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试验机用样品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9727发布日期:2022-08-24 10:0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试验机用样品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程材料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磨试验机用样品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2.许多建筑材料比如沥青试块等都需要通过测试其耐磨性来判断材料的质量。现有的耐磨试验机需要先将待测样品切割加工成圆块,再将样品安装到耐磨试验机上进行耐磨测试。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工作人员手持带有切割筒的取芯机进行取样。
3.在取样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手持取芯机进行取样,以将待测的材料加工成圆块,手持取芯机进行操作是难度比较大,并容易发生手抖偏移等情况而造成精度比较低,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良样品的加工方式,减少样品的加工时间,本技术提供一种耐磨试验机用样品的成型装置。
5.本技术提供一种耐磨试验机用样品的成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耐磨试验机用样品的成型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样品的定位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控制第一板靠近或远离挡板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用于切割样品的切割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件可以对样品进行固定,通过调节机构来控制切割机构靠近或远离样品,进而可以对样品进行切割,操作方便且减少了切割过程中发生偏移的可能,从而实现提高切割精度的效果。
8.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板,所述第一板设置于第二板上,所述第二板上设置有第一座体,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座体上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设过第一板且与第一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轴线方向垂直于挡板表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杆转动连接在第一座体上,第一座体能限制第一螺杆滑动,使得第一螺杆只能进行转动,第一螺杆转动能够带动第一板沿着第一螺杆轴线的方向滑动,即带动第一板靠近或远离挡板,从而带动切割机构能够沿着靠近或者远离挡板的方向运动。
10.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连接有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轴线方向和第一螺杆轴线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螺杆穿设过第二板且与第二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上连接有驱动第二螺杆转动的动力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杆转动连接在第二座体上,第二座体能限制第二螺杆滑动,使得第二螺杆只能进行转动,第二螺杆转动能够带动第二板沿着第二螺杆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切割机构切割完毕后可以滑移至下一位置进行切割。
12.可选的,所述动力件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支撑板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一电机,能够带动第二螺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板滑动。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第三座体,所述切割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三座体上的动力杆,和连接在动力杆靠近挡板的一端的切割筒,所述切割机构还包括连接在动力杆远离切割筒一端的第二电机。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电机,能够带动动力杆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在动力杆上的切割筒转动,通过调节机构将切割筒靠近样品,通过切割筒旋转,可以对样品进行切割。
16.可选的,所述切割筒远离挡板一端滑动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远离挡板的一端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与切割筒端面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插杆于切割筒内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当限位块与切割筒内端面相抵接时,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被压缩时产生的弹力使得插块和插杆具有向远离切割筒方向运动的趋势,此时,在限位块的作用下,插块和插杆无法脱离出切割筒。当切割筒中切割了样品后,按压插块,使得插杆向着样品方向滑动,样品被插杆抵出切割筒。放开插块,在弹簧弹力下,限位块再次抵紧切割筒。
18.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设置于挡板上的两个第一块以及置于两个第一块相对的一侧上的第二块,所述第二块和挡板之间存在有用于供样品插接的空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样品插入第二块和挡板之间,能够对样品进行初步的定位。
20.可选的,所述第二块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靠近挡板的一端端面上转动连接有抵紧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样品插入到第二块和挡板之间后,转动定位螺栓,带动抵紧块抵紧样品,能够进一步限制样品滑动,使得样品的定位更加稳定。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3.1.通过电机带动切割筒转动,能够对样品进行切割,并且通过第一螺杆转动带动第一板运动,从而带动切割筒的运动,使得切割筒更好操作且精度更高;
