器、第三组应变片传感器、第四组应变片传感器、第五组应变片传感器、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每组应变片传感器的位置分为外侧和内侧,且每侧分正负极,所述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分为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1a)、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1b)、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1c)、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1d),所述第二组应变片传感器分为第二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2a)、第二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2b)、第二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2c)、第二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2d),所述第三组应变片传感器分为第三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3a)、第三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3b)、第三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3c)、第三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3d),所述第四组应变片传感器分为第四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4a)、第四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4b)、第四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4c)、第四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4d),所述第五组应变片传感器分为第五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5a)、第五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5b)、第五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5c)、第五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5d),所述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分为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6a)、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6b)、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6c)、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6d),六组应变片传感器的正负极串连形成一个信号正极、一个信号负极、一个电源正极、一个电源负极的信号收集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总成载荷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1a)、第二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2a)、第三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3a)、第四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4a)、第五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5a)、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6a)依次串联,所述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1b)、第二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2b)、第三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3b)、第四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4b)、第五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5b)、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6b)依次串联,所述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1c)、第二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2c)、第三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3c)、第四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4c)、第五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5c)、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6c)依次串联,所述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1d)、第二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2d)、第三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3d)、第四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4d)、第五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5d)、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6d)依次串联,所述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1a)与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1b)串联且之间连接信号正极,所述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6c)与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6d)串联且之间连接信号负极,所述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负极(16b)与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正极(11c)串联且之间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第六组应变片传感器外侧正极(16a)与第一组应变片传感器内侧负极(11d)串联且之间连接电源负极,所谓正负极为应变片的主应力与辅应力方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器总成载荷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减振器总成本体,减振器总成本体上分布有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安装孔三,安装孔一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应变片安装槽一、应变片安装槽二,安装孔二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应变片安装槽三、应变片安装槽四,安装孔三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应变片安装槽五、应变片安装槽六,每个应变片安装槽处均设有一组应变片传感器,每组应变片传感器的位置分为外侧和内侧,且每侧分正负极,六组应变片传感器的正负极串连形成一个信号正极、一个信号负极、一个电源正极、一个电源负极的信号收集单元;本实用新型能获取客观准确的载荷信号,提升虚拟设计的准确性,减少工程变更的次数,节约开发时间和成本,提升车辆开发效率。车辆开发效率。车辆开发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田德明 杨辉 陈良 周亮 杨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麦格纳斯太尔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6
技术公布日:2021/12/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