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石材料弹塑性力学本构模型的构建方法_2

文档序号:9429756阅读:来源:国知局
037] 图4碎裂岩三轴应力-轴向、侧向应变关系曲线;
[0038] 图5碎裂岩初始屈服面、压缩扩容分界面及塑性屈服破坏面;
[0039] 图6碎裂岩硬化函数与广义塑性剪应变关系曲线;
[0040] 图7碎裂岩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结果示意图;
[0041] 图8砂岩初始屈服面、压缩扩容分界面及塑性屈服破坏面;
[0042] 图9砂岩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4] 如图1所示,一种构建岩石材料弹塑性力学本构模型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45] 步骤Sl :岩石工程现场采样,制作高度与直径比为2:1的圆柱形试件;将试件安装 至岩石三轴常规力学试验仪内,并调整轴向和侧向应变至初始值;
[0046] 步骤S2 :对试件进行三轴常规岩石力学试验,试验全程测量轴向应变ε i和侧向 应变ε2随偏应力σ ^(^的变化;由此计算试件体积应变;针对圆柱形试件,体积应变ε v =ε i+2 ε 2;
[0047] 步骤S3 :绘制应力-轴向、侧向应变关系曲线,得到不同围压〇3作用下岩石的峰 值应力σ lp,做出峰值应力p-q关系曲线;针对圆柱形试件,q= 〇?ρ-σ 3。 基于ρ-q曲线的形状,确定出岩石的屈服破坏准则;
[0048] 步骤S4 :基于应力-轴向、侧向应变关系曲线,得到不同围压〇 3作用下岩石由弹 性向塑性转化的屈服起始点应力〇 ly,做出屈服起始应力p-q关系曲线;针对圆柱形试件,
q= 〇ly-〇3。根据P-q曲线的形状,确定出岩石的塑性硬化准则;
[0049] 步骤S5 :绘制应力-体积应变关系曲线,获取不同围压σ 3作用下岩石体积由压缩 向扩容转化的应力σ lv,做出分界强度p-q关系曲线;针对圆柱形试件,
〇 ly_〇 3。根据P-q曲线的形状,确定出岩石的非关联塑性流动准则;
[0050] 步骤S6 :基于热力学弹塑性理论,岩石总应变ε由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ε p组成,推导出岩石本构方程;并结合室内试验数据,辨识模型参数,最后采用计算机语言予 以实现,验证和改进模型。
[0051 ] 本构方程就是得到岩石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岩石总应变由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组 成,弹性应变可以直接由胡克定律(Hooke's law)获得,塑性应变可以基于上述获取的准则 予以推导获得。
[0052] 实施例一:
[0053] 以某岩石工程碎裂岩为例,基于三轴常规力学试验,构建碎裂岩弹塑性力学本构 模型,进行以下操作:
[0054] (1)基于我国西部某工程碎裂岩现场钻取岩芯,根据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推荐标准, 制备成高度与直径比为2:1的圆柱状试件;本例碎裂岩试件直径为50_,高为100_,如图 3 (a)、图3 (b)和图3 (c)所示;将试件安装至岩石三轴常规力学试验仪内,如图2所示;并调 整轴向和侧向应变至初始值,初始值近似于〇 ;
[0055] (2)对试件进行三轴常规岩石力学试验,所有试验均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首 先以加载速率〇. 375MPa/min施加围压至预定值;基于现场地应力条件,试验围压取值为 1. 0、1. 5和2. OMPa ;其次以加载速率0. 375MPa/min施加偏应力至试件破坏;试验全程测量 轴向应变E1和侧向应变ε 2随偏应力σ「〇3的变化;最后,计算试件体积应变ε v,体积 应变ε ν= ε 1+2 ε 2,ε 正值,ε 2为负值。
[0056] (3)绘制应力-轴向、侧向应变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得到不同围压〇3作用下 岩石峰值应力〇 lp,做出岩石峰值应力p-q关系曲线;针对圆柱形试件,
σ 1ρ- 〇 3。根据P-q曲线塑性屈服面形状,如图5所示,确定出适合该岩石的屈服破坏准则 为线性函数:
[0058] 参数p为平均应力,q为偏应力;参数C。和A分别代表材料破坏面的初始黏聚力 和内摩擦角,α p为材料硬化函数;
[0059] (4)基于应力-轴向、侧向应变关系曲线,得到不同围压〇3作用下岩石由弹性 向塑性转化的屈服起始点应力〇ly;做出岩石屈服应力p-q关系曲线。针对圆柱形试件,
q= 〇ly-〇 3。根据p-q屈服起始面曲线,如图5所示,确定出适合该岩石 的塑性硬化准则为通过广义塑性剪应变Yp的变化呈逐渐增加的幂函数:
[0061] 参数为剪切屈服面的初始塑性阀值;参数b决定材料塑性硬化率,控制塑性强 化的动态过程;
[0062] (5)绘制应力-体积应变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得到不同围压〇3作用下岩石体 积应变由压缩转化为扩容的应力〇lv;做出岩石分界强度ρ-q关系曲线。针对圆柱形试件,
q= σ1ν-σ;5。根据p-q压缩向扩容转化的曲线,确定出适合该岩石压缩和 扩容分界线为线性函数:
[0064] 参数η为岩石扩容和压缩分界面的斜率;基于分界面,得到描述该岩石的塑性流 动准则:
[0066] (6)基于热力学弹塑性理论,认为岩石的总应变ε由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ε ρ 组成,得到其应力增量为:
[0068] 且基于一致性原理: CN 105181435 A 说明书 6/10 页
5:)
[0070] 基于塑性流动法则,对塑性应变予以定义:
[0073] 由此得到塑性因子d λ为:
[0075] 采用计算机语言对上述公式编程实现;当f < 0,材料处于弹性区域,不存在塑性 流动,可直接利用弹性hooke定律予以描述;否则表示岩石存在塑性剪切机理作用,变形存 在塑性流动,塑性乘积因子cU >〇,可用公式(9)予以确定,此时需采用弹塑性模型予以描 述。
[0076] 模拟参数均可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结果予以获取。其中,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υ可 通过图4的弹线性段予以确定;屈服参数C。和A可通过图5塑性屈服破坏面予以确定;硬 化初始阀值参数可通过图5初始屈服面予以确定;硬化参数b可通过图6广义塑性剪应 变γρ的变化获取;流动法则参数η可通过图5压缩扩容分界面予以确定;因此,得到碎裂 岩弹塑性本构模型参数如表1所示。
[0077] 表1碎裂岩弹塑性本构模型参数值
[0078] CN 105181435 A 说明书 7/10 页
[0079] 采用上述本构模拟和参数对碎裂岩弹塑性力学特性开展模拟,如图7所示;模拟 结果与试验结果呈现规律具有一致性,说明该模型能够准确的对碎裂岩三轴试验观察到的 基本力学特性予以描述。由此认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三轴常规试验构建岩石弹塑性力学模 型的方法结果准确,操作方便,且力学意义明确。
[0080] 该方法以岩石变形破坏的力学特性为依据,综合考虑了岩石材料的屈服准则、非 关联流动法则和硬化准则,构建了基于三轴试验结果的岩石材料弹塑性力学本构模型,去 除了人为的主观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广泛的适用性,可用于实际工程中岩石力学特 性的研究和分析。
[0081] 实施例二:
[0082] 以某岩石工程砂岩为例,基于三轴常规力学试验,构建砂岩弹塑性力学本构模型, 进行以下操作:
[0083] (1)基于我国某砂岩工程现场取芯,基于岩石力学学会推荐标准,制备成高度与直 径比为2:1的圆柱形试件;本例砂岩试件直径为50mm,高为IOOmm ;将试件安装至岩石三轴 常规力学试验仪内;调整轴向和侧向应变至初始值,初始值近似于〇 ;
[0084] (2)对试件进行三轴常规岩石力学试验,所有试验均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首 先以加载速率〇. 375MPa/min施加围压至预定值;基于现场地应力条件,试验围压取值为 2. 0、6. 0和10.0 MPa ;其次以加载速率0. 375MPa/min施加偏应力至试件破坏;试验全程测 量轴向应变E1和侧向应变ε 2随偏应力σ ^(^的变化;最后,计算试件体积应变ε v,体 积应变ε ν= ε 1+2 ε 2,ε 正值,ε 2为负值。
[0085] (3)绘制应力-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