24.2.通过滑动插杆能够将切割筒内切割的样品推出,更方便取料。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第一板和第二板的爆炸连接示意图;
27.图3是切割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板;11、第二座体;12、第二螺杆;13、第一块;14、第二块;141、定位螺栓;15、抵紧块;16、样品;17、导向槽;2、挡板;3、定位件;4、第一板;41、第三座体;5、调节机构;51、第一座体;52、第一螺杆;6、切割机构;61、动力杆;62、第二电机;7、第二板;71、导向块;8、动力件;81、第一电机;9、切割筒;91、插杆;92、插块;93、弹簧;9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耐磨试验机用样品的成型装置。参照图1,成型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挡板2,挡板2垂直于支撑板1上表面。挡板2上设置有用来固定样品16的定位件3,样品16呈长板状结构,支撑板1上还设置有用来切割样品16的切割机构6和用来控制切割机构6向靠近或远离样品16的方向移动的调节机构5。
31.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座体11,两个第二座体11之间通过轴承等方式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12,第二螺杆12与挡板2相平行。支撑板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1,第二螺杆1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81相连接。当第一电机81转动时,能带动第二螺杆12转动。支撑板1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板7,第二螺杆12穿设过第二板7且与第二板7螺纹连接。第二板7朝向支撑板1的一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块71,支撑板1朝向第二板7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17,导向块71能在导向槽17内滑动,导向块71优选为燕尾状结构,也可以为t形状结构,导向块71在导向槽17的限制下,只能朝沿着平行于第二螺杆12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即使得第二板7只能朝着与挡板2平行的方向来回滑动。
32.参照图1和图2,第二板7上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一板4,第一板4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挡板2的表面,第二板7上设置有控制第一板4靠近或远离挡板2的调节机构5。第二板7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座体51,调节机构5包括通过轴承等方式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座体51之间的第一螺杆52,第一螺杆52长度方向与挡板2相垂直,第一螺杆52远离挡板2的一端向外延伸有把手,通过转动把手可转动第一螺杆52。第一螺杆52穿设过第一板4且与第一板4螺纹连接。第一板4朝向第二板7的一侧侧壁上也固定连接有导向块71,第二板7朝向第一板4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17,导向块71能在导向槽17内滑动,且导向块71在导向槽17的限制下,只能朝着第一螺杆52的延伸方向来回滑动,即使得第一板4只能朝着靠近或远离挡板2的方向来回滑动。
33.参照图1和图2,第一板4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座体41,切割机构6包括通过轴承等方式转动连接在第三座体41上的动力杆61,和连接在动力杆61靠近挡板2的一端的切割筒9,切割筒9呈内部中空结构,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切割,切割筒9靠近挡板2的一端为尖端结构。切割机构6还包括连接在动力杆61远离切割筒9一端的第二电机62。第二电机62启动时,带动动力杆61转动,进而带动切割筒9旋转,对样品16进行切割。
34.参照图1和图3,切割筒9远离挡板2一端端面上滑动插接有插杆91,插杆91设置有两个,且插杆91的滑动方向平行于切割筒9的轴线方向。插杆91远离挡板2的一端连接有插块92,插块92与切割筒9端面之间连接有弹簧93,弹簧93套设于插杆91侧壁且弹簧93的一端连接于切割筒9端面,另一端连接于插块92朝向切割筒9一侧的端面上。插杆91靠近挡板2一端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94,限位块94位于切割筒9内,限位块94能够限制插杆91从切割筒9中脱离出来,当限位块94与切割筒9内端面相抵接时,弹簧9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切割完毕后,滑动插杆91能够将切割筒9内的圆形样品推出切割筒9。
35.参照图1,定位件3包括设置于挡板2表面的两个第一块13,两个第一块13远离挡板2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二块14,第二块14向两个第一块13之间的空间延伸,第二块14和挡板2之间存在有用于供样品16插接的空间。第二块14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141,定位螺栓141靠近挡板2的一端端面上转动连接有抵紧块15,通过转动定位螺栓141,能将抵紧块15抵紧于样品16,进而限制样品16脱出。进一步的,每个第二块14上螺纹连接有两个定位螺栓141,并且两个定位螺栓141转动连接于同一个抵紧块15上,提高抵紧块15对样品16的抵紧效果。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耐磨试验机用样品的成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待切割的样品16插入第二块14和挡板2之间,转动定位螺栓141,将抵紧块15抵紧待测样品16。启动第一电机81,带动切割筒9转动。通过把手转动第一螺杆52,带动第一板4靠近待测样品16,即带动切割筒9靠近样品16,从而切割下合适的圆形样品。按压插杆91,可便捷地将圆形样品取出切割筒9。通过第二螺杆12可以驱动第二板7滑动,使得切割筒9能够对样品16的下一位置进行切割。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