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氚碳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1376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氚碳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放射性测量样品制取领域,涉及可燃物H-3、C-14的样品制备和收集装备,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有机氚碳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在制取可燃物H-3、C_14样品时,普遍采用氧化燃烧炉燃烧氧化样品。氧化炉将可燃物样品燃烧后,样品中的氢和碳以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收集单元进行收集。现有技术采用的收集方式是直接将收集瓶放置于冰水或者冷水中,使高温气体在收集瓶内降温变成液体并进行吸收。这种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收集时间很长,收集瓶外部随着热交换的进行不能始终保持一个稳定的低温环境,造成吸收温度不够低,进一步造成样品吸收不完全、吸收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氚碳收集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有机氚碳收集系统,包括收集瓶、低温冷阱和循环水箱,所述低温冷阱包括壳体和冷却液导管,所述壳体是中空的,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呈井型结构的内衬槽,所述收集瓶安装于内衬槽中,所述冷却液导管位于壳体内、环绕于内衬槽外侧,所述冷却液导管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液导入管和冷却液导出管,所述冷却液导入管、冷却液导出管穿出壳体表面且分别连接在循环水箱上,冷却液由循环水箱驱动、从循环水箱中经冷却液导入管流入冷却液导管中,并由冷却液导管经冷却液导出管循环回流至循环水箱内。
[0006]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冷却液在循环水箱和冷却液导管之间始终保持循环流动,由此,对收集瓶外部保持一个稳定的低温环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收集时间很长,收集瓶外部低温环境不稳而造成样品吸收不完全、吸收率偏低的技术问题。
[0007]优选的是:上述有机氚碳收集系统还包括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填充于所述壳体内表面和冷却液导管之间。
[0008]通过采用这种方式:进一步减少冷却液流经冷却液导管时与外部所产生的热交换,节约了能耗,保证了有机氚碳在收集瓶中的冷却收集效率。
[0009]更优选的是:上述有机氚碳收集系统中,所述冷却液导管乃是呈螺旋状缠绕于内衬槽外侧。所述壳体采用不锈钢壳体、所述内衬槽采用铜质内衬槽、所述冷却液导管采用铜质导管。
[001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规避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收集瓶外部低温环境不稳的技术问题,提升了有机氚碳的吸收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低温冷阱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上述附图中各部件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如下:
[0014]1.收集瓶;2、低温冷阱;3、循环水箱;4、内衬槽;21、壳体;22、冷却液导管;23、冷却液导入管;24、冷却液导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6]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0017]—种有机氚碳收集系统,包括收集瓶1、低温冷阱2和循环水箱3,所述低温冷阱2包括壳体21、冷却液导管22和保温材料,所述壳体21是中空的,壳体21上设有两个呈井型结构的内衬槽4,2个收集瓶I并联安装于内衬槽4中,所述冷却液导管22位于壳体21内、呈螺旋状缠绕于内衬槽4外侧,所述保温材料填充于所述壳体21内表面和冷却液导管22之间。所述冷却液导管22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液导入管23和冷却液导出管24,所述冷却液导入管23、冷却液导出管24穿出壳体21表面且分别连接在循环水箱3上,冷却液由循环水箱3驱动、从循环水箱3中经冷却液导入管23流入冷却液导管22中,并由冷却液导管22中经冷却液导出管24循环回流至循环水箱3内。其中,所述壳体21采用不锈钢壳体、所述内衬槽4采用铜质内衬槽、所述冷却液导管22采用铜质导管。
[0018]实践中:循环水箱3驱动箱体内的冷却液由冷却液导入管23流入冷却液导管22中,并由冷却液导管22中经冷却液导出管24循环回流至循环水箱3内。由此,保证了环绕在收集瓶I外侧的冷却液导管22中冷却液循环流动从而保持收集瓶I外侧的温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低温状态。并且使吸收瓶外壁不和液体直接接触。保障了较高的气态有机氚碳冷凝收集的转化率。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有机氚碳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瓶(I)、低温冷阱(2)和循环水箱(3),所述低温冷阱(2)包括壳体(21)和冷却液导管(22),所述壳体(21)是中空的,壳体(21)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呈井型结构的内衬槽(4),所述收集瓶(I)安装于内衬槽(4)中,所述冷却液导管(22)位于壳体(21)内、环绕于内衬槽(23)外侧,所述冷却液导管(22)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液导入管(23)和冷却液导出管(24),所述冷却液导入管(23)、冷却液导出管(24)穿出壳体(21)表面且分别连接在循环水箱(3)上,冷却液由循环水箱(3)驱动、从循环水箱(3)中经冷却液导入管(23)流入冷却液导管(22)中,并由冷却液导管(22)经冷却液导出管(24)循环回流至循环水箱(3)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氚碳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填充于所述壳体(21)内表面和冷却液导管(22)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氚碳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导管(22)呈螺旋状缠绕于内衬槽(4)外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氚碳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为不锈钢壳体、所述内衬槽(4)为铜质内衬槽、所述冷却液导管(22)为铜质导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氚碳收集系统,包括收集瓶、低温冷阱和循环水箱,低温冷阱包括壳体和冷却液导管,壳体是中空的,壳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的呈井型结构的内衬槽,收集瓶安装于内衬槽中,冷却液导管位于壳体内、环绕于内衬槽外侧,所述冷却液导管两端分别连接冷却液导入管和冷却液导出管,所述冷却液导入管、冷却液导出管穿出壳体表面且分别连接在循环水箱上,冷却液由循环水箱中经冷却液导入管流入冷却液导管中,并由冷却液导管经冷却液导出管循环回流至循环水箱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规避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收集瓶外部低温环境不稳的技术问题,提升了有机氚碳的吸收率。
【IPC分类】G01T7/02
【公开号】CN205353376
【申请号】CN201520780573
【发明人】林峰, 雷鸣, 杨庚
【申请人】上海怡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