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陶瓷真伪的三维数控显微观测鉴定方法_2

文档序号:8486510阅读:来源:国知局
[0014]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15]先用三维扫描仪对待鉴定陶瓷器的外观形态进行三维实物扫描,然后在200X-500X倍率显微仪器下观察陶瓷器的釉面,靶定陶瓷器釉面蚀刻痕迹,再通过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数控驱动的1000X-5000X倍率显微仪器对靶定的陶瓷器釉面蚀刻痕迹进行大景深多焦平面观测,最后以显微仪器观测到的釉面蚀刻痕迹的特征和性质为依据,对该陶瓷器进行判断:
[0016](I)若陶瓷器釉面无蚀刻痕迹,为近百年出现的新防品;
[0017](2)若陶瓷器釉面有蚀刻痕迹,再按以下标准进行判断:
[0018]A.若蚀刻痕迹具备以下三个指标中的任意一个或一个以上,这样的蚀刻痕迹即为自然蚀刻痕迹:蚀刻痕迹形态特征不规整、蚀刻痕迹的分布呈现随机性、蚀刻痕迹发育的时序层次自然有序;自然蚀刻痕迹也叫自然老化痕迹;只观测到自然蚀刻痕迹的釉面陶瓷器,可以判定为积年在100年以上的古陶瓷器真品;
[0019]B.若蚀刻痕迹具备以下三个指标中的任意一个或一个以上,即为人为蚀刻痕迹:蚀刻痕迹的形态特征比较规整、蚀刻痕迹发育的时序层次不自然、蚀刻痕迹的分布呈等高线样的非随机性;人为蚀刻痕迹又称人为做旧痕迹;只观测到人为蚀刻痕迹的釉面陶瓷器,可以判定为近现代(100年以内)经过人工做旧处理的新仿做旧品;
[0020]C.若陶瓷器釉面既出现了自然蚀刻痕迹,又出现了人为蚀刻痕迹,即两种蚀刻痕迹在同一件陶瓷器的釉面中都同时被观察到了,可以判定该陶瓷器为积年在100年以上的古陶瓷器仿品,即后仿做旧品。
[0021]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方法还采用电脑三维图形合成软件将数控驱动的1000X-5000X倍率显微仪器所观察到的靶定目标的陶瓷器釉面蚀刻痕迹图形合成为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像,并结合三维立体图像所显示出的釉面蚀刻痕迹的特征和性质为依据,对该陶瓷器进行判断。
[0022]对上述A中判定积年在100年以上的古陶瓷器真品,还可以进一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区分和鉴别:
[0023]a.釉面蚀刻痕迹的蚀纹或蚀斑中沉积物少,则具有空气因素的蚀刻特征,该古陶瓷器真品属于传世品;
[0024]b.釉面蚀刻痕迹的蚀纹或蚀斑中沉积物多,并以微细小沙粒为主,则具有墓穴或窑埋土壤因素的蚀刻特征,该古陶瓷器真品属于土古品;
[0025]c.釉面蚀刻痕迹的蚀纹或蚀斑中沉积物多,并以微生物残骸为主,则具有江河地下水或海水浸泡的蚀刻特征,该古陶瓷器真品属于水古品。
[0026]本发明中所述的釉面蚀刻痕迹主要包括蚀纹和蚀斑,可分为自然蚀刻痕迹和人为蚀刻痕迹。对自然蚀刻痕迹而言,在时间长河的自然作用下,古陶瓷釉面的蚀纹可逐步发育成树状分枝的裂纹或裂隙,古陶瓷釉面的蚀斑可逐步发育成不同层级的破气泡。
[0027]本发明中所述的数控驱动的高分辨率显微仪器包括光学显微镜(200X-5000X)、光纤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可在常压下工作的环境电子显微镜等。
[0028]本发明中所述的釉面自然蚀刻痕迹,包括釉面自然风化痕迹(源自釉层内部自然力如碱金属Na+、K+等的蚀刻)和釉面自然侵蚀痕迹(源自釉面外部自然力如空气、土壤、水等环境因子、微生物沉积物和化学沉积物的蚀刻)。釉面自然蚀刻痕迹的形态具体表现为树枝状风化裂纹和破气泡状侵蚀斑点,特征为形态不规整、发育时序自然、随机性分布。而与自然蚀刻痕迹相对应的则是人为蚀刻痕迹,其特征表现为形态较规整,呈等高线样分布,且发育时序层次不自然。釉面自然蚀刻痕迹发育时序自然有序指的是釉面的自然蚀刻痕迹首先出现在釉面的薄弱处,然后逐渐发育成裂纹或破气泡;人为蚀刻痕迹出现的部位则不一定,在釉面的坚固加厚处也会有人为蚀刻痕迹出现,因此人为蚀刻痕迹的发育时序层次是不自然的。
