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2279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它的偶数根铜排导体沿绝缘支撑环形骨架的周向均匀固定在绝缘支撑环形骨架内圈,偶数根铜排导体和绝缘支撑环形骨架套入绝缘外筒中,绝缘下盘上开设有与偶数根铜排导体一端对应的偶数个第一长通孔,绝缘上盘上开设有与偶数根铜排导体另一端对应的偶数个第二长通孔,偶数根铜排导体一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一长通孔后弯折,偶数根铜排导体一端的第一弯折部与绝缘下盘的背面贴合,偶数根铜排导体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二长通孔后弯折,偶数根铜排导体另一端的第二弯折部与绝缘上盘的背面贴合。本发明结构合理、加工简单、电阻小、载流大、现场使用方便且可模块化扩展。
【专利说明】
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气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
目.0
技术背景
[0002]随着各种大型换流站的建设及运行,在换流站进行的大型的电力设备的运行及检修试验已趋于常态化,巡检中各种电力设备的连接要求方便、灵活,有的甚至进行架空试验,如互感器校验实验。传统的连接方式都是采用软的大电流铜编织导线,造成了现场接线连接不方便、电缆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热且不容易散发,并且电阻率较大对电源的功率要求大,另外,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电力设备巡检试验、校准校验试验、状态监测试验)搬运过程可能会导致铜编织导线的外皮损坏。
[0003]传统大电流编织导线在进行现场试验时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0004]1)、大电流铜编织导线载流小,需要采用多根连接;
[0005]2)、现场安装复杂、连接头过多,带来较大的接触电阻,产生热量,消耗电源功率;
[0006]3)、电力设备现场试验中的拖拽会产生严重的表皮磨损,带来安全隐患。如重新购买则带来成本的增加。
[0007]4)、大电流铜编织导线无固件支撑,如架空试验,自身重量对上部设备产生很大的拉力。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该铜排装置结构合理、加工简单、电阻小、载流大、现场使用方便且可模块化扩展。
[0009]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绝缘下盘、绝缘支撑环形骨架、绝缘外筒、绝缘上盘和偶数根铜排导体,所述偶数根铜排导体沿绝缘支撑环形骨架的周向均匀固定在绝缘支撑环形骨架的内圈,偶数根铜排导体和绝缘支撑环形骨架套入绝缘外筒中,所述绝缘下盘上开设有与偶数根铜排导体一端对应的偶数个第一长通孔,绝缘上盘上开设有与偶数根铜排导体另一端对应的偶数个第二长通孔,偶数根铜排导体一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一长通孔后弯折90度,偶数根铜排导体一端的第一弯折部与绝缘下盘的背面贴合,偶数根铜排导体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二长通孔后弯折90度,偶数根铜排导体另一端的第二弯折部与绝缘上盘的背面贴合。
[0010]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1]1、本发明中偶数根铜排导体对称的连接方式可减小大电流产生的环流。
[0012]2)、本发明中接触面积较大、减小接触电阻,使整个装置有较小电阻率
[0013]3)、本发明中绝缘铜排支架保证铜排支架的绝缘,同时固定其相对位置,不易变形;
[0014]4)、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互换,提高实用性,减小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发明中绝缘下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发明中绝缘上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丨一绝缘下盘、1.1一第一长通孔、1.2—第一凹槽、2—绝缘支撑环形骨架、3—绝缘外筒、4一绝缘上盘、4.1一第二长通孔、4.2—第二凹槽、5—铜排导体、5.1 —第一弯折部、5.2—第二弯折部、6—支架底座、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图1?4所述的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它包括绝缘下盘1、绝缘支撑环形骨架2、绝缘外筒3、绝缘上盘4和偶数根铜排导体5,所述偶数根铜排导体5沿绝缘支撑环形骨架2的周向均匀固定在绝缘支撑环形骨架2的内圈,偶数根铜排导体5和绝缘支撑环形骨架2套入绝缘外筒3中,所述绝缘下盘I上开设有与偶数根铜排导体5—端对应的偶数个第一长通孔1.1,绝缘上盘4上开设有与偶数根铜排导体5另一端对应的偶数个第二长通孔4.1,偶数根铜排导体5—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一长通孔1.1后弯折90度,偶数根铜排导体5—端的第一弯折部5.1与绝缘下盘I的背面贴合,偶数根铜排导体5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二长通孔4.1后弯折90度,偶数根铜排导体5另一端的第二弯折部5.2与绝缘上盘4的背面贴合。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下盘I的背面设有与偶数个第一弯折部5.1配合的偶数个第一凹槽I.2,每个第一弯折部5.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凹槽1.2贴合。