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476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及其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及其制作方法,所述中药丸由下列重量份配比成份组成:百合20g、穿心莲12g、肺形草18g、百部6g、板蓝根13g、党参7g、麻黄6g、杏仁9g、厚朴10g、蛤蚧12g、山药15g、麦冬12g、通光散10g、枇杷14g、鸡蛋花15g、竹茹9g、干姜12g和蜂蜜100g,由于采用多种纯天然中药配制,用药配伍合理,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这与肺部长期接触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而造成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这不仅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的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萎缩,从而降低肺通气功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且更影响到机体的免疫防卫系统,使肺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引起肺部的反复感染,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在西医一般是急性感染期用抗生素,平时吸入一些扩张气道药或口服排痰的药物,如富露施,氨溴索等药,或者加用一些免疫制剂,但很多患者反复感染越来越难以控制,以致抗生素的使用成为难题。
[0003]而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肺脾肾功能不足有关,属于中医的“喘证”、“肺胀”的范畴,此病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迁延日久不愈,肺气壅滞,痰瘀阻结,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经过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气短不能活动,咳嗽咳痰多的困扰。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和延缓向肺心病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该中药丸配伍合理,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所述中药丸由下列重量份配比成份组成:百合20g、穿心莲12g、肺形草18g、百部6g、板蓝根13g、党参7g、麻黄6g、杏仁9g、厚朴10g、蛤蚧12g、山药15g、麦冬12g、通光散10g、枇杷Hg、鸡蛋花15g、竹茹9g、干姜12g和蜂蜜100g。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000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0008]I)按重量份配比提取百合20g、穿心莲12g、肺形草18g、百部6g、板蓝根13g、党参7g、麻黄6g、杏仁9g、厚朴10g、蛤蚧12g、山药15g、麦冬12g、通光散10g、枇杷Hg、鸡蛋花15g、竹苑9g、干姜12g进行清洗切片;
[0009]2)提取步骤I)切片后的中药材,进行干燥、粉碎;
[0010]3)提取步骤2)的中药粉,经150目筛过滤,并进行消毒灭菌后放在容器内,备用;
[0011]4)按重量份配比提取蜂蜜100g,按常规方法炼制,先用武火熬沸后改用文火缓熬20分钟,冷却备用;[0012]5)将步骤4)炼制好的蜂蜜,缓慢地加入步骤3)的中药粉内,均匀搅拌,混合制成可塑性的面团,再经搓条、分割及搓圆成丸即可。
[0013]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其药材功效作用分别为:
[0014]1、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劳嗽咯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症;
[0015]2、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喘咳、肺痈、咽喉肿痛等;
[0016]3、肺形草:具有清肺止咳,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肺痈,肾炎,疮痈疖肿等;
[0017]4、百部:具有润肺下气止咳,灭虱杀虫的功效;用于新旧咳嗽,百日咳,肺劳咳嗽等证;
[0018]5、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等;
[0019]6、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0020]7、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
[0021]8、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可治疗肺病、咳嗽等疾病;
[0022]9、厚朴: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可治疗食积气滞、痰壅气逆、胸满喘咳等;
[0023]10、蛤蚧: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功效;用于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萎遗精;
[0024]11、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0025]12、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0026]13、通光散: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膀胱炎,疗疮肿毒;
[0027]14、枇杷:具有润肺,止渴,下气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呕逆;
[0028]15、鸡蛋花:具有清热、利湿、解暑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泄泻痢疾;
[0029]16、竹茹: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
[0030]17、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
[0031]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多种纯天然中药配制,用药配伍合理,对于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0032]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实施例:
[0034]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所述中药丸由下列重量份配比成份组成:百合20g、穿心莲12g、肺形草18g、百部6g、板蓝根13g、党参7g、麻黄6g、杏仁9g、厚朴10g、蛤蚧12g、山药15g、麦冬12g、通光散10g、枇杷Hg、鸡蛋花15g、竹茹9g、干姜12g和蜂蜜100g0
[003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003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0037]I)按重量份配比提取百合20g、穿心莲12g、肺形草18g、百部6g、板蓝根13g、党参7g、麻黄6g、杏仁9g、厚朴10g、蛤蚧12g、山药15g、麦冬12g、通光散10g、枇杷Hg、鸡蛋花15g、竹苑9g、干姜12g进行清洗切片;
[0038]2)提取步骤I)切片后的中药材,进行干燥、粉碎;
[0039]3)提取步骤2)的中药粉,经150目筛过滤,并进行消毒灭菌后放在容器内,备用;
[0040]4)按重量份配比提取蜂蜜100g,按常规方法炼制,先用武火熬沸后改用文火缓熬20分钟,冷却备用;
[0041]5)将步骤4)炼制好的蜂蜜,缓慢地加入步骤3)的中药粉内,均匀搅拌,混合制成可塑性的面团,再经搓条、分割及搓圆成丸即可。
[0042]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多种纯天然中药配制,用药配伍合理,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0043]实验例1:
[0044]实验对象: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的临床严重程度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各10例。
[0045]实验方法和时间:每天服用本发明中药丸两次,每次5至10克,20天为一疗程,实验时间为6个月,记录次数为3次。
[0046]疗效判断标准:
[0047]痊愈:咳、痰、喘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生活完全能自理;
[0048]显效:咳、痰、喘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好转,生活自理能力改善2/3以上;
[0049]有效:咳、痰、喘症状明显好转(+++~+或++~+),肺部哮鸣音减轻,生活自理能力改善1/3以上;
[0050]无效:咳、痰、喘症状及哮鸣音无变化或加重,生活自理能力改善1/3以下。
[0051]统计结果为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丸由下列重量份配比成份组成:百合20g、穿心莲12g、肺形草18g、百部6g、板蓝根13g、党参7g、麻黄6g、杏仁9g、厚朴10g、蛤阶12g、山药15g、麦冬12g、通光散10g、枇杷14g、鸡蛋花15g、竹苑9g、干姜12g和蜂蜜100g0
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配比提取百合20g、穿心莲12g、肺形草18g、百部6g、板蓝根13g、党参7g、麻黄6g、杏仁9g、厚朴10g、蛤阶12g、山药15g、麦冬12g、通光散10g、枇杷14g、鸡蛋花15g、竹茹9g、干姜12g进行清洗切片; 2)提取步骤I)切片后的中药材,进行干燥、粉碎; 3)提取步骤2)的中药粉,经150目筛过滤,并进行消毒灭菌后放在容器内,备用; 4)按重量份配比提取蜂蜜100g,按常规方法炼制,先用武火熬沸后改用文火缓熬20分钟,冷却备用; 5)将步骤4)炼制好的蜂蜜,缓慢地加入步骤3)的中药粉内,均匀搅拌,混合制成可塑性的面团,再经搓条、分割 及搓圆成丸即可。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3751743SQ201410010349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9日
【发明者】李金红, 汤伟杰, 王富强, 张莉 申请人:李金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