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和热电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7339发布日期:2022-05-18 11:1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和热电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和热电偶。


背景技术:

2.作为常见的温度测量仪表的测温元件,热电偶被用于对温度的直接测量,因而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客户往往是采用手工安装的方法对热电偶与电磁阀进行装配连接,安装时很容易因为缺少对应的限位部件而使得热电偶并不完全沿竖直插入,并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导致插入所需力增加,增加了实际操作难度;伴随着倾斜度的产生,对应还使得热电偶的部分连接结构与电磁阀的接触点减少,接触电阻升高;并且现有的热电偶连接件往往手持部为在竖直方向上呈平滑的金属件,劳动强度较大,不易进行批量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包括:
4.弹性连接套,所述弹性连接套呈圆筒状套体结构;
5.塑性连接套,所述塑性连接套套设于所述弹性连接套内;
6.管状插座,所述管状插座套设于所述塑性连接套内;
7.其中,所述弹性连接套、所述塑性连接套和所述管状插座均同轴设置,所述弹性连接套的一侧还由上至下贯穿地开设有一缺口,所述弹性连接套的下部向内凸出形成有至少两卡脚,两所述卡脚均与所述塑性连接套的中部的外壁相卡接。
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塑性连接套的中部的外壁向外环向延伸形成有第一限位环,所述塑性连接套的下部的外壁向外环向延伸形成有第一接触台,所述塑性连接套的下部的外壁还向外环向延伸形成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接触台的上表面的外缘形成有第一阶梯面,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形成一限位环槽,两所述卡脚均卡接于所述限位环槽内,且所述弹性连接套的一侧的下缘抵于所述第一阶梯面上。
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塑性连接套由上至下贯穿地开设有一安装腔,所述管状插座卡接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上连接通道、中连接通道和下连接通道,所述上连接通道的内径和所述下连接通道的内径均大于所述中连接通道的内径,所述上连接通道和所述中连接通道的连接位置处形成一朝上设置的第二阶梯面,所述管状插座的上部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有至少两抵脚,两所述抵脚均抵于所述第二阶梯面上。
1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塑性连接套的上部形成有连接端。
1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状插座的下端与一补偿导线连接。
1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套的另一侧的下缘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
部,所述连接部与一接地导线连接。
1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延伸段和包围段,所述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弹性连接套的另一侧的下缘连接,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包围段连接,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延伸段的一端向下并朝向远离所述弹性连接套的一端设置,所述包围段竖直向下设置,且所述包围段上由上至下依次形成有两夹臂部,所述包围段呈半包围地设置于所述接地导线的一侧上,且两所述夹臂部均包围于所述接地导线的另一侧上,且两所述夹臂部之间具有一定间隔。
1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塑性连接套的下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塑性连接套的上部的外径,且所述第一接触台的外径大于所述塑性连接套的下部的外径,且所述第一接触台的下端至所述第一接触台的下部的外壁处呈弧形 r角设置。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电偶,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同轴热电偶连接件,还包括:电磁阀、阀座和附加套,所述电磁阀的下端伸入于所述阀座的上部设置,所述附加套的上端伸入于所述阀座的下部设置,且所述附加套的上端抵于所述电磁阀的下端,所述附加套的下端伸入于所述弹性限位套的上部内,所述弹性连接套的上部形成有至少一内凹部,每一所述内凹部均朝向所述弹性连接套的内侧凸出设置,所述内凹部的内侧与所述附加套的外侧相抵设置,所述电磁阀的下端的中部具有一向下延伸设置的插针,所述插针插入地设置于所述管状插座的上部内。
1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塑性连接套的上端凸出于所述弹性连接套的上端设置,所述塑性连接套的上端沿环向向外凸出形成有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下端形成有一环形限位面,所述附加套的下部的内缘向内凸出设置并形成有一朝上设置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环形限位面相抵设置。