[0029]本发明认为,古陶瓷器自烧造完成出窑后,都会经历一个“以原子扩散为主要形式的物理稳化过程”和“以缓慢的化学及电化学反应为主要形式的化学稳化过程”。在这一稳化过程中,其组织结构和表观性能的改变都是以陶瓷坯体成分、气泡分布等因素确定的物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0030]通常,凡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酸碱土壤颗粒或气溶胶粒子等侵蚀的痕迹,都是自然蚀刻痕迹,包括源自釉层内部自然力如碱金属Na+、K+等蚀刻引起的风化痕迹和源自釉面外部自然力如各种环境因子蚀刻引起的侵蚀痕迹,自然老化痕迹是一切古旧陶瓷器自身具有的最基本最可靠的鉴别特征。不同器物自然老化痕迹的多少及显像清晰度(即蚀刻程度)与古旧陶瓷器的内在质量、经历年代、存放环境密切相关。因真品胎釉各处显气孔的大小、多少均不一样,釉面不同部位的质量又存在差异,孔隙、裂隙的大小、多少也不同,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多样性,造成真品在自然老化过程中,器物自身不同部位的蚀刻程度往往是蚀刻轻重不一、痕迹多少不均。很多器物上的自然老化痕迹多是独立孤处的,即使整体蚀刻程度较重的古旧陶瓷器物,痕迹与痕迹之间也往往有洁净的釉面,这是任何人为造假者所无法作伪的,也是任何赝品仿制者永远无法复制的。而贋品的痕迹特征则不然,由于贋品做旧者多是用氢氟酸等酸碱化学物质对器物进行整体涂刷或浸泡,这种方法是单纯的酸碱外浸,与真品受腐蚀的原理不同,加上仿品胎釉各部位出现的酸碱腐蚀痕迹的形态、清晰度、分布都比较一致,没有真品痕迹那种轻重自然变化的孤处感,也没有真品痕迹之间那种洁净感。因此,人为造假总免不了单调和有规律可循,在数控驱动的高分辨力显微镜下,任何人为做旧痕迹都是不难辨别的。因此,自然蚀刻痕迹的分布呈现随机性,而由于陶瓷器釉面在自然老化过程中,有蚀刻痕迹的位置可能会出现分相与析晶现象,因此蚀纹的形态会呈现孤岛性或不连续性的树枝状沟壑裂纹,即不规则的树枝状,而蚀斑则呈现不规则的破气泡状。
[0031]观察发现,新烧制的陶瓷器釉面光亮、洁净,其透光度、折光率很高,露胎处也非常洁净,釉面无任何自然老化痕迹。但民国时期(距今100年左右)的陶瓷器已出现自然老化痕迹,据此可以粗略推断,陶瓷器釉面开始形成自然老化痕迹的基本时间单位为100年左右,这也是本发明对所观测陶瓷器进行新旧判断的一个基本参考依据。
[0032]因此,依据古陶瓷器釉面在成百上千年时空变化中所形成的自然老化痕迹特征,就可以对古陶瓷的新旧属性和真伪品质进行客观、科学的鉴识和判别,并成功规避了目前文物市场上“目鉴”或“眼学”观察的缺陷和短板。
[0033]本发明以古陶瓷在时空长河中自然发育形成的釉面自然老化痕迹特征为主要鉴别依据,其鉴定方法不受人为主观意识等的干扰,除了自动化程度高以外,还具有客观科学、简便易行、准确可靠、不受人为因素干扰等优点,适宜大力推广应用。
[0034]利用本发明的方法鉴定古陶瓷器的显著效果是:由于古陶瓷釉面自然蚀刻痕迹(包括自然风化痕迹和自然侵蚀痕迹)仅与时空有关。时空条件影响陶瓷釉面自然蚀刻痕迹的特征性质;时空跨度影响陶瓷釉面自然蚀刻痕迹的蚀刻程度。所以利用古陶瓷釉面在时空长河中自然发育形成的自然蚀刻痕迹特征,通过高分辨率显微观测仪器和三维数控显微图形合成的立体成像技术来鉴别古陶瓷器的新旧属性及真假品质,可以准确无误地做出鉴识和判别,其准确性、客观性以及不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等,是传统“目鉴”或“眼学”观察的鉴定效果所无法比拟的。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花口盘”釉面200倍显微图;
[0036]图2是“花口盘”釉面蚀纹1000倍显微图;
[0037]图3是“花口盘”釉面蚀斑2000倍显微图;
[0038]图4是“花口盘”釉面蚀纹2000倍三维合成立体图;
[0039]图5是“花口
...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