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融合峰基线调整功能的色谱工作站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177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意图;
[0033]图5 Ca)是负融合峰的一种基线贯穿示意图;
[0034]图5 (b)是对图5 Ca)进彳丁基线调整后的不意图;
[0035]图6 (a)是正融合峰的另一种基线贯穿示意图;
[0036]图6 (b)是对图6 Ca)进彳丁基线调整后的不意图;
[0037]图7 Ca)是负融合峰的另一种基线贯穿示意图;
[0038]图7 (b)是对图7 Ca)进彳丁基线调整后的不意图;
[0039]图8 Ca)是正融合峰的又一种基线贯穿示意图;
[0040]图8 (b)是对图8 Ca)进彳丁基线调整后的不意图;
[0041]图9 (a)是负融合峰的又一种基线贯穿示意图;
[0042]图9 (b)是对图9 Ca)进彳丁基线调整后的不意图;
[0043]图10 Ca)是正融合峰的再一种基线贯穿示意图;
[0044]图10 (b)是对图8 Ca)进彳丁基线调整后的不意图;
[0045]图11 (a)是负融合峰的再一种基线贯穿示意图;
[0046]图11 (b)是对图9 Ca)进彳丁基线调整后的不意图;
[0047]图12是色谱工作站200各个单元的优选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9]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具有融合峰基线调整功能的色谱工作站200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色谱工作站200包括:
[0050]初始基线单元201,用于连接融合峰的起点和落点,形成预备基线;
[0051]贯穿判断单元202,用于判断所述融合峰与最新形成的预备基线之间是否存在基线贯穿,若是,则触发基线更新单元203,若否,则触发基线调整单元204 ;
[0052]基线更新单元203,用于查找融合峰上的贯穿点,当存在一个贯穿点时,从融合峰的第一端点开始,在融合峰上逐点向融合峰的一个顶点靠近作为实验点,连接所述实验点与融合峰的第二端点形成新的预备基线,直到不存在基线贯穿,触发基线调整单元204 ;其中,所述第一端点为起点,所述第二端点为落点,所述顶点为融合峰中第一个峰的顶点;或者,所述第一端点为落点,所述第二端点为起点,所述顶点为融合峰中最后一个峰的顶点;
[0053]基线调整单元204,用于将最新形成的预备基线作为调整后的实际基线。
[0054]下面,对色谱工作站200的各个单元进行具体说明:
[0055]初始基线单元201首先需要确定融合峰的起点和落点,然后直线连接融合峰的起点和落点。
[0056]对于正融合峰(即融合峰为正峰),在峰检测的过程中,逐点检测数据点的斜率,当数据点的斜率大于预设阈值时,则认为该数据点为正融合峰的起点,当多个数据点的斜率均大于预设阈值时,该多个数据点中的最低点(纵坐标最小的点)为正融合峰的起点。
[0057]对于正融合峰,在峰检测的过程中,逐点检测数据点的斜率,当数据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则认为该数据点为正融合峰的落点,当多个数据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均小于预设阈值时,该多个数据点中的最低点(纵坐标最小的点)为正融合峰的落点。
[0058]对于负融合峰(即融合峰为负峰),在峰检测的过程中,逐点检测数据点的斜率,当数据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则认为该数据点为负融合峰的起点,当多个数据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均小于预设阈值时,该多个数据点中的最高点(纵坐标最大的点)为负融合峰的起点。
[0059]对于负融合峰,在峰检测的过程中,逐点检测数据点的斜率,当数据点的斜率小于预设阈值时,则认为该数据点为负融合峰的落点,当多个数据点的斜率均小于预设阈值时,该多个数据点中的最高点(纵坐标最大的点)为负融合峰的落点。