17.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在保证了热电偶的自身结构的稳定的同时,更为适于与对应的电磁阀进行装配,保证了接触传导和离脱强度,便于用户进行安装和拆卸,并通过塑性连接套的下部r角设计作为用户安装的手持施力部进一步改善安装体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生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的第一角度整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的第二角度整体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的第三角度整体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的弹性连接套第一角度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的弹性连接套第二角度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的管状插座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的塑性连接套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的第一角度剖面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热电偶连接件的第二角度剖面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电偶的剖面示意图。
28.附图中:
29.1、弹性连接套;2、塑性连接套;3、管状插座;11、缺口;12、卡脚; 21、第一限位环;22、第一接触台;23、第二限位环;221、第一阶梯面;211、限位环槽;201、安装腔;202、第二阶梯面;24、连接端;4、补偿导线;13、连接部;5、接地导线;131、延伸段;132、包围段;133、夹臂部;25、弧形r角;6、电磁阀;7、阀座;8、附加套;14、内凹部;61、插针;26、凸出部;27、环形限位面;82、接触面;31、抵脚;203、上连接通道;204、中连接通道;205下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1.如图1至图9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同轴热电偶连接件,包括:弹性连接套1,弹性连接套1呈圆筒状套体结构;塑性连接套2,塑性连接套 2套设于弹性连接套1内;管状插座3,管状插座3套设于塑性连接套2内;其中,弹性连接套1、塑性连接套2和管状插座3均同轴设置,弹性连接套1 的一侧还由上至下贯穿地开设有一缺口11,弹性连接套1的下部向内凸出形成有至少两卡脚12,两卡脚12均与塑性连接套2的中部的外壁相卡接。进一步地,弹性连接套1的缺口11使得弹性连接套1的水平方向界面呈开口环形,从而更便于进行合适的弹性形变以对下述的附加套8进行容易,从而可与对应电磁阀6进行适应性安装保障了安装时用户不必施力过大,弹性连接套1通过卡脚12与塑性连接套2的卡接保障了同轴热电偶连接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且也便于进行安装,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先对管状插座3安装入塑性连接套2内,再使得塑性连接套2由下至上地穿过弹性连接套1进行插入式安装直至卡脚12抵于下述的限位环槽211内从而完成安装。
3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塑性连接套2的中部的外壁向外环向延伸形成有第一限位环21,塑性连接套2的下部的外壁向外环向延伸形成有第一接触台22,塑性连接套2的下部的外壁还向外环向延伸形成有第二限位环23,第二限位环23设置于第一接触台22的上表面,第一接触台22的上表面的外缘形成有第一阶梯面221,第一限位环21和第二限位环23之间形成一限位环槽211,两卡脚12均卡接于限位环槽211内,且弹性连接套1的一侧的下缘抵于第一阶梯面221上。
3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塑性连接套2由上至下贯穿地开设有一安装腔201,管状插座3卡接于安装腔201内,安装腔20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上连接通道203、中连接通道204和下连接通道205,上连接通道203的内径和下连接通道205的内径均大于中连接通道204的内径,上连接通道203和中连接通道204的连接位置处形成一朝上设置的第二阶梯面 202,管状插座3的上部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有至少两抵脚31,两抵脚31均抵于第二阶梯面202上。进一步地,上连接通道203用于下述的插针61的插入安装,下连接通道205用于下述的补偿导线4的安装,其中,中连接通道 204相对于上连接通道203和下连接通道205呈内缩形设置;上述的两抵脚 31均可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即当管状插座3的中部经过中连接通道204时在环向限制的压力下,两抵脚31相对内缩,通过中连接通道204后两抵脚 31弹出恢复原位并抵于第二阶梯面202上。
3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阶梯面202上与抵脚31相抵的位置处优选的可设置一环形下陷槽,使得抵脚31卡入于上述的环形下陷槽内。
