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砂体连通关系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886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果相适配的系统建立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
[0034]S2:根据所述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
[0035]在建立了待检测区域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后,本申请实施例便可以根据该速度模型,确定求和路径的曲率,从而可以根据确定的求和路径的曲率,将沿非零炮检距的绕射双曲线求和,从而可以把存在于每一地震道中的反射波能够归位到真实的地下位置,从而可以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
[0036]S3:在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提取预设数量的断点,并将所述预设数量的断点组合成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断层,形成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
[0037]步骤S1及S2可以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通过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可以明确地层的构造特征,例如地层的褶皱和节理等。然而为了确定地层中砂体的连通关系,还需要确定地层的断裂展布。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提取预设数量的断点,并将所述预设数量的断点组合成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断层,从而可以形成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
[0038]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三维相干技术来确定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断层。具体地,三维相干技术可以通过对相邻地震道之间的地震属性(例如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的相似程度进行测量,所述相似程度可以通过相邻地震道之间地震属性的相关值进行表示。计算出相邻地震道之间地震属性的相关值后,可以将低于预设阈值的相关值对应的地震道的地震属性作为不相干的地震数据。在出现断层的小范围内,地震道之间的波形特征可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局部的地震道与地震道之间的相关性发生突变,从而可以突出相邻地震道之间地震信号的差异性,使得出现断层的小范围内的相关值较低。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可以对待检测区域的测井数据以及地震数据进行相干性分析,生成相干数据体。然后可以利用生成的相干数据体,在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水平面上提取相干数据的第一平面展布。所述相干数据的第一平面展布可以通过提取水平面上的预设数量的断点,再将这些提取的断点组合起来得到。所述相干数据的第一平面展布能够反映反射层位断层的平面组合。在提取了水平面上的第一平面展布后,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继续用相同的方法在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垂直面上提取预设数量的断点,并且可以将垂直面上预设数量的断点组合起来得到垂直面上的第二平面展布。通过组合所述第一平面展布以及第二平面展布,便可以得到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断层,从而可以形成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
[0039]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蚂蚁追踪技术来确定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断层。具体地,首先可以采用边缘检测手段(例如构造平滑处理、混沌处理、作方差体等)来增强待检测区域的测井数据以及地震数据在空间上的不连续性,这种不连续性便可以视为断层的体现。接着,可以在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内突出具有方位的断裂特征,从而可以基于该断裂特征进行运算并产生蚂蚁属性体。然后可以对所述蚂蚁属性体进行断点提取,便可以将提取的断点组合成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断层,从而可以形成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
[0040]S4:对所述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并根据所述等时地层格架确定砂体连通模型。
[0041]在确定地层的砂体连通关系时,首先需要了解地层总的沉积环境以及地质背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分析地层的地震相,从而了解到地层的沉积环境以及地质背景。具体地,在对地层的地震相进行分析时,可以对所述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进行重新处理,建立满足层序地层学理论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格架下便可以进行地震相的分析,从而可以确定待检测区域的砂体连通模型。
[0042]在所述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基础上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可以产生一个相对地质时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此时沉积等时面会变平,古沉积地貌从而可以恢复,对研究地层的砂体连通关系有比较重要的帮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下述两个步骤对所述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建立等时地层格架:
[0043]S41:为所述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每个点分配唯一的编码,得到编码后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
[0044]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先对所述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进行参数化,从而可以为所述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每个点分配唯一的编码,得到编码后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所述唯一的编码可以为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例如对于所述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某个点,可以为其分配(x,y,z)这样的坐标。所述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位于同一个坐标系内,从而可以保证每个点的坐标均不相同。
[0045]S42:将所述编码后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进行参数空间域变换,得到地震数据拉平后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并将所述地震数据拉平后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确定为所述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对应的等时地层格架。
[004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编码后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进行UVT参数空间域变换。所述UVT参数空间变换可以视为将编码后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中的每个点变换到UVT参数空间中。例如可以将三维空间中的(x,y,z)这样的点变换为UVT参数空间中的(u,V, t)这样的点。UVT参数空间可以是一种地震数据拉平空间,其中U和V坐标可以是古地理坐标,T坐标可以是时间坐标,那么将所述编码后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进行UVT参数空间域变换后,便可以将三维的地震数据按照时间进行划分,投射到U和V坐标形成的二维平面中,从而可以形成等时地层构架。在该等时地层构架中,无论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中断层的类型如何(正断层,逆断层或者走滑断层),断层的断距都变成了零,从而可以方便地确定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中砂体连通的模型。
[0047]所述砂体连通的模型可以通过等时地层格架中地震波反射的连续性以及地震波反射振幅幅度的强弱进行确定。具体地,地震波反射的连续性反映了砂体分布的稳定性,地震波反射振幅的强弱则可以反映砂体的厚薄(一般来说振幅越强则可以反映砂体越厚)。这样,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可以确定以下四种砂体连通模型:单一中反射连续型,单一强反射连续型,复合强反射连续型,同相轴错动不连续型。
[0048]S5:根据所述砂体连通模型,确定砂体的连通关系。
[0049]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确定的砂体连通模型,从而可以确定砂体的连通关系。以步骤S4中确定的四种砂体连通模型为例:
[0050]单一中反射连续型:地震同相轴的振幅强度适中,一般为连续反射,反射的地震波形稳定、变化较小,从而可以反映单一砂体厚度适中且连通性较好,对应砂体电性特征相似,储层沉积较稳定,化学驱效果明显;
[0051]单一强反射连续型:地震同相轴为强振幅连续反射,地震波形稳定、基本无变化,反映单一砂体厚度较大且连通性好,对应砂体电性特征一致,储层沉积稳定,化学驱效果显著;
[0052]复合强反射连续型:地震同相轴为强振幅复合反射,连续性一般,波形变化较小,反映薄互层砂体,连通性一般,对应砂体电性特征较为相似,储层沉积变化小,具有一定的化学驱效果;
[0053]同相轴错动不连续型:地震同相轴错段或相互尖灭、叠置,连续性差或明显不连续,反映砂体错段或互相尖灭、叠置,对应砂体有变化,导致储层不连通,基本没有化学驱效果Ο
[0054]根据确定出的砂体连通关系,便可以区分出哪些砂体适合进行化学驱,从而可以规避化学驱效果不好的区域,能够为实际勘探带来指导意义。
[005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确定砂体连通关系的装置。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砂体连通关系的装置的功能模块图。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0056]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建立单元100,用来利用待检测区域的测井数据以及地震数据,建立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
[0057]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确定单元200,用来根据所述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模型,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
[0058]断层确定单元300,用来在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提取预设数量的断点,并将所述预设数量的断点组合成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断层,形成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
[0059]等时地层格架建立单元400,用来对所述带有断层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建立等时地层格架;
[0060]砂体连通模型确定单元500,用来根据所述等时地层格架确定砂体连通模型;
[0061]砂体连通关系确定单元600,用来根据所述砂体连通模型,确定砂体的连通关系。
[0062]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0063]去噪处理单元000,用来对待检测区域的测井数据以及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处理后的测井数据以及地震数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