[006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数据点均指色谱仪所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即没有经过二次加工处理的数据。所述逐点检测是指按照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的时间先后顺序逐点检测。
[0061]贯穿判断单元202判断所述融合峰与最新形成的预备基线之间是否存在基线贯穿。在谱图上,如果最新形成的预备基线与融合峰具有除起点和落点以外的其他交点,则存在基线贯穿。贯穿判断单元202在具体判断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对于正融合峰,如果其谱图的某些数据点的位置低于预备基线的位置,则出现基线贯穿;对于负融合峰,如果其谱图的某些数据点的位置高于预备基线的位置,则出现基线贯穿。
[0062]基线更新单元203查找融合峰上的贯穿点,当存在一个贯穿点时,从融合峰的第一端点开始,在融合峰上逐点向融合峰的顶点靠近作为实验点,连接所述实验点与融合峰的第二端点形成新的预备基线。所述贯穿点就是最新形成的预备基线与融合峰之间除起点和落点以外的其他交点。在具体查找时,如果融合峰上某一点的坐标与最新形成的预备基线上某点的坐标相同,且该点非起点和落点,则该点就是贯穿点。由于融合峰具有两个以上谱峰,因此,针对每一个谱峰对应有一个顶点,正融合峰的各个顶点分别对应为融合峰中各个谱峰的最高点,负融合峰的各个顶点分别对应为融合峰中各个谱峰的最低点。
[0063]基线调整单元204将最新形成的预备基线作为调整后的实际基线后,还需要将融合峰的起点或落点更新为不存在基线贯穿时的实验点。
[0064]结合图3,色谱工作站200的各个单元按照图3所示的流程图执行各个步骤。
[0065]步骤al,连接融合峰的起点和落点,形成预备基线;
[0066]步骤a2,判断所述融合峰与最新形成的预备基线之间是否存在基线贯穿,若是,则执行步骤a3,若否,则执行步骤a4 ;
[0067]步骤a3,查找融合峰上的贯穿点,当存在一个贯穿点时,从融合峰的第一端点开始,在融合峰上逐点向融合峰的一个顶点靠近作为实验点,连接所述实验点与融合峰的第二端点形成新的预备基线,直到不存在基线贯穿,执行步骤a4;其中,所述第一端点为起点,所述第二端点为落点,所述顶点为融合峰中第一个峰的顶点;或者,所述第一端点为落点,所述第二端点为起点,所述顶点为融合峰中最后一个峰的顶点;
[0068]步骤a4,将最新形成的预备基线作为调整后的实际基线。
[006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峰的基线调整方法,可以使色谱工作站在进行数据处理并识别到基线贯穿时,自动完成的基线调整。一方面,基线的位置准确,为得到更准确的峰面积及峰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减小了对待测样品的融合峰进行定量分析时的误差,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实验员的工作复杂度,相比手动调节基线省时省力,能够更迅速的得到分析结果。
[0070]下面,根据贯穿点的位置对基线更新单元203做进一步举例说明。
[0071]举例说明一:存在一个贯穿点且所述贯穿点的位置在所述起点与融合峰中第一个峰的顶点(以下简称第一顶点)之间。所述第一端点为所述起点,所述实验点为实验起点。
[0072]参照图4 (a),为正融合峰的一种基线贯穿示意图,参照图5 (a),为负融合峰的一种基线贯穿示意图。结合图4 (a)和图5 (a),所述基线更新单元203用于查找融合峰上的贯穿点,当存在一个贯穿点C且所述贯穿点C的位置在所述起点S与第一顶点Pl之间时,从所述起点S开始,在融合峰上逐点向第一顶点Pl递增作为实验起点,连接所述实验起点与落点E形成新的预备基线,直到不存在基线贯穿,触发基线调整单元204。如图4 (b)和图5 (b)所示,从所述起点S开始,在融合峰上逐点向第一顶点Pl递增作为实验起点,当实验起点的位置位于SI处时,不存在基线贯穿,则触发基线调整单元204,将最新形成的预备基线Sl-Ε,即SI与E之间的连线,作为调整后的实际基线,并更新起点为SI。
[007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个峰是指融合峰中按时间顺序最早出现的一个峰,通常为融合峰中最左边的一个峰。贯穿点C的位置在所述起点S与第一顶点Pl之间,是指贯穿点C位于起点S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