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6310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是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利用微孔滤膜的可滤过性,使抗原抗体反应和洗涤在一特殊的渗滤装置上以液体渗滤过膜的方式迅速完成。
[0003]传统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法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一种抗原或抗体。由于存在交叉反应和检测敏感性、特异性的局限,往往检测一种抗原或抗体很难说明问题。若检测同一病原的多种抗原或抗体,就需要多次检测,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操作繁琐、费时费力。若针对某个病人需要做全面的病原检测,也需要使用不同的检测试剂盒,一方面检测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也会使操作过程变的繁琐。针对上述问题,亟需一种能同时检测同一病原的多种指标或者同一病人的不同病原指标的检测装置,达到节省费用和时间、操作方便的目的。
[0004]现有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虽然能够同时检测一种病原的多种指标或同一病人的不同病原指标,但是操作繁琐,耗时长,难以满足现场使用。而现有胶体金检测试纸条虽然检测时间快,操作也简单,但是一次只能检测一个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包括底板、盖板、吸水垫圈及载体膜,所述底板中心设有中心加样区,所述中心加样区周围设有一个以上扇形反应区,同时所述底板还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吸水垫圈置于所述环形卡槽内;所述载体膜置于所述中心加样区和所述扇形反应区内,与所述环形吸水垫圈相邻;所述盖板压住所述载体膜和所述吸水垫圈,所述盖板盖在所述底板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中心设有中心加样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加样孔周围设有一个以上反应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还设有辐射状凹槽和环形凹槽,所述辐射状凹槽和环形凹槽深度为5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盖板还设有辐射状凸板和环形凸板,所述辐射状凸板和环形凸板高度为5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辐射状凹槽与所述辐射状凸板进行配合锁紧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中心区域,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环形凸板进行配合锁紧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外围环形区域。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圆形,直径为5cm,厚度为2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为圆形,直径为5cm,厚度为2_。
[0014]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垫圈为环形,内径为3.1cm,外径为4.9cm,厚度为4mm。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载体膜为圆形,直径为3.1cm,膜孔径为0.45 μ m。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一次可以检测多个指标,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满足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实际需要。
【附图说明】
[0017]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板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盖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吸水垫圈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载体膜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00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板1、盖板2、吸水垫圈3及载体膜4,所述底板中心设有中心加样区11,所述中心加样区11周围设有一个以上扇形反应区12,同时所述底板还设有环形卡槽13 ;所述环形吸水垫圈3置于所述环形卡槽13内;所述载体膜4置于所述中心加样区11和所述扇形反应区12内,与所述吸水垫圈3相邻;所述盖板2压住所述载体膜4和所述吸水垫圈3,所述盖板2盖在所述底板I上。
[0024]如图3所示,所述盖板2中心设有中心加样孔21,所述中心加样孔周围设有一个以上反应孔22。
[0025]如图2所示,所述底板还设有辐射状凹槽14和环形凹槽15,所述辐射状凹槽14和环形凹槽15深度为5mm。
[0026]如图3所示,所述盖板还设有辐射状凸版23和环形凸板24,所述辐射状凸板23高度和所述环形凸板24高度为5mm。
[0027]如图1?图3所示,所述辐射状凹槽14与所述辐射状凸版23进行配合锁紧所述底板I和所述盖板2中心区域。所述环形凹槽15与所述环形凸板24进行配合锁紧所述底板I和所述盖板2外围环形区域。
[0028]所述底板I为圆形,直径为5cm,厚度为2mm。
[0029]所述盖板2为圆形,直径为5cm,厚度为2mm。
[0030]如图4所示,所述吸水垫圈3为环形,内径为3.1cm,外径为4.9cm,厚度为4mm。
[0031]如图5所示,所述载体膜4为圆形,直径为3.1cm,膜孔径为0.45 μm。
[0032]所述底板I和所述盖板2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塑料材质包括PE、HDPE, PP、PVC,GPPS、HIPS、ABS、PMMA、PET、PBT、PA、PC、POM、PPO、PPS、PS 等。金属材料包括锌、铁、钢、铜、
招、铅、猛、钛、鉬,以及上述金属的合金等。
[0033]所述吸水垫圈3为高吸水材料,吸水材料包括海绵、树脂等,其中树脂包括天然及改性高分子类高吸水性树脂和人工合成类吸水性树脂。
[0034]所述载体膜4材料为硝酸纤维膜,即NC膜,或聚偏二氟乙烯膜,即PVDF膜。
[0035]使用方法举例
[0036]同一病原体不同指标检测
[0037]以日本血吸虫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0038]1、抗原准备将1-8种日本血吸虫不同的抗原,如可溶性成虫抗原(SAA),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磷酸丙糖异构酶(TPI)等,分别于反应孔22处滴加I?2滴,加入到不同扇形反应区12,每个扇形反应区12加一种抗原,待完全渗入。
[0039]2、将待检血清I?2滴加入到中心加样区11内,待完全渗入。
[0040]3、于反应孔22处滴加免疫金复合物试剂I?2滴,待完全渗入。
[0041]4、判读结果:在所述载体膜中央有清晰的淡红色斑点显示者判为阳性反应;反之,则为阴性反应。
[0042]同一病人不同病原体指标检测
[0043]1、抗原准备将1-8种不同病原体的抗原I?2滴加入到不同反应孔22,每个反应孔22处加一种抗原,待完全渗入。
[0044]2、将待检血清I?2滴加入到中间圆形孔内,待完全渗入。
[0045]3、于反应孔22处滴加免疫金复合物试剂I?2滴,待完全渗入。
[0046]4、判读结果:在所述载体膜中央有清晰的淡红色斑点显示者判为阳性反应;反之,则为阴性反应。
[004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一次可以检测多个指标,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满足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实际需要。
[0048]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盖板、吸水垫圈及载体膜,所述底板中心设有中心加样区,所述中心加样区周围设有一个以上扇形反应区,同时所述底板还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吸水垫圈置于所述环形卡槽内;所述载体膜置于所述中心加样区和所述扇形反应区内,与所述环形吸水垫圈相邻;所述盖板压住所述载体膜和所述吸水垫圈,所述盖板盖在所述底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中心设有中心加样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样孔周围设有一个以上反应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设有辐射状凹槽和环形凹槽,所述辐射状凹槽和环形凹槽深度为5_。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设有辐射状凸板和环形凸板,所述辐射状凸板和环形凸板高度为5_。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状凹槽与所述辐射状凸板进行配合锁紧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中心区域,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环形凸板进行配合锁紧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外围环形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圆形,直径为5cm,厚度为2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圆形,直径为5cm,厚度为2mm。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垫圈为环形,内径为3.1cm,外径为4.9cm,厚度为4mm。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膜为圆形,膜孔径为0.45 μπι,直径为3.1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指标盘式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装置,包括底板、盖板、吸水垫圈及载体膜,所述底板中心设有中心加样区,所述中心加样区周围设有一个以上扇形反应区,同时所述底板还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吸水垫圈置于所述环形卡槽内;所述载体膜置于所述中心加样区和所述扇形反应区内,与所述环形吸水垫圈相邻;所述盖板压住所述载体膜和所述吸水垫圈,所述盖板盖在所述底板上。本实用新型一次可以检测多个指标,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具有多通道并行化操作优势,能够满足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验的实际需要。
【IPC分类】G01N33/558
【公开号】CN204832206
【申请号】CN201520435678
【发明人】李健
【申请人】湖北医药学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