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内隆脊的透明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191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底内隆脊的透明试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学用测试载体工作管的改进。
现有生物或医学生物样品的检测,很多工作是通过载体工作管进行的,此管简称为试管。普通结构的试管,材质用透明玻璃或塑料制作的,管体呈薄壁圆柱形,其上端开广口,底部呈球面型。测试是对放入管内的样品、试剂等参混物的色比或光学或者射线性能的判定。管内试剂量,特别是须吸附在管底部内壁表面上试剂量或称包被量,例如蛋白抗原体试剂量的多少决定着试剂与样品的参混程度。面积小在内壁表面附着的试剂少,参混结合率低,测试结果不佳,面积大则表面吸附试剂量多,试剂参混结合率高,测试结果准确度高。因此,靠近底的内壁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被测样品的判定结果。再则,其形状也会影响其测试结果。
现有市面上使用的是,球面底部设置了放射状六条内隆脊的透明试管,此管与普通球面管底试管比较,虽然底部内表面面积的增加带来了附着试剂量增多的好处,但是多隆脊也会带来增大测试时光学或射线折射、漫射损失的缺点,对测定值有重要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即增大透明试管底部段的内表面面积,同时隆脊数量及形状又具有良好的光学、射线性能的生物医学用试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措施来达到的在透明薄壁试管底段的内表面上设置五条放射状隆脊,隆脊位置可设在球状管底上,也可以设置在球状管底及圆柱体管的下部,隆脊表面与管内表面呈平滑过渡,其隆脊可以制作成以管底球面中心区域为中心的直线放射状态或螺旋放射状态,其隆脊分布状最佳为均匀分布。
附图1为试管纵向剖面示意图。附图2为试管顶视图。


1、广口,2、圆柱体管,3、隆脊,4、球状管底,5、中心区域。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附图所示的实施例采用的是通用标准外形的试管,试管上端为广口(1),中间为圆柱体管(2),下端为球状管底(4),圆柱体管(2)外径公称尺寸为12毫米。在试管圆柱体管(2)下部及管的下端球状管底(4)的内壁表面上,设置五条均布的以球状管底(4)中心区域(5)为中心的放射状隆脊(3),隆脊(3)表面与圆柱体管(2)内壁表面以及球状管底(4)内壁表面,呈圆滑过渡,球状管底中心区域(5)的内壁表面仍为球面。隆脊(3)上端距球状管底(4)最低部位的距离不大于15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优点在于,在通用外形尺寸试管的底部段内壁表面上,设置的五条隆脊,即增大了内壁表面吸附物的能力,又不影响试管内被测物光学、射线测试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医学用透明试管,上端开广口(1),中间为薄壁圆柱体管(2),底部是球状管底(4),管的底段内表面设放射状隆脊(3),其特征在于设五条隆脊(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所说的隆脊(3),其特征在于呈直线放射状均布在球状管底(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所说的隆脊(3),其特征在于呈螺旋放射状均布在球状管底(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所说的隆脊(3),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圆柱体管(2)下部及球状管底(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所说的球状管底(4),其特征在于中心区域(5)仍为球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学用测试载体工作管的改进,在通用外形试管的圆柱管体下部内表面和球状管底内表面上设置五条直线或螺旋放射状隆脊,管底中心区域仍为球面,所提出的结构不但增加了管的低位内表面的面积;增大了内表面试剂吸附物的数量,也不影响管内被测物光学、射线测试性能。
文档编号G01N35/00GK2157521SQ93216459
公开日1994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24日
发明者李振甲, 李燕珠, 陈泮渫 申请人:华能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