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上盘4的背面设有与偶数个第二弯折部5.2配合的偶数个第二凹槽4.2,每个第二弯折部5.2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凹槽4.2贴合。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偶数根铜排导体5—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一长通孔I.I后向外弯折90度。所述偶数根铜排导体5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二长通孔4.1后向外弯折90度。上述向外弯折90的设计,增加了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使整个装置有较小电阻率。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偶数根铜排导体5为2根或4根或8根,图1为4根。四根铜排导体5相同且布局对称,对称的连接方式可减小大电流产生的环流。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1.2的深度小于对应的第一弯折部5.1的厚度。所述第二凹槽4.2的深度小于对应的第二弯折部5.2的厚度。上述结构能让铜排凸出于盘体表面,保证铜排导体良好的与外接设备接触。
[002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下盘I固定连接有支架底座6,所述绝缘下盘I和绝缘上盘4均设有安装孔7 ο安装孔7方便本发明的扩展。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支撑环形骨架2有两个。两个绝缘支撑环形骨架2用于固定偶数根铜排导体5的相对位置,并实现绝缘。
[0029]上述技术方案中,绝缘下盘I和绝缘上盘4完全一样,可互换。提高实用性、减小维修成本。
[0030]本发明使用时,架空试验的设备位置很高,可将本发明所述的铜排装置扩展至需要的高度进行试验,扩展时,将上层铜排装置的绝缘下盘I与下层铜排装置的绝缘上盘4通过安装孔7和对应的螺栓固定连接,将最下层铜排装置的绝缘下盘I与支架底座3固定连接即可。
[0031]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绝缘下盘(I)、绝缘支撑环形骨架(2)、绝缘外筒(3)、绝缘上盘(4)和偶数根铜排导体(5),所述偶数根铜排导体(5)沿绝缘支撑环形骨架(2)的周向均匀固定在绝缘支撑环形骨架(2)的内圈,偶数根铜排导体(5)和绝缘支撑环形骨架(2)套入绝缘外筒(3)中,所述绝缘下盘(I)上开设有与偶数根铜排导体(5) —端对应的偶数个第一长通孔(1.1),绝缘上盘(4)上开设有与偶数根铜排导体(5)另一端对应的偶数个第二长通孔(4.1),偶数根铜排导体(5)—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一长通孔(1.1)后弯折90度,偶数根铜排导体(5)—端的第一弯折部(5.1)与绝缘下盘(I)的背面贴合,偶数根铜排导体(5)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二长通孔(4.1)后弯折90度,偶数根铜排导体(5)另一端的第二弯折部(5.2)与绝缘上盘(4)的背面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下盘(I)的背面设有与偶数个第一弯折部(5.1)配合的偶数个第一凹槽(1.2),每个第一弯折部(5.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凹槽(1.2)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上盘(4)的背面设有与偶数个第二弯折部(5.2)配合的偶数个第二凹槽(4.2),每个第二弯折部(5.2)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凹槽(4.2)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数根铜排导体(5)—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一长通孔(1.1)后向外弯折9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数根铜排导体(5)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的穿过上述偶数个第二长通孔(4.1)后向外弯折90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数根铜排导体(5)为2根或4根或8根。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深度小于对应的第一弯折部(5.1)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4.2)的深度小于对应的第二弯折部(5.2)的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下盘(I)固定连接有支架底座(6),所述绝缘下盘(I)和绝缘上盘(4)均设有安装孔(7)。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设备现场试验的铜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撑环形骨架(2)有两个。
【文档编号】G01R1/04GK106093485SQ201610629662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3日 公开号201610629662.4, CN 106093485 A, CN 106093485A, CN 201610629662, CN-A-106093485, CN106093485 A, CN106093485A, CN201610629662, CN201610629662.4
【发明人】董勤, 冯万兴, 张 杰, 宁宁
【申请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