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948837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针灸代谢组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大量现代针灸研究成果表明,机体接受针灸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近年来,针灸作用规律的研究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绝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对某些物质、某些部位和某些路径的研究层面,这与针灸多水平、多环节和多途径的综合作用特点并不吻合,尚不能完全阐明针灸作用的机制。因此,针灸学研究迫切需要更全面、更符合传统中医理论精髓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阐释。
[0003]代谢组学(metabonomics/metabolomics)是一类全面、高通量、无偏差地研究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的分析技术,能更早地反映外界刺激引起的机体较细微的代谢变化,并通过海量的代谢组分析从整体上反映机体的状况。代谢组学作为新兴的动态性、全局性应用科学,已在药物毒性和机制研究、疾病诊断和动物模型、微生物和植物研究、基因功能的阐明、中药成分的安全性评价、药物代谢分析以及毒性基因组学等领域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仅有个别学者将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于针灸学的研究,可见其没有被广泛地重视。

【发明内容】

[0004]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方法。
[000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针灸的整体性调节:针灸整体性调节效应具有“多要素性”与“非线性”特点;针灸效应的“多要素性”体现在针灸效应因素包括环境、神经、心理,且这些因素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层次;针灸效应的“非线性”特性体现在针刺单个腧穴与多腧穴组合及针刺治疗次数的效应方面,机体根据自身的状态,在接受针灸外源性刺激经络信息通道上的腧穴后,将各个腧穴的经气信息与疾病信息、机体状态信息整合产生使机体趋向“和谐统一”的内源性生物效应,从而起到整体调节机体的失衡状态;
[0007]S2、代谢组学动态性研究生物系统:
[0008]代谢组学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通过多种高通量检测技术和多元数据处理方法对生物体代谢循环中分子量< 1000的代谢物进行分析,研究生物体受外源性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的变化,可全面动态了解该生物或细胞的生物化学状态,获得更接近生物体功能状态的信息,从而可整体理解生物系统的性质。
[0009]优选地,S1中,机体接受针灸刺激后,神经和感受器可将其信息传人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递质释放、细胞因子分泌等一系列变化,实现调控机体免疫的功能,同时针灸刺激也能使机体应激引起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及阿片样物质的释放,并作用于相应淋巴细胞受体引起免疫效应,既可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又可抑制亢进的免疫功能。
[0010]优选地,S2中,代谢产物的水平由代谢途径中所有酶的活性以及作用于这些酶的效应物质所决定,通过对不同生理状态的代谢组进行分析就可以全面了解该生物或细胞的生物化学状态,获得众多信息。
[001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方法,代谢组学作为新兴的动态性、全局性应用科学,其关注的是各种代谢路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代谢物,反映细胞或组织在外界刺激或是遗传修饰下代谢应答的变化,可整体性反映机体的功能状态,与针灸的整体性调节特点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代谢组学技术引入针灸学研究一则可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二则可为针灸基础研究提供更科学、更符合针灸作用规律的证据,全面、系统地提高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促进针灸现代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3]一种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S1、针灸的整体性调节:针灸整体性调节效应具有“多要素性”与“非线性”特点;针灸效应的“多要素性”体现在针灸效应因素包括环境、神经、心理,且这些因素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层次;针灸效应的“非线性”特性体现在针刺单个腧穴与多腧穴组合及针刺治疗次数的效应方面,机体根据自身的状态,在接受针灸外源性刺激经络信息通道上的腧穴后,将各个腧穴的经气信息与疾病信息、机体状态信息整合产生使机体趋向“和谐统一”的内源性生物效应,从而起到整体调节机体的失衡状态;
[0015]机体接受针灸刺激后,神经和感受器可将其信息传人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递质释放、细胞因子分泌等一系列变化,实现调控机体免疫的功能,同时针灸刺激也能使机体应激引起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及阿片样物质的释放,并作用于相应淋巴细胞受体引起免疫效应,既可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又可抑制亢进的免疫功能。
[0016]针灸作用规律的研究必须立足于针灸学的这种整体性调节作用特点,采用能整体反映生物体整体性质的技术与方法研究针灸,可有望揭示针灸作用的基本规律。
[0017]S2、代谢组学动态性研究生物系统:
[0018]生命活动信息包括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多个层面,但细胞内许多生命活动发生在代谢物层面,如细胞信号释放、能量传递、细胞间通信等都受代谢物的调控等。代谢控制分析的结果表明,代谢产物的水平由代谢途径中所有酶的活性以及作用于这些酶的效应物质所决定,通过对不同生理状态的代谢组进行分析就可以全面了解该生物或细胞的生物化学状态,获得众多信息。
[0019]代谢组学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通过多种高通量检测技术和多元数据处理方法对生物体代谢循环中分子量< 1000的代谢物进行分析,研究生物体受外源性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的变化,可全面动态了解该生物或细胞的生物化学状态,获得更接近生物体功能状态的信息,从而可整体理解生物系统的性质。
[0020]本发明从代谢组学技术的特点与针灸学的作用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针灸学研究可为针灸基础研究提供更科学、更符合针灸作用规律的证据,有望全面、系统地提高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针灸的整体性调节:针灸整体性调节效应具有“多要素性”与“非线性”特点;针灸效应的“多要素性”体现在针灸效应因素包括环境、神经、心理,且这些因素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层次;针灸效应的“非线性”特性体现在针刺单个腧穴与多腧穴组合及针刺治疗次数的效应方面,机体根据自身的状态,在接受针灸外源性刺激经络信息通道上的腧穴后,将各个腧穴的经气信息与疾病信息、机体状态信息整合产生使机体趋向“和谐统一”的内源性生物效应,从而起到整体调节机体的失衡状态; 52、代谢组学动态性研究生物系统:代谢组学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通过多种高通量检测技术和多元数据处理方法对生物体代谢循环中分子量< 1000的代谢物进行分析,研究生物体受外源性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的变化,可全面动态了解该生物或细胞的生物化学状态,获得更接近生物体功能状态的信息,从而可整体理解生物系统的性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机体接受针灸刺激后,神经和感受器可将其信息传人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递质释放、细胞因子分泌等一系列变化,实现调控机体免疫的功能,同时针灸刺激也能使机体应激引起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及阿片样物质的释放,并作用于相应淋巴细胞受体引起免疫效应,既可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又可抑制亢进的免疫功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代谢产物的水平由代谢途径中所有酶的活性以及作用于这些酶的效应物质所决定,通过对不同生理状态的代谢组进行分析就可以全面了解该生物或细胞的生物化学状态,获得众多信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针灸的整体性调节:针灸整体性调节效应具有“多要素性”与“非线性”特点;S2、代谢组学动态性研究生物系统:研究生物体受外源性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的变化,可全面动态了解该生物或细胞的生物化学状态,获得更接近生物体功能状态的信息,从而可整体理解生物系统的性质。本发明代谢组学技术引入针灸学研究一则可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二则可为针灸基础研究提供更科学、更符合针灸作用规律的证据,全面、系统地提高针灸代谢组学研究的质量,促进针灸现代化。
【IPC分类】A61H39/08, G01N33/48
【公开号】CN105242033
【申请号】CN201510593418
【发明人】郭闫萍
【申请人】郭闫萍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