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494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移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所具有的通话、上网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在享受移动终端所具有的通话和上网功能的时候,更加关注其是否能够给其生活带来便捷。
[0003]为了使移动终端能够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便捷,人们通过对移动终端进行改进,并结合移动终端所具备的网络性和移动性的特点,使移动终端具有了很多人性化的功能。例如,有些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内部空间设有能够检测气体信息的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将所检测到的气体信息通过主板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通过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显示给用户,这样用户就能随时了解所处环境的空气实际状况,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出行。
[0004]但是,目前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内部空间为一个相互连通的腔体,位于外部环境的气体通过其壳体上现有的各种插孔进入壳体的内部空间后,气体只能在壳体内部空间毫无秩序的弥散,因此,位于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气体难以与位于外部环境的气体形成有效的气体回流,这种难以与位于外部环境的气体形成有效地气体回流的区域被称为气体“死区”,而由于气体传感器设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因此,设在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气体传感器实质上处在气体“死区”内,且由于位于气体“死区”的气体难以与位于外部环境的气体形成有效地气体回流,这样就导致了气体传感器所采集的气体信息无法反映位于外部环境中的气体的真实情况,降低了气体传感器采集的气体信息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用于提高气体传感器采集的气体信息的准确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柔性电路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用于采集气体信息的气体传感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用于分析所述气体信息的主板相连;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传感器位于所述气体通道内,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
[0008]优选的,所述气体通道为能够隔离主板散发出的热量的隔热气体通道。
[0009]较佳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内隔热层和外隔热层,且所述内隔热层和所述外隔热层均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内隔热层、所述外隔热层,以及所述壳体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对的面共同围成所述气体通道。
[0010]较佳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柔性电路板围成所述气体通道的隔热罩。
[0011]优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之间具有气体流动间隙,所述柔性电路板与主板通过板板连接器相连。
[0012]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侧边框的同一侧边或所述壳体的侧边框的不同侧边;且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开设在所述侧边框的不同侧边时,所述不同侧边相交。
[0013]较佳的,所述气体通道为弧状通道。
[0014]较佳的,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开设在所述侧边框的同一侧边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的距离大于O,小于所述同一侧边长度的二分之一;
[0015]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开设在所述侧边框的不同侧边时,所述不同侧边相交的交点与所述进气口的距离为大于O,小于等于设有所述进气口的侧边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不同侧边相交的交点与所述出气口的距离为大于0,小于等于设有所述出气口的侧边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0016]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均设有防水透气薄膜和/或防尘透气薄膜。
[0017]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面壳和背壳,以及用于连接面壳和背壳的侧边框;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开设在所述侧边框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面壳上。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壳体上开设进气口和出气口,且壳体内设有用于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体通道,气体传感器位于该气体通道内;因此,气体就能通过进气口进入气体通道,从而与气体传感器接触,使气体传感器采集到气体信息,气体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气体信息通过柔性电路板发送给主板,主板对气体信息分析得到分析结果。而且,由于气体通道与壳体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气体在进入气体通道后,不会弥散,只会在后续从进气口进入的外界空气的推动下,沿着气体通道从出气口流出;可见,气体通道实质上不仅为气体传感器提供了独立的容纳空间,还能与进气口和出气口配合使用,使位于气体通道内的外界空气能够实时更新,防止气体传感器所在空间产生空气“死区”的问题,提高了气体传感器采集的气体信息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2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壳体上的两种开设形式的分布图;