3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塑性连接套2的上部通过十字分割形成有四个朝
上延伸设置的且相互间隔的连接端24。进一步地,换句话说,可视为在一完整的柱状结构的上端沿轴向开设十字形通槽,使得上部被分为四瓣也即上述的四个连接端24,四个连接端24在实际安装时由四个方向包围形成上述的上连接通道,并通过四个连接端24之间的间隔使得四个连接端 24作为一个整体时,收到径向压力后可相对进行向内弯曲,即下述的与附加套8进行安装上,可通过上述的四个连接端24进行受力挤压进入附加套8 的下部空间内,并在通过后恢复原位从而形成卡接状态。
36.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管状插座3的下端与一补偿导线4连接。
37.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弹性连接套1的另一侧的下缘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部13,连接部13与一接地导线5连接。
3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部13通过焊锡与接地导线5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合理的连接部13设计使得更容易保证焊锡流动性使得接地导线5稳定连接。
3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部13包括:延伸段131和包围段 132,延伸段131的一端与弹性连接套1的另一侧的下缘连接,延伸段131 的另一端与包围段132连接,延伸段131的另一端相对于延伸段131的一端向下并朝向远离弹性连接套1的一端设置,包围段132竖直向下设置,且包围段132上由上至下依次形成有两夹臂部133,包围段132呈半包围地设置于接地导线5的一侧上,且两夹臂部133均包围于接地导线5的另一侧上,且两夹臂部133之间具有一定间隔。进一步地,延伸段131和包围段132均呈板体状结构,且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连接部13与上述的弹性连接套1 为一体成型结构,延伸段131具有一定的弧度,具体地说,延伸段131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弯曲并与延伸段131的上端连接的弹性连接套1的弧形壁面的弯曲方向相同;而在受力弯折的操作工艺下使得包围段132相对于延伸段131进行反向弯折,一方面便于容置接地导线5,另一方面便于形成上述的包围段132和延伸段131的弯折设计。
4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两夹臂部133均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夹臂,两个夹臂共同包围对应的接地导线5。
4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塑性连接套2的下部的外径大于塑性连接套2的上部的外径,且第一接触台22的外径大于塑性连接套2的下部的外径,且第一接触台22的下端至第一接触台22的下部的外壁处呈弧形r角 25设置。进一步地,上述的r角具体是指如图所示的一种弧形过度面,换句话说,第一接触台22的外壁至塑性连接套2的底部这一区间直径逐渐减小,便于使用者在安装时用户夹持这一部位进行竖直向上的插入安装。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43.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44.如图10所示,示出了一种热电偶,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的同轴热电偶连接件,还包括:电磁阀6、阀座7和附加套8,电磁阀6的下端伸入于阀座7 的上部设置,附加套8的上端伸入于阀座7的下部设置,且附加套8的上端抵于电磁阀6的下端,附加套8的下端伸入于弹性限位套的上部内,弹性连接套1的上部形成有至少一内凹部14,每一内凹部14均朝向弹性连接套1 的内侧凸出设置,内凹部14的内侧与附加套8的外侧相抵设置,电磁阀6 的下端的中部具有一向下延伸设置的插针61,插针61插入地设置于管状插座3的上部内。
4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附加套8的下部的外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内凹的卡
槽,每一内凹部14均卡抵于一卡槽内。
4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弹性连接套1的上部形成有至少三内凹部14,三内凹部14沿弹性连接套1的环向均匀布置,每一内凹部14均朝向弹性连接套1的内侧凸出设置,且每一内凹部14均呈由上至下延伸设置,附加套8的下部的外壁上形成有若干内凹的卡槽,每一内凹部14均卡抵于一卡槽内。
4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述的热电偶还具有不设置卡槽的情况,三内凹部14仅充当与弹性连接套1与附加套8相互接触的部分,整个弹性连接套1的整体内径略大于附加套8的外径。
4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塑性连接套2的上端凸出于弹性连接套 1的上端设置,塑性连接套2的上端沿环向向外凸出形成有一凸出部26,凸出部26的下端形成有一环形限位面27,附加套8的下部的内缘向内凸出设置并形成有一朝上设置的接触面82,接触面82与环形限位面27相抵设置。
4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塑性连接套2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