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分中药研究的新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组分中药研究的新方法,运用有机溶剂提取中药,获得中药总提取物,将总提取物和各极性部位取物的不同组合分别灌服动物,获得相应入血成分谱图,确定入血成分与各部位提取物的对应关系;将亚部位提取物进行不同组合,研究入血成分与各亚部位的对应关系;对与入血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各亚部位进行药理实验,进行单体分离,研究单体与入血成分的对应关系,进行成分组合,并最终获得组分中药。本发明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组分中药,化学成分明确、可吸收入血、量效关系清楚、符合中医药本质的组分中药。
【专利说明】一种组分中药研究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针对中药组分新药研发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组分中药研究的新方法。
技术背景
[0002]对于组分中药的研究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组分中药研究采用化学成分分离和药理作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其获得的化学成分体外显示有活性,但这些成分能否被吸收入血而发挥临床作用还有待商榷;(2)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常常存在越分离活性越弱,甚至活性消失的情况,常常以失败告终;(3)分离得到的中药成分与原中药是否等效性问题。
[0003]二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中药大多口服,需经过机体的吸收转化入血而发挥临床作用。血清药物化学即通过对入血成分进行研究,从而获得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中药入血成分数量有限,入血成分可能是中药体外的原形成分,也可能是体外成分的代谢产物,因此其必然来源于中药体外分离的化学成分,即入血成分与中药体外分离的化学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我们提出通过入血成分追踪寻找与其相对应的体外中药组分的研究方法,进而探索各种成分的最佳配比,组合成与原中药等效的组分中药。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组分中药研究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0005]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分中药研究的新方法,其步骤如下:
1)运用有机溶剂提取中药,获得中`药总提取物,再按照极性进行萃取分离,使用萃取溶剂获得各极性部位提取物,将部位提取物进行不同组合,将总提取物和各极性部位取物的不同组合分别灌服动物,获得相应入血成分谱图,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入血成分与各部位提取物的对应关系;
2)对与入血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部位进一步分离,获得各亚部位提取物,将亚部位提取物进行不同组合,研究入血成分与各亚部位的对应关系;
3)对与入血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各亚部位进行药理实验,对实验结果通过模糊数学分析,按照各亚部位的贡献大小,确定其量效关系,从而间接获得入血成分的相互作用关系;
4)按照步骤1-3,运用药理活性结合化学分离的方法,继续对与入血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各个亚部位进行单体分离,研究单体与入血成分的对应关系,进行成分组合,并最终获得组分中药。
[0006]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水、醋酸乙酯、正丁醇、丙酮或其中至少二项的组
口 ο
[0007]进一步地,所述萃取溶剂为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或其中至少二项的组
口 ο[0008]进一步地,所述各极性部位提取物是指对中药采用50-95%的乙醇进行提取,其提取液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分别获得的提取物。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各亚部位提取物是对与入血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部位进一步分离,分别获得的提取物。
[0010]本发明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组分中药,化学成分明确、可吸收入血、量效关系清楚、符合中医药本质的组分中药。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是以入血成分研究目标,依次寻找入血成分与体外部位、亚部位、单体成分的对应关系,并通过与入血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体外亚部位的相互关系研究,进而明确入血成分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开发出化学成分明确、可吸收入血、量-效关系清楚、符合中医药本质的组分中药。
[0012]获取各部位提取物:对中药采用50-95%的乙醇进行提取,提取液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分别获得各部位; 入血成分与体外物质组的对应关系研究:对体外分离单体与入血成分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最终确定入血成分与单体的对应关系。
[0013]入血成分与体外物质组的对应关系研究:以入血成分质和量不变为研究目标,依次对体外分离部位、亚部位、单体与入血成分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最终确定入血成分与单体的对应关系。
[0014]入血成分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对与入血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各亚部位进行药理实验,对实验结果通过模糊数学分析,按照各亚部位的贡献大小,明确其量效关系进行成分组合,并最终获得组分中药。
[0015]实施例:本发明采取如下研究步骤:
1、总提取物和部位提取物的获得:使用70%乙醇水溶液,按料液比1:8热回流提取某种中药,浓缩提取液回收乙醇,得乙醇总提物,将总提取物依次以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每种溶剂萃取3次,得到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四种部位提取物,将总提取物和各部位提取物冻干得粉末。以甲醇溶解,摇匀,12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于-20°C保存,入液质联用仪分析。
[0016]2、配制动物实验所需样品:精确称取总提物、各部位提取物粉末适量,采用CMC-Na溶解,制备每毫升含I克生药的剂量,备用。
[0017]3、最佳采血时间的确定:取SD大鼠24只(180-220 g),随机分组,每组6只,分成2组,其中I组为空白对照组,按照实验组剂量给予等量0.5 % CMC-Na水溶液lmL,实验组6只以5g生药每千克大鼠的剂量总提物给药3次,每次间隔30分钟,于给药后30、60、90分钟后分别从眼静脉丛取血,每组混合后,3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ImL经过经活化的SPE柱中用ImL水洗脱,ImL甲醇洗脱,37度水浴以氮气吹干。使用液质联用仪分析,结果表明,末次给药后30分钟为最佳采血时间。
[0018]4、入血成分的获取:将总提物的入血成分谱和各部位提取物成分谱图进行比较,确定五种入血成分。
[0019]5、入血成分与体外物质组的对应关系研究:其中四种是原型入血,一种是代谢入血,其分别与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相对应。[0020]6、将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用硅胶分离,获得4种亚部位提取物,再以入血成分质和量不变为研究目标,对体外分离亚部位与入血成分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确定入血成分与I1、II1、IV亚部位提取物具有对应关系。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分中药研究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运用有机溶剂提取中药,获得中药总提取物,再按照极性进行萃取分离,使用萃取溶剂获得各极性部位提取物,将部位提取物进行不同组合,将总提取物和各极性部位提取物的不同组合分别灌服动物,获得相应入血成分谱图,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入血成分与各部位提取物的对应关系; 2)对与入血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部位进一步分离,获得各亚部位提取物,将亚部位提取物进行不同组合,研究入血成分与各亚部位的对应关系; 3)对与入血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各亚部位进行药理实验,对实验结果通过模糊数学或灰关联度分析,按照各亚部位的贡献大小,确定其量效关系,从而间接获得入血成分的相互作用关系; 4)按照步骤1-3,运用药理活性结合化学分离的方法,继续对与入血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各亚部位进行单体分离,研 究单体与入血成分的对应关系,进行成分组合,并最终获得组分中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分中药研究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水、醋酸乙酯、正丁醇、丙酮或其中至少二项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分中药研究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溶剂为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或其中至少二项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分中药研究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极性部位提取物是指对中药采用50-95%的乙醇进行提取,其提取液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分别获得的提取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分中药研究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亚部位提取物是对与入血成分具有对应关系的部位进一步分离,分别获得的提取物。
【文档编号】A61K49/00GK103736105SQ201410010353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0日
【发明者】刘可越, 刘海军, 姜登钊 申请人:九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