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卷尺及其围长模式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17491阅读:来源:国知局
卷尺的整体功能。所述时钟模块20、蓝牙模块30、按键模块40、围长切换模块50和供电模块60均连接MCU控制模块10。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卷尺的围长模式切换电路,通过围长测量模块将智能卷尺的测量模式切换到围长测量模式,由MCU控制模块对智能卷尺测得的长度进行围长补偿,提高了智能卷尺在围长测量时的准确度,可适应不同场合的测量,智能化程度高。
[0029]所述智能卷尺可自动读取卷尺伸出壳体部分的长度,即,具有自动测量功能。所述智能卷尺在测量围长时靠近人体的一侧为弧形,所述智能卷尺的卷尺的初始端(0刻度端)设置在弧形的一端,所述第一金属插孔H1和第二金属插孔H2设置在弧形的另一端。所述卷尺的初始端设置有金属卡扣,所述金属卡扣包括两个电连接的插针,一个插针与第一金属插孔H1配合,另一个插针与第二金属插孔H2配合。在进行围长测量时,以测量腰围为例,卷尺缠绕腰部一周后,通过金属卡扣与第一金属插孔H1和第二金属插孔H2卡合,围长切换模块检测到接地,切换到围长测量模式,MCU控制模块对智能卷尺测得的长度进行围长补偿,补偿的量为所述弧形的圆弧长度。这样,卷尺伸出的长度加上弧形的长度就是人体的腰围,智能卷尺将最终的腰围显示出来。
[0030]本实用新型在测量围长时,将卷尺的初始段固定在智能卷尺的壳体上,无需人工持握,解放了用户的双手,操作简单便捷。而且,卷尺伸出的长度加上弧形的长度就是围长的长度,避免了人工闭合卷尺造成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而且,可适应不同场合的测量,智能化程度高。
[0031]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MCU控制模块10包括MCU芯片U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晶振Y1,所述MCU芯片U1的P0.27/AIN1/XL1端、P0.28端和P0.29端连接时钟模块20,所述MCU芯片U1的DEC1端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MCU芯片U1的XC2端连接晶振Y1的第3端、还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所述MCU芯片U1的XC1端连接晶振Y1的第1端、还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所述晶振Y1的第2端和第4端均接地。
[0032]其中,所述MCU芯片U1采用型号为NRF51822_QFAA超低功耗的MCU,其具有数据处理数据快、扩展接口多、性能稳定、睡眠、间断唤醒、功耗超低等功能。所述晶振Y1的型号为FA-238,其与时钟模块20 —起为MCU芯片U1提供准确的时钟,确保MCU芯片U1能够可靠、稳定的运行。
[0033]所述第一金属插孔H1连接MCU芯片的P0.18端,这样,在金属卡扣扣合在第一金属插孔H1和第二金属插孔H2中后,MCU芯片的P0.18端检测到接地,由此判断智能卷尺已切换到围长测量模式,进而对长度进行围长补偿。采用上述方案,简单实用,无需人工提前开启围长测量模式,在测量围长的过程中通过卡合卷尺到壳体上这一过程,自动切换到围长测量模式,自动化程度高,非常便捷实用。
[0034]所述MCU控制模块10还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所述MCU芯片U1的DCC端依次通过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连接A+3V3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CU芯片U1的VDD端连接VDD_BT供电端、还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主要起滤波作用,为MCU芯片U1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
[0035]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MCU控制模块10还包括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所述MCU芯片U1的DEC2端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MCU芯片U1的AVDD端连接A+3V3、还通过第七电容C7接地。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主要起滤波作用,使MCU芯片U1工作稳定。
[0036]所述蓝牙模块30包括由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一电容C11、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五电感L5和天线ANT1,所述MCU芯片U1的ANT2端连接第三电感L3的一端和第八电容C8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MCU芯片U1的ANT1端和第四电感L4的一端,所述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MCU芯片U1的VDD_PA端、还通过第九电容C9接地,所述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电感L5接地、还通过第十电容C10连接天线ANT1和第^^一电容C1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
[0037]所述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一电容C11、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五电感L5,用于对收发的射频信号进行滤波、扼流处理,使射频信号收发无干扰,从而能够使智能卷尺能够无障碍的与外部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接收外部智能设备传送的蓝牙数据,如体重数据、身高数据。
[0038]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围长模式切换电路中,所述时钟模块20包括时钟芯片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十二电容C12。所述时钟芯片U2的/IRQ端连接MCU芯片U1的P0.27/AIN1/XL1端、还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和VDD_BT供电端,所述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时钟芯片U2的/IRT端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VDD_BT供电端,所述时钟芯片U2的SCL端连接MCU芯片U1的P0.28端,时钟芯片U2的SDA端连接MCU芯片U1的ΡΟ.29端。
[0039]所述时钟芯片U2的型号为RX8130CE,与晶振Y1 —起为MCU芯片U1提供精确的时钟信号,使MCU芯片U1能够稳定可以的工作。RX8130CE时钟芯片中内设微型MCU和晶体,使时钟芯片不用与MCU芯片实时通信,在MCU芯片睡眠时,MCU芯片的功耗为UA级功耗,而此时RX8130CE时钟芯片的微型MCU和晶体进行工作,从而使控制模块整体功耗降低。
[0040]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围长模式切换电路中,所述按键模块40包括第一按键KW1、第二按键KW2、第三按键KW3、第四按键KW4、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MCU芯片U1的P0.30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按键KW1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MCU芯片U1的P0.00/AREF0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按键KW2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MCU芯片U1的P0.20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按键KW3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MCU芯片U1的P0.19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按键KW4接地。
[0041]本实施例中,通过四个按键控制供电模块60的供电与否、蓝牙模块30的开关和其他功能的开关。所述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均为10欧姆的下拉电阻,可确保按键开关关闭或断开时信号稳定可靠。
[0042]请参阅图3,所述供电模块60包括电池、第一二极管D1、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三电容C13、第六电感L6和降压转换器U3 ;所述电池的正极BAT+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池的负极BAT-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降压转换器U3的VIN端、EN端、VSEL1端、VSEL2端、VSEL3端和VSEL4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为检测信号输出端BAT_DET、连接MCU芯片U1的P0.26/AIN0/XL2端、还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所述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降压转换器U3的VIN端还连接供电控制端VBAT ;所述降压转换器U3的GND端接地,所述降压转换器U3的SW端连接第六电感L6的一端,所述第六电感L6的另一端连接降压转换器U3的V0UT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所述降压转换器U3的V0UT端为供电模块60的输出端、连接MCU芯片U1的P0.29端和P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