[0022]图2为图1中第一种开设形式的俯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的气体通道为第一种具体结构时的侧视图;
[0024]图4为图2中的气体通道为第二种具体结构时的侧视图;
[0025]图5为图1中第二种开设形式的俯视图;
[0026]图6为图5中的气体通道为第一种具体结构时的侧视图;
[0027]图7为图5中的气体通道为第二种具体结构时的侧视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壳体,I O-侧边框;
[0030]101-进气口,102-出气口;
[0031]11-背壳,12-面壳;
[0032]2-气体传感器,3-柔性电路板;
[0033]30-柔性电路板定位孔,4-气体通道;
[0034]40-隔热罩,41-内隔热层;
[0035]42-外隔热层,5_主板;
[0036]6-板板连接器,A-第一种开设形式;
[0037]B-第二种开设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0039]请参阅图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柔性电路板3,以及连接在柔性电路板3上用于采集气体信息的气体传感器2,柔性电路板3与用于分析气体信息的主板5相连;壳体I上开设有进气口 101和出气口 102,壳体I内设有用于连通进气口 101和出气口 102的气体通道4,气体传感器2位于气体通道4内,气体通道4与壳体I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
[0040]具体工作时,位于外部环境的气体通过壳体I上的进气口101进入气体通道4中,并沿着气体通道4流动,从壳体I上的出气口 102流出;在进入气体通道4内的气体沿着气体通道4流动的时候,位于气体通道4内的气体传感器2采集进入气体通道4内的气体信息,将采集的气体信息通道柔性电路板3传递给主板5,主板5通过分析,将分析结果通过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显示给用户。
[0041]通过上述具体工作过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壳体I上开设进气口101和出气口 102,且壳体I内设有用于连通进气口 101和出气口 102的气体通道4,气体传感器2位于该气体通道4内;因此,气体就能通过进气口 101进入气体通道4,从而与气体传感器2接触,使气体传感器2采集到气体信息,气体传感器2将采集到的气体信息通过柔性电路板3发送给主板5,主板5对气体信息分析得到分析结果。而且,由于气体通道4与壳体I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气体在进入气体通道4后,不会弥散,只会在后续从进气口 101进入的外界空气的推动下,沿着气体通道4从出气口 102流出;可见,气体通道4实质上不仅为气体传感器2提供了独立的容纳空间,还能与进气口 1I和出气口 102配合使用,使位于气体通道4内的外界空气能够实时更新,防止气体传感器2所在空间产生空气“死区”的问题,提高了气体传感器2采集的气体信息的准确性。另外,通过实验测试证明,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对气体信息进行采集时,其误差范围在±5%以内;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增加气体传感器2的信息采集精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42]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2-图6,上述柔性电路板3上可开设有柔性电路板定位孔30,以利用常规的连接件将柔性电路板3固定在壳体I内。另外,为了方便柔性电路板3的固定,柔性电路板定位孔30—般在柔性电路板与气体通道4对应的位置之外。
[0043]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工作时,主板5不仅会通过主板5表层的铜箔和柔性电路板3表层的铜箔向壳体I的内部空间散热,而且还会以热福射的形式向壳体I的内部空间散热,虽然气体传感器2与壳体I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但是主板5散出的热量还是会通过气体通道4的侧壁间接的加热进入气体通道4内的气体,导致进入气体通道4内的气体所含有的待测气体的浓度被稀释,使气体传感器2所采集的气体不能反映位于外部环境的气体的真实情况。因此,在壳体I内设置气体通道4时,气体通道4为能够隔离主板5散发出的热量的隔热气体通道,防止壳体I的内部空间中的热量透过气体通道4,加热进入气体通道4内的气体。而且,气体通道4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具体结构中的一种,但不仅限于以下两种具体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的具体结构。
[0044]第一种具体结构如图3和6所示:柔性电路板3上设有内隔热层41和外隔热层42,且内隔热层41和外隔热层42均位于壳体I与柔性电路板3之间,柔性电路板3、内隔热层41、夕卜隔热层42,以及壳体I与柔性电路板3相对的面共同围成气体通道4。且当壳体I采用图3和图6所示的壳体I时,壳体I包括面壳12和背壳11,以及用于连接面壳12和背壳11的侧边框10;进气口 101和出气口 102均开设在侧边框10上,柔性电路板3固定在面壳12上。从图3和图6可以看出,壳体I与柔性电路板3相对的面实质上为背壳11与柔性电路板3相对的面,而气体通道4是由柔性电路板3、内隔热层41、外隔热层42以及背壳11围成的。
[0045]第二种具体结构如图4和图7所示:柔性电路板3上设有用于与柔性电路板3围成气体通道4的隔热罩40。
[0046]通过上述两种具体结构可知,本实施例中的气体通道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