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4567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雨量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雨量监测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针顶布置在壳体顶部,底座布置在壳体底部,壳体顶部开口连接有一号漏斗,一号漏斗底部连接一号盛水器,一号盛水器底部连接有一号压力传感器;一号盛水器还通过一号虹吸管与二号漏斗连接;二号漏斗与二号盛水器连接;二号盛水器底部连接有二号压力传感器;一号压力传感器和二号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器连接;一号盛水器还连接二号虹吸管作为溢流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量监测装置,结构简单,提高对雨量监测的精确度。顶端采用针顶结构,可避免鸟类停留在装置仪器顶端,排泄粪便,从而影响装置的精确度。
【专利说明】
雨量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量监测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我国部分地区的地质条件相当复杂,致使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对当地的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害。而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当地的降雨量直接相关。现有的监测雨量仪器受到地势和观测限制,基本上不适合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上使用。比如一些精度较高的监测雨量仪器,因结构相对较为精密并且复杂,而地质灾害区域的外界条件恶劣,导致使用寿命会大大缩减,而且易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监测雨量的成本大大的增加;而部分简单的监测雨量仪器因自身仪器的局限,达不到要求的监测雨量精度,导致在恶劣的地质灾害区域基本上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在恶劣的地质灾害环境下使用的监测雨量仪器。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
[0005]雨量监测装置,包括针顶、壳体、底座,所述针顶布置在壳体顶部,底座布置在壳体底部,壳体顶部开口连接有一号漏斗,一号漏斗底部连接一号盛水器,一号盛水器底部连接有一号压力传感器;一号盛水器还通过一号虹吸管与二号漏斗连接;二号漏斗与二号盛水器连接;二号盛水器底部连接有二号压力传感器;一号压力传感器和二号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器连接;一号盛水器还连接二号虹吸管作为溢流管。
[0006]数据采集器外部进行防水处理,内部含有信号发射装置,可将测试数据远程传递,无需现场记录数据,实现远程监控。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量监测装置,结构简单,且重要设备在壳体内部,受到壳体的保护,不易损坏,提高对雨量监测的精确度。顶端采用针顶结构,可避免鸟类停留在装置仪器顶端,排泄粪便,从而影响装置的精确度,装置的下端设计了底座,使得装置架空在地面上,避免地面生禽类对装置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0]如图1所示,雨量监测装置,包括针顶1、壳体2、底座3,所述针顶I布置在壳体2顶部,底座3布置在壳体2底部,壳体2顶部开口连接有一号漏斗4,一号漏斗4底部连接一号盛水器5,一号盛水器5底部连接有一号压力传感器7; —号盛水器5还通过一号虹吸管6与二号漏斗44连接;二号漏斗44与二号盛水器55连接;二号盛水器55底部连接有二号压力传感器77; —号压力传感器7和二号压力传感器77分别通过数据线8与数据采集器连接;一号盛水器5还连接二号虹吸管66作为溢流管。
[0011]当雨水不多时,雨水通过一号漏斗4进入一号盛水器5内,此时一号压力传感器7可直接读取压力值,并通过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压力值远程传递至接收器,再根据特定的公式,利用压力值推算出雨量的多少。当雨水较多时,从一号虹吸管6溢到二号漏斗44,并流入二号盛水器55内,此时二号压力传感器77也有压力值,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两个压力值远程传递至接收器,两者压力值的相加值根据公式推算出的雨水量,就是此时雨量的多少。当雨水再多时,二号虹吸管66也会将雨水溢出,由于两个虹吸管的排水的速度远大于降雨的速度,最终两个盛水器内的水还是会被排出,只是排水的时间要比没有降雨时的虹吸排水时间长一点,根据这一规律,利用现有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最终两个雨量多少值,取平均数即为最终雨量值,这样即使雨量再大,所测的误差也会比现有的雨量监测装置降低50%。
[001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顶(1)、壳体(2)、底座(3),所述针顶(I)布置在壳体(2)顶部,底座(3)布置在壳体(2)底部,壳体(2)顶部开口连接有一号漏斗(4),一号漏斗(4)底部连接一号盛水器(5),一号盛水器(5)底部连接有一号压力传感器(7);一号盛水器(5)还通过一号虹吸管(6)与二号漏斗(44)连接;二号漏斗(44)与二号盛水器(55)连接;二号盛水器(55)底部连接有二号压力传感器(77);一号压力传感器(7)和二号压力传感器(77)分别通过数据线(8)与数据采集器(9)连接;一号盛水器(5)还连接二号虹吸管(66)作为溢流管。
【文档编号】G01W1/14GK205427214SQ201620228393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2日
【发明人】冯文凯, 刘志刚, 易小宇, 白慧林, 胡云鹏
【申请人】成都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